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镇党委工作概况
利津镇党委书记王建安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利津镇党委下辖7个党总支,123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87个,全镇共有党员2052名,其中农村党员1513名,女党员236名。
(一)深入开展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把全镇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经济建设和共谋各项事业发展上来,明确了奋斗目标,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镇、村两级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镇掀起了“学先进、比贡献”的高潮。
(二)镇党委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按照“六好”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班子成员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清经济发展的思路,狠抓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制度建设,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思想、工作、纪律、作风”四整顿活动,全镇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及农村干部和党员的培训管理力度。紧紧抓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广泛开展了 “致富、人才、文明”三大工程、“争星级、创五好”活动和实施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工程。针对个别村班子存在的 “软、散、懒”现象,按照巩固一类,帮扶二类,整顿三类的原则对农村党支部进行整治,并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及时调整,保证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用以会代训、村两委集中办公日等方式对农村干部和党员进行培训管理;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整顿,将党员标准细化,弘扬正气,压制歪风邪气,进一步健全了管理制度,激发了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意识、荣誉意识和自律意识。
(四)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不断加强廉洁自律制度建设。对机关干部,制定完善了 《机关工作人员守则》等九项制度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对农村干部,制定了“关于利津镇农村接待、通讯等开支管理监督办法”,实行电话费定额、招待费限额、财务收支公开上墙等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了监督制度,聘请了30名镇级廉政监督员和303名村级廉政监督员,健全了镇、村两级监督网络。三是强化监督约束措施。特别是对容易产生腐败的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一律实行集体决策。切实搞好政务公开,逐步规范了公开的内容、时间和程序,同时充分发挥纪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职能,促进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1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38亿元、1.74亿元和2.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1亿元,同比增长25%;人均纯收入达3530元,增长10.8%;实现地方财税收入742万元,同比增长5%。
(一)特色与示范结合,做活兴农文章。围绕速生林、食用菌、桑蚕、瓜菜、优质抗虫棉等特色产业,建立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新植造纸林7000多亩,新建食用菌棚205个,放养蚕种2000多张,农民增加收入550多万元。黄河滩区高效蔬菜基地、棉瓜套种示范园等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棉花种植面积、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仅棉花一项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多元。新建畜牧龙头企业2处,畜牧养殖园区7个、示范园区2个,发展淡水生态养殖面积1.1万亩,全镇形成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生产新格局。
(二)培植与改造相结合,增强工业实力和壮大民营经济。2003年,全镇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家,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工业体系。加强传统企业改造力度,增强企业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全镇新增民营企业62家,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6000多人。全镇民营经济由个体独资向股份合作制方向发展,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延伸,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迈进。
(三)优化环境与盘活载体相结合,大力招商引资。牢固树立城市发展我发展的思想,教育群众摆正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支持城市建设。特别在利二路景观改造、滨港路拓宽改造、城北路拆迁和殡仪馆定址工作中,都成立了专门班子靠上做工作,确保了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把招商引资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实行全民招商的同时,加大了枣园、三里、黄家等招商载体建设,采取“以园招商、以商引商、以城留商”等多条招商引资路子,促进了招商引资的全面发展,2003年,全镇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9760万元,有力的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自主投资与向上争取相结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0万元,完成了幸福院改扩建工程;一期投资900万元,规划并开工建设了新的镇中学;投资360万元完成了土管所办公楼和镇府第三栋宿舍楼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改善了干部职工的办公生活条件;投资460多万元, 修建镇村柏油公路19多公里,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圆满完成了4000亩田间除涝工程,顺利实施了3000亩土地整理项目和5000亩造纸林示范工程验收;一年来共向上争取配套资金达490万元,区域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五)巩固与提高相结合,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全面实施了文明信用工程建设,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诚信意识。巩固完善了“三个一”工程成果,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成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的主阵地。积极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乡镇和环境优美村”活动,将争创“十星级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激发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精神,为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是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建设优质服务站和示范村为重点,继续坚定“三为主”方针,实行“三结合”与动态指标管理,加强了对全镇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的注册、登记和管理,提高动态指标管理水平。认真落实独生子女优惠政策,狠抓了农村人口学校的规范建设,配套完善了服务站设施。加大了镇计生人员和村计生主任的管理、培训力度,镇、村计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了大的提高。三是文教、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成人、中学、小学、幼儿教育都名列前茅,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四是社会稳定工作成效显著。切实做好信访案件处理工作,继续实行领导干部信访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推行了信访承诺制和公开接访制,切实加大了对法轮功练习者的帮教、转化、监控和打击力度,定期对全镇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建立了村级“五个一”调解组织和信访信息员制度。五是切实抓好村务、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镇推荐、村聘任”的农村会计用人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狠抓村务、财务、政务公开,逐步解决村级财务不清、帐目不明的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创新与经验
(一)创新工作运行机制,解决镇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的问题。将全镇87个村按区域分布、水系和主导产业的相近性,划分为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个工作区;按照职能相近、工作易于配合的原则,服务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成立了工业、农业、基层组织、城建四个专业领导小组,分别由副镇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区长和组长。党政联席会议负责专业领导小组与工作区之间的统筹协调。农业工作由四个工作区“一包到底”,变“多头对村”为“一头对村”,避免了互相推诿的现象,促进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制度约束机制,规范村级工作。一是实行村会计选聘制。在镇农经站成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代管农村会计帐薄、银行帐户,每8-10个村设一名会计,农村会计全部从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脱产干部中选聘,每村设一名出纳。结合实际,出台了《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完善了有关规定和配套制度。实现了会计、出纳分离,财款分离,真正从源头上堵住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漏洞。二是推行村务大事村民议决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农户三种形式,群众集体讨论议决村内热点、难点问题,较好地解决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三是推进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经过法定选举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村委会成员。
