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801
颗粒名称: 商业贸易
分类号: F715.1
页数: 9
页码: 185-193
摘要: 2001年,广饶县流通系统共完成销售额120022万元,同比增长25.6%,实现利润825万元,同比增长6%,完成利税1414万元,同比增长9%,完成工业产值52761万元,同比增长27.6%。按照流通企业的改制方案和计划,一年来,在确保稳定、稳妥的前提下,积极认真地做好企业改制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 广饶县商业企业 贸易经济

内容

商业贸易
  商业综合管理
  【综述】2001年,全县流通系统共完成销售额120022万元,同比增长25.6%,实现利润825万元,同比增长6%,完成利税1414万元,同比增长9%,完成工业产值52761万元,同比增长27.6%。按照流通企业的改制方案和计划,一年来,在确保稳定、稳妥的前提下,积极认真地做好企业改制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把物资系统的燃料公司破产作为重点,至2001年7月份已全面完成,有70名职工得到安置,兑付安置资金35万元。对退休人员和遗属预支医疗等各项费用20.46万元。除13名离休人员外,有70名职工一次性买断了工龄,使多年的老大难企业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商业系统除醉造厂破产未终结外,四个企业破产重组,三个企业的改制重组工作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原东方宾馆组建为东方宾馆有限责任公司;原食品公司组建为宏泰食品有限公司;原商业加油站组建为瑞祥创业有限公司;原百货公司组建为宏源商业有限责任公司;原五金公司组建为宏运商业责任公司;原百货大楼组建为宏利百货有限责任公司。新企业安置职工819人,其中挂靠的有39人,一次性买断工龄的有229人,参与人股重组的362人。企业改制效果明显,效益增加,较成功地达到了让政府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的目的。
  粮食系统在深入改革上下功夫,他们在两家工业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将主附营业务彻底分离,并对附营业务按照“一股二租三拍卖”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对基层领导班子推行大风险、大竞争、大奖惩的“三大”机制;对企业员工推行四岗并存,动态转换制;对基层会计实行委派制,对收储企业员工实行了“四定一奖惩”的经营机制;对自然门店实行租赁制。继续突出粮办工业的主导地位,一是抓科技,上精品。全年投资180万元对广丰方便面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新上年产1.3亿包方便面生产线一条。上年加工5000吨面条生产线两条,新开发了面包、面条专用粉以及系方便面新品种。广丰公司狠抓“厨房工程”连锁店扩大到两处,日营业额达5000余元。二是抓质量、创名牌。“半球”面粉已连续四年蝉联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三是抢市场、拓空间。通过增多销售措施和渠道,在市场多头部分中站稳了脚跟,使产品销售区域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增加。
  供销系统在继续巩固基层供销社改革的基础上,对边小微门市部拍卖、出租,对县直公司进行了租赁承包经营。县棉麻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城关供销社、再生资源公司、外贸公司的破产年内业已终结。土产、贸易公司年内投资100万元扩建了储藏蒜纂的设施。第一、二油棉厂投资800万元,对棉籽榨油设备、织布设施进行了改造。对新收的13万担新棉在保证效益的情况下全部销售完毕,企业的经济效益列全省同行业第五名。2001年两个油棉厂共加工大豆10万吨,棉籽5万吨,收购棉花共30万担,即方便服务了棉农,又使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新的提高。
  招商引资工作。全县商贸流通系统共完成引进外资额2142.2万元,其中商贸委机关完成引进外资额501.1万元,完成全年招商任务的100.2%,居全县经济部门的第14位。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
  大力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这项工作是市政府考核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让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肉,商贸委负责人经常带队深入到各乡镇和各定点场点调查了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个别场点建设不到位,卫生条件差的,积极协商有关乡镇,限期进行整改。对完成任务好,工作突出的场点予以表彰奖励。二是加大市场稽查力度,稽查队伍基本做到了常年坚持到全县各集贸市场进行检查,对销售猪肉手续不全,不符合零售规定和未检验的猪肉进行没收、罚款、销毁等措施。年内,共对35个违规经营户进行了处罚,有效地维护了猪肉食品市场的流通秩序,为确保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一年来全县共屠宰生猪3.9万头,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8%,在市政府组织的年终专项督查考核中,广饶县再次取得了定点屠宰工作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已连续三年在全市保持第一名的荣誉称号,同时被市流通主管部门推荐为2001年度全省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先进单位。
  (单立中宋效光)
  供销合作商业
