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镇党委工作概况
垦利镇党委书记迟法波
2003年,垦利镇党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遵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不断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镇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全镇共有6个党总支,56个党支部,党员1282人,其中农村党员992人,占77.3%;女党员179人,占13.9%。
(一)高度重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把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到村、到户。在全镇开展了“倡树求真务实公道正派干事创业”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全镇科级领导干部认真查摆、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境界意识和纪律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领导干部“为民、亲民、利民”的良好工作风貌。重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结合“观念作风转变年”活动,要求党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大力开展了“联农户闯市场”活动,帮助农民建设畜牧养殖小区10个,发展冬枣种植7500亩。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县城和开发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三大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因村施策,调整班子,优化结构,集中整治。通过“内举”、“回请”、“下派”等方式,调整支部班子12个,依法健全村委班子12个。对农村村两委实行了年度考核位次管理制度,根据考核分数对村两委进行排名并发放工资,极大地调动了两委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全镇推行了“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实行农村重大问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包村干部列席村党支部、村委会议制度。建立起农村退职干部生活补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2003年新建或翻修文化大院15个,28个村安装了闭路电视,并做好了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增强带领群众奔小康意识和本领。
(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制订并出台了多项廉政制度,完善了各种监督体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制止奢侈浪费,并结合“奋发有为、争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政府效率明显提高,树立起了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镇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48亿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83元,同比增长12.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07%;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769万元,同比增长10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6万元。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配合县城新规划,推进旧房的拆迁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横一纵”四条主干路利兴路、厂兴路、广兴路和兴达路延伸工程已建设完成;利河路、大桥路两侧进行了商品楼建设;西双河村投资建设的西华苑小区已初具规模;实施了1.2万亩荒碱地整理项目,实施了东青高速公路路域及西河滩、永丰河、溢洪河水系绿化工程;投资279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的镇中学学生公寓,彻底解决了学生住宿难的局面;建筑面积3010平方米的垦利镇卫生院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占地6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星光老年公寓正在建设;投资2600余万的黄河创业中心正在建设之中,为垦利镇东部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组织实施了村村通公路建设,修建了大小桥涵27座,镇村公路29.5公里,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二)立足区域优势,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发挥区域优势,抓住重点工程建设,认真抓好投资1200万元的垦利石化工业园建设,总投资4.5亿元的经纬综合物流园区商贸城、总投资1.2亿元的黄河口汽配城、投资1740万元的首集市场、投资3000万元的温岭小商品市场、投资2600万元的黄河创业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已成为垦利镇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6个稻区村与胜利油田钻井农业公司签订了生态绿色水稻种植协议,全镇1万亩水稻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全镇棉花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籽棉210万公斤,冬枣面积7500亩,畜牧养殖小区10个,奶牛存栏136头,良种羊2000只,肉蛋奶总量5325吨,南美白对虾养殖355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49万吨,淡水养殖总面积已达3万亩。按照现代化生态农业的标准,重点抓了特种淡水养殖基地、鱼鸭混养基地、大河河蟹等淡水养殖园区建设,以利泉村为主的千头良种牛养殖小区建设也初具规模。
(四)招商引资效果明显,促进了全镇经济腾飞。至2003年,共引进项目30个,其中完工项目8个,在建项目9个,合同项目13个,实际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全镇个体工商户达2368户,民营企业发展到359家,注册资金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3%、28%,实现总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6932万元,上缴税金896万元,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适应社会变革,积极采取措施深化各项改革:改进信访工作,积极应对,正确预测,果断及时地处理来信来访案件,及时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利影响;推进教育内部体制的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全镇有13名教师落聘待岗学习,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加强计划生育的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9%;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一方面围绕建设“信用垦利”,深入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村民”、“文明诚信示范街”、“小康文明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了“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坚持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调整了农村中小学布局,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了垦利镇农村服务体系,垦利镇卫生院综合楼正在紧张建设中;采取了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围城村的改造,逐步实施了城区村、园区村的规划建设;实施了村村通公路建设,为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使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协调发展。
三、创新与经验
