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845
颗粒名称: 卫生
分类号: R19
页数: 6
页码: 247-253
摘要: 2001年,广饶县县卫生局强化管理,依法行政,卫生改革稳步推行,卫生执法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中医工作、预防保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卫生事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态。二级医院实行病人选择医生、药品收支两条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成立了广饶县医疗集团,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和内部考评机制,实行全岗位量化管理。
关键词: 广饶县卫生事业 卫生管理

内容

卫生
  【概况】 全县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18个,民营医院2个,村卫生室230个,卫生医务人员1539人,乡村医生540人。2001年,县卫生局强化管理,依法行政,卫生改革稳步推行,卫生执法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中医工作、预防保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卫生事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态。二级医院实行病人选择医生、药品收支两条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成立了广饶县医疗集团,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和内部考评机制,实行全岗位量化管理。随着乡镇规模调整,将14处乡镇卫生院组并为10处,丁庄中心卫生院更名为县第二人民医院。认真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等法规,严格设置审批,规范执业行为。农村卫生工作再上新水平,在全市农村卫生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部分单项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省卫生厅精神文明复核验收。中医工作有新突破,被列入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省中医药人才培养试点县建设单位。预防保健工作措施到位,确保了年度内无重大疫情暴发流行。各医疗卫生单位以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为契机,强化内涵建设,医学科研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共完成诊疗107.14万人次,治愈好转率达89.1%,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市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有7个,有2人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张向峰)
  【爱国卫生工作】2001年4月,是国务院确定的第13个爱国卫生月,县政府召开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动员大会,印发了《关于广饶县爱国卫生月活动安排意见》。由县爱卫办牵头,在全县积极开展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动员、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开展了城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面部署了乡镇、村环境卫生的集中治理,扎实有效地组织春季灭鼠工作。在活动中,对具体工作进行了量化并落实了责任,保证了活动效果。全县共投放灭鼠麦饵56000千克,有效降低了鼠密度。
  积极组织开展了“创建卫生示范单位”活动,先后有5个单位分别通过了省级先进单位、市级创城示范小区、市级创城示范单位及市级卫生村的检查验收。县级机关服务中心被授予“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西苑小区被授予“市级创城示范小区”称号;县公路局、县物价局被授予“市级创城示范单位”称号;广饶镇司家村被授予“市级卫生村”称号。
  (韩庆真)
  【卫生监督执法】2001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以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为主线,组织开展了全县医疗市场治理、卫生监督执法新世纪行动及食品打假专项斗争。6月29日,县政府在县宾馆召开了“全县清理整顿医疗市场工作会议”,对清理整顿工作做了部署。先后印发了《广饶县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秩序工作实施方案》《全县清理整顿医疗市场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药卫生市场秩序的通知》等文件,并在县电视台等媒体作了广泛宣传。清理整顿工作历时5个多月,共受理社会举报16人次;出动检查车辆104台次,组织出动卫生行政执法人员207人次;检查各类卫生室(所)、诊疗摊点、商店96户次,依法处理非法医疗机构、诊疗摊点35处,40人次;拆除不规范灯箱、广告版(匾)、标志牌共24块;清理滥用红十字标志的单位、个体21家;清除红十字标志50余处;没收药品器械累计983种(件),价值4.5万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3件。在卫生监督执法新世纪行动及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工作中,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监管与查处力度。查处了东福酿造调味品厂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等案件。全年共处罚238家“三证”不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销毁不合格食品3075千克,是历年来查处力度最大、销毁不合格产品最多的一年。先后迎接省卫生厅组织的两次检查验收,并在市卫生局组织的全市公共卫生执法检查中,综合得分列全市第一名。与县教委共同完成了全县7万余名中小学生的体检建档工作,城镇体检建档率达97%,农村达90%。建立健全了放射卫生工作档案,年内对全县78名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特异性体检,检出异常者53名,占被检人数的67.95%。其中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异常增高者分别达28.21%和25.64%,IgA和白细胞异常者分别为17.95%和10.26%,晶状体点状混浊核出率为15.38%。
  (韩庆真)