  【概况】 广饶县供销社联合社辖3个油棉厂,15个基层社,8个直属公司,资产总额达2596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1030万元,200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全年完成商品销售额50011万元,加工产值3亿元,利税357万元,利润1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7%、38.9%、18.6%、19.3%。2001年,县供销社被省、市供销社评为先进单位,被省综治委评为“创安先进单位”,被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授予“三五”普法先进单位,被市工会评为企务公开先进单位,被县委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称号。
  【农资供应】2001年,全县供销系统为做好农资供应服务,制定了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农资商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民。各农资供应网点严把质量关,开展了“农资订单”服务活动,农民只需一个电话、一张购货单,农资供应站就将农民所需农资配送到门、到田间,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全系统供应化肥13.7万吨,农膜1107吨,农药344吨,农资供应总额达2.28亿元,占整个农村需求量的95%以上。
  【棉花购销】2001年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推向市场的第一年,县供销社以此为契机,彻底转变观念,及早组织人员到纺纱企业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对全县棉花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确定购销工作思路。广开融资渠道,采取职工集资,内引外联,企业担保等措施,足了收购旺季资金需求。为实施品牌战略,申报注册了“黄河口”牌棉花商标。严把质量关,坚持“一试五定”收购制度*坚持以质论价,分级分放分加,确保生产无“三丝”皮棉,棉包按新标准刷陵,做到外在标识与内在质量相符,积极培育和提升“黄河口”牌棉花的声誉。年内全县供销系统共收购棉花26.8万担,收购总额达12000万元。
  【龙头企业建设】2001年,县供销社注重发挥龙头企业优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第一、二油棉厂扩大投资搞技改,配套加工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利用成本领先战略赢得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第一、二油棉厂投资800万元,对棉籽榨油设备、织布设施进行了改造。第二油棉厂在大码头棉花产区新上一处棉花收购加工厂,使棉花加工能力由原来的日加工籽棉20万斤提高到40万斤,日棉籽榨油能力增加到150吨。第一油棉厂华岳纺织公司开足马力生产,产出纯棉布210万米,涤棉布8万米。针对全县棉花品种混杂、产量低的情况,县供销社与省农大联合并聘请2名教授为顾问,依托第一、二油棉厂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进行良种繁育推广,为全县棉花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第一、二油棉厂的规模、效益已进入全省同行业前十名。土产、贸易公司利用招商引资,投资100万元新建扩建了蒜薹储藏设施,全年收储蒜薹5000多吨。
  【重点企业】广饶县第一油棉加工厂。该厂始建于1952年,现址位于广饶县城北10公里,辛河路西侧,占地1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职工300人,为国家中型二档企业,是一个集棉花、短绒、食用植物油、饲料类加工和纺织生产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企业拥有90型锯齿轧花机4台,141型剥绒机12台,200型榨油机4台,120吨/日浸出设备1套,500吨/年油酸设备1套,75型织布机130台,200型浆纱机1台,208锭卷纬机2台,整经、验布、码布、打包机各1台及其他附属设备。2001年完成销售额5530万元,工业总产值570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收购加工籽棉3500吨,棉籽12000吨,产岀皮棉3500吨,棉短绒1000吨,卫生油1200吨,棉粕6000吨,棉饼1200吨,坯布220万米。产品畅销国内11个省市,棉粕出口东南亚地区,坯布出口非洲和日本。企业先后获得省级先进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质量认可单位、省兴农杯先进单位、市企业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县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广饶县第二油棉加工厂。该厂位于广饶县城东路2号,始建于1986年,2001年新建码头分厂一处,两处共占地300亩。现有员工300人,总资产7000万元,属国家中型一档企业。设有生产、销售、财会、储运安全、原料采购、行政管理等6个职能科室。该厂是集轧花、剥绒、榨油、炼油、浸出为一体的系列加工企业。拥有MJY —90锯齿机6台,MQP 一400皮棉清理机3台,YD一2000型打包机3台及其他配套设备。年加工皮棉15万担,大豆10万吨,棉籽10万吨,短绒5000吨。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9700万元,完成产值180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同行业列前5名,并加入由省棉麻公司牵头成立的鲁棉集团。所产皮棉、短绒和精炼棉籽油分获“省优”、“部优”、“省供销社系统优质产品”称号。豆粕、棉粕畅销于省内外。被省棉检所列为“棉花出口定点生产厂家”,获商业部“棉花加工质量效益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
  (李爱珍徐一永石生玉)
  粮食购销
  【概况】广饶县粮食局所辖粮食收储管理中心(13个基层收储站)、代农储粮管理中心、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东营市广丰粮油制品有限公司4个基层企业。全系统拥有固定资产1.5亿元。2001年,全县粮食企业实现利税1026万元,同比增长8%,其中利润686万元,同比增长8%;实现销售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工业产值1.58亿元。县粮食局连续11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并再次荣获全省规范化储粮先进单位,代储中心再次蝉联全省农村粮食经营企业排头兵。
