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广北农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660
颗粒名称: 东营市广北农场
分类号: F324.1
页数: 4
页码: 177-200
摘要: 2002年,广北农场拥有土地总面积0.79万公顷,其中耕地3512公顷、牧草地109公顷、林地314公顷、水库及池塘691公顷、蓄水能力23.3万立方米;有人口0.7万人,其中职工2089人;有动力机械1.1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59%;全年共生产粮食2114吨、棉花3168吨、蔬菜817吨、奶产品4817吨、水产品2508吨;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905万元、利润800万元、税金440万元,其中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1.6%, 利润和税金均与上年持平;职均收入7980元,人均收入42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2%。
关键词: 农场 东营市广北农场

内容

东营市广北农场
  【综述】2002年,广北农场拥有土地总面积0.79万公顷,其中耕地3512公顷、牧草地109公顷、林地314公顷、水库及池塘691公顷、蓄水能力23.3万立方米;有人口0.7万人,其中职工2089人;有动力机械1.1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59%;全年共生产粮食2114吨、棉花3168吨、蔬菜817吨、奶产品4817吨、水产品2508吨;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905万元、利润800万元、税金440万元,其中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1.6%, 利润和税金均与上年持平;职均收入7980元,人均收入42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2%。
  【农场更名】2002年11月7日,根据东政办发[2002]83号文件,国营广北农场更名为东营市广北农场,企业性质不变。2002年12月13日,根据东组普发[2002]20号文件,中共国营广北农场委员会更名为中共东营市广北农场委员会。
  【农场内部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广北农场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以改革为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确立新型市场竞争主体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产权清、体制顺、核心竞争力强”的农垦企业新格局,加快了农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中重点做好定职能、定机构、定任务、定编制、定经费“五定”工作。一是大力推行管理机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队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制;科级干部改任命制为聘任制,实行三年任期制,并规定试用期一年,经考核合格后正式任用。全场管理人员由改革前的261人减少到131人,占原人数的50.2%。仅此一项,年可节省管理费260余万元。二是实行干部到龄退养制度,尽快实现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三是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结算制度。在总场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并下设农业财务组、工副业财务组和总场财务组。对全场财务实行集中管理,财会人员由原先的15名一次性减少到7名,下降53.3%;生产队管理人员由原来的75名减少到19名,仅占原先的25%。四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普遍增强。根据农场的实际,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对小规模微亏企业实行了租赁或出售的办法,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国有资产逐步退出。先后对建安公司、油棉厂、碳黑厂、沥青公司等效益较差的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和租赁经营的办法;对原建安公司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实行脱壳经营的办法,将有效资产进行剥离,通过集资入股,成立东营市广达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对亏损严重、启动无望的企业,如酒厂、粮贸公司、纤维板厂等单位,采取对外租赁经营的办法,提高了经济效益;与东营市开元公司签订了酒厂租赁合同,收取租金50万元,累计盘活资产141万元;对原建安公司修理厂、砖厂,实行公开拍卖的办法,累计收回资金8.2万元;对碳黑厂、沥青公司、油棉厂,实行对外租赁经营的办法,由投资者分别投入资金,既启动了停产多年的企业,又安置了部分下岗职工,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2002年,积极配合市政府搞好牧草、速生林的规划与种植,种植速生杨800公顷、芦竹400公顷。积极推广瓜棉套种与鱼蟹混养技术,建立了瓜棉套种、瓜粮套种、瓜菜交叉种植等立体种植模式,积极发展冬枣、葡萄等产业。畜牧业发展稳定,全场奶年存栏量已经达到1200余头,乳制品加工厂发展成为年可加工2万吨的乳制品加工基地,形成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年销售收入达500余万元。全场80%以上的耕地实现农业产业化,30%以上的耕地实现特色种植。6月份农场遭受雹灾袭击,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农场成立抗灾自救领导小组,全力开展自救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场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18公斤,籽棉平均单产达到254公斤,冰雹袭击受损地块的棉花单产也达到了152公斤。加强畜牧业管理,逐步落实“两费自理、抽本经营”,使养牛户增强了责任感和压力感。逐步完善兽医站管理体制,打破“大锅饭”,实行“技术包干”责任制,将权利和利益直接挂钩,保障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全市冬耕冬灌现场会和速生林生产基地现场会先后在广北农场召开,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获得圆满成功。累计动用工日15万个,完成土方41万立方米,动用各类农机、车辆900余次,开挖排水沟122条,建造桥涵闸67座,为农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全场初步建成牧草种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优质抗虫棉种植基地、速生林种植基地和年加工2万吨的乳制品加工基地,奶牛达1200头,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投资200余万元,新引进澳大利亚高产优质奶牛200头,扩大了牛群规模。