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情综述
建置区划
•位置和面积•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04" ~118。57'11"、北纬36°56'09" ~37。21'23"。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临淄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潍坊市青州市相接,西与滨州市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县境
东西最大距离60.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2公里,总面积1137.87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2007年底,广饶县辖广饶、大王、稻庄、李鹊、丁庄、石村6个镇和大码头、西刘桥、花官、陈官4个乡,城区办事处1个,开发区管委会1个,共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和8个居民委员会。
人口与民族
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490000人,其中男性人口246850人,女性人口243150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3.4%。。
广饶县共有3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9%。少数民族30个,有白族、彝族、满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回族、佤族、普米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怒族、藏族、维吾尔族、水族、土族、锡伯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阿昌族、布依族、拉祜族、朝鲜族、侗族、纳西族、羌族、瑶族。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1个管委会和7个县直部门,居住分散,都与汉族杂居,大多为婚姻迁入,主要来自云南、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
自然环境
•地质•
东西向的齐河一广饶大断裂带从广饶县境中部穿过。断裂南盘上升,属鲁西台背斜,其上,北北西一南南东向的昌乐一广饶断层,穿过广饶县城西;断层西盘上升,属鲁西隆断区;东盘下降,属昌潍坳断区。齐河一广饶大断裂北盘下降,属辽冀台向斜的济南坳断区。此区又分两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县北部属东营坳陷南坡,中部大营一赵嘴一带属广饶凸起。受上述构造格局控制,全县分为三个沉积环境一地貌一水文地质单元。以石村经颜徐至周庄村为分界线,此线以南为泰沂山北麓山前淄河冲积扇的中尾部,第四系地层较薄,由浅至深均含淡水;此线以北至小清河为山前冲积、黄河淤积和海潮侵袭交替作用形成的海陆相沉积,第四系地层较厚,地下水由浅至深为咸一淡或淡一咸一淡水;小清河以北则为黄河淤积平原末端,第四系地层较厚,由浅至中等深度均含咸水。
•地貌•
广饶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地面标高+28米(黄海高程,下同),东北部地面最低,标高为+2米,坡降为0.48%。。地貌属鲁北平原,南部由山前冲积而成,北部为黄泛淤积。境内主要是微地貌,差异不大,其类型有:缓岗,占全县总面积的8.72%,地面标高10〜28米不等。浅平洼地,占全县总面积的19.25%,分布在微斜平地之中,小清河以南各洼地面标高5~20米,比周围相对低1~2米;小清河以北地面高3~5米,比周围相对低0.5米左右。微斜平地,处于缓岗与洼地之间,在县内分布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61.53%。河流阶地,因河水泛滥淤积而成,分布于淄河两岸,占总面积的0.33%,土层主要是粗砂沉积物,高岀河床1~1.5米。河流圈地,处于小清河与溢河坝之间,占总面积的3.05%,呈封闭状况。滨海滩地,海拔不高于3.5米,占总面积的7.11%,分布于沿海老防潮坝以东。
•气候•
广饶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气候,境内气候无明显差异。气候特征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大陆度66.4),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为3~5月,气温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为6~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气候湿热。秋季为9~11月,气温下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冬季为12~2月,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境内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94.7小时,年日照极值2881.4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最高气温18.9℃,年平均最低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 23.3℃降水量历年平均562.2毫米,多集中在6~9月。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多吹西北风,春、夏季多吹东南风,初秋多吹东南风,晚秋多吹西北风。常年始霜日为10月21日前后,常年终霜日在4月6日前后,年平均无霜期为198天。
2007年气候特点:全年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光照偏少。冬季气温偏高,少严寒,降水偏少;春季温暖干燥;夏季炎热少雨,秋季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冰雹、大风等灾害时有发生,综合评定2007年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正常年份。
气温2007年平均气温13.9℃,较常年持平,较上年偏低0.1℃。年极端最高气温38.4℃,出现在6月7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一9.7℃,出现在1月12日。
降水量年总降水量571.7毫米,较常年偏多9.5毫米,较上年偏少321.0毫米,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部分农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全年出现一次暴雨过程,出现在8月16日,降水量为53.7毫米。
日照年日照时数为2165.2小时,较常年偏少329.5小时,较上年偏少94.3小时。
大气干旱指数全年大气指数为偏旱。
(王晓)
•海域•
县境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属淤泥质海岸。岸上地势平坦,湾少水浅,底大部为沙泥,有多种贝类生长。有滩涂面积7066.67公顷,滩涂湿地2266.67公顷。10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66.67平方公里。
•河流•
境内有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的12条河流。其中:小清河,全长240公里,境内流长34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淄河,旧称淄水,全长141.5公里,境内流长37.8公里,最大行洪能力768立方米/秒,为南北流向。阳河,境内流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南北流向。裙带河,境内流长17公里,行洪能力50立方米/秒,南北流向。预备河,境内流长26.5公里,行洪能力81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支脉河,境内流长48.2公里,流域面积1388平方公里,行洪能力649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广北新河,系人工河道,全长12.4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广饶县隶属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04"〜118°57'11",北纬36。56'09"~37°21'23"。土地总面积1160.2平方公里。北依东营区,东临寿光,西靠博兴,东南与青州接壤,东北濒临渤海湾。地形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面坡比为0.3%。,地面高程3.9~5.4米(黄海高程)。由于受黄泛淤积、海相沉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大平小不平的缓岗、洼地、坡地相间的地貌。