(三)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大力实施“致富、人才、文明”三大工程,推动“三级联创”活动扎实开展。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植主导产业;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经济档次和规模;三是狠抓工业园和专业市场建设。建立了桑园、速生杨、食用菌、工业园区培训基地和棉花、西瓜、畜牧培训基地,有侧重的对种养殖(植)业户进行科技培训。
附:利津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王建安
副书记:张玮
石建国陈志峰
宋玉国张顺
委员:刘保东王乃梅王连杰
王贵杰高新武(不脱产)
王军(不脱产)
徐天鹏(不脱产)北宋镇党委工作概况
北宋镇党委书记郑炜东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全镇共有基层党支部108个,其中农村党支部91个;党员1943名,其中女党员141名。
2003年,镇党委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了一批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到山东农业大学、东营市委党校进行培训;安排全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到县委党校培训;充分发挥镇党校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了学科技、用科技致富的水平。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年青党员被充实进干部队伍,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深入开展了后进村整治活动,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帮助后进村建班子,找路子,强队伍,促进后进村的转化。二是深入开展争创“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活动。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开展争创“五好”活动,全镇91个农村党支部中,达到“五好”村标准的有54个,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6个,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村务大事村民议决制度,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聘请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纪检监督员,构建了覆盖全镇的党风廉政纪检监督网络,开展反面警示教育活动,筑牢了思想上的反腐防线。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1073万元,同比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3568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一)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抓住北宋镇被列为东营市扶持经济强镇的机遇,调整工作思路,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通过招商引资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两大途径,规划建设了3000亩北宋东郊工业园,吸纳国内外工业项目落户。截止2003年底,全镇民营企业达到157家,形成了以粮油加工、纺织、化工、建材、铸造、酒水、茶业、棉花加工、食品加工等多业并举的工业发展格局,培育了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的民营骨干企业。全年共引进投产项目23个,到位外资8500万元。引进了金粮源生物有机肥、德赢肉类加工等一批投资过500万元的较大型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进一步膨胀了支柱产业规模,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镇群众联办、独资兴办投资5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全镇有1/3的村干部直接或间接从事民营经济。全力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打牢镇域经济发展基础。实施“四个一”工程,引进高新技术,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企业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为实现“工业强镇”的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化生产和高效农业基地。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芦笋、瓜菜、畜牧、林果、食用菌等高效生态经济生物,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粮经比例达到3:7。芦笋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采笋面积1.5万亩,北宋芦笋被评为“省绿色无公害食品”,芦笋酒、芦笋茶成为 “中国芦笋之乡”的代表品牌。依托地域优势,建设沿黄滩区12公里瓜菜带,董王茄子、五庄西瓜、三岔大葱等农产品在周边县市享有盛誉。改变群众的传统习惯,引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推广美国红提葡萄、冬枣等优特品种,提升果品档次,建设优特果品生产基地。突出抓好畜牧专业养殖园区建设,以园区的集中养殖带动群众的散养规模。新建奶牛、肉鸡、肉鸭、肉牛、肉羊、波尔山羊等11个畜牧专业养殖园区,专业园区达到36个。建设135个食用菌大棚,成为群众致富的优势产业。
(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镇府驻地《总体规划》及《详规》,完善配套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增强城镇的吸纳功能。投资109万元,完成了首集市场改造工程;投资480万元的后王商场投入使用;完成了镇一中、工商所办公楼工程、信用社办公楼工程、卫生院综合门诊楼工程;投资830万元,完成了店南路改造和双宋路工程;投资125万元,建设了省级标准敬老院;投资40万元,建设了5处卫生点。城镇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被列为县级小城镇试点镇,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改善生活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投资1580万元,完成了北宋一中迁址工程;投资270万元,完成了远距离学生食宿工程。全面推行了农村农户低保和新型合作医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入流程在全省推广。“信用北宋”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了文明信用镇、村、户创建活动,形成了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农民群众的信用意识不断提高,成为全县第一个“文明信用镇”。社会综治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三、创新与经验
一是围绕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培育振利、顺利、绿洲醇等一批强势民营企业,对地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二是适应入世后形势的发展,建立健全民间行业组织,以协会带动产业的发展,协会工作经验在全省被交流推广。
三是探索推行“支部+协会”模式,以典型村、党支部为主,注册成立了食用菌发展协会,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今后农村管理模式创出了新路。
四是创新造林地经营模式,对林地实行大户承包、连片承包、跨地域承包,拓宽了林业生产的经营路子,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
五是探索出了“计生优质服务入流程”工作法,并在全国人口报刊发报导,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附:北宋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郑炜东
副书记:王乃全
张忠聚
委员:牛建民
王仲民王云泉
贾密林
刘朝阳卞新波
崔海滨高春华(不脱产)
崔国华(不脱产)
殷其泉(不脱产)盐窝镇党委工作概况
盐窝镇党委书记陈志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盐窝镇党委辖63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村支部50个;全镇共有党员1405名,其中农村党员1143名,女党员94名。
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按照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制度、好作风、好工作格局的目标,不断加强镇党委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镇党委在党建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思想政治方面。围绕建立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个人,制定了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的相关规定,学习活动蔚然成风,全镇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明显提高。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由“两推一选”支部书记扩展到“两推一选”支部委员,选拨任用群众基础好、威望高,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充实支部班子。二是对缺少支部书记的村,选派得力机关党员干部挂职书记,对村委会主任实行重点考察培养,支部书记主抓党务,其它村务工作由村主任具体负责,既调动了村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又保证了党内工作的正常开展。积极组织各种党员培训活动,利用党校主阵地,每年对支部成员和骨干党员轮训一遍,同时开展了农村基层党员学历培训和科技培训,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懂农业科技、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三)党的作风建设。以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为重点,要求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大局观念,发展观念,为民观念,法制观念和实事求是五种观念,镇党委主要领导带头履行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和驻村蹲点制度,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帮助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加强廉洁勤政制度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一身浩然正气,敢于同社会各种歪风邪气做斗争,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监督,严格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不准借特权为家属及其近亲属办理入保、外出旅游、承揽工程建设项目等事项,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二、主要工作成绩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业增加值1.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工业增加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56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0元。