重点与外商签订了133.3公顷中草药“留兰香”的合作种植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企业管理和改革分配制度】2002年,总场及下属各企业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沥青公司和广达公司成立伊始,就着手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分别制定法规10余章,共40余条,并制定了严格的验收考核制度,明确了产、供、销相应的工资考核标准,使企业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了选拔、任用、激励和约束有机结合的用人机制,并制定了干部考核制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革分配制度,初步形成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机制,增强了农场发展后劲。工副业坚持“抓大放小、保大留强”、“求强而不求大、求精而不求全”的方针,经营观念从“围绕农业办工业”逐渐向“围绕市场办工业”转变;农业单位积极适应向专业化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建立了速生林、牧草、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各企业进一步制定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与市场经济的衔接步伐。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意识,层层把关,环环监督,产品合格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把成本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大大降低了生产费用。打破原有陈旧的经营模式,按照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投资10余万元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在省内外建立多处销售网点,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2002年,积极改善招商引资环境,营造“三优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土地出让吸引市内外实力雄厚的工商业主投资兴办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农业投入主体的多元化,使全场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高潮。东营圣霖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兴农棉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广北农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继落户广北农场,3家公司注册资金达700万元,分别经营粮油食品加工、棉油加工和芦竹开发种植。全场新上油棉加工厂4处、化工厂1处、双羽发电厂1处、豪华地板厂1处等项目,总投资达到15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街规模逐步形成,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职工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02年,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结合住房改革,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小城镇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吸引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全场职工年均收入达到7900元,人均年收入达到4265元。近200户职工住进了水卫设备齐全、装璜考究的楼房,人均居住面积达41.98平方米,每百户电话拥有量已达90部,家用电脑拥有率也在逐步提高。投资26万元,在总场驻地建设了农贸市场、水上凉亭。多方协调资金50万元,在总场驻地和一分场东马楼村新打饮水井两眼。另外,还分别投入资金,对原奶牛场饮水井进行维修,为总场和一分场一队改造饮水管线4公里,部分群众行路难、通讯难、饮水难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2年,在搞好改革、发展经济的同时,广北农场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一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两项工程(形象工程、美化工程),强化三项建设(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民主建设),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性创建氛围,人们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扎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场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三是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方针,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组织学牙'安全生产法”、全场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形式,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消除了各类事故发生的隐患。四是积极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能力和自觉性。五是计划生育坚持“三为主”,积极推行“三结合”,实行计划生育文明新风迸村进户,在年终计生工作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六是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在开展全民健身的同时,组织全场老干部进行查体和医疗服务“三下乡”活动,免费为全场的中老年职工进行健康查体,并为每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改善了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七是社会性捐助活动成绩显著。组织开展了全场“扶贫济困送温暖”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在场领导和团委的带动下,全场累计捐助现金6860元,衣物若干件,市社会捐助中心和民政局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为患肾病住院治疗的一名职工捐助现金21350元。
  (孙良龙)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3

《广饶年鉴2003》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办、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3卷),记述2002年广饶县辖区内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或下延。 本卷年鉴共设22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党政务、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改革开放、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等。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本卷年鉴除特载、大事记、人物外,其余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