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712
颗粒名称: 社会生活
分类号: C913
页数: 7
页码: 257-263
摘要: 2002年,广饶县计划生育局紧紧围绕“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立足本职工作,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88元,比上年增加780元,增长12%。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保障

内容

社会生活
  计划生育
  【综述】2002年,县计划生育局紧紧围绕“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立足本职工作,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出生人口5317人,其中计划内出生5285人,计划生育率99.4%;女性初婚2879人,晚婚2859人,晚婚率为99.3%;全县计划生育率、晚婚率、避孕节育落实率、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以及流动人口的发证率、验证率、建档率等均保持在99%以上;出生婴儿缺陷率控制在1.2%。,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5.9,较大幅度地优于上级108的控制目标。2002年,广饶县在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中获一等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以“实行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获“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县计划生育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市人事局、市计生委授予“新时期育龄群众之家”称号,被市创建规范化站所领导小组命名为“市级规范化行业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02年度“招商引资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队伍建设】为加强计生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县计划生育局在全县计生系统大力开展“争创新时期育龄群众之家、争做新时期育龄群众最可爱的人”两项特色活动,认真解决广大计生工作人员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集中开展了以“强素质、树形象、提效率、比贡献”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各种学习、讨论、演训:、巡回交流等多种活动,县、乡两级举办各类知识竞赛达30余场次。同时,狠抓了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规范计生工作者的服务行为,广大计生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树立了计划生育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形象,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为了选好用好人才,提髙队伍整体素质,在全县计生系统全面推行了竞争上岗、工资统筹、责任承包和服务承诺四项制度,特别是对村级计生主任和生殖保健员,严格按照发动报名、笔试面试、竞争演说、群众评议、培训考试、持证上岗的程序,重新选聘,基层特别是村级计生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在全县553个村和7个居民委员会计生主任中,具有大专学历的8人,中专学历145人,髙中学历的143人。用人机制的改革,给计生工作人员增加了压力、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动力,推动了全县计生工作的开展。
  【民主管理】为切实做好全县的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在农村大力强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需要,指导全县553个村在组织广大村民反复座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制订了新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并以此为切入点,强化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村级建立起了“一章程、两书、一公开栏、一监督小组”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体制,完善了从宣教咨询、随访服务到督查考核等管理服务工作的运行机制;在城镇社区,着力强化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加快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加强了对流动人口、下岗职工、无业人员、空挂户口等特殊人群的清理清查,完善委托管理制度,依托现居住地社区和村居落实管理服务措施,消除工作上的漏洞和隐患。对流动人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流入地和流岀地及有关部门间的联系、通报制度,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政策推动】为促进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进一步组织各乡镇、村和各部门、单位,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入讨论并制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措施,将其纳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并通过政务公开、督查考核等方式确保落实。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也取得很大成效,全年县、乡、村三级投入帮扶资金547.8万元,扶持计划生育户4556户。经考察,扶持后80%以上的户年人均收入明显增加,1100户示范户年人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并涌现岀了一批适合当地实际的有特色的“三结合”示范基地和示范园舍,他们在少生快富、发展经济、提供经验、技术、信息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工作的开展,有效地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爱帮助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群众中晚婚晚育、自愿放弃和推迟二胎生育,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已成为新的社会时尚。实施综合改革两年中,全县就有298对夫妇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终生只要一个女孩,相当于改革前累计数字的4倍多。