  【医疗服务】2001年,认真实施城镇卫生体制改革,实行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核定非盈利性医疗机构44个,盈利性医疗机构11个;在二级医院实行了病人选医生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举办全县医院管理人员、药剂人员培训班和护理知识竞赛。狠抓质量管理,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明显提高。根据乡镇规模调整,确定了全县医疗机构新的布局和结构。加强医院硬件建设,县人民医院投资600万元引进C型臂X光机,县中医院投资100万元引进了体外碎石机、血液净化仪、电脑摇控拍片机等。根据标准,完善了全县中医发展规划,县中医院加强了中风、肿瘤等专科建设,各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了中医科,全县中医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发展轨道。广饶县被确定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单位。各医疗单位加强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全面落实了绩效工资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实行院内微机联网,各种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管理,提高了服务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县中医院开展了“六个一”(即送一个微笑、献一束鲜花、倒一杯开水、递一块手帕、道一声问候、赠一张贺卡)和“微笑服务、星级挂牌”活动。12月3日,经县政府批准,广饶县医疗集团成立。县医疗集团是以二级医院为核心,各乡镇卫生院及民营医院参加的,县乡村管理为一体,集医疗、预防、保健功能的综合性医疗集团。
  (李永胜)
  【卫生防疫】2001年,全县卫生防疫工作以重点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强化公共卫生监督为工作重点,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实现了确保无重大疫病暴发流行的目标,有效地保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种,884例,均为乙类,无暴发点及死亡病例发生,发病率188.01/十万。接诊腹泻病病例1026例,实施SPA快诊399例,检测水、海产品及外环境样品182份,均未检出霍乱孤菌。开展的“广饶县北部深井氟危害调查与防治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的中国WTO“农村社区健康促进家庭”试点项目,经过村民卫生知识基线调查和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全面落实了“预防接种许可证”和“预防接种资格证”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了示范接种门诊和规范化接种门诊。全县20个接种点、77名接种人员全部取得了“预防接种许可证”和“预防接种资格证”,有2处示范接种门诊通过了省级验收,有14处达到了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了示范接种门诊和规范化接种门诊的建设任务,并通过了市级达标验收。全县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组织了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强化免疫活动。被国家卫生部表彰为“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对全县7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建立了健康档案,城镇体检建档率达97%、农村达90%。组织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体5656人,对查出的94名禁忌症患者进行了调离。邀请省放射病研究所的专家为全县78名放射人员进行了特异性体检,对检出的53名异常者进行了复检,完善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商凤英)
  【农村卫生】2001年,全县农村卫生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目标,其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院内涵
  建设“四位一体”的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建成50个全科医疗站,做到“五室”分开,配备了心电图机、X光机大型医疗设备及电视机、VCD等医疗卫生宣教设施,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86%,完善报销制度,扩大报销范围,每季度公布一次,增加管理透明度。在大王镇召开合作医疗大病补偿现场会.各乡镇相继进行了大病补偿,有效地降低因病致贫困户的出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共完成查体10.5万人次,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殊人群制定防治预案,并建立健康档案。强化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和管理,实施乡村医生职称评聘制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乡村医生档案,统一印发乡村医生服务规范和操作规程,提高了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乡镇卫生院强化内涵建设,增加服务设施。妇产科、药剂科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丁庄、陈官卫生院顺利完成搬迁和建设任务,丁庄卫生院更名为广饶县第二人民医院。各卫生院采取招商引资、内引外联等多种形式,培养人才,购进设备,培植专科,促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继续快速发展。
  (隋广渤)
  【无偿献血与血液管理】2001年,广饶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组织义务献血36次,无偿献血人数达2985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县教育局、县石化集团、大码头乡政府、西刘桥乡政府、石村镇政府获市政府授予的“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县技术监督局获“无偿献血促进奖”;蒋庆强、隋广渤、王长亮、刘清海、张者方、徐一波、贾秀清获“无偿献血促进奖”。成份献血正逐步展开。
  (张向峰)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1年,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有职工214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62人,开放病床150张,设职能科室9个,临床医技科室17个。全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业务收入,分别比去年提高83.5%、29.9%和22.7%。
  2001年,建设完成了高档病房楼1998平方米并投入使用;投资近百万元购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按照“小专科、大综合”的发展思路,在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和成功开设胃病专科的基础上,增设肝病专科、糖尿病专科、骨伤病专科等特色专科。开展新业务项目50多项。