(一)工业及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始终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以盐窝工业园区建设带动全镇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落实了工业园区内的投资优惠政策,创造出了园区内良好的投资环境,有重点的开展了对工业企业管理者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全镇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4.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5200万元,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1亿元,产销率达97.75%。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162户,新增私营企业28家,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18家,200万元以上的7家,500万元以上的3家,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有力的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优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2003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万亩,棉花、林果、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5.9万亩,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示范园、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以及奶牛园区建设,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全镇新增高温大棚164个,拱棚西瓜200亩,拱棚蔬菜350亩,3000亩大田瓜菜喜获丰收,进一步完善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内林网体系,落实冬枣种植面积2300亩,中华寿桃800亩,完成林业育苗450亩,水系绿化3.5公里,片林3502亩,建成规模化肉羊育肥场2处,肉牛育肥场1处,标准化肉鸡饲养大棚2个,作物秸杆青贮3000方,成立了3处农业协会。
(三)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靠上抓,其它部门协调服务,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不断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市经贸洽谈会期间,经过精心组织,主动和客商洽谈联络,签定合同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额占全县合同利用外资的30%以上。2003年,共引进项目10个,到位资金64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700万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全镇招商引资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四)基础设施及小城镇建设。2003年,投资485万元,新建新河路、南十路、薄村路、新董路、西洋江路、十南路、新建路、马村路等8条村级公路,总计21.2公里,进一步改善了各村的道路状况,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投资60万元建设了农税交易大厅,极大地改善了农税征收工作的办公条件。盐窝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新村等六个村的村庄规划工作进展顺利。结合首集市场改造工作,在新世纪商贸城内投资300万元,新建商品房40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对5000平方米场地进行了硬化;借助滨海路拓宽的机会,加大了沿路建设整治力度,有效杜绝了乱占乱建现象的发生。
(五)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一是建设学校吃住行工程,总投资342万元,主要包括镇一中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和十南小学综合教学楼的建设,整个工程现已竣工。二是构建农民健康工程,镇中心卫生院投资30多万元,新建3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过去8处卫生服务站进行了改建,更新配置救护车一辆,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省级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运作正常,累计受益人口达9万余人次。三是投资56万元新建房屋22间,从根本上改善了镇敬老院的基础设施。计生队伍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为全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创新与经验
(一)继续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搞好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高低温棚和大田瓜菜的种植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落实好各项产业结构调整优惠措施,调动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种植名优特稀品种,充分发挥现代示范园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招商引资软环境治理,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水平。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信用盐窝”建设,切实抓好招商引资软环境治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努力建设“三优”投资环境,营造社会共建软环境的良好局面,形成重商、亲商、留商、护商的浓厚氛围,安排机关干部外出专业招商和谋职创业锻炼,全面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进一步增强畜产品大市场龙头带动作用。投资680万元,实施了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扩建工程,成立了肉产品检测中心和网上交易中心,对市场内的道路、场地进行硬化和绿化,新建一条集冷藏、冷冻、屠宰、精分割为一体的冷藏加工厂,强化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大市场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大对市场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不断完善大市场经营管理机制和纳税制度,辐射带动畜牧专业村、畜牧专业户、规模化肉羊育肥场建设以及畜草种植和秸杆青贮等工作,带动全镇畜牧业的发展。
附:盐窝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陈志副书记:贾学坤韩光辉
郭新平
委员:宫祥勋岳长清
刘焕彩(不脱产)
张长乐(不脱产)
陈峰王新生
马永华张洪涛季学三(不脱产)
陈庄镇党委工作概况
陈庄镇党委书记杨成学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全镇共有党总支6个,党支部121个,其中农村支部95个。全镇共有党员2341名,其中农村党员1715名,女党员457名。
(一)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党委书记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直接调度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制定了长远规划和年度目标,定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党建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每年倒排4-5个后进村,党委书记和镇长每人包一个后进村,党政其他领导成员每人包一个后进村或联系一个村,以工作组驻村、部门包村等措施对后进村进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委书记扎实践行直接责任人职责,带头到所包村驻村蹲点,深入开展了“干群心连心,政府进农家”活动,机关干部吃住在村,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有效地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促进了整体工作开展,保证了农村稳定。2003年,全镇成立了5个党总支,分工负责各自责任村,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完善了工作机制,基层组织建设空前加强。
(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镇机关,根据业务职能和特点,定岗定编,全体机关干部一律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机关干部任职情况进行公开评议,实行优胜劣汰,对优秀人员优先提拔重用,对不称职人员采取组织谈话、集中学习等方式帮其整改。在农村,健全完善两委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村党支部换届调整一律实行“两推一选”,提倡推广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积极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引导选举经济能人任村支部书记,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利用农广校、农函大、科技培训基地等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完善党员发展程序的基础上,努力吸收35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致富能手进入党组织。积极发现培养后备干部人选,建档立卡,重点培养,彻底解决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探索出了对农村无职党员进行管理之渐进四势工作法,努力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党的作风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了民主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镇村两级严格落实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在定期公开的基础上,重大事情随时公开。根据农村实际,在全镇推行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村干部集中办公,定点解决村级事务,实行村务大事民主议决制度,按5一10户出一村民代表的原则,全镇各村均成立村民代表会议,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村务大事,均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四)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教育引导领导成员和机关干部维护个人和集体形象,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塑造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一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班子成员会议,以会代训等有效方式,宣传有关政策规定,使廉政意识深入人心。二是加强警示教育。通过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及身边的反面典型教育,使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做到警钟长鸣。三是加强党性教育。组织农村党员进行自我检查,按照对号入座60条等措施,使基层党员干部端正了思想。四是强化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度。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干部互相监督,全镇政务公开、村财镇管机制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陈庄镇党委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化富民、工业强镇、商贸扩城“三大工程”,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城镇建设、骨干财源建设、油地结合“五大突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65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一)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2003年,引进外来项目30个,其中已投产项目17个,在建项目6个,计划外来投资达1.6亿元,实际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达9800万元。博远实验学校、绿宝庄园金卉草业、正泰粮油加工有限公司、博大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陈庄新世纪商贸城等一批外资项目相继落户。黄河口酒业有限公司、复混肥厂、郭屋乳品加工等一批骨干工业项目迅速壮大。