  【优质服务】一是在宣教服务上,改大呼隆、说教式宣传为根据群众需求,利用VCD等电教设备,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分类进行滚动式学习培训,并充分利用服务站、室坐班、热线咨询电话和工作人员随访等方式为群众提供热情的咨询服务指导。二是在服务方式上,改群众按规定时间到站透环查孕为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检查和诊治服务。三是在全县全面推行了“一线工作法”,即取消规定的到站查体,组织县、乡镇计生技术服务人员,通过直接进村入户巡查、坐班、随访等方式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检查和诊治服务;四是在工作方法上,改强迫命令为宣传引导、群众自愿。在群众自觉接受服务的基础上,对育龄夫妻开展生殖健康干预、出生缺陷干预的比例均达到95%以上。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五项病源检测4122人次,共检测出风疹病毒阳性者253例、巨细胞病毒阳性者165例、单纯疱疹病毒阳性者224例、弓形体感染294例、乙肝病毒阳性者191例;筹资购置了便携式B超机一台,巡回到乡镇村开展优生监测,全年利用B超进行孕情跟踪优生监测服务7960人次,共监测出胎儿畸形48例、死胎及胚胎停止发育112例。为县直部门、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查体达2616人次,发现各种疾病742例,其中乳腺疾病276例、子宫肌瘤146例、卵巢肿瘤71例、节育器下移68例,都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了处理;免费为全县1015名下岗女职工进行了健康查体。为全县86个高危家庭和26个独生子女病残儿再生育家庭建立了家庭档案,独生子女病儿家庭生育二胎优生监护率达到100%。在开展的遗传染色体检查中,发现2例遗传染色体异常者,将其介绍到省计划生育科研所进行了羊水产前诊治,有效地预防了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在全面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指导和随访服务。全年县、乡两级服务站共放(取)宫内节育器11355例,流引产1717例,未有医疗差错事故发生。育龄夫妇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率达到了100%,避孕节育措施有效率达到了98%以上,对落实节育措施夫妇的随访率达到了98%以上,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了98%以上,大大提高了育龄夫妇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满意程度。
  【依法行政】2002年,县计生局在全县计生系统大力强化法制建设,从建章立制入手,规范各种行政行为和办事程序;从严格执法人手,强化宣传培训,提高计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从强化监督入手,积极建立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全县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群众评议制度,促进和增强计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全县计生系统法制建设和行风建设得到有效地加强,各种超标准收费、提前收费、搭车收费、多收费少服务和强行摊派计划生育宣传资料、优生优育药品等现象从根本上得以杜绝。对群众来信来访案件认真负责,及时查处,从而杜绝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李衡刘春霞)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200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88元,比上年增加780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增资带动收入增长;二是居民投资渠道多元化,财产性收入(红利、利息、其他财产租金收入)、转移性收入逐年增多。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77元,比上年增加572元,增长15%。居民消费重点继续向“教育、文化娱乐、住房、医疗保健、旅游”等方面倾斜。家庭普通耐用品已趋于饱和,居民消费行为逐渐成熟,空调、微机、电动自行车成为城镇居民新的消费热点。饮食方面:城镇居民对其他食品特别是高营养、高品质的干鲜瓜果、奶及奶制品的消费一直成旺盛势头。节、假日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支出明显增多;服装方面:城镇居民购买成衣的消费支出增多,购买布料的支出大幅度减少;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同比明显增加。
  (周永杰)
  【农村人民生活】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1元,比上年增加193元,增长6.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73元,比上年增加26元,增长1.2%。
  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2002年,农民人均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分别达到805元、158元、124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0.7%、15.7%、22.3%;人均居住支出489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人均交通通讯支岀183元,比上年增长3.1%;人均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分别为103元、365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7%、20.7%。
  基本生存资料需求收入弹性逐渐缩小,享受和发展资料的需求收入弹性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恩格尔系数由去年的36.6%下降到35.4%,下降1.2个百分点。二是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支出的比重继续提高。医疗、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支出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51%、8.04%、16.07%,比上年分别提高0.35、0.51、2.6个百分点。三是现金消费支出比重提高较快。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038元,比上年增加58元,增长2.9%。现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由上年88.2%提高到89.7%,增加了1.5个百分点。
