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840
颗粒名称: 文化艺术
分类号: G247
页数: 7
页码: 239-245
摘要: 2001年,广饶县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突出“服务经济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的工作主题。文学创作更加繁荣,美术、书法及摄影创作成绩突出。年内,顺利通过了“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的复查验收。全年共组织各种文化活动40余场次,参演人数超过5000人次,观众达到60万人次。组织举办了第二届“广饶之夏”广场文化活动,演出综艺晚会14场,电影晚会15场,参演人员1500多人次,观众达10万余人次。县城中心文化广场被评为“全省优秀文化广场”。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化艺术

内容

文化艺术
  文学艺术
  【综述】2001年,广饶县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突出“服务经济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的工作主题。文学创作更加繁荣,美术、书法及摄影创作成绩突出。年内,顺利通过了“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的复查验收。
  全年共组织各种文化活动40余场次,参演人数超过5000人次,观众达到60万人次。组织举办了第二届“广饶之夏”广场文化活动,演出综艺晚会14场,电影晚会15场,参演人员1500多人次,观众达10万余人次。县城中心文化广场被评为“全省优秀文化广场”。县文化馆编排“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专题节目,赴乡、村企业巡回演出20余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县吕剧团深入基层演出188场,观众达50万人次。年内推出大型新剧目3台、小剧(节)目12个,新编现代吕剧《老乐醉酒》获山东省第六届“精品工程奖”,传统戏《马前泼水》获东营市第五届“精品工程奖”。文博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共接待国内外各阶层观众1.2万人次。
  复制并展出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2001年3月,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骨标本,经专家严格鉴定,确定为“中国最早的开颅手术实例”,将中国开颅手术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
  县图书馆全年开放365天,接待读者8万多人次,借阅流通利用书刊9万多册次,解答读者咨询657条,补充馆藏书籍5261册、刊物2000册,举办新书、新刊展阅12次,展出新书刊5167册,举办书画展6次,展出作品1627幅,充分发挥“传播知识,教育群众”的主阵地作用。县电影公司积极推进“2131”系列工程。在“千片进村”活动中,放映农村科教电影1200场,观众80万人次。与电信局联合放映电信知识片、科教片200场,观众25万人次,开展了科教片《宇宙与人》放映活动,共放映300场,观众28万人次。另外,还充分利用县、乡文化广场开展“电影消夏晚会”活动,放映150余场。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加强了对娱乐场所、印刷业、发行业、音像制品业、书刊市场、网吧的管理,大大净化了全县的文化市场。县新华书店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繁荣了全县的书刊市场,全年销售收入876万元,实现利润32万元,继续走在全市县区书店的最前列。
  (徐贵卿)【群众文化】2001年,县文化馆充分发挥宣传发动、组织协调、业务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配合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组织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的文化活动。组织参加重大节日文化活动的业余演职员超过5000人次,观众达60万人次。积极参加第二届“广饶之夏”广场文化活动,组织综艺晚会14场,电影晚会15场,参演人员1500多人次,观众达10万多人次。中心文化广场被评为“全省优秀文化广场”。精心编排了“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专场汇报文艺节目,并在全县巡回演出,加大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教育的力度,有力地配合了农村“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学习辅导班23期,培训文艺骨干390人次。深入基层辅导各种文艺演出近50场次,辅导文化骨干1000人次。创作的歌曲《她把春天酿成蜜》,获市精品工程奖。
  (姜爱华)
  【文学创作】2001年,业余文学创作队伍达100余人,其中省作协会员3人。广饶一中、广饶三中、县实验中学、广饶镇中心初中等校办刊物较为活跃,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有新的发展,全县业余作者在市级以上发表作品10。余篇,赵金炎主编的《孙武、乐安、广饶》一书,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计17万字,彭建新的报告文学集《潮涌乐安》,获第五届市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优秀奖。
  【书法美术】2001年,书法美术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业余爱好者达500余名。其中韩长忠等8名作者被省、市书协、美协吸收为会员。至此,全县已有省书协美协会员9人,市书协美协会员78人。书画工作者积极组织书法、美术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展览6次,展出作品500余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广