  医疗技术取得新突破。护理部开展的“粉剂药快速稀释加药装置”的研制与应用等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放射状角膜切开治疗近视眼手术(RK手术),年内完成280余例。开展了结肠切除术、外阴癌根治术、输卵管造口治疗炎症粘连性不孕症、骨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磁化中药栓穴位植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开展了成人高压氧疗法、超大型早期脑梗塞纤溶酶栓疗法、少年儿童牙列不齐正畸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彩色多普勒诊断等业务。
  积极开展以“一满意、四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不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在全院实行整体化护理,并推出“七个一”服务,护士长首尾负责制等服务项目,实行病人选医生制度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以病人选医生为切入点,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设立院办院管的规范化卫生所13个,全科医疗站4个;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全年医院贴补群众合作医疗款近40万元;医院的社会卫生科预防接种门诊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被省防疫站评为省级示范化接种门诊。
  【广饶县人民医院】2001年,县人民医院共计诊治门诊病人133177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0420人,完成各类手术2480台,实现业务收入3045万元,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医院三大效益的同步提高。医院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根据东营市《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率先在全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建立病人选择医生制度,通过让病人选择自己满意的医生,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均降价幅度达7%,累计让利于患者40余万元,切实让社会和患者感受到药品招标带来的实惠。三是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扩大分配比例,将本年度新增工资的50%纳入效益工资分配,重新调整了各岗位工资系数,实行了一定两考核。四是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行了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业务建设和硬件建设再上新水平。新开放二病区(五官科病房),进一步完善了医院专科建设。建设了医院制剂室.配制的75%、100%酒精,10%水合氯醛和硼酸酒精滴耳液可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年内医院先后投资337万元购置了全自动化分析仪、手术床、病理细胞分析系统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C型臂X光机等万元以上先进仪器设备16台 (件),以先进设备为依托,开展了20余项新技术项目,技术服务实力明显增强。医院科研工作成果显著,妇产科开展的“子宫良性变经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方式及步骤改进研究”、小儿科开展的“大剂量莨菪浸膏片治疗顽固性尿频”通过省级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内科开展的“农民高血压病研究与对策”和小儿科开展的“先天性偻佝病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市科委评定为科技进步三等奖。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和“一满意,四规范”活动,医院服务秩序明显好转。在市残联和市卫生局组织的“中国第一复明行动”中,免费为65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受到了市民政部门和市卫生局的表彰。2001年,县人民医院被省红十字会表彰为“先进集体”,顺利通过省卫生厅两年一度的“省级文明医院”的复查验收。
  (牛大勇)
  【广饶县中医院】2001年,县中医院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圆满完成了年度医疗、预防、保健、急救、康复、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任务。全年业务收入1100余万元,门诊病人9.4万余人次,完成手术728台,固定资产总值达1688.98万元,床位使用率达90%。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先后实施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病人选医生,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等多项改革措施。制定了“建设宾馆化、环境花园化、服务标准化、病房家庭化”的四化建设标准,开展了“送一束鲜花、献一个微笑、倒一杯热水、赠一张贺卡、递一块手帕、道一声问候”的“六个一”优质服务活动。在拥有CT、彩超、钻60放疗机等大型设备的基础上,投资120余万元引进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体外碎石机、TCD、血液净化仪等先进设备20余台(件),成立了信息科和输血科,全院实现了计算机联网,投资30余万元重新装修了病房楼,开工建设一幢面积为67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病房大楼,分别被市、县计委立项。县中医院坚持“综合功能、中医特色、专科优势”的宗旨,全年共选派12名业务骨干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有10余人次参加了省级以上学术研讨班。全院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项,取得省级科研成果1项。开展了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康复治疗、血液净化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右肺中下叶联合切除术、直肠Ca迈尔氏术及胸腹联合手术治疗等手术。急救中心全年共岀现场2800余人次,接诊病人2000余人次,抢救“三无”病人160余人次,抢救危急重症患者2300余人次;肿瘤专科通过省卫生厅验收,中风专科成为市级重点发展专科。肾病、糖尿病、不孕不育症等具有中医特色专科在技术和医疗水平上有了较大提高。在争创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全省中医药人才培训试点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县中医院也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优质服务百佳医院。
  (蒋海刚)
