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767
颗粒名称: 劳动人事
分类号: C913
页数: 8
页码: 127-134
摘要: 2001年,劳动仲裁工作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劳动法》为统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本着“依法、公正、及时”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关键词: 广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广饶县人事局 社会保障

内容

劳动人事
  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
  【综述】2001年,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巩固“两个确保”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劳动法》、《社会养老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宣传,加大各项保险基金征缴与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措施,狠抓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和劳动执法监察,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向失业保险并轨,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目标任务。
  【劳动仲裁】2001年,劳动仲裁工作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劳动法》为统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本着“依法、公正、及时”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一是加强企业调解干部队伍的建设。随着全县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入,原有的企业劳动调解人员变化较大,为确保企业劳动调解队伍的连续性,劳动仲裁办公室及时督促企业调整充实了劳动调解人员。二是认真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促进了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5起,调解结案30起,裁决结案9起,其他方式结案13起,按期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为84名职工追回拖欠工资45932.68元,为15名企业职工追缴养老金4万元,补发生活费3万多元。三是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积极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县仲裁办对前几年鉴证的劳动合同进行了清理查实,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合同的签订、鉴证、解除、终止等工作程序,减少了多重劳动关系存在的机会。2001年,共鉴证劳动合同2633份(人),鉴证率100%;办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98份(人);全县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有160家企业实行了集体协商鉴定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2%。四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仲裁办工作人员在搞好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回复各类劳动政策咨询,及时处理上访事件,杜绝了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2001年,共接待来访87起,涉及职工289人,其中10人以上集体上访180人。通过认真细致的解释协商,上访案件均得到了圆满解决,促进了社会稳定。
  【劳动执法监察】为了切实加强全县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县劳动保障局通过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并经县政府批准,内部调剂4名人员组建了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大队,壮大了执法队伍,使全县的劳动保障执法工作更加规范。采取悬挂横幅、散发传单、广播宣传、电视采访等形式,开展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宣传活动,为全面开展劳动保障工作夯实了基础。2001年,通过劳动执法检查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服务场所2处;立案查处拖欠工资案件5起,追回拖欠工资2.1万元;清欠破产企业养老金75万元,失业金6.2万元;对县内56家国有、集体、外资、股份制企业进行了用工大检查,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劳动力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职业技能鉴定】广饶县职业技能鉴定所坚持为企业服务、为劳动者服务的宗旨,坚持质量第一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按照中央和省政府提出的“面向市场、扩大就业、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的要求,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职业学校宣传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劳动部[2000]6号令《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及省政府[2001]26号、66号文件精神。二是对5个工种201名技术工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给366名原持有技工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进行了换证、验证。自2001年7月起,所有持职业资格证书者统一上网,全省范围内可以网上查询。三是按照国家规定,要求现阶段从事技术复杂、涉及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90个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持有相应的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劳动工资管理】对全县企业单位继续推行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工资基金使用手册》制度,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对全县80户县属国有、集体企业的工资总量实现宏观调控,使其与经济效益的增长相协调。二是会同县财政局、地税局对2000年企业工效挂钩进行了清算兑现。清算兑现数为3户,职工2471人;核定经济效益基数9010万元,实际完成9550.6万元,增长6%;核定工资总额3049.1万元,实际提取3079.9万元,增长1.6%。三是按照东劳社[2001]52号文件精神,为县属企业职工增加了工资。四是对2001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进行了测报,为向社会发布做好了准备。
  【劳动力就业安置和劳务输出】为加快全县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达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县劳动保障局以“服务职工、服务企业”为宗旨,狠抓劳动力管理工作。一是认真研究全县用工市场实际,积极引导城镇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到城镇集体劳服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就业,进一步为就业安置拓宽了渠道。2001年,新增就业岗位2600个,安置失业人员482个,安置破产企业失业职工345人。省委书记吴官正在广饶视察时,对广饶县的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是积极开拓外地就业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开发利用县内劳动力资源。全年向北京、陕西、广东、胜利油田等地输出劳务工1650人;三是加强求职人员的管理工作。完成求职登记1372人,成交1207人,成交率为88%;更换和检验 《职业资格证书》360个,圆满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