广饶县土壤共分4个土类,8个亚类,11个土属,78个土种。小清河以南以褐土为主,岗间洼地有潮褐土、砂姜黑土;小清河以北由东向西土壤依次为滨海滩地土、滨海潮盐土、滨海潮土,各类土壤呈复域存在。
2007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706809.4亩,其中农用地1203062.4亩,占总面积的70.49%;建设用地279674.6亩,占总面积的16.38%;未利用地224072.4亩,占总面积的13.13%。
农用地全县农用地面积1203062.4亩。其中耕地面积为922519.5亩,占农用地面积的76.68%;园地面积为34784.8亩,占农用地面积的2.89%;林地面积为5312.1亩,占农用地面积的0.44%;牧草地面积为201.7亩,占农用地面积0.02%;其它农用地面积为240244.3亩,占农用地面积的19.97%;在全县农用地的地类构成中以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建设用地全县建设用地279674.6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26248.3亩,占建设用地的80.9%;交通运输用地26166亩,占建设用地的9.35%;水利设施用地27260亩,占建设用地的9.75%。
未利用地全县未利用地224072.4亩,其中未利用土地158225.1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70.61%;其它未利用土地65847.3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29.39%。
•水资源•
广饶县位地黄河三角洲南端,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与山前冲积平原交迭地带。受自然条件限制,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为井灌区,三分之二为引黄和引河灌区,当地水资源十分匮乏。据评价,全县地表水资源量794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49万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68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754亿立方米。地下水包括浅淡水和深层承压淡水,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南部,客水资源包括黄河、小清河、支脉河等客水资源,分布在广饶县北部。•矿产资源•
广饶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地下卤水、矿泉水、地热、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和贝壳砂等。其中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花官、石村、大码头、丁庄等乡镇;地下卤水资源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可开发利用的主要是浅层卤水,以原始的晒盐为主;在西刘桥乡李官村探明矿泉水一处,探明储量500立方米/日,井深250米,水温21℃,为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开采量较小;广饶县地热资源前景较好,需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建筑用砂主要在淄河沿岸,贝壳砂分布在丁庄北部的王署埠、万儿庄附近,探明储量35万吨,加工后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开采规模较小。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中,饲养动物有马、牛、骡、驴、养、猪家兔、狐狸、鹿、貂、水獭、鸡、鸭、鹅、鸽等;野生动物有野兔、野狸、獾、黄鼬、艾虎、老鼠、刺猬、蛇、蝙蝠、麻雀、鸭篮、喜鹊、啄木鸟、鹌鹑、鹰、燕子、小天鹅、野鸭等;水生动物有鲫鱼、鲤鱼、鲢鱼、青鱼、草鱼、鮎鱼、黑鱼、泥鍬、黄鳝、梭鱼、鲈鱼、银鱼、鲅鱼、对虾、中国毛虾、三疣梭子蟹、绒毛细足蟹、甲鱼、乌龟、毛蚶、文蛤、海蛰等180余种。植物资源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蔬菜有大白菜、萝卜、大蒜、茄子、辣椒、黄瓜、韭菜、大葱、芹菜、西红柿等40余种。有各种树木(包括变种)93种,主要有杨、柳、槐、榆、桐等,经济树有苹果、枣、桃、杏、桑、葡萄、山楂、梨等近30种。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苇、蒲、藕等。药材有车前子、蒲公英、益母草、香附、茵陈、枸杞、蛇床子等284种。近年,银杏、人参果等种植业发展较快。并引进了巴西木、南洋杉、荷兰郁金香等花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综合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604519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079万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8630万元,增长26.3%;第三产业增加值443810万元,增长21.2%。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8.1:74.9:17.0。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338元,比上年增长22.6%。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9450万元, 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业产值228449万元,增长1.6%;林业产值1295万元,下降37.3%;牧业产值116133万元,增长25.3%;渔业产值38553万元,下降2.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020万元,增长4.9%。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结构的比例达到54.5:0.3:27.7:9.2:8.3。
农、林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469211吨,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夏粮单产达到465.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5.2公斤/亩,增长1.1%;夏粮总产199327吨,下降2.6%。秋粮单产506.6公斤/亩,比上年减少3.3公斤/亩,下降0.6%;秋粮总产269884吨,下降1.2%。蔬菜生产平稳,总产达到1305771吨,比上年增长1.4%。棉花总产20869吨,下降4.0%。果品总产23152吨,增长13.1%。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563公顷,其中,用材林24公顷,经济林27公顷,防护林512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3.5%, 与上年持平。
