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654
颗粒名称: 畜牧业
分类号: F307.3
页数: 4
页码: 168-171
摘要: 2002年,广饶县畜牧业产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全年肉类总产4.4万吨,蛋类总产1.4万吨,奶类总产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9.55%、0.25%和25%。
关键词: 畜牧业 饲养业

内容

畜牧业
  【概况】2002年,全县畜牧业产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全年肉类总产4.4万吨,蛋类总产1.4万吨,奶类总产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9.55%、0.25%和25%。至年底,全县存栏大家畜5.08万头、奶牛4800头、猪6.5万头、羊4.7万只、家禽360万只、兔2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50%、97.00%、l.60%、3.05%、1.10%和2.50%。
  【重点项目建设】万枚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富民工程项目。万枚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富民工程项目是农业部确定的2002年为农民所办的13件实事之一。项目利用我国高产奶牛良种资源生产1.5万枚优质胚胎,通过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将其中1万枚直接移植到农户饲养的奶牛体内,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可生产3000〜4000头高产奶牛。县畜牧中心承担100枚高产奶牛胚胎移植任务,经过精心组织,制订周密计划和措施,投入资金30余万元组织优质受体黄牛150余头,于2002年12月份顺利完成输胚任务,预期可生产优质高产良种奶牛50头,产值100万元以上。该项目成为全省实施的样板。
  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配套技术项目。该项目是东营市科技局2002年下达广饶县“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配套技术”的重点推广项目。其主要推广内容是受体母牛选择与利用技术,受体母牛同期发情处理技术,供体的选择与胚胎的质量鉴定技术,受体的胚胎移植技术和高产奶牛的培育技术。推广目标与经济指标是:选择利用受体黄牛150头,高产奶牛胚胎移植70头,受胎成功率45%;育成高产奶牛35头,直接效益70万元,每年提供高产奶牛胚胎移植700头,可创产值140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全市高产良种奶牛的繁育速度。缓解了高产奶牛严重不足的状况,为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黄牛奶改及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实施黄牛奶改工程是《山东省牧业“十五”计划及2015年发展规划》奶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广饶县是全省20个黄牛奶改重点县之一。其主要内容为:在加强黄牛改良的基础上,利用当地丰富的黄牛及杂交牛为母体,引进国外高产奶牛(冻精)为父体,采取级进杂交育种手段,辅以杂交奶牛的科学培育和优质饲草的综合利用技术措施,将当地黄牛或杂交牛改良成高产、高效、优质的乳用奶牛。2002年,县科技局对该项目资助4万元,确立了丁庄镇、陈官乡、西刘桥乡为项目实施的重点区域,实现了全县高产奶牛统一供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母体选择、统一奶改登记管理、统一奶改公牛育肥的“五统一”技术服务网络。对从事黄牛奶改技术人员进行了严格的上岗培训。全县已普查适龄母牛1万余头,奶改参配母牛500余头,已怀孕近400头。
  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项目。2002年是实施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最后一年。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化验室及丁庄、花官、颜徐、大王、李鹊5乡镇畜牧兽医站,在原有基础上又投资20万余元,配全了必要的化验设备和仪器。县、乡两级畜牧兽医队伍纳入了规范化管理,畜禽疫情测报和疫病监测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内通过了农业部验收。
  【畜禽饲养】全县畜禽饲养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鸡、鸭、兔和少量的狐狸、鹿、鸽子等。饲养方式有家庭饲养和规模饲养,家庭饲养仍沿用传统养殖习惯,规模饲养为现代科学养殖,主要以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和肉鸡养殖为主。
  2002年,全县规模饲养在市、县优惠政策和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的拉动下,发展迅速,势头良好。全县各类养殖小区达到250个,大户3800户,规模饲养量占社会饲养量的比例达到65%。全县形成了以山东凯银集团乳业公司为加工龙头,以大王镇、丁庄镇为主的奶牛生产基地。全县共存栏奶牛4800头(含广北农场),同比增长97%;存栏3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达到25个,5头以上养殖大户达到191户,乳业公司已达到日处理鲜奶70余吨,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利税300万元,形成了以山东大王农茂集团肉业公司为加工龙头,以大王镇、广饶镇、李鹊镇、西刘桥乡、陈官乡、丁庄镇为主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全县共出栏肉牛2.8万头,肉羊12万只;肉牛养殖小区达到15个,存栏10头以上的饲养大户达到100余户;肉业公司已达到日屠宰肉牛150头,年加工能力20万只肉羊生产流水线已正式投入生产,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利税350万元,形成了以华誉集团为加工龙头,以花官、石村、陈官、稻庄为主的肉鸡生产基地。全县存栏肉鸡270万只,出栏400余万只,肉鸡饲养场(户)200余个。华誉集团在原有年加工肉鸡1200万只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投资1亿元建设年加工肉鸡2000万只的生产流水线,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1200万元,出口创汇2160万美元。大王农茂集团生产的“凯银”牌系列奶制品和华誉集团生产的排酸肥牛、肥羊产品均已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被中国品牌促进委员会评为中国驰名品牌,销售已覆盖省内各大、中城市;华誉集团生产的“华誉”牌冻分割鸡和中草药鸡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冻分割鸡产品出口已被列入全国前8名。