  消费档次继续提高,消费质量明显改善。食品现金支出573元,其中主食、副食、其他食品、在外饮食及食品加工费的比重为4.7:49.1:34.1:11.3:0.8。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26.6公斤。居住质量、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9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其中钢木结构住房面积比重达到91.8%。家庭耐用消费品继续增加,年末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78台,影碟机36台,洗衣机41台,电冰箱5台,摩托车70辆,固定电话87部,移动电话12部,比上年分别增加6台、10台、2台、1台、2辆、6部、10部。
  (杨晓国)
  民政事务
  【概况】2002年,全县民政工作实现了创新和突破。3月,县民政局进行机构改革,理顺了工作职能。加强了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对14个社会团体进行了年检,新成立了4个协会;婚姻登记工作狠抓了严格执法和周到服务工作;社会救助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保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应保尽保和保障金的按时发放,保障了贫困对象的基本生活;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了全县第七届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社区服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双拥工作重点抓了宣传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拥军工作氛围,大力实施科技拥军,得到了驻广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优抚安置提高了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标准,落实了《优抚安置证》制度,2001年度的非农业户口退役士兵全部得到了安置,安置退伍军人23人;救灾救济做到了查灾及时,下拨救灾款到位,全年发放救灾款61.8万元;社会福利企业稳步发展;乡镇敬老院调整合并后,服务管理走向了规范化;社会福利彩票销售工作保持稳步发展,并获市级表彰;殡葬改革得到深入,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高;移民工作开展了帮扶活动;军休干部的管理、区划地名、民政信访等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9月份,被省人事厅、民政厅表彰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
  【社会事务管理】2002年,县民政局加强了对民间组织的管理工作,对现有的14个社会团体进行了年检,年检率100%,合格率100%。新成立了县大蒜协会、县大王民营企业协会、县企业联合会、县企业家协会等4个协会。
  县民政局本着“严格执法、文明服务、诚信为民”的宗旨,建立了《涉农价格收费表》《婚姻登记规程》等政务公开栏,设立监督台、监督电话与举报信箱,建立了回访制度,持证上岗,从而树立了良好形象。婚姻登记工作以严格执行《婚姻登记规程》为重点,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198对,合格率100%,其中女性初婚晚婚率99.4%,离婚登记50对,出具夫妻关系证明36件,收养登记57件。
  【社会救助工作】2002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城乡最低保障对象的摸底调查工作。经调查,全县有城镇最低保障对象389户938人,发放保障金57.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40户1009人,发放保障粮14.88万公斤,保障金20.18万元。
  积极开展了社会捐助活动。2002年,县民政部门共收到捐款575994元;救济社会困难户1658户和特困学生145名,为全县敬老院的688名五保老人购买了棉衣,发放棉被136床;对全县47名社会特殊困难户进行了救济,发放救济款4万元,对原五金厂职工发放生活补助费50万元。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县直各部门走访慰问农村特困户485户和下岗特困职工11户,科级以上干部走访社会特困户412户和特困下岗职工122户,发放扶贫款近30万元;12月底,组织县五大班子和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的职工,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了捐助,共收到捐款60万元,购买了棉被、面粉、食油等物品,发放城乡贫困户3764户。
  【基层政权建设】2002年,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要求,组织实施了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县10个乡镇553个村,已有549个村进行了换届选举,选民参选率达93%以上,一次性换届选举成功的村482个,成功率达87.8%。换届选出的村委会班子实现了村委会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5月,对村委会主任进行了为期12天的培训。在村委会建设中,着重抓了村务公开工作,确保了村民在村级集体事务中的参与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稻庄镇行政服务中心为全省乡镇政务公开提供了新经验。
  5月,先后对城区办事处7个居民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选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共21人,其中女性11名,设立居民小组89个。9月,组织县直15个单位与城区7个居委会结成帮扶对子,改善了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
  在加快社区服务建设中,制定了2002〜2005年广饶县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在市县计划部门立了项。县民政局撰写的《提高认识,找准载体,大力加强中小城镇社区建设》的论文获市一等奖,西苑小区居委会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双拥工作】2002年,县民政局组织举办双拥工作知识电视讲座2场次,播放国防教育录像片10部,创办双拥宣传栏800多个,黑板报2000余期,撰写双拥工作稿件100余篇,并把每年的1月和7月定为双拥宣传月,集中搞好宣传。县民政局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协调资金10万元,先后在乐安立交桥、开发区设置了两块大型的双拥宣传标志牌,在文化广场设置了大型电子屏幕宣传系统,在广饶镇、大王镇、花官乡的主要街道、路口设立大型双拥宣传牌,368个服务窗口设立了“军人优先”、“革命伤残军人优先”的标志牌,各停车场均设立了“军车免费”标志牌,县博物馆、刘集党支部旧址等对烈军属和现役军人免费开放。
  大力开展科技拥军活动,向驻广部队赠送了价值20万元的微机、空调、彩电、图书等;县委、县政府组成9个慰问团(组),利用3天的时间,到青州、泰安、东营疗养院、驻广部队及军休所对驻军驻警和部分优抚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并赠送了慰问品,实物折款6万元,赠送慰问金7万多元。2002年,广饶县再次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县”的称号。