(一)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中心不放松。始终坚持“发展兴镇”、“科技兴镇”的全局观念,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以招商引资工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事实证明,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放松,是全镇实现腾飞的必由之路,是经过事实检验的真理。今后要按照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垦利镇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一切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的大文章,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立足镇情,发挥特色,加快发展。结合区域特点和镇情,借鉴外地先进的开放观念和管理经验,立足本镇实际进行开发和建设,而不是照搬外地发展模式,要突出发展特色,解放思想,加大开放力度,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具有垦利镇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
(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发展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在工作中始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四)集中力量找准重点,解决好热点、,处理好难点。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现重点发展,龙头带动,解决好热点,化解好矛盾,处理好难点,扫除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持续增长,推进全镇的现代化进程。
附:垦利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陈卫奎(2004年6月离职)迟法波(2004年6月任职)
副书记:宁振民胥光远董强
苟宏水陈建国刘国光(挂职)
委员:张玉河高爱辉许学勤
胜坨镇党委工作概况
胜坨镇党委书记陈卫奎
2003年,胜坨镇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与时俱进,干事创业,扎实工作,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胜坨镇共有企业党委2个,党支部81个,党员1905名,其中农村党员1368名,占71.8%,女党员180名,占9.4%。一年来,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严格落实了党建目标责任制。印发了《胜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及考核办法》,对党建工作实施跟踪考核,严格奖惩,有效调动了各支部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继续抓好党员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同时,组织44名党员干部赴山东农业大学参加了培训。多次组织全镇党政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企业厂长(经理)等100余人次,分别到江苏苏州、昆山、上海、烟台、寿光和广饶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解放了思想,找到了差距,激发了创业热情, 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
三是认真抓好党员队伍建设。2003年全镇共发展党员66名,无连续5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现象。总结出了“三基四化五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先进经验。积极组织党员“联农户闯市场”活动,引导全镇广大群众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文章,全镇638名党员与1137户农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农民新上致富项目69个,培养种植大户320多个,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是深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开展了“奋发有为、争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和以“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作风,在全镇形成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是深入开展了反腐败斗争。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讲话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大了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共处分违纪党员4名。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4亿元、8.31亿元、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36%和21.8%;实现财税总收入8600万元,其中镇级地方财政收入3718万元,比去年增长34.7%。农民人均纯收入3920元,比2002年增加423元。
(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投资600余万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完成了戈武片、巴东片、徐王片、三坨片四个土地整平开发项目,共开发土地6000亩,净增耕地3000亩。同时,完成了六干、路南干渠改扩建工程、东张水库衬砌改造、南展区两万亩田间工程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两年来争取市、县两级投入的工程资金达1亿多元。目前,全镇总蓄水能力达到5000万方,基本达到了沟、渠、路、林、桥、涵、闸全面配套,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农业生产条件和全镇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加强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全镇形成了粮棉、畜牧、水产、桑蚕、林果、蔬菜六大主导产业,探索出了 “上农下渔”、“网箱养鱼”、蚕棚综合利用等良好经验和做法。2003年,全镇实现农业产值2.3亿元。
(二)“产学研”结合深化,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继续深化产学研结合,8家企业与大院大所联建了12个科研机构,开发出了18个高科技产品,4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项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胜坨集团已跻身全省重点集团企业一百强,万达集团、胜通集团跨入全国大一型企业行列。到目前,全镇已有工业企业91家。共实现工业投入12亿元,万达集团360万套/年全钢载重子午胎、胜通集团5万吨/年钢丝帘线等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2007年可全部建成投产。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8%°实现出口创汇576万美元,增长82%,创胜坨镇历史新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镇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胜坨镇城镇建设完成了第四次规划设计,规划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区面积16平方公里。投资3000万元用于机关干部、企业职工住宅楼建设,新增住宅楼面积32000平方米。加强监督调度,幸福公寓、镇一中学生公寓、自来水厂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镇域内“四横八纵”交通框架建设,新建和修缮了总里程43公里的五条村级公路。不断加大城建执法力度,有效维护了城建秩序。加强了城镇美化、净化工作,新增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进展顺利,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胜坨工业园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6平方公里。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招商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全镇外来投资项目16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185亿元,其中境内资金1.935亿元,境外资金2500万元。签订合同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达2亿元。胜通集团钢丝帘线、东辰集团摩托尼斯电动机、康爱特化工有限公司2-4滴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全镇经济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招商引资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个体工商业户达到了1560户,民营企业128家,同比分别增长16.3%、20.6%;注册资金分别达到1753万元、1.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8%、43.7%。
