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768
颗粒名称: 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
分类号: DF47
页数: 4
页码: 127-130
摘要: 2001年,广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巩固“两个确保”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劳动法》、《社会养老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宣传,加大各项保险基金征缴与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措施,狠抓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和劳动执法监察,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向失业保险并轨,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目标任务。
关键词: 广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劳动管理 社会保障

内容

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
  【综述】2001年,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巩固“两个确保”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劳动法》、《社会养老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宣传,加大各项保险基金征缴与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措施,狠抓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和劳动执法监察,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向失业保险并轨,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目标任务。
  【劳动仲裁】2001年,劳动仲裁工作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劳动法》为统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本着“依法、公正、及时”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一是加强企业调解干部队伍的建设。随着全县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入,原有的企业劳动调解人员变化较大,为确保企业劳动调解队伍的连续性,劳动仲裁办公室及时督促企业调整充实了劳动调解人员。二是认真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促进了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5起,调解结案30起,裁决结案9起,其他方式结案13起,按期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为84名职工追回拖欠工资45932.68元,为15名企业职工追缴养老金4万元,补发生活费3万多元。三是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积极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县仲裁办对前几年鉴证的劳动合同进行了清理查实,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合同的签订、鉴证、解除、终止等工作程序,减少了多重劳动关系存在的机会。2001年,共鉴证劳动合同2633份(人),鉴证率100%;办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98份(人);全县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有160家企业实行了集体协商鉴定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2%。四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仲裁办工作人员在搞好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回复各类劳动政策咨询,及时处理上访事件,杜绝了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2001年,共接待来访87起,涉及职工289人,其中10人以上集体上访180人。通过认真细致的解释协商,上访案件均得到了圆满解决,促进了社会稳定。
  【劳动执法监察】为了切实加强全县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县劳动保障局通过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并经县政府批准,内部调剂4名人员组建了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大队,壮大了执法队伍,使全县的劳动保障执法工作更加规范。采取悬挂横幅、散发传单、广播宣传、电视采访等形式,开展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宣传活动,为全面开展劳动保障工作夯实了基础。2001年,通过劳动执法检查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服务场所2处;立案查处拖欠工资案件5起,追回拖欠工资2.1万元;清欠破产企业养老金75万元,失业金6.2万元;对县内56家国有、集体、外资、股份制企业进行了用工大检查,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劳动力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职业技能鉴定】广饶县职业技能鉴定所坚持为企业服务、为劳动者服务的宗旨,坚持质量第一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按照中央和省政府提出的“面向市场、扩大就业、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的要求,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职业学校宣传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劳动部[2000]6号令《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及省政府[2001]26号、66号文件精神。二是对5个工种201名技术工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给366名原持有技工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进行了换证、验证。自2001年7月起,所有持职业资格证书者统一上网,全省范围内可以网上查询。三是按照国家规定,要求现阶段从事技术复杂、涉及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90个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持有相应的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劳动工资管理】对全县企业单位继续推行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工资基金使用手册》制度,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对全县80户县属国有、集体企业的工资总量实现宏观调控,使其与经济效益的增长相协调。二是会同县财政局、地税局对2000年企业工效挂钩进行了清算兑现。清算兑现数为3户,职工2471人;核定经济效益基数9010万元,实际完成9550.6万元,增长6%;核定工资总额3049.1万元,实际提取3079.9万元,增长1.6%。三是按照东劳社[2001]52号文件精神,为县属企业职工增加了工资。四是对2001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进行了测报,为向社会发布做好了准备。
  【劳动力就业安置和劳务输出】为加快全县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达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县劳动保障局以“服务职工、服务企业”为宗旨,狠抓劳动力管理工作。一是认真研究全县用工市场实际,积极引导城镇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到城镇集体劳服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就业,进一步为就业安置拓宽了渠道。2001年,新增就业岗位2600个,安置失业人员482个,安置破产企业失业职工345人。省委书记吴官正在广饶视察时,对广饶县的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是积极开拓外地就业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开发利用县内劳动力资源。全年向北京、陕西、广东、胜利油田等地输出劳务工1650人;三是加强求职人员的管理工作。完成求职登记1372人,成交1207人,成交率为88%;更换和检验 《职业资格证书》360个,圆满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社会保险事业】面对加入WTO给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带来的挑战,广饶县社会保险事业紧紧围绕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以继续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巩固“两个确保”为重点,以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完善服务承诺制度为工作主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社会保险目标任务。
