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系统有3个油棉加工企业、14个基层供销社、8个公司,共有干部职工2100人。2003年,全县供销社按照“深化改革、搞活基层,突出发展、壮大龙头,强化管理、确保稳定”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努力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收入65780万元,加工产值38000万元,实现利税6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1%、23%和24%。被省综治委评为“基层创安先进单位”,被省人事厅、省供销社授予 “先进单位”称号。
【农资供应】2003年,县供销社积极做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制定了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农资质量,杜绝了假劣农资坑农商业贸易广饶年鉴现象。全县200多家农资供应网点严把质量关,积极开展“农资订单”服务,农民只需一个电话或一张订单,质优价廉的农资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全年供应各种化肥16万吨,农药380吨,农膜1680吨,棉种35吨,供应总额达2.83亿元,占全县社会需求量的90%以上。
【棉花购销】2003年,县供销社针对棉花市场形势,制定了“收购籽棉与经营皮棉并重,当地收购与走出去收购并重”的购销方针,积极争取棉花资源,采取职工集资,内引外联,企业担保等措施,确保了棉花收购资金,年内收购经营棉花25万担。为维护“黄河口”牌棉花的信誉,严把棉花质量关,坚持“一试五定”、以质论价和分级分放分加的收购加工制度,确保生产无“三丝”皮棉,棉包严格按标准刷,做到外在标识与内在质量相符,提升了 “黄河口”棉花的声誉,产品畅销省内外。
【龙头企业建设】2003年,县供销社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建设,注重发挥龙头企业优势,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圣源和华岳公司先后投资1800万元,对棉花加工和织布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利用成本领先战略赢得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圣源公司在陈官乡新上一处棉花加工厂,棉花年加工能力提高到30万担,华岳公司对织布厂进行了扩建,增加了织布设备,坯布年生产能力达到了500万米。大王供销社投资1000万元,在大王建立了大型生活资料超市——大王华脉有限责任公司。县供销社加快了全县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步伐,4月,成立了广饶县棉花协会,吸收了29个团体会员和24个个人会员入会,积极指导全县棉花生产和经营。12月,成立了广饶县经纪人协会,设立专门的经纪人服务管理办公室,建立了省内首家经纪人专业网站——神通网,创立了《先锋信息快讯》刊物,通过各种形式为全县经纪人提供服务信息、,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副产品的流通。全年共发展农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380人,年经营额达到2.7亿元。
【为农服务】2003年,县供销社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积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一是发挥供销社遍布农村的网络优势,把原有的供销社农副产品购销、农资供应网点重新进行改造、整合,在全县建立了200多个农村综合服务站。二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搞好服务。发挥运销能力强、信息面广优势,为蒜农运销蒜墓、大蒜3万多吨,介绍吸引外地客商到广饶收购,积极为蒜墓销售拓宽渠道。三是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为农业产业化搞好服务。利用系统内成立的蔬菜、苇席、棉花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协会,为优势产业搞好物资供应、技术、信息指导、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同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联结起来,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县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