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农田灌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3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田灌溉
分类号:
S274
页数:
6
页码:
327-332
摘要:
东营建市前,引黄灌区建设,除虹吸和扬水站小型灌区外,辖区内有:打渔张(2~5干渠)灌区、胜利(永丰)灌区、五七灌区、宫家灌区、王庄灌区。设计引水流量98.5立方米每秒,规划灌溉面积92万亩(含打渔张2~5干渠引水3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33万亩)。
关键词:
灌溉管理
农田灌溉
内容
一、灌区
东营建市前,引黄灌区建设,除虹吸和扬水站小型灌区外,辖区内有:打渔张(2~5干渠)灌区、胜利(永丰)灌区、五七灌区、宫家灌区、王庄灌区。设计引水流量98.5立方米每秒,规划灌溉面积92万亩(含打渔张2~5干渠引水3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33万亩)。
东营建市后,市委、市府与胜利油田通力协作,扩大和调整了灌区布局和规模,截至1988年底,共有引黄灌区7个,规划灌溉面积315万亩,实灌130-5万亩。
打渔张灌区:涉及东营范围的有2~4干渠。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北部和东营区。原规划灌溉面积75万亩,但未配套。近几年实际灌溉一般年份为40万亩,1988年实灌45万亩。
曹店灌区:原为打渔张5干。自1984年,曹店引黄闸兴建,调整了灌区渠系,接通了曹店渠首至五干(张许闸)进水口的9公里渠道,全长49.4公里。胜利油田投资3200万元。用混凝土预制块衬砌防渗。比降为七千分之一,引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为胜利油田兴建的1.14亿立方米广南水库供水,并规划灌溉面积40万亩,至1988年实灌面积16万亩。
胜利灌区:原为打渔张灌区6干,自建成后未用。1966年胜利油田投资建成胜利引黄闸,成为独立引水渠系。1988年又改建新闸,灌溉面积由原来10万亩扩大到22.5万亩。1988年实灌18万亩。灌区内有2000万立方米的辛安等水库。供东营基地的工农业及生活用水。
双河灌区:原为打渔张7干,未建成。后改为永丰(虹吸)灌区。主要靠路庄虹吸和一号扬水站供水。灌溉面积5.4万亩。1986年兴建了一号引黄闸,灌区扩大,规划灌溉面积76万亩。后因资金所限,至1988年底,只修了30个流量的地上引水干渠。双河闸后与之配套的扬水站正施工。
五七灌区:原为打渔张8干的一部分。包括垦利县建林、新安两乡和黄河农场、济南军区军马场。原规划灌溉面积8万亩,实灌3.4万亩。因不能自流引水,影响了发展。
宫家灌区:涉及利津县南宋、店子、城关、前刘、明集等乡镇。原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实灌7万亩。1988年改建了引黄闸,规划灌溉面积扩大到25万亩,1988年实灌14万亩。
王庄灌区:包括利津县、河口区和惠民地区沾化县。一干(沾化总干)长43.3公里,涉及3个县区的6个乡镇;二干长31公里,涉及利津县和河口区的7个乡镇;三干长47公里,涉及利津县、河口区的7个乡镇和渤海农场,同时担负向河口油田供水任务。原规划灌溉面积22万亩,1988年重建新闸,规划灌溉面积为68.5万亩,1988年实灌28.7万亩。
河口地区,左岸:兴建了神仙沟引黄涵闸;右岸:14公里扬水站和垦东过水闸的建成,提高了引水能力,两岸灌区随之形成和扩大。引黄灌区分布情况见图5—1。
二、引水
东营市辖区试引黄河水,始于1950年在綦家嘴试办引黄放淤供水,继在1953〜1962年先后兴建虹吸管7处(次)20条。1956年打渔张灌区兴建,在东营辖区规划2〜8干,建成2〜6干,基本配套是2〜4干。1950〜1961年为试办阶段,1962〜1965年为停灌期,期间实际引水6年,累计引水12.48亿立方米,年均引水2.08亿立方米。
1966年引黄灌溉再度兴起,至1983年先后兴建引黄灌溉(放淤)涵闸12座,虹吸管9处(次)25条,扬水站13处。累计引水75.6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4.2亿立方米。
1983年东营建市后,至1988年新建和改建引黄涵闸7处9座,增建虹吸管2处(次)24条,新建扬水站10处。五年累计引水56.82亿立方米,年均11.36亿立方米(见表5—4)。
三、效益
引黄效益,随着不同阶段诸因素改变而提高。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全市年均灌溉面积为26.7万亩。主要是打渔张2~5干灌区和小型虹吸灌区,灌溉增产显著。打渔张2~5干灌区,1956年粮食总产4.25万吨,灌后的1957年增到11.5万吨,1958年又增到12万吨。1958年后,大水漫灌,以灌代耕,有灌无排,耕作粗放和大涝成灾的影响,造成土地大面积碱化,引黄灌溉被迫停止。1966年引黄复灌以来,至1983年,年均灌溉面积74万亩。贯彻“积极慎重”的方针,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从排入手,以排定灌,灌排分设,速灌速排” 控制地下水位上升,同时采取农技、土壤、肥力等综合治理措施,使盐碱地逐年减少,产量逐年增加。1960年引黄灌区有次生盐碱地60万亩,至1978年已下
东营市引黄灌区分布示意图 图5-1
降到42万亩。1979年小麦总产已达17.15万吨,为1962年停灌期粮食产量的4倍。东营建市后,1984〜1988年引黄大发展,年均灌溉面积121.05万亩,为1983年前年均灌溉面积的164%。次生盐碱地基本变为良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打渔张灌区2~5干,1984年粮食单产321公斤,棉花单产69公斤,分别比建市前增产11.8%和32.7%。1987年全市小麦平均单产206公斤,总产达22.9万吨,单产和总产分别比1983年前增产5%和32.4%。东营市1984〜1988年粮棉产量见表5—5。
东营市各阶段黄河引水量情况表 表5—4
1984〜1988年东营市粮棉产量统计表 表5—5
注:数字摘自市统计资料,均包括各农场。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
相关作品
打渔张灌区
相关作品
曹店灌区
相关作品
胜利灌区
相关作品
双河灌区
相关作品
五七灌区
相关作品
宫家灌区
相关作品
王庄灌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