  饶的风土人情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辉成就;开展文化下乡4次,为烈军属及广大群众书写春联800余幅。为全国、省、市书画展提供作品200余幅。其中何冠麟《书法》荣获全省画院迎春书画展“三等奖”;冯光明的书法《唐诗二首》荣获由《青少年书法》杂志社主办的全国第四届青少年书法篆刻银河大奖赛青年组,,三等奖”;张海良《山水》作品被《美术观察》重点推介;马雪梅《工笔花鸟》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研讨会,并参加展览。齐照华《行书》参加浙江“赵孟頫奖”全国书画大奖赛,获优秀奖;赵国良书法《李白诗一首》荣获山东省电力艺术节“三等奖”,何宗全《书法》参加东营市文联、东营市书协等联合举办的书画展获“二等奖”
  (冯光明)
  【剧团工作】2001年,县吕剧团巡回演出188场,观众达50万人次,辅导基层文艺人才120多人。年内,吕剧团承办了慰问三峡移民演出和“三个代表”专题节目巡演、庆祝建党80周年演出等重要活动。吕剧折子戏专场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全年编排新戏3台、小剧(节)目12个。现代吕剧《老乐醉酒》分别获省第六届“精品工程奖”和市第五届“精品工程特别奖”,并获山东省第七届文化艺术节4个奖项的9枚奖杯;山东电视台全剧播出了《老乐醉酒》。吕剧团整理演出的优秀传统戏《马前泼水》,获东营市第五届“精品工程奖”。
  (黄新光)
  【文博工作】2001年,县文博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年接待国内外各阶层观众1.2万人次,多次接待省级以上领导来馆参观。为进一步使广大观众深刻了解党的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复制并展出了馆藏全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初步完成了馆藏文物的登记工作,使文物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征集石槽、石俑、铁炮等出土文物56件,社会流散文物10件。恢复了关帝庙,殿内雕塑了关公像,绘制了大型壁画。在南宋大殿四周檐下制作安装了铜制防护网,避免了麻雀对大殿的破坏。科学研究和对外宣传成果显著,在《中国文物报》《人民政协报》《考古与文物》《联合日报》《北京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研究文章11篇;与县委宣传部共同编著的《孙武•乐安•广饶》一书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获东营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由广饶县博物馆编著的《广饶文物概览》一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积极做好新建博物馆展厅综合楼的筹备工作,该项目于4月3日由市计划委正式立项,计划建设展厅综合楼7000平方米,广场8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于2001年12月26日举行了奠基仪式。
  (荣子录)
  【考古发现】2001年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3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韩康信整理鉴定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人骨标本时,发现在编号392号墓墓主颅骨右侧顶骨的后部有一直径31X25毫米的近圆形缺损,推测墓主生前曾施行过开颅外科手术,且术后长时间存活,表明这一史前外科手术的成功。为做好这一发现的论证工作,山东省文化厅于4月份邀请了省内考古学界、医学界的部分专家进行了座谈,对广饶傅家遗址392号墓墓主开颅手术进行了初步认定。6月26日,山东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在济南举行了“中国最早的开颅手术实例鉴定暨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了国内考古学、人类学、医学界著名专家共同组成鉴定委员会,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392号墓墓主颅骨的近圆形缺损系人工开颅手术所致。此缺损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应是手术后墓主长期存活、骨组织修复的结果。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距今5000年以前,比此前在青海发现的最早实例提前了1000年。之后,《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大众日报》等国内各大媒体都用较大篇幅作了报道。6月28日,广饶县博物馆在县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举办了专题展,向社会发布了这一考古界的重大成果。
  (荣子录)
  【图书工作】2001年,县图书馆全年开放365天,接待读者8万多人次,借阅流通利用书刊9万余册次;解答读者各类咨询657条;采购补充馆藏新书2007种5261册,补充新报刊269种2000多册,价值79776元。完成了“中图法,,三版改四版的任务;新增书名目录一套;装订、修补破损书刊5700余册;义务为干休所老干部和武警中队干警上门送书12次;举办新书、新刊展阅12次,展出新书1848种4887册,新刊280册。利用节假日联合有关部门、单位举办各种书画展6次,展出作品1637幅。在县文化广场举办了“图书宣传周”大型阵地宣传服务活动,市、县两级电视台都对此作了专题新闻报道。开展了全县少儿“爱党颂党”读书征文活动,收到征文700篇,评选出优秀征文60篇,其中两篇征文获全省优秀征文三等奖和优秀奖。“七一”期间,举办了“建党80周年光辉历程”大型图片展和“党在我心中”诗歌朗诵会。编制了《广饶图书》《信息文摘》,加强了信息交流。年内发展新读者1368人,向读者发放“服务读者征求意见书”30份,采纳读者建议9条,促进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成秀凤)