畜牧、水产增长较快。全年肉蛋奶总产16.79万吨,同口径增长15.9%。其中肉类总产6.2万吨,下降2.5%;蛋类总产2.27万吨,下降6.2%;奶类总产8.32万吨,增长45.7%。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0667公顷,比上年增长5.3%。其中海水养殖面积8400公顷,增长6.8%;淡水养殖面积2267公顷,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达到9.7万吨,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海洋捕捞3.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3.8万吨,增长36.9%;淡水捕捞0.37万吨,下降8.7%,淡水养殖1.63万吨,增长9.0%。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农村用电量26377万千瓦时,下降3.6%。化肥使用量(折纯)58133吨,增长2.4%;农药使用量1425吨,增长11.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695吨,增长3.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6686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3860公顷。全县通电话的村数557个,比重达到100%;自来水受益村数557个,比重达到100%;通有线电视村数538个,比重达到96.6%。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8843247万元,比上年增长49.2%;完成工业增加值1804112万元,增长29.4%。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8家,比上年净增5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594720万元,增长52.2%;实现工业增加值1740340万元(收入法),增长31.4%。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92523万元,比上年增长62.9%;实现利润691021万元、利税939203万元,分别增长84.2%和74.9%。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建筑业总产值439748万元,建筑业增加值144518万元。其中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3482万元;实现增加值12216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9172万元。房屋建筑面积330.8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1.61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8724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4547万元,增长64.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84177万元,下降10.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109万元,下降30.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57431万元,增长35.2%,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057431万元,增长3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6184万元,增长86.3%。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8.55亿元,增长48.5%。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81.7万平方米,增长14.7%。商品房销售面积56.36万平方米,增长19.7%。其中现房销售17.48万平方米,期房38.8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12亿元,增长54.5%;全年总投资过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05个,比上年增加46个,完成投资105.26亿元,增长35.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9个,比上年减少6个,完成投资43.12亿元,增长4.0%。
交通和邮
电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686.4公里,其中省级干线公路190.9公里,县道128.3公里,乡道469.1公里,专用公路76.4公里,村道821.7公里。从技术等级看,高速公路41.9公里,一级公路89.8公里,二级公路158.1公里,三级公路59.5公里,四级公路1337.1公里。全县机动车数量达到51984辆,其中小型汽车17926辆,大型汽车4820辆,挂车1023辆,低速汽车28215辆。全年共完成货运量1276.6万吨,增长22.0%;货物周转量130863万吨公里,增长22.0%。完成客运量99.8万人次,增长22.6%;客运周转量8712.6万人公里,增长22.0%。全年客货运周转量131735万吨公里,增长22.0%。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56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15万元,下降3.6%;电信业务总量22445万元,增长5.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152876户,增长4.1%,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10887户,增长2.1%;移动电话用户324455户,增长16.6%;互联网用户20527户,增长49.5%。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981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零售额145681万元,增长18.5%,市场份额为54.4%;县以下农村零售额122300万元,增长20.1%,
市场份额为45.6%。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0706万元,增长49.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2329万元,增长19.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819万元,增长26.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0467万元,增长15.3%。私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5580万元,增长19.5%,其中个体经济182312万元,增长7.1%。
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队伍壮大。其中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25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18家;星级住宿业企业(单位)4家,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单位)14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71418万元,增长99.7%。
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实现新突破。全年进岀口总额1281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0%。其中进口总额达到60636万美元,增长22.2%;出口总额达到67472万美元,增长74.2%。分行业岀口看,纺织服装类出口1426万美元,下降45.8%;农副产品类2608万美元,增长4.9%;橡胶轮胎类45447万美元,增长95%;纸制品类13688万美元,增长77%;机电产品类2648万美元,增长89.3%;化工产品类419万美元,增长10.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269.8万美元,增长64.1%。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0家,自营进出口企业累计达到140家。全年输出劳务151名。
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实现中央及地方财政总收入183195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3188万元,增长32.4%。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90688万元,增长30.0%。地方财政支出142575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各项税收快速增长,国税、地税完成税收170813万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国税完成税收113900万元,增长34.3%;地税完成税收56913万元,增长25.0%。