(五)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公交车、通自来水、通闭路电视。完成了小学布局调整、学生食宿工程、“校校通”工程,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均居全县前列。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7处,改建3处,全镇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数达到了87处,覆盖率达到了100%。建起了设施配套的老年公寓,对全镇五保老人全部实行了集中供养,对767名60岁以上老人实行了定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无“法轮功”、“三方面”人员到省、进京滋事,油区治安秩序良好的目标。
三、创新与经验
(一)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咬定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一切以有利发展为基本前提,一切以推进发展为首要任务,一切以加快发展为检验标准,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同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上级精神同胜坨实际、借鉴吸收与探索创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文章,实现了经济社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改观。
(二)必须高举团结的旗帜,不断创造加快发展的新优势。镇党委、政府班子思想高度统一,全镇上下步调始终一致,油地各方密切协作,才形成了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办成了一些利当前、益长远的大事、新事和难事。团结才有集体智慧、整体合力,团结才能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团结才会无坚不克、无往不胜。
(三)必须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大规模的外岀参观考察、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进高等院校集中培训,使广大干部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工作标准和层次,增强了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胆识和气魄;深入开展“三整一树”、“观念作风转变年”活动,坚持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严抓严管、重奖重罚,形成了正干、实干、苦干的良好风气;针对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的问题,通过集中民智、凝聚合力解决问题,通过典型示范、利益杠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新事不敢办、难事不会办、费力不讨好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四)必须把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一切决策以群众得实惠为基点,一切工作以群众得实惠为归宿,时刻想着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的重点,每年都千方百计为群众办成一批普遍受益、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 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坚决拥护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团结一致、艰苦创业的巨大力量。
(五)必须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具体,在落实上狠下功夫。立足胜坨实际,依据胜坨优势,找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精力推进 “农业产业化、产学研结合工业强镇、招商引资和城镇建设”四大工程建设,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一项一项明确责任、时限和标准,加强调度督导,严格兑现奖惩。
附:胜坨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王秀华(2004年6月离职)
陈卫奎(2004年6月任职)
副书记:周爱莲刘王民冯伟杰
尚吉永赵秋生李维玲
马西水(挂职)张俊岭(挂职)
委员:于龙飞赵洪光李东峰
郝家镇党委工作概况
郝家镇党委书记刘占文
2003年,镇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干、苦干、实干,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全镇共有党的基层组织40个,其中党委1个,党支部39个(农村党支部28个),有党员775名,其中农村党员592名,占76.4%,女党员83名,占10.7%。
(一)切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组织镇党委班子及副科级以上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以实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突破口,通过分任务、压担子,确保实现工业强镇的目标。积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创新活动方式,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变群众向上反映问题,为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主动了解情况,整顿落后村、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累计为村里办实事20余项,为群众解决困难50余项,提供致富信息30余条,使200多户困难家庭有了致富项目。
(二)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抓好后进村集中整治,4个后进村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全面推行“双票双责”制度,调整了部分村支部班子,调整村支部书记2人,培养了农村后备干部。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在完善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加强对农村会计的管理考核、培训。完善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推行了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调整充实科级干部后备队伍,加强对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有13名农村后备干部被发展为党员。狠抓党员教育培训,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制定了《郝家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强化约束监督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了对农村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215万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777万元、11488万元、5950万元,同比增长16.5%、10.6%、13.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65.9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527元。
(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快速膨胀。一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发展。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600万元,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规划面积由原来的6平方公里调整到23平方公里,承载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10月份成功召开了油田招商说明会,24个油田二级单位到会洽谈投资事宜。三是强化了对外招商的措施。在青岛、烟台等地区聘请了5名招商顾问,并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到江苏、上海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园区新引进项目24个,完成到位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额9600万元,年度考核列全县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有力地拉动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新增民营企业23家,注册资金11283万元;个体工商户新增41家,注册资金480万元。