  【电影工作】2001年,县电影公司针对电影市场仍趋滑坡的严峻形势,加强农村电影工作,积极落实“2131”系列工程。开展了第三届农业科教电影“千片进村”活动,共放映科教电影1200场,组织观众8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电影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对高新技术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县电影公司大力开展影企联姻,送电影下乡活动。与县电信局联合举办了历时一个月的送电影下乡活动,放映电信知识专题片和科教片200场,观众达25万人次,电影公司筹集资金50万元,对影院进行了改造。三楼改建成豪华电影放映厅,一楼改建为超级市场,实行影企联姻,改善了电影经济。积极配合揭批“法轮功”的斗争,促进普及科学知识。在科教片《宇宙与人》放映期间,全体职工深入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场次,全县共放映300场,观众达28万人次。县电影公司还充分利用县文化广场、影院、及部分乡镇文化广场开展“电影消夏晚会”活动,共放映电影150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2001年全县放映电影3200场,观众达180万人次。在第三届“千片进村”活动中,县电影公司和大王镇、稻庄镇电影管理站站长,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农业厅、省科委、省科协、分别授予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范其增)
  【文化市场管理】2001年,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全面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对娱乐场所进行了综合治理。对歌舞厅、卡拉OK 厅、宾馆、饭店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淫秽色情服务、赌博等现象进行了严肃查处,取缔娱乐场所7家,依法处理12家。完成了印刷企业的清理整顿。取缔了无证、无照的文化经营单位,吊销了违法违纪单位的文化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与54家继续保留的经营单位签订了守法经营责任状;对所有印刷企业进行了重新审核登记;对部分经营单位的法人进行培训。清理整治了图书报刊市场。全年查获淫秽书刊1123册,封建迷信书刊1320册,非法出版物217册,净化了全县的文化环境。开展了音像市场的集中治理。取缔了非法零售、出租音像制品场所8家,查获盗版光盘750盒,对音像经营户进行了重新审核登记。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进行了有效治理。对27家未办理文化网络准营证的经营业户进行了限期补办;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为主要内容,对网吧经营者进行了法律法规培训。
  (徐贵卿李玉梅)
  【新华书店工作】2001年,广饶县新华书店内抓管理要效益,外争市场求发展,努力稳定发行主业局面,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参加全市组织的《国防教育》和《光辉八十年》读书活动,共发行图书8万余册,码洋达25万元,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六一”儿童节前后,开展了“让利学生,回报读者”活动。共发放九折优惠购书卡800张,为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先后组织开展了4次庆祝建党八十周年读书系列活动,并实行优惠销售。2001年,广饶县新华书店完成销售收入876元,实现利润32万元。被东营市新华书店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五年保持了“县文明单位”称号。
  (梅金华)
  广播电视
  【概况】2001年,县广播电视局紧紧围绕全县大改革、大招商、大发展和服务经济建设这一主题,努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内部宣传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外宣传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事业建设发展迅速,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县电台、电视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有针对性的开设栏目,采取专题报道、连续报道、专访、跟踪报道等多种形
  242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不断增强宣传力度,丰富了节目内涵。县电台制作的专题报道《广饶县解决卖粮储粮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县电视台制作的《广饶县以各种形式实践“三个代表”》《山东广饶推行干部一线工作法,实践“三个代表”》《七一回顾,广饶县刘集党支部旧址》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县电视台被中宣部宣教局、科技部农发司、广电总局总编室授予 “全国星火科技下千县先进单位”;广播电台被省广播电视局、省电台表彰为“集体记者一等奖”,实现十六连冠;县电视台被市广播电视局、市电视台表彰为通讯报道先进集体;广播剧《平凡与伟大》、电视专题片《永远的生命线》、人物专题《村官雒守德》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市“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科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年内完成了与市有线台的连接。有线电视节目由原来的20多套增加到48套。县电台、电视台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年内,加强了有线电视的安装、维护和管理,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233户,完成了城区有线电视线路的改造任务和新建电视会场工程。乡镇调整后,广播、有线电视传输的调整任务顺利完成。