  在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应运而生了中介服务组织一大王镇奶牛生产合作社和肉羊生产合作社。奶牛生产合作社已吸纳社员67户,存养奶牛700余头。养殖户按入社奶牛数量每头交纳120元的服务费,合作社对社员实行统一购进奶牛、统一购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保健、统一技术培训的“六统一”服务,免费提供疾病诊治、疫病防疫与监测、技术指导、信息等多项服务,并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养殖情况。奶牛风险基金,对因病死去的奶牛进行经济补偿。合作社的运行既化解了农民的养殖风险,又减轻了政府负担,对提高农民饲养管理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县畜牧养殖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食草畜禽饲养规模的不断膨胀,全县种养结合,以种促养模式迅速推广,苜蓿及饲料作物种植有了新突破。2002年,全县种植苜蓿等饲料作物1000公顷,其中苜蓿80万公顷,青贮玉米桔秆6.8万余吨,为养殖基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良种繁育及推广】2002年,积极支持企业、单位、个人创办改良站(点),新增改良站 (点)3处,全县达到28处。对全县改良站 (点)纳入规范化管理,完善了全县统一供精体系,努力稳定技术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技术服务手段,强化服务功能,确保了全县 “两牛一羊”的改良质量。年内改良黄牛1.8万余头,山羊2万余只,黄牛、山羊改良率分别达到70%和30%,品种改良质量和数量列全市之首。
  大王镇向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集高产奶牛胚胎移植、特优种羊产业化经营、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现存栏纯种波尔山羊100余只,小尾寒羊、白山羊受体羊400余只。年内实施了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全国首例美国体外胚胎移植奶牛已在此诞生,对全县品种改良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
  【疫病防治】2002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控制、动物防疫监督、动物疫情监测、动物防疫屏障四大体系,有效保障和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广泛宣传《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等畜牧法规,对全县兽药、饲料经营市场进行了大检查,使之进行了规范和净化。二是按照农业部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规定要求,投资70余万元对县、乡两级化验室进行了扩建,配备了仪器、设备,使其硬件和软件建设均达到了农业部规定标准,得到了省市业务部门的肯定。三是加强了产地、集贸市场、屠宰点的检疫监测管理的力度。共检疫活畜禽142.5万头只次, 产品8.2万吨,消毒车辆3250辆次。检测出口肉鸡血样3.85万份,出具检验报告4374份,检测奶牛2600余头,实行了“奶牛健康证”制度,建立了“奶牛疫病监测档案”,让群众喝上了“放心奶“。圆满完成了部、省、市下达的9次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禽流感等8种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监测任务,为全县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养殖场、户开展了检测服务,确诊率达到95%以上,减少了养殖场、户的经济损失。四是搞好了牲畜口蹄疫的防治,全年共购进口蹄疫疫苗63件,发放耳标10万个。共免疫牛6.05万头,猪11.5万头,羊8.2万只,综合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全县未有口蹄疫疫情发生。
  【草场建设与饲草种植】自然草场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逐年扩大被粮田逐步取代,面积逐年减少。近几年,随着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和食草畜禽的快速发展,种草养畜已成为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典型带动,广大养殖场、户对牧草种植的认识有所提高,自觉地实施种养结合,以种促养,提高生产水平。2002年,全县种植苜蓿及饲料作物1000公顷,其中苜蓿80万公顷,青贮玉米秸秆6.8万余吨,为养殖基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地饲草基础。
  【畜牧执法】2002年,县畜牧中心加强执法宣传和队伍建设,强化以法治牧,定期组织全县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完善执法岗位责任制,增强了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及执法能力。按照规范化站所的建设标准,配齐了办公执法设施,组建了执法队伍。全县配备兽医15名,检疫员31名,实行县级畜牧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工资发放,形成了独立的执法主体单位,具备了独立执法能力。3月份认真开展了畜牧法规宣传月活动。岀动宣传车、张挂标语广泛宣传2月1日实施的《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张挂标语2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实施了官方兽医制度。按照全县饲养场、加工企业的区域分布确定了监管官方兽医,分片包干,各负其责,严把动物“三证”关,逐个饲养场进行审核、认证。对全县畜牧加工企业派驻了检疫员,全天24小时进行检疫监督。在大王镇设立了动物卫生道路监督检查站,对运载动物及产品的车辆实施检查验证、消毒检疫。加强了产地、集贸市场、屠宰点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全县45个集贸市场,12个定点屠宰场,各大、中型畜禽饲养场采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实施报检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和全县畜禽交易经纪人的管理,对上市交易牲畜一律凭有效免疫证明、耳标进入,对违犯报检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全县产地检疫率、出证率均达到100%。对查获的违反动物卫生规定和违禁兽药饲料等案、件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部分案件移交县法院进行了强制执行。对全县兽药、饲料经营市场进行了监督大检查。共查出违禁兽药129种,查封饲料2吨,取缔无证、不具备生产资格的饲料生产厂1处。
  (李令德魏景顺)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3

《广饶年鉴2003》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办、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续修《广饶县志》积累历史资料。 《广饶年鉴》(2003卷),记述2002年广饶县辖区内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或下延。 本卷年鉴共设22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广饶综述、政党政务、群团、军事、政法、劳动人事、综合经济管理、改革开放、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电力、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人物等。卷首设反映全县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专辑。 本卷年鉴除特载、大事记、人物外,其余内容分别设栏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为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其标题用黑体、外加【】表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