(二)民营经济迅速膨胀。对辛河路、滨港路两侧商业街进行改造,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容纳500家私营业户经营的“贸源商城”。投资160万元对首集市场进行了改造,建成专业市场2处,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了舞台。民营经济园区一期工程5万平方公里,已完成框架道路6条及电力、桥涵、供排水等基础工程,已有涉及化工、铸造、重交沥青、橡胶、服装加工等产业的5个民营工业项目在民营经济园区选址。
(三)农业产业化上新水平。现已形成畜牧、水产、林果、瓜菜、食用菌五大主导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依托博大食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肉食鸡生产,全镇肉食鸡养殖户达310户,年出栏肉食鸡120万只,投资35万元建成了占地30亩、存栏规模200头的奶牛场,同时建成了一批肉羊、肉牛育肥场和肉鸡标准化饲养大棚。投资100万元建成了生猪定点屠宰流水线,实行机械化批量屠宰和加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结构,引进名优特品种,在万亩渔农样板园放养南美白对虾1650亩。依托利富得公司,建设双抱菇大棚205个,发展双孢菇种植,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中心镇建设展新貌。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突出中心城镇优势实施商贸扩城战略,扩大建成区规模, 增加城区人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向镇区聚集,带动中心城规模性扩张。“贸源商城”、“新世纪商城”、行政文教区、住宅小区、欧式一条街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增添了新亮点。
(五)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投资120万元完成了敬老院改建工程;投资160万元完成了首集市场改造,修建市场路2条;投资85万元建成了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实施了健康体系工程;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投资600万元建成了占地60亩、容纳1000余名学生的“金翰学校”,完成了“吃、住”工程,改善了师生教学和生活环境。投资450万元修建镇村公路31公里,使全镇村级公路通车里程达130公里,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创新与经验
(一)实施“致富工程”,为农村经济发展找准好路子。2003年,先后组织党员干部群众500余人次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思路, 对照先进找差距,激发工作积极性。推广实施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为主题的“双带”工程,确立了发展食用菌双抱菇产业的发展思路,当年建设双抱菇大棚120个,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为群众致富奔小康又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二)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行“两推一选”,通过党员推荐与群众推荐,公开选举岀了一大批有能力、有魄力的能人任村支部书记;用“一推双考”的方式,公开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妇女任村妇代会主任,建设起了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威信高的基层班子,塑造了一支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在全镇农村中试行荣誉优待金制度和工作保证金制度,解除了农村干部后顾之忧,激发了内在活力。建立起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解决了农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以“双培双带”工程为切入点,以致富能手和优秀党员为主体,建设高素质科技队伍,引导群众建立了食用菌、林果、水产养殖等行业协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闯市场的能力。
(三)大力实施“文明工程”,依法行政上新水平。突出政治文明建设,推进村级民主政治、民主法制和民主管理,在全镇农村推行财务、政务公开制度、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村务大事民主决议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工作。积极开展“科技致富示范户”、“文明信用户”等党员争创活动和“情注’三农’镇村干部思想大转轨系列活动”,举办了政策法规知识竞赛、书法比赛、征集“五新”好建议活动。发展党员实行“两推一选三公示制度”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整顿,为做好农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附:陈庄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荆长安(2003年2月离职)
杨成学(2003年2月任职)
副书记:张官迎
崔秀国委员:李志堂
刘爱星
高鹤令季向东宋湘安
吴燕张光军单安居(不脱产)
薛希让(不脱产)
盖培江(不脱产)
汀罗镇党委工作概况
汀罗镇党委书记赵寿亭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汀罗镇党委辖基层 党支部91个,其中农村 党支部73个;共有党员1482人,其中农村党员1088人,女党员118人。
2003年,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统一部署要求,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建设。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镇党委认真坚持“周六”集中学习制度,在学习方法上注重灵活多样,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形式,以及请市、县党校老师举办专题辅导报告、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全镇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贯彻执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
二是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年来,镇党委狠抓以转变工作作风为主的党的作风建设。利用多种形式强化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观念和纪律意识,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制度,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突破口,把推行政务公开同转变政府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全体机关干部下沉到一线,热心为群众服务,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维护了党委、政府的形象。
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为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镇党委狠抓了反腐倡廉工作,镇村两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包一级。党委班子成员自查、自纠,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廉修身,以廉服众。积极开展了“学党章,正党风,守纪律,做表率”、“我为党旗添光彩”、“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冲在前, 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全镇91个基层党支部尤其是农村党支部中,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镇73个行政村,村村建立健全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重大事情由群众讨论,政务、财务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增强制度和法制观念,学会运用制度规范和依法办事的方法来开展工作,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利用阵地强化党员培训学习的同时,镇党委因势利导,组织基层党员开展了示范服务,全镇建立起了种植、养殖、加工等为内容的党员服务基地20处,带动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镇党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抓好水产、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战略,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工业增加值达到3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农业增加值达到8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49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4%,财政收入实现424.6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80元。
(一)工业及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针对工业基础差的现状,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年来,支持10家企业进行了工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镇实现工业产值8000万元。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发展个体工商户140户,新上注册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1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