  【社会保险事业】面对加入WTO给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带来的挑战,广饶县社会保险事业紧紧围绕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以继续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巩固“两个确保”为重点,以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完善服务承诺制度为工作主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社会保险目标任务。
  社会养老保险稳步发展,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加基金积累。针对全县社会养老保险金支付逐年增加,基金积累呈现出停滞不前的局面,劳动保障局党组通过认真分析,确定了以大王镇、稻庄镇和花官乡为重点的扩面工作目标。县劳动保险事业处按照局党组的意见,制定出了具体的扩面工作方案。经过多次与有关乡镇企业协商,认真细致地讲解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条例和规定,提高了乡镇企业法人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参保的决心。截止2001年12月底,华泰集团、科达集团、金宇集团、大海集团、华誉集团等5家企业的945名职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共缴纳养老金523.7万元,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圆满完成。二是强化依法缴费意识,全面完成基金征缴任务。不断加大社会养老保险费征缴和清欠工作力度,依法加强对破产企业拖欠基金的征缴,确保了养老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2001年,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273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4%;征缴企业养老保险金21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70%;征缴农村养老保险金61.6万元,养老保险金征缴工作在全市名列第一。三是完善服务承诺制度,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县劳动保障局各养老保险机构立足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继续将“四项承诺”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作为退管工作的重点,把承诺内容细化、量化到每一个环节。并加强与代发机构的密切协作,使养老金发放达到了“就近、安全、方便、低成本”的要求。全年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2368万元;为遗属人员支付遗属补助费112万元;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1200万元;为农村参保人员支付养老金11万元,发放准确率达到100%。真正做到了不拖一天,不欠一分,不漏一人。
  同时,规范、完善了离退休人员管理机制。通过跟踪调查,建立了离退休人员指纹数据库,严格离退休人员死亡申报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健全、规范的监督措施,有效地杜绝了冒领养老金事件的发生,使社会化发放更加科学、规范、安全。四是强化基础管理,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劳动保障局各养老保险办事机构,针对各自工作特点,狠抓参保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的审核和养老保险记录卡的登载工作,共审证、登卡23496人次。努力提高业务档案管理水平,使各种资料全部入档,共形成档案115卷。严格财经纪律,理顺收支两条线的缴拨程序,并加强了内部稽核,确保了基金的规范管理。严格公伤认定政策的执行,及时为62名因公伤残职工进行了鉴定;为94名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五是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养老稽核评估工作。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全省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进行评估验收的通知》的精神,各养老保险机构组织人员分头对全县10个机关事业单位、2个乡镇和21家企业单位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及领取情况进行实地稽核,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和限期整改,顺利通过了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的评估检查和验收。2001年,县劳动保险事业处在全市劳动保险年度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
  失业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强,失业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失业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县劳动保障局针对个别企业法人对失业保险工作认识不足的现状,利用广播、电视和深入到企业分发宣传品等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使企业领导人和广大职工对失业保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二是积极开展失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征缴。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抓大户、攻难户、带小户的征缴措施,加强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至年底,全县共有97个企事业单位的10255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收缴失业保险金152.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9%。三是认真调查摸底,确保失业职工基本生活。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对全县18家破产企业的2328名失业职工,逐人逐户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掌握了每个家庭的真实情况。全年为失业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163.6万元,共8105人次,发放率100%。切实维护了失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巩固了“两个确保”。
