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839
颗粒名称: 教育
分类号: G521
页数: 4
页码: 235-238
摘要: 2001年,广饶县教育工作坚持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和依法治教进程,在办学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立足巩固“两基”成果,建立完善了以社会救助、减免学杂费、结对帮扶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助学帮困机制,全面推行了义务教育合同书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控流、防辍、转差”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 广饶县教育事业 教育工作

内容

教育
  【概况】2001年全县教育工作坚持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和依法治教进程,在办学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立足巩固“两基”成果,建立完善了以社会救助、减免学杂费、结对帮扶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助学帮困机制,全面推行了义务教育合同书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控流、防辍、转差”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危房改造规划,有6个乡镇通过了市政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达标验收;投资492.3万元完成12716平方米危改任务,新建校舍8433平方米;6处学校创建为市级规范化学校,4处中小学创建为县级规范化学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年内新上计算机网络教室11个、多媒体教室7个、新增计算机404台,70%的中学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着力实施高中扩建工程,全县普通高中招生能力达到3432人,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升学率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创办了大王国际学校。重点推进“六三”学制改革和创新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中心,立足“五个转变”,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改革,相继组织省创新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公开课展示会。6月份荣获省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先进单位,并成为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大力实施教师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和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工程,培训教师1075人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显著提高。高度重视学校及学生安全工作,先后4次对全县校舍、接送学生车辆以及学校消防、用电、饮食卫生、周边环境进行了检查和整改清理。严格实行学校安全责任制、学校安全月报制度和隐患整改限时制度,确保了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
  【招生考试】2001年全县报考普通高中人数1729人,报考对口髙职和初中中专考生分别达到212人和703人;共向高一级院校(含初中中专)输送新生2034人,其中考取重点本科院校的177人、普通本科院校录取573人,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录取率分别占全市50.1%和39.2%;考取普通专科学校、对口高职院校及普通中专的学生分别为633人、189人、692人,录取率分别为36.6%、56.1%、和98.5%。广饶一中的田国斌、康媛、贾文杰分别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录取;广饶一中的张荟和广饶二中的张小蕾被复旦大学录取。此外,广饶一中的燕伟被山东体育学院特招,广饶二中的刘国奇被保送山东大学;在对口高职考试中,2名学生考取全国重点大学。
  2001年,全县普通高中录取学生3432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学生1500人,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达到71.2%;初中、小学分别招生7899人和4457人。高教自学考试由原来每年组织2次改为每年3次,7月中旬加考试1次。2001年全县参加自学考试报名的人数达到2114人,总计报考4026科次;取得自学本科及学士学位的人数分别为50人和7人。
  【职业教育】2001年,职业教育立足完善职能,着力加强科技推广和科技示范职能建设,以服务农村经济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大力实施科技联户富民工程,与5个乡镇的10个村结成了科技扶贫对子,年内扶持农户发展种养加工项目11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为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实践教学。狠抓职业学校招生,广饶中专年招生1046人,强化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大力加强教学研究,有23名职业学校执教教师获市、县优质课奖。2001年,广饶中专有136名毕业生参加对口高职考试,127人被录取,录取率达到93%,其中朱友林、马淑红分别考取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
  【成人教育】继续实施重点建设工程,大王专修学院实施完成第二期建设工程,信息楼、图书楼相继竣工使用,完成微机室、语音室及多媒体教室和图书馆基建工程,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年招生能力达到1200人;不断完善学校科研职能,成立了科研中心,实现教、科、研一体化。坚持校企联合办学,为企业输送毕业生600人。乡镇成教中心开展的科技服务、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年内培养回乡初中毕业生和科技带头人1500人,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学校和乡镇教委班子建设,对全县10个乡镇的教委班子、初级中学中层以上班子成员及中心小学、成人教育学校、中心幼儿园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全面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对乡镇教育班子进行了调整。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加强师德建设。相继开展了教师集中整训活动和师德大讨论。教育工会立足自身职能,分别组织了“庆五一、迎五四”先模座谈会、“树、创、献”经验交流会及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教师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将师德考核纳入教职工业绩考核体系,实行统筹管理,为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了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和学科基本功训练。举办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累计培训校长200余名。全面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工程,培训教师705人,509人取得计算机初级证书。