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674
颗粒名称: 粮食经营
分类号: F762.1
页数: 2
页码: 193-194
摘要: 2002年,认真履行行政职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购销管理,构筑了大流通格局,稳定和促进了全县粮食生产。加强行业指导,扎实推进强工兴粮、农工商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促使全县粮食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关键词: 粮食 粮食经营

内容

粮食经营
  【概况】广饶县粮食局所属粮食收储管理中心(13个基层收储站)、代农储粮管理中心、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东营市广丰粮油制品有限公司和山东广饶国家粮食储备库5个基层企业。全系统拥有固定资产1.8亿元。2002年,认真履行行政职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购销管理,构筑了大流通格局,稳定和促进了全县粮食生产。加强行业指导,扎实推进强工兴粮、农工商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促使全县粮食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2002年,全县粮食企业
  完成工业产值1.5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实现利税1050万元,同比增长2.3%,其中利润700万元,同比增长2%;完成招商引资1037.8万元,系统内部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20万元。县粮食局连续12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粮食流通日益活跃】2002年,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认真执行粮改政策,积极扩大粮食购销。一是积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收储企业以政府和农民满意为目标,认真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做到了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为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在基层收储站统一制作了政务公开栏和明码标价牌,在夏粮收购期间,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并聘请人大、政协粮食监督员现场监督,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完善“一证一牌一本”的收购管理规范,采取门市收购、设点收购、下乡收购等措施,有效地掌握了粮源。2002年,全县完成粮食收购量34万吨,其中夏季一季完成了全年粮食定购任务。二是做活工商结合的文章。在县粮食局的宏观管理下,半球公司、收储中心和“粮食银行”协作关系更加紧密和协调,形成了连接牢固、拉动有力的产业链条。2002年,收储中心为半球公司提供原料8万吨,建立了重要的小麦销售基地;“粮行”提供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558万元,商业周转金2041万元, 同时也借助工商企业的健康运营,找到了富有活力的发展载体。三是积极开拓外销市场。发挥收储中心和基层站两个优势,积极开发省内外市场,与省内外100余家加工企业和用粮大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也为外购外销、大购大销创造了市场空间。2002年,全县完成粮食销售量32万吨,形成了粮食大流通格局。
  【粮办工业发展迅速】粮办工业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调整结构创品牌,创新管理强素质,实现了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半球”专用粉销售实现了新的突破,2002年完成销售量10813吨,是上年同期的5倍多,仅此实现利润200万元;广丰公司正逐步由单一的方便面加工企业发展成为集食品、餐饮和奶制品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实体;新上的白龙轧花厂运营良好,当年加工棉花970吨,实现利润45万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半球公司通过ISQ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系列面粉继续保持省著名商标和国家“放心面”称号。2002年,粮办工业完成加工量15.8万吨,实现利税883.7万元,利润547.3万元。广丰公司加工食品4420吨,利润21.32万元;半球公司加工面粉14.5万吨,面条8960吨,实现利税806万元,利润526万元,继续发挥了对全县粮食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
  【“粮食银行”不断创新】为探索代农储粮与农民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进一步办好办活“粮食银行”,以延伸服务为突破口,从9月开始,县粮食局狠抓了农村粮油连锁服务体系建设。从县粮食局机关抽调人员,组建县粮食局农村粮油服务总社,下设配送中心,把握选村、选址和选人等关键环节,建立了以总社为龙头、以基层收储站为中转、以村社服务连锁店为网络的三级服务网络。服务社一手抓管理,形成了“六统一”,即统一政策、统一库存、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统一管理的模式;一手抓宣传开发,使连锁店家喻户晓,农民欢迎,商品兑换销售量以月30%的速度递增,方便了农民生产,丰富了农民生活,促进了代农储粮业务的开展。到2002年底,全县建立粮油连锁店58家,“粮食银行”代农储粮结存42000吨,全县90%以上的农户在粮食部门存有粮食。同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科学运营资本,促进了“粮食银行”的健康发展。
  【订单农业实现“双赢”】发挥半球公司和粮食收储管理中心的龙头优势,引进优良品种,由半球公司与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向种植户做岀优质小麦每市斤高于普通小麦市场价5~8分钱的公开承诺,促进了全县订单农业的快速发展。全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由1998年的空白发展到了2002年的1.33万公顷,其中济南17小麦1万公顷,8901、济麦20等优质品种3333公顷,带动了全县6乡镇30000余家农户的结构调整。收储企业收购的优质小麦,除满足半球公司加工外,其余全部由收储企业销往省外,取得明显效益,形成了发展订单农业的良性循环。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提高了粮食种植效益,加快了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全县普通小麦价格每市斤常年高出周边地区2~3分钱,年累计为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
  【仓储基础建设趋于完善】县粮食局以粮食安全为中心,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改善储粮条件,确保了全县5万多吨储粮的安全,企业连续16年保持了全省储粮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申请仓储专项贷款300万元,对粮源相对丰富、仓储能力弱的花园、李鹊、稻庄收储站改造新建仓房12口36间,容量4000吨,同时硬化库区地面7314平方米。投资近10万元,对部分粮站容量12240吨的仓房进行了维修。投资40万元,对颜徐、大营、小张、陈官等粮站库区硬化地面5700平方米进行了修复。投入12万元新购输送机8台,配备了风动探粮器和其他检化仪器,增强了粮食装卸、探测、检化能力,为科学保粮、安全储粮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广饶国储库采用“四合一”新技术,降低保管费用,保障粮食品质,采取绿色储粮新技术,在全省储粮系统中进行了推广。(王建峰)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3

《广饶年鉴2003》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办、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3卷),记述2002年广饶县辖区内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或下延。 本卷年鉴共设22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党政务、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改革开放、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等。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本卷年鉴除特载、大事记、人物外,其余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