  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广饶县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崔佃忠任组长,副县长李新良任副组长,县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物价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医改工作的领导。并成立了广饶县医疗保险事业处,为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根据全县实际,制定医改方案。为了制定岀切合本县实际的医改方案,劳动保障局与有关单位一起到外地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确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范围、参保对象和具体措施。具体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01年11月13日经东营市政府审批通过。12月18日,召开了全县各乡镇长、财政所长、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参加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不变”的总体要求,部署了医疗保险工作任务。截止年底,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申报登记工作已全面完成。县直115个行政事业单位、10个乡镇和10个中央属驻广企业共计12391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经过严格申报审批,确定公布了16家定点医疗机构。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做好医疗保险启动前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业务、财务、医务、稽查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制定了医疗保险业务流程、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和住院、转院审批制度,使医保工作更加规范。
  加强女工生育保险管理,确保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金的按时足额支付。一是准确测算、足额征缴女工生育保险金。县劳动保险事业处在年初对全县县属企业女职工的生育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测算出各企业女工生育保险金的缴费比例,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征缴女工生育保险金37.5万元。二是严格制度,及时支付。为了切实加强女工生育保险金的管理,劳动保险处工作人员在女工生育保险金的支付工作中,严格支付程序,认真审核各种生育手续及报表,做到了随到随审,及时准确。全年共为202名企业女职工支付生育保险金32.8万元,确保了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费用,维护了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孙建华)
  人事工作
  【综述】2001年,县人事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切实搞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积极研究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公务员培训、管理力度,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军转干部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事考试、工资福利、人事信访、自身建设等工作,都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机构编制工作】认真执行上级和县委《关于机构改革期间编制和干部管理等问题的通知》精神,积极采取措施,严格了机构和人员编制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工资基金的杠杆制约作用,加强工资基金管理,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根据省、市关于乡镇规模调整的意见和全县统一安排,对撤并乡镇的在编人员,依照专业对口、工作需要及合理搭配年龄、知识文化结构等原则,进行了调整分流。通过细致周密的工作,增强了人们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实现了平稳运行。适应形势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需要,经县编委会研究,设立了《广饶大众》报社、招商服务中心、招商投诉中心办公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办公室等机构,理顺了县一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机构,并确立了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数额。同时,深入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进
  行了机构编制管理调查,掌握了翔实的资料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县、乡机构改革会议精神,按市机构改革办公室的要求,进行了县乡机构改革调研,拟定了县、乡机构改革草案,为改革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公务员培训与干部日常管理】按照中共中央《关于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要求和省、市部署制定了 关于对全县机关工作者国家公务员进行全面培训的意见》,在县委党校分5期对县乡公务员、机关工作者进行了轮训。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学校除外)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增设了“八小时以外、基本称职档次、优秀公示”等考核内容,客观公正地确定了纳入考核范围人员的考核档次。参加考核者5028人,其中优秀789人,称职(合格)4192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3人,不称职(不合格)4人,不定等次9人,未定等次31人。认真执行了《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和《东营市行政表彰暂行规定》,加强了对行政奖励的统一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认真履行了干部调整任免手续,全年共任免干部132人次。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有关单项法规,为6名事业单位人员办理了辞职手续。
  【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录用】6月、11月,分别为《广饶大众》报社、县直有关事业单位招考了57名工作人员。其中报社9人,其他事业单位48人。整个考录过程,认真坚持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主动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自觉实行公开。通过严格笔试、面试、体检、考核,保证了考录工作的质量,赢得了报考人员、录用单位和社会群众的满意。
  【科技干部管理】不断深化职称改革,逐步实行评聘分开。专门召开了全县职称专家工作会议,落实了省、市改革精神,在推荐环节、外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民主评议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按新的要求审核上报了500名拟晋升职务专业技术人员的材料,其中高级91人,中级403人,初级6人;为636名专业技术人员评审确定了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组织了全县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职称评审推荐工作,共评审推荐418人,其中高级28人,中级90人,初级300人。严格了人事考试纪律,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为432名参加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外语水平、208名经济专业资格、332名会计专业资格、44名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办理了考试报名手续。