按照集中培训、分散实践、达标考核的步骤,立足不纲定位、把握教材、究教研法三个重点,狠抓备课、说课、讲课、听课四个环节,积极开展教师学科基本功训练,教师基本功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髙。教师待遇得到了较好落实,住房条件显著改善。进一步加大了对乡镇教师工资发放情况的督察力度,对工资拖欠情况实行了月报制度。通过积极实施教师“安居工程”,教师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为425户教师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户均面积达到81.4平方米,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教育科研】2001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狠抓教学视导,组织教员分赴10个乡镇进行了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组织了全县中小学优质课评选百名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立足“五个转变”,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改革,相继组织了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和创新教育公开展示活动,参与教师达2000人次。6月份,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先进单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实施“六三”学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立足课堂主渠道,狠抓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整体优化,先后举办了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教材改革培训。教研工作的加强和教改成果的推广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在全市举行的中小学创新能力竞赛中,通过对全市四个年级学生的分布分析,广饶县小学生在全市前200名学生中所占比例达到53.14%。
  【教育改革】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学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王国际学校于年内建成,全县依法建设个体幼儿园(所)达到34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行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农村教师工资实现由县统筹。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县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了教师全员聘任制,对应届毕业师资一律实行考选制和竞争上岗制度,深化创新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实施了创新教育主题化改革工程;围绕落实“五个转变”,积极开展了主题化教研教改活动。深化德育改革,加强了德育社会化、实践化教育环节,形成了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依托、以学生自主教育为主导、以课堂引导为辅助的德育格局,初步建立起了德育社会化、实践化的基本模式。
  【学前教育】2001年,全县拥有幼儿园206处,在园幼儿12265人,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4.3%。共有幼儿教师626名,其中公办幼儿教师116人,占幼师总数的23.3%,具有本科学历的幼师达到48名。教师学历达标率和专业达标率分别达到95.6%和93%。
  2001年,积极推进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正确引导、大力支持、规范管理、确保质量”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幼儿园,年内个体幼儿园(所)发展到34处。大力实施“重点带动工程”,大王镇中心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至此,全县省级示范幼儿园达到2处。各乡镇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幼儿园扩建工程,新建及扩建园(所)6处。坚持科研兴教,积极推广“双语教学”、“学具实验”、“活动化教育”等教改成果;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优秀论文评选、教学成果展示和借鉴能手评选活动。制定和实施了《关于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补贴的通知》,将全县民办幼师月工资调至300元以上;在评优晋级中,对幼儿教师实行指标单列,进一步调动了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
  【基础教育】2001年全面推行了义务教育合同制度,强化了学籍管理,在减轻学生负担和“控流、防辍、转差”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9.9%,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达到99.5%,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3%,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2%。规范化学校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大王镇中心初中和大码头乡中心初中顺利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是全市农村初中唯一的两处省级规范化学校。广饶一中也于年内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广饶二中、广饶三中、广饶镇中心初中、大王镇实验中学、西刘桥乡中心小学和大码头乡中心小学等6处学校创建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安全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在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各级教委与学校及学生、家长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城区10所学校召开了交通安全专题报告会;县教委、县公安交警大队、县交通局和县公路局密切配合,规范了对接送学生专用车辆的管理,保证了乘车上学学生的安全。
  (蒋厚东)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广饶年鉴2002》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力、、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2卷)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治、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附录。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广饶年鉴》(2002卷)采用分类编辑法。除特载、大事记、人物、附录外,其余按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类为事业发展的综述、概况;一类为特点突出、信息资料性强的要闻、重大事件专题。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广饶年鉴》(2002卷)主要记述2001年广饶县行政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文字资料截止日期为2001年12月31日,彩色图片资料截止日期为2002年8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