(二)农业产业化及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立足土地、草场等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水产、畜牧两大产业。克服涝灾影响,全镇6.5万亩棉花喜获丰收,平均亩产225公斤,棉花总收入近1亿元。抓住秋冬会战有利时机,创新开发机制,在完成5000亩渔农开发方修复任务的同时,采取 “政府规划配套,群众投资入股,公司化运营”的新机制,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新开发渔农面积6000亩,解决了投资难、村级债务空壳、镇财政背包袱的问题,在全市得到推广。全镇水产品总量达9060吨,渔业产值5656万元。为促进农民增收,组织180人进行技术培训,全镇共建食用菌标准棚102个,仅此一项全镇增收近100万元。引导农民走产业化之路,大力发展畜牧业,实行规模化养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园养殖。一年来,共建养殖园区5处,专业养殖户120户,全年畜牧业产值达4963万元。
(三)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800万元,完成县分配指标的126.7%。引进投资5000万元的防腐项目已在县开发区落户。
(四)基础设施及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重新修订了城镇建设规划,增加商住区建设和民营工业区规划,将首集市场改造与小城镇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投资近200万元,重新规划设计,于10月底完成了首集市场改造工作。以镇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高起点起步,高标准设计,高效能管理的方针,全面编制完成了毛坨、南码等16个村的详细规划。
(五)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普实”、“吃、住、行”、“校校通”等工程全面完成,教育事业走在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晚婚率达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按照提前介入、主动调解的原则,抓稳定促发展,全镇年内没发生一起恶性事件和群众集体越级上访事件。五件实事好事赢民心。一是投资320万元;对广(小广)虎(虎滩)路进行改造,修筑公路7.6公里。二是投资28万修筑柏油路2公里,实现了芦园坝头公路与北岭乡公路对接,结束了两个乡镇群众行路难、走土路的历史。三是抓住村村通公路,上级给予扶持的大好机遇,投资2240万元,修造柏油路56公里,解决了毛坨、一村、南码、东宋、前崔、后墩、平江等12个村群众行路的问题。四是大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镇72个村,2.93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五是投资28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了扩建,改善了老人们的居住条件。
三、创新与经验
(一)抓牢党委“龙头”建设不放松。一是加强“勤政”建设,党委班子合理分工,量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并做到了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总结,剖析问题,分析形势,提高了工作运行质量。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勤政为民,以务实的作风,影响带动镇村广大党员干部。二是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八不准”规定, 提高自律意识,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权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树立了廉洁勤政的良好班子形象。
(二)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镇直机关扎实开展了“思想、工作、作风、纪律”四整顿活动;在农村,认真开展了“争星级,创五好”活动,实施了致富工程、文明信用工程和人才工程。同时,狠抓了后进村整治工作,采取倒排位的方法,针对排出的10个后进村的落后原因和具体情况,选派了由科级干部任组长的工作组进村,开展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促进了落后班子的升级,使其提高了战斗力、凝聚力。
(三)努力营造全镇上下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浓厚氛围。一是高度重视社情民意,全力作好稳定工作,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推行一岗双责,落实信访制度。打击邪恶势力,确保一方平安。二是倡树文明诚信之风,加强软环境建设,推进全镇经济发展。三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同时开展“比学赶帮超”等各种活动, 引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大胆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附:汀罗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王明斌(2003年9月离职)
赵寿亭(2003年9月任职)
副书记:王凤云
扈德和
委员:卢振春
冯锡森
尚凡江郭振超
冯景利
李新文牛宗峰张玉亭(不脱产)
尚文光(不脱产)
明集乡党委工作概况
明集乡党委书记宫长庆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明集乡党委辖基层党支部47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8个;党员779人,其中农村党员618人,女党员57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
2003年,乡党委结合实际,提出了“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在全乡大力实施了“固垒工程”、“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全乡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明显增强。
围绕“五个好”的目标,开展了以抓两头促中间为重点的争创五好活动。按照倒排后进的办法,列出后进村单子,确定好整顿重点,制定方案。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4个后进村班子重新焕发了生机。在选拔支部书记时,不拘一格,引入竞争机制,让人才脱颖而出,工作上大力支持,待遇上完善工资制,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对政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先后有2名村党支部书记被提拨为不脱产乡党委委员。一类村党支部,达到15个,占总数的40%。
依托县乡党校对党员干部进行集中教育,突岀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教育,重点进行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入世后农村经济发生的变化等内容的教育,并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通过教育,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农村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农村党员双带工程中,对部分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水平较低的农村党员,特别是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强,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的,通过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查摆问题,找出差距,并逐一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重塑了新时期农村党员的形象。
建立健全反腐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总抓手,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利用多种有效形式,采取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警示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条例、准则及各项制度。狠抓了乡、村两级财务、政务公开,加强了农村财务管理,形成了村支部书记、会计网长、村民理财小组、农经站共同负责的财务管理网络,从源头解决了乡、村财务不清的问题。全乡聘请了22名乡纪委廉政监督员,对乡、村两级党员干部进行有效监督,融洽了干群关系。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以固农、重工、兴商为总抓手,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繁荣商贸流通服务业,培植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全年引进项目16个,到位外资3000万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1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36元。
(一)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了总投资460万元的谢家支渠工程;顺利完成褚官河1000亩水系绿化、利沾路两侧路域3000亩速生林生产,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按照总体规划及专业配套规划,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了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城镇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顺利完成首集市场改造工程和明集乡中学宿舍楼建设。
(三)社会各项事业进展顺利。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全乡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大力实施“文明信用工程”,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全乡共有12个村,256户达到信用标准。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东营市民道德规范》、《东营市民十不守则》,使“信用利津”深入千家万户,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投资130万元,实施了中小学生“吃、住”工程,建成建筑面积1650m2的学生宿舍、餐厅,改善了学生就餐环境。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人民调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在全乡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为主,有关部门参与,上下协调配合,横到边,纵到底,立体化,快节奏,依法调解纠纷”的大调解格局,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8月20日,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明集乡召开,经验在全县推广。
三、创新与经验
(一)要发展,纪律严明是基础。全乡上下一盘棋,不折不扣、完完整整的贯彻上级党委的决策和部署,真正做到了党委说了算,定了办,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二)要发展,解放思想是关键。乡党委、政府在不加重农民负担、不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下,解放思想,积极采取多元化融资手段筹集发展资金,解决了制约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 “瓶颈”。做活土地文章,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了滚动式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三)要发展,必须扎实苦干。明集乡立足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财政税收来源少的实际,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实施了十大工程,实行机关干部包村制,真正伏下身子,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听民声,知民情,顺民意,真抓实干,求真务实,靠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任劳任怨,不摆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利民利乡的好事做得扎实有效。