  【广饶县人民广播电台】县电台主要设备有100W调频发射机2台,频率为103.9兆赫。采用有线无线双层覆盖的传输方式,无线覆盖半径50Km,可覆盖全县及周边地区。节目录放设备有采访机、录音机、播控台、扩大机等。将电台广播节目信号通过调频发射和线路传输,分别传送到调频接收机、各乡镇广播电视站,进入农村广播网。电台节目每天分早、中、晩3次播出,共4小时30分钟,县电台除按时转播中央、省、市电台的新闻节目,还设有《广饶新闻》《专题节目》《长篇连播》《文艺百花园》《广告服务》等自办节目,星期日设《休闲时空》专题节目。
  【广饶县电视台】县电视台设有自立式97米电视发射塔1座,1000W电视发射机2台,无线电视信号覆盖半径50Km。有线电视同省、市光缆相接,前端及传输仪器设备齐全,可同时传输中央、省、市及全国其他省、市台的48套节目。县电视台现有数字摄像机6部,BATER机2部,节目编制机3套,非线编辑机2套。县电视台按时转播中央、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每周录制《广饶新闻》节目6期,《一周要闻》1期,全年播出1092次;专题节目《乐安采风》每年录制156次,播出312次;《健康之路》每年录制52组,播出156次。每晚自办节目设有《广告文艺》《点歌台》《广饶天气预报》《影视剧场》等。
  【广播电视宣传】县电台、电视台在宣传工作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基调和全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进行节目改革和栏目更新,先后在县电台、电视台《广饶新闻》和《乐安采风》专题节目中开设了《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察民情、连民心、帮民困、解民忧》《域外采风》《创业礼赞》《展望新世纪》《招商引资见行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治县、以德治县》《产业结构在广饶》《希望的田野》《个体私营经济巡礼》《人口与计划生育》《关注成长》《让党旗更鲜艳》等20多个专栏和常年性专题栏目,设计创作出了一批优秀栏目和优秀作品,提高了自办节目的质量。县电台全年编播《广饶新闻》312期,专题节目364期,共播出稿件4277件,同比增长了680件。电视台共制作《广饶新闻》321期,播出稿件2320条,制作《乐安采风》专题节目108期、216篇,制作专题片13部,播出“星火科技30分”25期,“希望的田野”53期。
  【外宣工作】2001年,外宣工作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宣传的针对性
  和服务性。全年在市电台发稿1320件,得分5448分,超额完成县委宣传部下达的在市电台发稿300件的任务。在市电视台发稿347件,其中头条新闻26条,重要新闻178条,发稿总分数列全市各县区第一。在省电台荣获省电台集体记者一等奖,实现了十六连冠。在省电视台发稿36件,其中在《山东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发4件,在《乡村季风》栏目中播发12件,在《关注》栏目中播发4件。《广饶县解决卖粮储粮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广饶县以各种形式实践“三个代表”》与《山东广饶推行干部一线工作法一实践“三个代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较好的树立了广饶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七一”回顾,广饶县刘集党支部旧址》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一直通现场》中播出。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2001年,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发展较快。投资85万元,新架设有线电视干线49.3公里,加挂电缆干线3公里。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233户.其中,城区2115户,农村19个村、1118户。在县城区改造中,合理施工,按期完成了西苑小区、傅家街、广泽商贸城有线电视线路的改造任务。地埋线2000米,撤除线杆20多条,电缆1800米,新拉线路2000多米,改造安装规划区内有线电视用户600多户。同时,对部分网络进行了改造。成立了专业维修队伍,确保按时定点维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全年共处理故障点2000多个,调整放大器500多台次,保障了线路畅通。
  乡镇规模调整后,全县广播电视站由原来的15处合并为10处。为此,县广播电视局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对调整后各乡镇站的人员、设备、地域分布、信号传输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重新拟定了以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光缆传输为主的广播电视发展技术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先后为大码头乡、丁庄镇安装了2部50瓦调频发射机,为各乡镇维修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发射传输设备120多台次,确保信号畅通。年内组织力量,对县境内卫星地面接收站进行了检查年审,对广播电视机房前端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广播、电视播出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安全播出无事故。