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喜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棉花、果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粮经比例由上年的4:6调整到3:7。农业生产全面丰收,科技兴农取得明显成效。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9万亩,总产1159吨,仅次一项全镇人均收入达到1300多元。实现了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外向型转化的跨跃式发展。全镇冬枣种植面积达300亩;建设育苗基地150亩,繁育树苗60万株;畜牧强村达到10个,建成畜牧小区10个,波尔山羊、杜泊绵羊、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存栏量达到8000只,肉鸡饲养良性发展。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资140万元开发荒碱地2000亩;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广蒲沟大务节制闸、五六干合排吴杨节制闸和北张生产桥,为全镇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城乡规划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有序发展,体现特色”的原则,以镇府驻地为政治文化中心,以西郊工业园为经济中心,辐射推动小城镇建设,坚持三高标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靠市场多元化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顺利实施了一大批城建项目。投资30万元,完成了府前道路两侧的绿化;投资160万元的镇府综合楼主体已完成;投资400万元,完成了工业园区云红大街南延800米及水电设施改造和园区路绿化;完成了镇府驻地详规和西郊工业园区控制性规划;投资80万元,对西外环路进行了绿化,植树5万株;顺利完成了村村通公路,新修道路11.5公里。完成村庄规划的村达到11个。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全镇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87%,重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人工防雹降雨成效显著。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中小学全部设立了多媒体教师和微机室;实行了校长竞争上岗制、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全镇小学教学质量列全县第一名。计生工作成绩显著,认真落实“三为主”,深化
“三结合”,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9.6%。合作医疗全面展开,投资180万元搬迁了镇卫生院,新建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6处, 镇财政用于合作医疗的医药费补助达8万余元, 农村群众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文化广播工作扎实开展,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有15个村通上闭路电视。民政工作深入人心,投资6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扩建改造,新建房屋30间,孤寡老人集中供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治安和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
三、创新与经验
一年来,郝家镇党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将招商引资、农业现代化、工业强镇、推进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五项战略措施,扭住不放,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村级民主管理,为发展提供稳定大局。推行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和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制度,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公开决策程序,交由村民公决。通过推行村民公决,把村里的大事交给群众讨论决策,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村务大事由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全面推行村财镇管,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在全面推广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村财务结算中心,负责农村财务的监督、把关。不断完善了结算中心的各项制度,彻底杜绝对财务督管力度不够的问题。通过实行村财镇管和农村会计委派制,增强了各村财务开支的透明度, 缓解了干群矛盾。
(三)创新活动方式,开展了“三走、三访、三争”活动。针对干部忙于机关事务,深入农村、与群众接触越来越少的实际情况,镇党委决定在全镇机关干部中开展了“三走、三访、三争”活动,即走三户:走访致富带头户、困难户、文明信用户;访三老:慰问建国前老党员、农村老干部、60岁以上老人;三争:争当群众满意干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五好支部”和“满意站所”。活动中派驻由科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进驻一个落后村,联系1—2个中间村,通过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所需所求,力所能及地帮助落后村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通过开展此项活动,镇党委对各村两委干部的能力、群众基础等有了更客观的了解,对各村的情况掌握的更加透彻,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树立起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四)防线前移,构建完善了农村调解五个一组织。农村调解组织“五个一”建设,即建设一支纠纷信息排查队伍,建设一支义务调解队伍,建设一支专职调解队伍,设立一处调解室,调解室安装一部专用电话。在全镇形成了以调委会为主体,村两委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大调解格局,村级调解队伍得到壮大,村级调解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各村都落实了定期排查、轮流值班和调解包案制度,调解成效大幅度提高,每年只有不到10%的案件反映到镇上处理,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改进工作方法,坚持抓重点、抓关键。确定事关全镇发展大局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集中精力求突破,实行重点工程带动产业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全面工作的开展。
(六)努力建设信用郝家,打造信用政府、信用环境。充分利用“全市首家信用乡镇”这块金字招牌,推行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取得了丰硕成果。
附:郝家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刘占文
副书记:李慧芬郭新吉田永和王景福
委员:许芳李新泉李道义张松海黄河口镇党委工作概况
黄河口镇党委书记孟泽群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镇干群团结一致,发扬正干、苦干、实干富民,全力、合力、借力强镇的创业精神,扎实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镇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全镇共有党总支3个,党支部72个,农村党支部61个,党员1032人,其中农村党员738人,占71.5%,女党员86人,占8.3%。一年来,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切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根据县委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奋发有为,争创一流”和“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省、市、县各级党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为期一月的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争创意识及效率意识,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