附:明集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杨成学(2003年2月离职)
宫长庆(2003年2月任职)
副书记:宋学华 杨秀森韩卫东
李建成 宋宪志
委员:陈建光段敏陈树海
曹延明明刚
崔学江(不脱产)
杨桂江(不脱产)
虎滩乡党委工作概况
虎滩乡党委书记王俊生
一、组织概况和党的建设
虎滩乡党委辖基层党支部48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9个(包括联合支部1个);党员707人,其中农村党员547人,女党员52人。
(一)突出党委自身建
设和农村党支部建设两个重点。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实施“文明、人才、致富”三大工程,在全乡普遍开展“争星级、创五好”和“双培双带”活动。充分利用乡党校和农村党员活动室、电教设施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宗旨观念、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本领明显提高。
(二)以党支部为核心,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两推一选”确保把政策观念强,有工作能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选拔进村支部班子。在农村后备干部培养上,实施“三培养”工程,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基层干部。在后进村支部书记选拔上敢于创新。通过强村带弱村,选派机关干部进村任职,将在外经商从事民营经济的党员“回聘”任职等形式,拓宽选拔渠道。全年共调整充实村党支部班子2个,从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17名,确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1名,建起了力人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有13名党员致富能手被选拔进村“两委”班子。
(三)注重从制度入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建立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廉政档案,每年组织测评和组织谈话,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办公通讯、交通、招待等实行限额管理,强化党员干部纪律观念和廉洁从政行为。对党支部成员选拔、党员发展等严格程序,进行公示,各项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阶层代表的监督作用,建立起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930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5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1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6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490万元,比上年增长4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74万元,比上年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比上年增加306元。
(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壮大主导产业。立足实际,突出林果和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全乡新增冬枣密植园4000亩、林业育苗1000亩,年末全乡冬枣密植园面积达到7500亩,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畜牧生产突出抓肉羊生产、波尔山羊改良、肉鸡生产和奶牛生产。新建奶牛养殖园区一处,新增奶牛100头;新建肉牛育肥场2处,良种羊养殖小区6处,肉羊育肥场2处。全乡存栏杂交肉羊3680只,肉牛1100头,养鸡专业户312户,年出栏肉鸡220万只。
(二)努力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工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通过组织外出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招商,全年引进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2100万元,到位外来资金1900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20%。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和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引进江苏省客商投资240万元,新建商品楼3500平方米;多方筹资130万元,实施乡政府驻地集中供水工程;投资178万元,完成了虎(滩)广(小广子)路改造工程。工业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全乡工业项目达103个,民营企业10家,个体工商户达175家。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加强。投资118万元,完成了5000亩涝洼地改造,彻底改善了张草、后丰、七里、王屋等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投资250万元,新建乡村柏油路5条,总长10.7公里,实现了全乡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投资170万元, 实施农村远距离学生“吃、住、行”工程和“校校通”工程;投资28.6万元,对乡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完成老年幸福工程;投资45万元,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新建、改建乡卫生院规范化门诊2个,院管卫生服务站4处,全乡40个村全部实行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率达到100%;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综合治理,推动计划生育向纵深发展。
三、创新与经验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招商引资上,立足本地特色,突出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先后引进棉花加工、粮油加工、纺织、饲料加工等项目,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突出产业优势,发挥专业协会、合作社的作用,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管理农业,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先后成立虎滩乡冬枣生产协会、肉食鸡生产合作社、奶牛合作社和纤维高粱合作社等组织,实现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的生产模式,有效地化解了市场风险,促进了主导产业膨胀和发展,保障了农民利益。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基建项目上,实行招投标制度,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质量,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创新农村党支部管理方式和方法。在全乡开展“争星级、创五好”活动。将“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制度、好村风”设定为五颗星, 细化每颗星内容,共设定23项指标,45个条目,使农村党支部管理上透明度增加,操作性增强。在评选方法上采取各支部对照标准自查申报,乡党委成立星级评审领导小组评审定星级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年终集中考核验收,达到星级标准,给予增星升级,达到五星标准给予通报表彰,星级降低及时给予摘星,凡连续两年只得一颗星的,列入后进村整顿对象,支部书记必须辞职或免职。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没有达到“五星级”的村党支部,不得参与乡以上先进党组织评比,也不得参与综合奖评比,村党支部书记不能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2003年,全乡“五星级”党支部达到12个,“四星级”党支部18个, “三星级”9个。
(三)努力做好后进村转化。一是采取强村带弱村的方式,以临近的先进党支部为主体,建立联合支部,帮助后进村选班子、定制度、找路子。二是选派机关干部进村任职,直到培养出合适人选,建设好支部班子。三是跟踪培养在外经商的农村党员,选派其回村任职,通过能人带动,促班子整体转化。全乡共建农村联合支部1个,机关干部进村任职1名,在外经商党员致富能手回村任职1人,均取得显著效果。
(四)发展党员坚持实行“两推一公示”的办法。即入党积极分子向支部提交申请书后,先由村民和全体党员分别无记名投票推荐,得票多者,提交党员大会和支委会确定,然后上报乡党委审批,每个环节都进行公示,提高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这一做法被县委组织部在全县推广。
附:虎滩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张宝民(2003年2月离职)
王俊生(2003年2月任职)
副书记:崔文凯寇荣华赵守田王连玉李福永
委员:张俊发刘东明纪清娥钟金辉
李保华(不脱产)张秀俭(不脱产)
北岭乡党委工作概况
北岭乡党委书记胡培强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北岭乡党委现有党支部47个,党员912人。其中农村党支部35个,党员722人,女党员98人。