  【国外智力引进】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聘请了美国黑核桃专家詹姆斯先生、德国乳制品专家米勒先生,分别到大王农茂集团、丁庄雪绒花乳制品厂进行技术指导,举办了专题讲座,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大王农茂集团还与詹姆斯先生达成了引进黑核桃树种的协议。经考察筛选,派出7名技术骨干赴日本进行培训,学习了蔬菜保鲜、加工等先进技术。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指导山东大王农茂集团申报了“全国引智示范园”项目。聘请德国制粉专家萨尔曼先生帮助半球面粉公司改造工艺、增上设备,使出粉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显著。高层次人才引进开发迈出新步伐。组织华泰集团、大王农茂集团、大码头乡等单位,到青岛、威海等地参加了“中国山东•海外博士创新周”活动,与20名海外博士进行了洽谈,签订技术合作项目协议9个,徐会连等3名博士后到广饶县考察了合作环境。经协商,徐会连博土计划在大王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立留学生回国创业园,以进一步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大码头乡与留日博士闫培生签订了食用菌开发协议。闫博士采取技术入股方式,提供菌种,利用农作物废料资源培殖食用菌。通过人事局引荐,从事基因遗传工程研究的留德博士李明亮在考察大王生态农业区后,确立了开发转基因杨树的合作意向。
  【计算机培训与继续教育】按照国家全面实施“绿卡”工程的规划,在认真总结2000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办好县直培训班的同时,为方便乡镇工作人员的学习,到大王、丁庄、西刘桥等乡镇举办培训班。全年分别举办脱产班、业余班、乡镇班7期、7期、5期,共培训学员1840人。为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狠抓了继续教育和管理。与县卫生局联合举办了药品管理、医疗技术等培训班,联合县教委、农牧局举办了计算机应用、农业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750多名,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资福利与考工晋级】根据国办发[2001]14号文件精神,为机关事业单位11613名工作人员、1694名离退休人员调整了工资标准和离退休费标准;根据国办发[2001]70号文件精神,为11523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了工资标准,为2081名离退休、退职人员增加了离退休、退职费;为退伍安置人员、广北农场移交人员、工作调动人员等共243人办理了工资核定调转手续,为642名晋升职务、职称人员理顺了工资;公布了2000年度技术工人考核结果,并为部分符合条件的人员增加了工资。为严格工资管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透明度,实现工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档案,共审核建立管理手册10782册。根据有关规定,为88名到龄人员办理了退休手续,并狠抓了退休人员“两项待遇”的落实;为44名机关事业单位死亡工作人员的遗属审批了生活困难补助费。
  【人才市场与人才交流】指导华泰集团建立了全市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协助到上海、天津等地筛选了2名博士后进站工作。按照全县经济发展的要求,着眼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引入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加强了人事代理工作。对全县人才状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全县人事人才站长座谈会,就人才市场体系服务经济建设进行了研究部署。根据人发[2000]103号文件精神,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统计,摸清了底子。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工商局、县广播电视局出台了人才招聘管理办法,规范了人才招聘活动。按照上级要求,抽调力量,集中整理了2842册流动人员档案。组织科达、石化集团等单位参加了新世纪首届全国人才交流大会,指导企业定期参加省、市举办的人才集市。组织县建设、卫生等系统的事业单位和华泰、科达、西水等集团,到山东大学、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参加了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引进了60名本科毕业生和106名急需专业的专科毕业生。通过细致扎实、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满足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基本建立了“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加强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经济单位就业,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创办经济实体,从事社区服务和自谋职业。筹备召开了全县企业代表、县直有关部门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对扩大就业、吸引优秀人才、维护毕业生权益等进行了研讨。对1997年以来的毕业生就业安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出台了《2001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办法》,并分析探索了扩大就业的新路子。筹备召开了用人单位、大中专毕业生“供求见面、双向选择”大会,办理了接收、派遣等手续。对2000年公开
  考选,到农村任职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了考察考核,促其锻炼成长,在基层建功立业。
  【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战略。一方面,积极为外来人才搞好服务。对外来人才,在档案工资调整、连续工龄计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档案存放、出具各类证明材料等方面积极办理,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积极促进招商引资。为了加强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了优质服务软环境创建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对招商服务部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促进了全县招商引资软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001年,县人事局引进了5个项目,到位资金600多万元,在非经济单位中名列前茅,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的发展,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2

《广饶年鉴2002》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力、、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2卷)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治、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附录。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广饶年鉴》(2002卷)采用分类编辑法。除特载、大事记、人物、附录外,其余按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类为事业发展的综述、概况;一类为特点突出、信息资料性强的要闻、重大事件专题。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广饶年鉴》(2002卷)主要记述2001年广饶县行政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文字资料截止日期为2001年12月31日,彩色图片资料截止日期为2002年8月。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