  【粮食购销稳步发展】认真落实“三项政策”。完善了“一证一牌一本”的收购管理规范,采取就所收购、设点收购、下乡收购等措施,做到了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常年敞开收购。2001年完成粮食收购量38万吨,同比增长46%。在销售上坚持统分结合、内外结合和工商结合,以销促购,全方位开拓市场,搞活了粮食大流通。全年销售粮食36万吨,同比增长43%,实现利润242万元。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全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亩,带动了4乡镇350家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商一体化”的路子。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在董事会控股、董事长控大股、职工自愿参股的基础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纳入了规范动作。半球公司将3个车间、供应和贸易公司划分为两个独立核算的公司,对后勤科室和人员进行了相应调整,进一步划小核算单位,把市场机制引入了企业内部。为适应乡镇规范调整,将原收储站进行了适时调整,对收储主附营业务进行分离,激发了内在发展活力。对全县基层班子完善推行了“三大机制”;建立会计人才库,对基层收储企业会计实行了委派制,对会计、统计、防化和代储专管人员实行了县局统筹、制定目标、统一考核的办法;对全体员工实行优化组合,采取了岗位、计件、提成、效益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较好地调动了全员积极性。
  【粮办工业登上新台阶】山东“半球”面粉在保持省级名牌产品的基础上,2001年又被授予“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立足名牌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研制开发了系列专用粉,销售市场不断扩大,打入了深圳、香港等地市场。2001年,半球公司加工面粉14.6万吨,同比增长8%,实现利税820万元,利润518万元,继续发挥了对全县粮食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被评为全县重大贡献企业、全省粮办工业三十佳企业。广丰公司发挥方便面生产线老线技改和新上非油炸线的优势,开发了超级全家福、非油炸营养面等新产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做到了超市有、批发市场有、农村市场也有,增加了覆盖面,并办好办活“厨房工程”,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01年,广丰公司加工食品5155吨,实现利税132万元,利润106万元。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01年招商引资1750万元,其中山东广饶国家粮食储备库当年到位资金1238万元(按县有关规定折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实现了工程质量和建库进度两个全省第一的目标,顺利通过了预验收,并完成了装粮压库任务。投资173万元的华正塑业公司达到了新增规模的整体配套,运营良好,效益明显,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有生力量,同时通过引进新的技术、管理和机制,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了员工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半球公司争取市农业产业化专向贴息130万元,促进了企业发展。
  (赵永生王建峰)医药品经营
  【概况】广饶医药公司全称“东营市医药公司广饶分公司”,下辖广城、大王2个医药批发部和15处零售药店,主要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和医疗器械9类3000多个品种规格。现有职工78人,其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61人,占职工总数的78.2%。2001年,根据医药市场状况,公司改变“重批发、轻零售”的习惯模式,制订了“合理布局批零网点,以批发保空间,以零售创效益”的营销战略,强化药品配送功能,继续坚持统一进货、统一质量验收、统一资金和价格管理、各单位分工销售的“三统一分”机制,全面加强工作质量、药品质量管理和市场开发力度,超额完成年度经营任务。全年实现医药品销售总额22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4.8%;实现利税7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3.6%。被市药品监督局、市医药公司分别评为先进单位和“双文明单位”,被市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被县直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市消协评为“2000一2001年度消费者满意单位”。
  【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2001年3月,根据国家药品监督局“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于2001年6月底前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部署,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组按照《验收标准》,分机构、人员、仓库整体环境、仓储设施与设备、营业场所、化验室、验收养护室、规章制度、进货验收、贮存养护、销售、售后服务、综合质量管理等十三项55条对广饶医药分公司进行了现场验收,总的认为“领导班子重视,职工拼搏向上,基础资料扎实,仓储设施较好”,总得分73.8分。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6月核发了《药品经营许可证(批发)》。