(一)突出党委“龙头”作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乡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开展了“思想、作风、纪律、工作”四整顿活动;按照“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标准,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完善民主集中制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了党委议事内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了民主生活会、财务管理、政务公开等制度,完善了乡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等制度,认真解决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党委书记带头执行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制度,坚持记《民情日记》,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乡、村联动,扎实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增强活力、实现党支部“五个好”的要求为目标,在全乡农村中扎实开展了村党支部“争星级、创五好”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五好”党支部典型。通过实施“致富、文明、人才”三大工程,不断创新建设内容,收到了良好成效。一是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实施“致富工程”。建设了2万亩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建设标准化育苗中心一处,引进了威海龙柏食品公司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建成了占地180亩,全市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深入开展了党员干部“双带一帮”活动,发挥村两委和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现已形成蔬菜专业村27个,培养树立了一大批小康示范村,科技示范户120多户,全乡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到全乡耕地面积的75%,蔬菜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5%。二是以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文明工程”。推行村务大事村民议决制度、民主理财、村务监督制度,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项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工作。三是以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投资近20万元,建设了一处高标准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中心,加快对农村“领头雁”的培养,着力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培训中心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实践基地,定期聘请省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专家教授和本地“土专家”讲课,现已举办科技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员2200多人次,为全乡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03年1月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全市党员电教示范单位” 。
(三)积极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站所”活动。乡直各站所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和特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乡计生办积极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生优质规范化服务工作,连年获全县计生考核一等奖,并多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围绕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优势,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促进了全乡蔬菜产业的膨胀壮大;其他各部门也相互交流,密切配合,比行风、比队伍建设、比制度建设,形成了奋力争先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6亿元,同比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304万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3312元,增长7%。
(一)产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2003年,全乡蔬菜面积达2.6万亩,新发展食用菌大棚200个,其中双抱菇大棚168个,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建成了奶牛生产基地,带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培植了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370万元,完成了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扩充项目等基础项目的设施建设,新修桥、涵闸25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卓有成效。乡党委把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招商引资, 发展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引进外来资金5042万元,工业经济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膨胀。
(三)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按照《北岭乡中心街区详细规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政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鼓励经商大户向小城镇集中,吸引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狠抓“脏、乱、差”和公路两侧乱占滥用现象的治理,不断加强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管理井然有序。2003年,投资480万元,新修村柏油路6条,总长度20公里,实现了村村公路联网,解决了部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投资扩大和完善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五)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年内投资180万元,实施了农村远距离学生“吃、住、行”工程和“校校通”工程,解决了远距离学生的实际问题,改善了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投资50万元,完成了老年幸福工程,扩大了敬老院规模。投资80万元,构建了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全乡35个村全部实行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100%。积极开展文明村庄、文明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建立红白理事会;组建文娱演出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占领思想文化主阵地,全乡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三、创新与经验
(一)选好配强村级干部队伍。以抓好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为重点,改变传统用人方式,严格“双推一选”程序,通过回请、下派等途径,加强考察、引导,让一大批年轻、有文化、威信高的优秀党员挑起大梁。注重对村级班子教育培养,利用乡党校和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全乡村级班子整体素质、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二)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梯队。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好党员“入口”关,通过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议推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吸收更多更优秀的青年加入党组织,为党输入新鲜血液,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落实无职党员“双定双联”工作责任制。制定出台了《实行农村无职党员“双定双联”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各村拿出部分村务设岗定责,根据党员自身实际双向选择确定适宜的工作岗位,签定《目标责任书》;每名党员除履行岗位职责外,还分别联系5—10户群众,联系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村务,直接参与村务管理和决策,协助村两委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实施以来,全乡近600名党员积极参与,联系帮扶贫困群众3800余户,党员责任感、荣誉感、奉献意识明显增强,成为全乡干事创业的生力军,党支部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
附:北岭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胡培强副书记:张锋
李树彬委员:刘兆海
张光照马功胜王泽武
李云霞张景普
尚玉星陈兴强(不脱产)
薄万坤(不脱产)
刁口乡党委工作概况
刁口乡党委书记李俊德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刁口乡党委辖5个基层支部,其中农村支部2个,全乡党员71人,其中农村党员35人,女党员8人。
(一)思想政治建设。制定了《关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政治思想学习教育的活动意见》,配发了《农村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件汇编》和《农村党员读本》,深入开展了学习先进事迹活动和“解放思想找差距,干事创业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始终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指导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党员干部政治信念更加坚定,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和提高。
(二)基层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定千分制考核办法,健全党员议事会制度和村民管理制度,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树立了党支部的核心地位。以争创“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支部”和“文明信用村”为载体,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针对企业流动党员多,海铺无支部,人心涣散,苗头性问题多的实际,新建了海铺支部,组建了非公有制企业支部,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被授予全县第一批“信用乡镇” 。
(三)党员队伍建设。积极纳新党员,注意培养年轻化、知识化后备力量,将那些能吃苦耐劳、扎根刁口、创新贡献,在招商引资、民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中起表率作用的同志吸收到组织中来,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加强。
(四)党的作风建设。将安民、为民、富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抓教育入手,狠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理论学习班、培训班及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更加清晰,宗旨观念更加明确。制定完善了党员干部驻村蹲点制度,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深入群众,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实行党员干部下访日制度,变上访为下访,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开通了群众热线,及时听取群众呼声,成立帮扶小组,采用一对一的帮扶办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制定完善了《党员干部百分制考核办法》,每季度进行总结,对后两位的班子采取红牌警告,两次总结没有起色,调离原产业班子,全年奖惩兑现,极大的激励了党员干部争优创先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全乡上下思想统一,政令畅通,形成了团结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
