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2003年,全县文学艺术工作树立大文化观念,始终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亮点',抓好三项工作,实现四个提高”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群众文化向多层次、立体化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城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图书工作大胆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文博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展厅综合楼投入使用,加强了基础建设,提高了办馆档次,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剧团加大了改革力度,开拓创新,实现了文企联姻,拓展了演出市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实施“打防并举,择优扶持”的工作思路,保证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电影工作努力开拓放映市场,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群众文化】2003年,群众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取得了显著社会成效。全县共组织各级各类文化活动130多场次,辅导文艺骨干1500多人次,组织参加各类比赛、展览10多次,《共铸辉煌》等7首歌曲入选建市20周年歌曲集——《在黄河入海的地方》,有53幅书画作品参加省、市展览。春节期间,认真组织举办了全县民间艺术展演和各乡镇、县直单位的各种文化活动,在全县民间艺术展演中,有79支队伍、5000多人参加了演出,元宵节期间,50多部彩车、1300余盏彩灯和800余盏机械灯扮靓了县城,充分体现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组织参加全市民间艺术展演获二等奖;组织举力、“歌唱广饶”大型歌咏比赛,有8个乡镇和县直单位的1500多人参加了比赛;组织举办了第四届“广饶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和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活动30多场;抗“非典”期间,精心组织编排文艺节目,赴抗“非典”一线演出;成功举办了广饶县首届吕剧大奖赛和全市京剧票友大赛;在全省“古贝春杯”小品相声大赛中,广饶县选送的小品《119和爸爸》获二等奖。在抓好各项文化活动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使全县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文化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图书工作】2003年,以争创全国县级一级图书馆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各项工作按照评估标准逐项落实,为实现县级一级馆奠定了基础。县图书馆全年开放365天,接待各类读者9.5万人次,借阅流通广饶年鉴书刊13万册次,解答读者咨询1252条,跟踪服务人员5名;全年新增图书2047种5337册,订购期刊、报纸305种,使馆藏图书总量达13.5万册。建立了地方文献数据库,整理数据285条。坚持每月一次为干休所老干部和武警中队义务送书活动。年内举办新书、新刊展17次,展出新书1938种5309册。“六一”举办了全县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有奖征文活动,评出获奖作品60篇,并为获奖小作者颁发了奖品;暑假期间,与滨州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了数学、英语培训班;国庆期间举办了“庆祝建国54周年暨建市20周年图书展”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筹措资金10万元,建立电子阅览室,并与省图书馆联网,进行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增大了电子信息资源,并登录了国际互联网——《东营黄页》。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文企联姻送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华誉集团、凯银集团建立了图书室,并赠送《科技信息》。全年共辅导基层图书馆(室)1。处,培训辅导基层图书管理员20人次;另外,在广饶二中和稻庄中学,开展了捐赠图书活动。
【文博工作】2003年,文博工作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素质提高入手,实现了新的突破。投资1600万元的博物馆展厅综合楼建设工程顺利完工,10月15日正式开馆;新建博物馆展厅综合楼建筑面积6821平方米,布展面积3530平方米,内设史前文化展、馆藏文物精品展、石刻造像展、“齐风绍韵”古乐展、广饶党史展、馆藏书画精品展、吕剧的起源与发展专题展、民俗风情展、广饶县五十年发展成就展等9个展区。在2003年山东省优秀陈列展览评比中,获综合类三等奖。完成了关帝庙大殿门窗改造工程,关帝庙大殿配套建设立项得以批复,并列入2004年广饶县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山东吕剧博物院”的申请、挂牌和布展工作;为满足陈列布展的需要,增加馆藏量,共征集各类文物784件,其中民俗文物384件,吕剧文物318件,历史文物82件,从省考古所调回傅家、五村遗址出土文物199件,骨架6具,修复文物56件,复制文物9件。全年共接待观众21000余人次,参观团体380余批。《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简志》和《广饶一兵圣孙武诞生的地方》两书正式出版;其中《广饶一兵圣孙武诞生的地方》获东营市第1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建立了实名孙武网站,加大了外宣力度,提高了广饶的知名度。