  【药品批发业务】2001年,广饶医药分公司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变化,为了确保批发市场份额、扩大生存空间,对药品批发业务机构进行了调整,并重新划分了市场区域。将广城医药经营部与业务科合并为公司业务科,作为公司购销业务的中心环节,既负责全公司经营药品的统一采购、15处零售药店所售药品的统一配送,又负责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胜利医院、县医院、中医院等单位的销售;将大码头医药经营部与大王医药经营部合并为第三批发部,主要负责县外市场的拓展。全年批发环节完成医药销售总额1524万元,占全公司总销售额的70%。
  【零售药店建设】2001年,广饶医药分公司继续加强零售网点建设,努力向乡镇延伸,在稻庄镇、南三里批发市场、广饶镇梧村,分别设立了第十一、十二、十三药店,且均通过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验收,核发了《药品经营许可证(零售)》。同时,积极改造购药环境,投资10余万元为所有药店安装了空调,购置了冰箱(储存需冷藏的药品)。针对药品的特殊性和零售业务特点,明确提出了“视质量为生命,待顾客如亲人”的经营理念,使营业额稳步上升。全年零售总额676万元,占公司医药品总销售的30%,比去年同期增长17.64%。
  (齐照华)
  石油营销
  【概况】2001年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广饶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广饶石油分公司)从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和建立零售管理体制入手,重点抓好“市场营销、数量管理、单站核算、员工培训、达标创星、监督检查”六项工作,使加油站的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开创了零售工作的新局面。为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按照省公司“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连线成片,形成网络”的要求,注重搞好网点建设,除接收市公司直接管理的5个加油站以外,先后在东青路和辛河路新建加油站两座,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成品油营销网络。其中:在广饶商贸城北新建的合气站具有为汽车加油和IPG汽车液化气的双重功能,其规模、设施属全市一流。公司注重强化企业管理,在省、市公司的统一布署下,进行了减员分流,先后与17人解除了劳动合同。公司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注重搞好安全教育和现场管理,认真开展监督检查,不断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至2001年底,公司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26年。全年共销售成品油1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5200元,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各县区中名列前茅。
  【开展达标创星,促进规范化服务】2001年度,广饶石油分公司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和省公司《加油站管理规范》和《加油站达标创星办法》的要求,树立“创石化品牌、打造黄金终端”的战略意识,将开展“达标创星”活动作为提高加油站整体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做好达标创星加油站的申报、检查、自查自纠等工作。针对零售环节制度不完善,经营方式单一等问题,又进一步细化规定,先后制定了包括行政管理、计质量管理、经营管理、安全管理、考核与服务等在内的各项制度共计59项,在零售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至2001年末,公司先后有14个加油站达到中国石化“达标加油站”称号,其中在广饶商贸城北新建的合气站,成为全市石油系统的“样板形象站”。
  (吕同)
  烟草专营
  【概况】广饶县烟草专卖局(公司)隶属于山东省东营烟草专卖局(有限公司),下设4个卷烟批发部,5个专卖稽查中队,负责广饶县辖区内1155户卷烟零售户的卷烟销售与管理工作。在职职工34人,拥有固定资产530万元。2001年实现利税424万元,人均创利税12.48万元。2001年,县烟草专卖局按照“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效益创新”的工作目标,规范经营,锐意改革,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
  【专卖管理工作】加入WTO后,国家的烟草专卖管理制度。将逐步取消。因此2001年烟草专卖工作按照“内管外打,守土有责”和 “大专卖、大投入、大效益”的方针,抓住时机,积极开展卷烟打私打假、清理整顿社会卷烟市场和专卖管理素质年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各执法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采取端窝打点,堵源截流,深入追查大案要案,特别是经过群众举报,使端窝打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力的震慑了不法分子。深入开展专卖素质年教育活动,不断强化专卖队伍建设,加大了对专卖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专卖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增强了专卖人员的爱岗敬业意识及严格执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年查获假冒伪劣卷烟54866条,案值70余万元。
  【卷烟销售工作】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烟草专卖局(公司)努力加强下伸网点建设,转变服务态度,施行送货上门,服务到家。成功的推行了“一价制”、“访送分离”工程。“一价制”既与经销户签定限价销售协议书,使烟草公司与卷烟零售户之间建立起新的批零联盟,不仅促进了烟草效益上升,也使零售户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一价制”使烟草公司和卷烟零售户实现了双规范、双赢利、双发展。“访送分离”是由公司访销员首先与经销户签定要货计划,然后由公司送货到位。“访送分离”规范了自身的经营行为,。引导了消费,提升了结构,走上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经营机制的转换,服务意识的提高,使公司经济效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利润250万元,并进入了全县纳税大户行列。