  【优抚安置工作】2002年,县民政部门积极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全县509名“三属”全部享受了定期抚恤金。对2146名复员军人、1017名伤残军人和1147名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基础上,县财政拨付66万元提高了抚恤定补标准。同时,将优抚对象自然减员节余经费全部由县民政局集中管理使用,设立了“优抚对象减员经费”专户,做到了全额拨付、专款专用,使全县“三属”和复员军人抚恤定补面达到了100%。为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由县民政局牵头,与卫生局、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广饶县“三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对在乡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疗费实行了实报实销制度,对在乡三等革命伤残军人、烈属、老复员军人医疗费实行定额报销比例,全年报销25万元。2002年,在乡“三属”和在乡革命伤残军人的优待金达到每人每年800元,在乡老复员军人的优待金达到每人每年700元,孤寡老人的年优待金达到1000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每人每年优待金300元。对进藏服役的30名现役军人家属,给予每户4000元的补助。对在乡烈士的直系亲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给予减免农业税。在村级一事一议中,为上述优抚对象免除人均15元的负担,并规定不得摊派各种集资。
  县民政局积极落实了《优待安置证》制度。全年共发放2002年冬季农村义务兵《优待安置证》260份,非农业户口《优待安置证》90份。2001年度39名退役士兵已于12月全部安置完毕,其中安置到事业单位13人,企业10人,1人复工复职,5人自谋职业。
  【救灾救济】2002年,县境内遭受了特大旱灾、风雹灾、霜冻和病虫害的袭击,据统计,全县受灾面积41950公顷,成灾面积27470公顷,绝产面积1100公顷,损坏房屋256间,减产粮食34000吨,减产棉花8980吨,受灾人口28.67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500万元。灾情发生后,县民政部门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抗灾自救,及时下拨救灾款61.8万元, 保证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县民政局还在全市率先制定了《特大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将特大灾害的救灾工作纳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
  【社会福利事业】2002年,全县有社会福利企业33处,从业人员1905人,安置残疾人878人,占生产人员的56%。全年完成产值6.6亿元,实现利润3743万元,减免税金1600多万元。5月份,县民政局对全县五保对象进行了普查,全县有五保对象1200人,其中分散供养581人,占农业总人口的2.9%。;10处乡镇敬老院收养五保老人619人,入院率达51.6%。
  【福利彩票】2002年,全县的福利彩票工作保持了稳步发展,全年共销售电脑福利彩票666万元。在县城电影院广场组织了即开型福利彩票大奖组的销售工作,销售即开型福利彩票20万元。县民政局经过市场调查,先后分两批新上电脑彩票投注站5处,其中县城2处,乡镇3处,全县投注点达到了20处,其中县城11处,乡镇9处。获市民政局2002年度电脑福利彩票“站点平均销量二等奖”和即开型福利彩票“发行组织工作二等奖”称号。
  【殡葬改革】2002年,县民政部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在县烈士陵园内建起了壁陵;协调资金20万元,对县殡葬管理所的电路进行了改造。3月,成立了民政执法大队,配备了统一服装,专门对殡葬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土葬的发生。县殡葬管理所狠抓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年共火化尸体4350具,火化率达99.8%。
  【移民工作】2002年,县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移民政策,以稳定促发展,以帮扶促融合,多途径多方式开展了移民帮扶活动,实现了“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及时解决移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李鹊镇东辛村刘文华因车祸造成下肢瘫痪,县民政部门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并拨付救助款1.5万元,帮助其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全县150户移民人均年收入在3300元左右。2002年,县民政局被省政府授予为“山东省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军休干部管理】2002年,广饶县军休所认真落实军休安置政策,把管理和服务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活动,使军休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有效地促进了军休所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组织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等。狠抓了老干部活动场所的基础建设,整理、维修了图书室、娱乐室、门球场。文体活动形式多样,组织军休老干部外出参观,丰富了老干部的生活。县直9个部门单位与军休所结成了共建对子。积极落实军休老干部优抚政策,帮助军休老干部解决生活中问题,使军休老干部的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邱延华)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3

《广饶年鉴2003》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办、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3卷),记述2002年广饶县辖区内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或下延。 本卷年鉴共设22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党政务、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改革开放、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等。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本卷年鉴除特载、大事记、人物外,其余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