  【东营市皮肤病医院】2001年,东营市皮肤病医院完成年门诊人次15600人,治愈好转率达98%,完成手术115台次,在全市范围内新发现麻风病人2人,性病诊断与治疗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年内购买万元以上先进医疗仪器设备5台,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年业务收入超过150万元。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制剂中心,安装了空气净化设备, 更新添置了仪器仪表、搅拌机等设备,通过省药品监督局的检查验收。改善了麻风村生活居住条件,多方筹集资金,给麻风病人购买了被褥等生活用品,铺设了砂石路,彻底解决了麻风村交通不便的问题。召开全市麻风性病防治工作会议,完善了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制定了8种性病的监测及防治哨点单位,成为全省13处哨点之一。改革的深化使三大效益明显提高,医德医风明显好转,病人满意度达96%以上。2001年,市皮肤病医院被市人事局、卫生局授予“全市规范化站(所)”荣誉称号。
  (贾金玲)
  【妇幼保健】2001年,全县妇幼保健工作以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强化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人员的“三基”培训,全年组织业务技能和专业理论考试190人次,及格率100%。取缔了非法接生点1处,彻底消除了非法接生现象。继续开展创建规范化产科建设活动,县中医院、李鹊卫生院、大营卫生院、广北农场卫生院、陈官卫生院通过市级验收。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9.2%,孕产妇死亡率为3.8/万,《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均达100%。认真落实婚前保健和幼师健康查体工作。婚前医学检查589对,查出各种疾病22人;幼师查体602人,查出患病人数107人,全部依法进行了有关医疗和保健指导。县妇幼保健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开展了“病人最满意医生”评选活动;购置了尿液分析仪、胎儿监护仪、血球计数仪等先进仪器;配备了脑瘫康复设备;对门诊楼进行了内装修,病房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累计投资近50万元。12月份,市卫生局批准在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了东营市小儿脑瘫康复中心,并列入2002年市级重点专科。全年住院病人和业务收入分别比去年增长了99%和50%。
  (张洪才)
  【东营市呼吸病防治研究所】东营市呼吸病防治研究所是东营市唯一一家以治疗结核病为主的专业国有机构。2001年继续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全年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856名,发现肺结核患者74人。为其中52名痰菌阳性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并按世界银行要求对免费病人实施了DOTS,即医生为病人“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的全程督导措施。同时,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之际,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防治措施。面临全球结核病重新抬头的严峻形势,全县的结核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2001年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结核病控制项目先进集体,1人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李庆民)
  【东营市正骨医院】2001年,市正骨医院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先后派出5名人员分别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太原风湿病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进修学习。增设了风湿骨病专科,新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频电刀、自动洗片机、C形臂x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新开展了骨科微创手术,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首创运用双叶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不连、应用带血管骼胫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等新手术。在医院管理上实行了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全年门诊人次2万多人,住院人次2400多人,年收入300余万元。院长毛春华被市卫生局评为十佳院长。
  (毛继凯)
  【东营市肛肠病医院】2001年,门诊量达6000人次,其中手术治疗660余例,治愈率达98%以上。自行研究的“外剥内扎间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切挂开窗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疹、“电离切扩”治疗肛裂、“局封”治疗肛门湿疹、“电离冷冻”治疗肛门湿、“微波”治疗肠道息肉、“中药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及直肠前突等,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美国强生 PPH项目”对治疗直肠粘膜脱垂和直肠前具有痛苦小、治愈率高等特效。同时,还开展了排粪造影、肠道B超等高科技诊疗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患者前来就医,并有许多同行不断来院学习进修。院长李金顺参加了由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肠肛门病治疗学》的编写,并两次应邀在北京全国肛肠专家学术讲座会上作报告。自行研制的独特疗法得到全国推广,受到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
  (刘涛)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广饶年鉴2002》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力、、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2卷)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治、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附录。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广饶年鉴》(2002卷)采用分类编辑法。除特载、大事记、人物、附录外,其余按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类为事业发展的综述、概况;一类为特点突出、信息资料性强的要闻、重大事件专题。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广饶年鉴》(2002卷)主要记述2001年广饶县行政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文字资料截止日期为2001年12月31日,彩色图片资料截止日期为2002年8月。

阅读

相关机构

广饶县县卫生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