  (任建科)
  个体私营商业
  【概况】2001年,全县个体、私营商业发展较快。至2001年底,全县有个体私营商业4514户,注册资金达到1.09亿元,从业人员1.04万人,销售总额21亿元。其中个体商业4378户,注册资金4322万元,从业人员6439人,销售总额13亿元;私营商业136户,注册资金6573万元,从业人员3979人,销售总额8亿元。在私营商业中,有私营商业有限公司66户,注册资金5369万元,从业人员2839人。
  【个体商业网点】全县的个体私营商业网点分布城乡各个角落,大都分布在城区、乡镇政府驻地、大型集市和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据统计,城南综合批发市场拥有个体商业353户从业人员582人,注册资金858万元,年可实现销售总额4.3亿元;乐安商贸城从事个体
  商业的210户,从业人员487人,注册资金360万元,年可实现销售总额3160万元。
  【个体饮食服务业】全县个体饮食服务场所分布城乡各地,绝大多数分布在城区、矿区、乡镇政府驻地、较大的贸易集市和场所、主要的交通要道两侧。据统计,至2001年底全县有个体饮食服务业3371户,从业人员7816人,注册资金6204万元,年营业额9亿元。其中饮食业1746户,从业人员4659人,注册资金4237万元,年营业额6亿元;服务业1625户,从业人员3157人,注册资金1967万元,年营业额3亿元。
  【广饶县糖酒茶公司】广饶县糖酒茶公司是由原广饶县物资回收站经理魏松章创办的一家私营商业企业,现拥有资产1000万元、员工200人。近年来,公司抓住机遇上规模,本着以质求存、以诚求名、以信取胜的商业原则开拓市场创效益,一年一个台阶。2001年,公司吸收泰安、潍坊资本400万元,三方投资近1000万元兴办起盛客隆超市,经营范围从批发转向零售,经营规模实现了快速膨胀。200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0万元,上缴税金16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
  【广饶县宏达商业有限公司】广饶县宏达商业有限公司是由原广饶县商业综合公司于1994年12月改制成立的一家私营商业企业,现拥有宏达商场、兴华商场等2处集休闲和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商场,总营业面积4000余平方米,几年来,公司本着“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宗旨开展经营,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1998年以来连续4年被县消费者协会、县技术监督局授予“消费者满意单位”和“质量、计量信得过单位”。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公司实现利税26.8万元。
  (李新刚周民选刘文波)外经外贸
  【概况】广饶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是县政府管理全县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职能部门。2001年度,全县的出口创汇、利用外资和外经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年出口创汇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广饶县的各项任务指标,年终综合考核列全市第一名,取得了全市外经贸工作考核的三连冠。年内又有4家企业获得了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3家企业获得外贸流通经营权,外经贸项目库建设初见成效,项目储备全,更新速度快,使用及时方便。同时组织相关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各种交易会和博览会,大力引进外资,努力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外经贸工作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2001年,全县共完成出口创汇6696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33%。同比增长74.8%。其中大海集团3040万美元,华誉集团2909万美元,华星集团175万美元,华泰集团162万美元,大唐纺织印染公司135万美元,县进出口公司112万美元,东营永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84.5万美元,东营市华泰橡胶有限公司15万美元,东营市金宇轮胎厂17万美元,云龙鞋业公司11万美元。全县新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1802.5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976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4%,同比增长8.2%。大王农茂集团和香港德利高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东营永健肉类制品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50万美元;大王农茂集团和台湾光正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东营农发蔬菜制品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1164万美元;大王农茂集团和菲律宾碧辉实