(二)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加强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镇有16个村被授予“五个好”农村党支部,21个村基本达到五好标准;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观念新的村带观念相对落后的村”的思路,创造性的采取了成立党总支和联合支部的做法。在全镇设立了3个党总支,组建了1个联合支部,有效解决了部分村缺乏带头人的问题,又达到了强弱联合、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目的;为加强村班子建设,注重对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训,坚决调整不称职班子,3名支部书记被免职,对9个村班子进行了调整,全镇61名支部书记中,95%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针对本镇农村基层组织的特点,制定推行了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制度,促进了村级决策的民主、透明、公正、有效转变了村干部工作作风,化解了干群矛盾,确保了村级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为农村工作的开展探索了符合镇情民意的有效机制。
(三)加强了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落实“双票”推荐和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制度,民主推荐出农村后备党员干部170多人,为下一届村级班子的选举、调整储备了后备力量;民主推选出入党积极分子180名,并认真落实发展党员的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好党员的培养、转正工作;推行后进党员“四步管理法”,采取个别谈话、组织函询、限期整改、予以处置四个步骤进行管理。共有11名党员通过诫勉改正了错误,4名党员被严重警告,3名党员被开除党籍。
(四)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岀台了《黄河口镇2003年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并定期举行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述职会,并按照相关责任要求,定期汇报执行情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并研究制定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计划;认真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党纪政纪,全年共查处违纪案件2起。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47万元,同比增长15.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101万元、3338万元、660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1%、2.8%、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98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98.61万元。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以村村通公路为契机,全镇新增乡村公路55.35公里,公路通村率100%。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1300万元进行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万亩荒碱地治理及总面积8000亩的四个土地综合整治,投资16万元建成两座便民桥。农业在调新调强、上规模上档次上做文章,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大主导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畜牧业发展迅速,全镇拥有6处奶牛养殖小区,存栏奶牛617头;小尾寒羊存栏2.2万只,纯种波尔山羊160只,改良波尔山羊1050只。大棚果树总产量累计达2.4万公斤;1400亩冬枣累计产量35万公斤;累计养蚕1200张,收获蚕茧6万公斤;水产品总量达到3860吨;1.4万亩薄荷提炼薄荷油40吨。
(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13家,注册资金2628万元,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32家,注册资金840万元,民营经济上交利税112万元。全年招商项目10个,在建项目5个,引资额9500万元,同比增长18.7%。
(三)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重新完善了黄河口镇总体规划,完成了13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新林二路路灯、花砖、绿化等辅助配套设施全面完工,总投资170万元;机关办公楼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365万元;黄河口旅游南线和治蝗机场扩建全面完工;镇福利院扩建完成建筑面积2026平方米;职工住房改造1120平方米,总投资58万元。
(四)产学研结合工作进展顺利。在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民营经济等各项工作中注重以科技为先导,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为手段,不断推进全镇产学研结合工作。先后与山农大果树研究所、寿光市农科所、上海香料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绿源香料有限公司的薄荷毛油深加工项目被市科技局立项。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弘扬农村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开展“文明进农家”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建立健全了全镇科技网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完成了黄河农场、畜禽良种场教育资源的整合,到2005年镇教育布局将实现1-2-3的目标(即一处中学、二处小学、三处中心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完善,镇卫生院与黄河农场医院合并成立了黄河口医院,成为垦利东部卫生医疗中心;计划生育、稳定工作成绩显著,制定推行的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制度消除了矛盾隐患,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创新与经验
(一)农业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按照“市场导向、区域规划、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思路,以建畜牧、林果大镇、强镇为目标,立足镇情,发展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为促进畜牧业发展,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二是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积极帮助经营户协调支农贷款,帮助养殖小区完善水、电等配套设施;三是走股份制合作经营的路子,同时引导农民集资入股,成立了奶牛生产合作社,解决了规模化经营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四是实行草畜配套,走草畜一体化之路;五是以基地为龙头,以龙头促带动,推进全镇畜牧业的发展。林果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原因,一是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提高了广大种植户的科技意识;三是立足本地实际,坚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新模式,开拓新市场;林业发展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以“绿化家园”为契机,依托亨通纸业大力发展速生林。
(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为打造品牌,更好地发挥地域优势,按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设优良投资环境、拉动镇域经济发展、改善城区人民生活条件”的目标要求,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立足镇情,制订详细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实现了镇域大发展;村村通公路、通自来水,完善了水利设施,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三)制定推行了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一制度主要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主要村级事务的十项事务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民主化操作,即村级十项大事“阳光操作”,包括:农业税的减免,救济款物的发放,党员纳新及后备干部的确定,村级财务的开支,集体土地的承包,村集体资产的承包、管理、使用,土地调整、宅基地的划分使用,赔偿费的使用,印章的管理。为确保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制定了督查管理办法。这一制度深化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促进了村干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增强了村干部干好工作的信心,有效地促进了村级工作的开展。