金融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7466万元,比年初增加168390万元,增长1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77478万元,比年初增加21690万元,增长3.9%。各项贷款余额2145941万元,比年初增加367120万元,增长20.6%。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县财产保险公司(营业部)10家,各类险种保费收入9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已决赔案金额4810万元,增长42.1%。人寿保险公司(营业部)5家,完成保费收入13736万元,增长43.5%,累计赔款支出573万元,增长11.7%;累计满期给付2401万元,下降7.6%。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全年完成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3225万元,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8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70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1万立方米/日,绿地面积37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29公顷。年末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33辆,实有出租汽车110辆。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07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3项,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30900万元,噪声控制区面积比上年扩大了0.783平方公里,达到了9.744平方公里,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区覆盖率达到87%。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305吨,达标排放4278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31747吨,排放量14701吨;烟尘去除量170635吨,排放量7832吨;工业化学需
氧量排放量9188吨。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2007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2项,有45项列入各级计划,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14项、市级17项。新建扩建科技项目36项,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7个。新增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9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92.8%,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21%。全年组织开展产学研活动11次,筛选各类科技成果61项,签订科技合作合同(协议)17项,引进高层次专家148人,联建技术研究中心、检测(检验)中心4家,科研教学实习基地3个。鉴定科技成果16项,有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数310件,专利授权数213件,其中发明3件。新增省级专利明星企业2家,有4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博览会特别金奖,7项获金奖。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3098人,专任教师195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生达到26466人,专任教师3012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5317人,专任教师355人;小学55所,在校生36479人,专任教师2413人;幼儿园102所,在园儿童14445人,专任教师722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设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个,从业人员34人,全年演出155次。年末全县共有影剧院2个;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处;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22.1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0所,专科疾病防治院2处,防疫站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203人,其中医生970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到2127张。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县设有体校1处,从业人员18人,其中教练员9人,在训人数30人。全县共有标准400米田径场19个,其中塑胶跑道4处,300米田径场10个,篮球场118个,乒乓球台 (室)180个,健身活动广场200处。举办全县第三届全民运动会,共有23支代表队1038名运动员参赛,举办小型多样运
动会18次。全年组队参加省级体育比赛3次,市级体育比赛7次,获得金牌79枚、银牌65枚、铜牌28枚。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29元,增长13.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57元,增长9.2%。其中,食品类2340元,增长15.5%;衣着类1179元,增长5.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9平方米。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0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06元,增长5.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697元,增长43.6%;衣着消费支出259元,增长0.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6平方米。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全县各项社会保险总收入23007.8万元。其中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征缴9012万元、3258万元、390万元、470万元、7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缴968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征缴120.8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数达到51370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168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97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8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88人。
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77175人,合作医疗基金收入2345.36万元,其中个人交费377.18万元,政府资助1931.35万元。
就业形势稳定,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50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774元,比上年增长18.7%。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全县年末总人口490000人,其中男性人口246850人,女性人口243150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3.4‰。
注:
1、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按收入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