  【年内广播电视节目十大新闻】广播电台录音报道《三峡移民新喜乐》;系列报道《广饶实行一线工作法》;广播消息《“出洋”引来家花香》《广饶解决卖粮储粮难》;电视消息《广饶县以各种形式实践“三个代表”》《山东广饶县推行干部一线工作法,实践“三个代表”》《省委书记吴官正来我县就实践“三个代表”工作进行调研》《我县隆重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电视特写《“洋专家”火在广饶》;电视专访《“三个代表”在大王》。
  (范玉良徐庆智)
  【电视专题片《永远的生命线》】电视专题片《永远的生命线》,主要反映大王镇在经济建设中,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全镇人民跟党走,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该片突出表现了大王镇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单靠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爱祖国、爱家乡活动月”,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消夏文艺晚会”、“金秋花节”等一系列载体来进行。大王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这条永远的生命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该片长度为20分钟。分别在山东电视台《科教之窗》栏目和广饶电视台《乐安采风》栏目中播出。省、县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该片主题鲜明、意义深刻,2001年被评为东营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获奖作品,被东营市广播电视学会评为“优秀电视专题片”一等奖。
  (田仕祥)《广饶大众》报社
  【概况】2001年5月31日,中共八届广饶县委第66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恢复《广饶大众》,为县委机关报;成立《广饶大众》报社,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5人,隶属县委宣传部领导和管理。2001年6月,县委任命了报社领导班子,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9名工作人员。《广饶大众》创刊于1956年3月1日,1960年11月18日停刊。复刊后《广饶大众》于2001年9月10日试刊,2001年10月1日,《广饶大众》正式复刊,同日举行了报社成立揭牌仪式。县委书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德祯为报社揭牌,县委、县纪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主要领导为《广饶大众》复刊题了词,100多个单位对《广饶大众》复刊表示祝贺。
  【报业建设】复刊的《广饶大众》报头用字辑自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字体潇洒流畅,端庄大方。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从70多名报名者中考选了9名30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举办了理论培训班,召开了原《广饶大众》6位老报人座谈会,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聘请《东营日报》社的记者、编辑进行授课,到寿光、博兴等县市报社进行了业务学习和培训,开展了业务练兵、技术比赛,提高了队伍的业务能力。分两批培训了骨干通讯员。购进了先进的机器设备。包括微机11台、扫描仪1台、打印机2台,高档照相机4架,微机全部连网,并设立了网站。报纸编排采用了先进的飞腾3.0排版、黑马校对和Photoshop6.0图片处理技术。报纸印刷委托东营新华印刷厂印刷。
  【编辑发行】《广饶大众》为周报,四开四版。一版为要闻版,主要刊登县内重大新闻、重要信息、重要评论、重要典型、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等。二版为综合新闻版,以经济报道为主,集中报道全县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新经验、新成就、新动态、新趋向。三版为社会新闻、热线服务版。四版为文化、生活版。《广饶大众》坚持党性原则和新闻真实性原则,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至2001年底共试刊3期,正式出版14期,发行量达8000余份。通过县邮政局发行,采用赠阅的形式发放到县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机关和农村。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广饶年鉴2002》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力、、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2卷)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治、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附录。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广饶年鉴》(2002卷)采用分类编辑法。除特载、大事记、人物、附录外,其余按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类为事业发展的综述、概况;一类为特点突出、信息资料性强的要闻、重大事件专题。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广饶年鉴》(2002卷)主要记述2001年广饶县行政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文字资料截止日期为2001年12月31日,彩色图片资料截止日期为2002年8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