附:黄河口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迟法波(2004年6月离职)
孟泽群(2004年6月任职)
副书记:陈其卫王海强袁洪文刘爱民
委员:张宝利董洪香董建泽王献忠
永安镇党委工作概况
永安镇党委书记刘金忠
2003年,永安镇党委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全镇共有党支部57个,党员957名,其中农村党员768名,占80%;女党员137名,占14%。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为提高镇直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提高办事效率,镇委制定了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并要求每名党员干部有学习笔记,有学习体会,并严格按照考勤制度对不能参加学习的成员实行补课。学习期间,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农村政策法规和农业科技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全年集中学习40余次, 每名学习成员的学习笔记都在2万字左右。
(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利用农闲季节开展了党员冬训,集中开展了为时1个半月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入开展了“奋发有为,争创一流”、“对照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和“树机关干部形象”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镇党员干部的争创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效率意识明显增强。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和争创“六好”党委、“五好”农村党支部活动,提高了党组织建设水平;以后进村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调整充实支部班子3个;开展了党员集中培训;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重点解决了5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注重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解决了入党积极分子“空白”村,达到了每村都至少有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标准。
(四)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永安镇党政机关管理程序及工作考核办法》、《永安镇农业及农村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关于在镇直农村推进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制度的意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制定了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实行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约束监督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问题制定了制度并进行了集中清理;对违犯党的纪律,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两名党员分别给予除名和组织处理,纯洁了党员队伍。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5亿元,增长24.9%,第二产业增加值0.38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0.874亿元,增长8.2%;财政收入达到333.1万元,比上年增长27%;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740元,比上年增长11.3%;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2003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分配考核奖惩意见》,将招商引资任务层层分解到党政成员、机关干部和部分村,极大地激发了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外出招商引资力度和工业项目引进力度。2003年共引进正式投产(营业)及在建项目13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440户,民营企业发展到34家,民营经济上缴税金210万元,比上年增长50%。
(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精心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会战,投资870万元,搬动土方350万方。先后实施了四合片土地整理项目、二十二片荒碱地开发项目、永镇水库库区上农下渔开发项目;完成了县办水利工程以及常规清淤工程,土地整平面积3288亩,增加耕地7000亩。大力调整农业种养结构,粮经比例调整到4:6,农林牧渔总产值1.6375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816万亩。海、淡水养殖面积达到10.7万亩,水产育苗企业发展到5处,工厂化养虾示范基地初步取得成效,总水体7900立方米。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小区2个,在建4个,奶牛存栏262头。在建乳品加工厂一处,新建肉羊小区1个,全镇羊存养量达到2.06万只,肉蛋奶总产量3500吨。冬枣种植面积3200亩。
(三)狠抓工业区配套建设,带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投资500万元完成经五路、西纬三路、西纬二路延伸、经四路延伸工程路基灰土制作。按照高起点、高效能和市场运作的要求,制定完善了工业区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工业区成为全镇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工业经济的“突破口”。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四)村镇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带动力有了新突破。先后投资2260万元,完成了全长57.75公里的村村通公路工程、2600平方米的镇政府3号住宅楼建设工程、1800平方米的永安中学食宿建设工程、首集市场改造工程和经二路改造建设工程。镇驻地规划面积达到360公顷,镇驻地人口达到5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6.6%,各类建设投资总额达到1.24亿元, 各类建设总面积达到8.7万平方米,二层及二层以上建筑物达到65座,已初步形成了 “三纵五横”的城区道路框架。
(五)科技教育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立了科技工作站,健全了农技推广网络。投资20万元购买救护车一辆;投资10万元新建社区服务站1处,投资10万元改建社区服务站2处,建设完成规范化产科、预防接种门诊,构建起了农民健康保障体系。落实“三为主”,深化“三结合”,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服务意识,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100%。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架设干线光缆6公里,安装609户。
(六)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斗争,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坚持“油区治安重中之重”的方针,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油区治安集中整治活动,对各种影响油区生产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整治,确保了永安油区的安全稳定。调整充实了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先后组织了6次安全生产“拉网式”检查,集中对非法加油、充气站(点)、建筑安装工地、公共聚集地等场所进行了专项治理整顿,有效地抑制各类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加强了信访“网底工程”建设,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创新与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切有利于发展为前提,一切以推进发展为首要任务,一切以加快发展为检验标准,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积极做好上级精神与永安实际、借鉴吸收与探索创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镇上下形成了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千条线万条线,发展是主线;千问题万问题,发展中解决问题;千困难万困难,不发展才是最大困难的共识。