  社会养老保险稳步发展,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加基金积累。针对全县社会养老保险金支付逐年增加,基金积累呈现出停滞不前的局面,劳动保障局党组通过认真分析,确定了以大王镇、稻庄镇和花官乡为重点的扩面工作目标。县劳动保险事业处按照局党组的意见,制定出了具体的扩面工作方案。经过多次与有关乡镇企业协商,认真细致地讲解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条例和规定,提高了乡镇企业法人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参保的决心。截止2001年12月底,华泰集团、科达集团、金宇集团、大海集团、华誉集团等5家企业的945名职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共缴纳养老金523.7万元,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圆满完成。二是强化依法缴费意识,全面完成基金征缴任务。不断加大社会养老保险费征缴和清欠工作力度,依法加强对破产企业拖欠基金的征缴,确保了养老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2001年,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273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4%;征缴企业养老保险金21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70%;征缴农村养老保险金61.6万元,养老保险金征缴工作在全市名列第一。三是完善服务承诺制度,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县劳动保障局各养老保险机构立足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继续将“四项承诺”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作为退管工作的重点,把承诺内容细化、量化到每一个环节。并加强与代发机构的密切协作,使养老金发放达到了“就近、安全、方便、低成本”的要求。全年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2368万元;为遗属人员支付遗属补助费112万元;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1200万元;为农村参保人员支付养老金11万元,发放准确率达到100%。真正做到了不拖一天,不欠一分,不漏一人。
  同时,规范、完善了离退休人员管理机制。通过跟踪调查,建立了离退休人员指纹数据库,严格离退休人员死亡申报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健全、规范的监督措施,有效地杜绝了冒领养老金事件的发生,使社会化发放更加科学、规范、安全。四是强化基础管理,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劳动保障局各养老保险办事机构,针对各自工作特点,狠抓参保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的审核和养老保险记录卡的登载工作,共审证、登卡23496人次。努力提高业务档案管理水平,使各种资料全部入档,共形成档案115卷。严格财经纪律,理顺收支两条线的缴拨程序,并加强了内部稽核,确保了基金的规范管理。严格公伤认定政策的执行,及时为62名因公伤残职工进行了鉴定;为94名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五是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养老稽核评估工作。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全省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进行评估验收的通知》的精神,各养老保险机构组织人员分头对全县10个机关事业单位、2个乡镇和21家企业单位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及领取情况进行实地稽核,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和限期整改,顺利通过了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评估检查和验收。2001年,县劳动保险事业处在全市劳动保险年度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
  失业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强,失业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失业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县劳动保障局针对个别企业法人对失业保险工作认识不足的现状,利用广播、电视和深入到企业分发宣传品等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使企业领导人和广大职工对失业保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二是积极开展失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征缴。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抓大户、攻难户、带小户的征缴措施,加强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至年底,全县共有97个企事业单位的10255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收缴失业保险金152.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9%。三是认真调查摸底,确保失业职工基本生活。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对全县18家破产企业的2328名失业职工,逐人逐户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掌握了每个家庭的真实情况。全年为失业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163.6万元,共8105人次,发放率100%。切实维护了失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巩固了“两个确保”。
  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广饶县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崔佃忠任组长,副县长李新良任副组长,县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物价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医改工作的领导。并成立了广饶县医疗保险事业处,为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根据全县实际,制定医改方案。为了制定岀切合本县实际的医改方案,劳动保障局与有关单位一起到外地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确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范围、参保对象和具体措施。具体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01年11月13日经东营市政府审批通过。12月18日,召开了全县各乡镇长、财政所长、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参加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不变”的总体要求,部署了医疗保险工作任务。截止年底,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申报登记工作已全面完成。县直115个行政事业单位、10个乡镇和10个中央属驻广企业共计12391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经过严格申报审批,确定公布了16家定点医疗机构。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做好医疗保险启动前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业务、财务、医务、稽查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制定了医疗保险业务流程、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和住院、转院审批制度,使医保工作更加规范。
  加强女工生育保险管理,确保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金的按时足额支付。一是准确测算、足额征缴女工生育保险金。县劳动保险事业处在年初对全县县属企业女职工的生育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测算出各企业女工生育保险金的缴费比例,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征缴女工生育保险金37.5万元。二是严格制度,及时支付。为了切实加强女工生育保险金的管理,劳动保险处工作人员在女工生育保险金的支付工作中,严格支付程序,认真审核各种生育手续及报表,做到了随到随审,及时准确。全年共为202名企业女职工支付生育保险金32.8万元,确保了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费用,维护了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孙建华)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广饶年鉴2002》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力、、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2卷)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治、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附录。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广饶年鉴》(2002卷)采用分类编辑法。除特载、大事记、人物、附录外,其余按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类为事业发展的综述、概况;一类为特点突出、信息资料性强的要闻、重大事件专题。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广饶年鉴》(2002卷)主要记述2001年广饶县行政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文字资料截止日期为2001年12月31日,彩色图片资料截止日期为2002年8月。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建华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