【剧团工作】2003年,按照“现代化技术手段,高标准舞台设计、舒适观看环境”的要求,投资150万元对排练厅进行了装修,改善了排练演出条件。大型现代吕剧《情注黄河口》得到省、市、县三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王修智亲自观看演出,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并要求该剧力争创精品,推向全国。积极改编、移植传统剧目,拓宽演出空间,全年演出180多场次。多方协调,积极运作,实现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文企联姻,与东营通信公司成立“中国网通东营通信吕剧团为更好地振兴吕剧事业,弘扬地域文化,开展了庆祝广饶吕剧团建团5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项演出活动和“广饶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举办的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演员戏曲表演大赛中,参赛的11名选手全部获奖,其中4人获金奖;在山东省戏剧协会举办的“红梅杯”戏剧表演大赛中,有6人分获一、二等奖。在全国“青岛杯”二胡邀请赛中,获齐奏二等奖、独奏三等奖;在全省“福彩”青年演员戏曲比赛中,有11人获奖,其中1人获得一等奖。
【文化市场管理】2003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始终按照“规范与创新并举,管理与繁荣并举”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音像制品244文化卫生体育经营单位的专项治理活动,对无证经营的业户进行了依法处理,对“网吧”营业场所面积、设备明确了规定,不达标的进行了整顿;对音像制品经营业户进行了彻底清查,收缴盗版光盘30000余张;积极开展了“扫黄打非”集中整治活动,清除流动书摊6个,没收内容不健康的图书500余册,对2家存在未成年人进入现象的“网吧”业户实施了停业整顿和依法处理;认真开展了“管理创新年”活动,以 “提高电子出版物正版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对策与思考”、“加强印刷企业内部管理与宏观监控”、“书报刊点的规范与管理”为调研课题,搞好了理论创新,在印刷企业中实行“百分制”考核,收到了明显成效;以《音像制品管理条例》、《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管理办法》、《山东省音像制品分销管理办法》、《印刷业管理条例》等为主要学习内容,举办了4期文化经营业户培训班。会同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专项治理活动,对非法销售盗版教材、教辅读物和无证照从事教材、教辅读物发行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了依法处理;对文化经营许可证进行了认真审核检查,对个别业户沿用旧证、使用过期许可证和无证经营的问题,进行了专门治理,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文化市场经营许可证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保证了全县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电影工作】2003年,县电影公司在加强和巩固农村电影放映阵地的同时,放宽眼界,大胆创新,努力开拓电影放映市场,大力开展送 “电影下基层、进企业”等多种活动。全年共放映各类电影3650场,组织观众152万人次。其中,为农村放映科教电影700场,组织观众60万人次。配合“广饶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在文化广场、影院广场、白求恩广场、西苑小区和清风小区及大王、稻庄等乡镇,举办消夏电影晚会和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共放映电影390场,观众达58万人次。积极开展影企联姻,送电影下乡活动,先后与县邮政局、电信局、移动公司、网通公司联合举办送电影下乡活动,共放映电影380场,观众45万人次。积极参加了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体局联合举办的全县中小学学雷锋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放映电影《雷锋》150场,受教育师生15万人次。影院接待小型文艺团体8个,组织演出20场,观众2000人次。
【新华书店工作】2003年,广饶新华书店在保证学生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前提下,加大了一般图书发行力度,全年完成销售任务1000万元,实现利润32万元。同时,为了配合全省新华书店的改制和连锁经营,加强了职工业务素质培训工作,在全市新华书店系统业务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有3名选手被选拔到省店参加比赛。在各营业室制作《营业员守则》、《读者需知》及《全国图书发行公约》等标牌,规范了服务程序,提高了服务质量。2003年,被东营市新华书店评为“先进集体”,连续7年获“县级文明单位”称号。为促进全县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于2003年底投资开工建设7600平方米的综合营业楼。
(武艳训徐贵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