  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东营永健果蔬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合同利用外资79.5万美元;台湾富源股份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东营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36万美元;山东大海染整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坚新机械股份公司合资经营的东营海誉印花制品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16万美元。
  【外经工作】2001年,华泰集团、大海集团、大唐纺织印染公司、华鹏包装有限公司利用世界银行环保项目(小清河流域污染治理)贷款120万美元已全部到位。山东大王农茂集团利用以色列政府472万美元贷款项目,已经国家财政部以财金便函[2001]35号批准,由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转贷实施;山东大王农贸集团公司利用该项贷款进口设备的招标工作已经完成。
  【自营进出口权的申报】 县外经贸委抓住国家放宽进出口权审批条件的大好机遇,鼓励县内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申办外贸流通经营权和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华誉集团、大海集团和华星集团等3家企业申办了外贸流通经营权,县永盛橡胶有限公司、县宏伟橡胶厂、县恒丰橡塑公司等3家企业申办了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到2001年底,全县自营进出口企业已达26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0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对外交流】按照省、市统一安排,2001年外经贸委组织县内企业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参加了在烟台举行的第二届APEC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青岛举行的2001年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在济南举行的非洲国家投资贸易介绍会、在广州举行的第九十届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厦门举行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按照内资、外资一齐引,大小项目一齐上的原则,开展了多渠道的招商。加大对项目引进的前期准备工作力度,对在谈项目列出清单,专人负责,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投产一抓到底,确保项目成功率。立足企业实际,高标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机制转换,特别加强与国际大商社、大财团的合作。华泰集团与德国福伊特公司签订了建立造纸机械设备维修中心的协议,计划投资200万美元,预计2002年该项目将全面实施;与美国盛世企业公司签订了8万砘/年APMP浆项目生产合同,合同利用外资600万美元。
  【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县外经贸委组织企业全力进军国际市场。华誉集团推出的HUAYU和FUDIA品牌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中东市场上的名牌产品.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向中东地区的出口量,由2000年占全国出口量的1/3上升到2001年的1/2。针对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卫生保健方面的要求,华誉集团推出的“中草药鸡”品牌,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率先走在了全国肉鸡绿色产品开发的前列,迅速抢占了日本市场。在2001年上半年日本停止从中国进口肉制品期间,日本日冷公司在烟台的独资企业仍全部收购华誉集团的中草药鸡产品。
  【外经贸项目库建设】县外经贸委结合全县产业结构和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协调有关企业、部门研究论证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安排专人负责,组建了外经贸项目库,通过对外招商,参加各种交易会、博览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对外发布。至2001年底,全年累计向市外经贸局、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合资合作项目50多个,所推介项目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收到良好效果。
  (王宝柱宋士栋)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广饶年鉴2002》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力、、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2卷)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治、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附录。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广饶年鉴》(2002卷)采用分类编辑法。除特载、大事记、人物、附录外,其余按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类为事业发展的综述、概况;一类为特点突出、信息资料性强的要闻、重大事件专题。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广饶年鉴》(2002卷)主要记述2001年广饶县行政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文字资料截止日期为2001年12月31日,彩色图片资料截止日期为2002年8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