(五)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责任追究,狠抓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章立制,健全约束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继续落实好《廉政准则》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重点抓好“八个不准”的落实,结合对重大案件的剖析,及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聘请义务监督员、公开举报电话,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程监督,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刁口乡党委深入实施“特色立乡、工业强乡、环境兴乡、开放活乡、民营富乡”五大战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1.5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9200万元,农业增加值58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21%。实现财政总收入18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 比上年增加1150元。
(一)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工业经济、民营经济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乡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软环境建设,采取全民招商、诚信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进行招商。全年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民营经济新增注册资本金450万元。新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300万元,全乡拥有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2家,形成了化工、塑编、制盐等多个规模行业。
(二)科学调整种、养殖结构,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引进名优特稀品种,实施高效生态精细养殖,极大地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了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全乡海水养殖面积8万亩,其中虾蟹鱼养殖3.5万亩,卤虫养殖4.5万亩。改造废旧虾池1.5万亩,全乡虾池利用率达100%。全年推广美国红鱼、虱目鱼、黑雕等高档鱼种1000亩,发展南美白对虾与梭子蟹混养3万亩,引进实验短沟虾、海水草虾等两个新品种获得成功,亩产值达1.2万元。实施近海护养成效显著,近海护养20万亩,投放“泥螺”苗1.1亿粒,建设6万亩精细护养基地,全年近海贝类总储量达40万吨。扩建育苗厂,水产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实现水产产值2.14亿元。二是充分利用28万亩草场资源和农作物秸杆,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乡政府投资18万元,改扩建了渔村畜牧园区40亩,建设棚舍107间,配套了公路、自来水、电讯等基础设施,种植苜蓿300亩,畜牧产值达到600万元。
(三)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创品牌,争一流,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搞好城镇建设。在油田援助下,投入资金280万元,完成兴牧商业街东延、金水路南延和进港路工程,形成了密集的公路框架。投资200万元新修府前街地下排水管道4000米, 解决了雨水和污水排放问题。加大府前街的美化亮化工作,强化小城镇设施监督管理,出台了《府前街卫生绿化管理办法》,调动两侧工商户积极参与管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乡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建校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学生生活水平大提高,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入学率、升学率逐年提高。二是计生工作常抓不懈。加大投入力度,增强服务功能,管理水平不断提高。9月份,全县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现场会在刁口召开,推动了全乡计生工作开展。三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村保障、救济、福利、公共医疗等工作全部落实到位,使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施。二是村务财务公开化。村务支出及时公开,提高透明度,随时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年初计划明朗化。年初制定详细科学的全年工作计划,明确为民办的好事、实事以及完成的时间,张榜公开,让群众心中明白。四是为民服务承诺化。将涉及群众利益的大小事项做好承诺,能兑现的马上兑现,不能立即兑现的给予服务承诺的具体时间、办理结果,打消群众的怨气。五是村干部行为监督化。村两委定期述职,采取下评上的办法,村民评议村干部的行为和工作业绩。六是年终奖惩等级化。年终召开村民大会,按照年初计划逐项落实,结合任务完成情况,由群众打分定出等级,兑现奖惩。
附:刁口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赵寿亭(2003年8月离职)
李俊德(2003年8月任职)
副书记:李维国张孝先刘茂山
张树华宋树昌
委员:孙光明毕延峰刘承生(不脱产)
三、创新与经验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渔港建设,形成新的经济聚集区。投资1201万元的全市十大为民项目之一刁口渔港建设,创新使用插板桩工艺,全面配套进港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节省了资金,提高了质量,顺利通过省、市专家组验收,为海域经济的发展打造了“聚集平台”。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了5公里新产业聚集区,建设1600平方米交易大棚,4万平方米的避风港池,配套电力、淡水、油料供给,健全了渔船修理,货物仓储,休闲娱乐设施,开僻海上旅游路线,推动了海上利津建设的步伐。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行“六化”管理。在农村全面推行了“六化”管理,促进了“三级联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村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重点决策民主化。村里的重大事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事先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再由村民议事会通过后实
城区党委工作概况
城区党委书记丁泽滨
一、组织状况和党的建设
截止2003年底,城区党委辖24个党支部,党员475名,其中女党员84名。在组建好企业、居民区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支部各项制度,抓好利富得公司、建筑公司等企业党员活动室建设。“七一”前夕,社区党委召开了“五好党员门店”争创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诚实守信、积极履行党员义务、社会信誉好的六处“党员门店”授予了“优秀党员门店”的铜牌,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被《大众日报》、《东营日报》予以报道。积极做好纳新党员工作,本年度社区党委发展新党员12名,进一步壮大了党员队伍,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2003年6月,北园社区党总支被县委授予 “先进基层党组织” 。
二、计划生育工作
进一步完善城区计划生育组织管理网络,城区管委会与各居委会、县直部门、单位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并在破产企业、居民区配备了计划生育小组长,健全计生工作组织网络。召开房(雇)主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了房主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意识, 同时加强同公安、城建、工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强化联合办公制度,加强对城区内特殊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城区管委会荣获由县委、县政府授予的“2003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一等奖。
三、物业管理工作
2003年8月,成立了我县第一家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东营津城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接管了县城最大的居民小区——“凤凰小区”和苏南花园的物业管理工作。物业公司同凤凰居委会密切合作,认真为居民业户服务,逐步把凤凰小区建成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2003年10月,凤凰小区被市爱卫会命名为“市级卫生居民小区”。
四、民政工作
积极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本年度又有27户困难居民领取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目前,城区有161户困难居民享受到“低保金”的待遇,16位重度残疾人得到了政府的生活救助,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目标,促进了城区社会的稳定。
五、劳动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城区管委会及其四处居委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培训和职业介绍工作, 并且充分发挥由城区管委会创办的“利津县金城职业介绍所”的作用,积极向油田及我县的纺织行业介绍下岗职工就业。2003年共向油田及县城企事业单位介绍临时工、合同工、季节工近300名,其中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120多名,城区工会工作委员会被市总工会授予“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六、信访工作
稳定压倒一切。社区党委、管委会本着“热情接访,认真调查,依法办事,及时处理”的原则,积极做好处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全年共处理来访或接办案件26起,避免了多起可能越级上访的案件,化解了矛盾,保证了城区的稳定。
七、“星光计划”工程建设
社区党委、管委会在县民政局、建设局的援助指导下,于2003年8月完成两处“星光计划”示范点工程,改善了两处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并顺利地通过了市民政局的验收。成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并配备了各种健身活动器材。凤凰小区的综合大楼设置了可容纳百人的居民学校,城区管委会在宣传部的组织协调下,积极配合卫生、法律、文体、科技等部门在凤凰小区开展“四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丰富了凤凰小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道德文化素质,为创建 “文明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城区党委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丁泽滨
委员:季谢美王曰华张秀利
高其友陈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