(二)始终坚持讲团结、讲大局,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全镇经济建设中,党政成员思想高度统一,讲团结,顾大局,全镇上下步调一致,形成了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办成了一些利当前、益长远的大事、新事和难事。
(三)始终坚持把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决策以群众得实惠为基点,不贪高,不求大,只唯实,时刻想着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的关注作为工作重点,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03年,镇党委政府克服困难为群众办了六件实事,都圆满完成,群众得到了实惠。
(四)始终坚持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关键,在落实上狠下功夫。改变了过去平推平拥的工作方法,找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全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业强镇、农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四大战略”,把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转化成艰苦细致、攻坚破难的实际行动,把宏伟目标分解为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2003年共完成市、县、镇重点项目14个,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龙骨框架。
附:永安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刘金忠
副书记:韩文第李新段延军崔旭生
委员:陈新军李围华李万胜关永胜西宋乡党委工作概况
西宋乡党委书记于泮义
2003年,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全乡共有基层党支部44个,党员667名,其中女党员35名,占5.2%。一年来,乡党委坚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一)强“龙头”,党委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制定了西宋乡本年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和西宋乡长期基层党建规划,实行了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出台了西宋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核办法,做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二是狠抓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开展了“奋发有为、争创一流”教育实践和思想、作风、纪律三整顿活动,实行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强化了服务意识,树立了良好形象。实行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制度,掌握群众第一呼声。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议乡党政领导班子活动,积极征求基层党员、群众对乡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年终民主测评满意率在90%以上。三是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并落实了理论学习规划和年度计划,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二)固“堡垒”,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一是拓宽视野,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通过双票推荐的形式,先后调整充实了9个村的党支部班子,对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二是健全制度,使农村工作走上规范化。认真执行“双票双责两定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成立了乡农村财务结算中心,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加大了对农村财务的监管力度。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制定并落实了《村民自治章程》,建立健全了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各项工作制度,选举出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形成了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推行了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制度和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村级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完善机制,提高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制定了科学的农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把每个村干部的工资与工作年限、管理幅度、工作完成情况相挂钩。实行了村干部退休退职制度,使退休干部的工资与现任干部的工资相挂钩,鼓励退休干部支持与配合现任村干部的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三)抓队伍,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夯实基础。一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组织活力。2003年新发展党员21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14人,占67%,女党员7人,占33%。二是努力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各支部都配齐了“两机一室”,制定并落实了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形成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党员的“双带”作用显著提高。三是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载体。坚持开展党员联系贫困户和党员联农户闯市场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建制度,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实施细则,实行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约束监督机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收受现金、有价证卷、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清理,规范财务报销制度,完善领导干部档案,及时跟踪干部的思想动向和家庭重大事项,深入细致地做好廉政监督工作。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拒腐防变的觉悟和能力。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0.9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091万元、2120万元和3601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0.7%、38.1%和10%。财政总收入444.9万元,财政预算收入193.66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512万元,同比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2523元,比上年增加222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立足全乡实际,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同时,主抓林果、水产、畜牧、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03年全乡粮食作物总面积1万亩,经济作物总面积2.8万亩,粮经比例调整到26:74。一是粮食生产,坚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原则,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总产达到3278吨。二是通过大水压碱、改造利用荒碱地等多项措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2300亩,全乡共种植棉花1.17万亩,农民仅棉花一项人均增收达600元以上。三是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膨胀,效益显著提高。林果业,标准化生产在全乡全面推开,新增冬枣种植面积4000亩,全乡总面积达10000亩;5000亩蜜桃进入盛果期,年产蜜桃1250万公斤,效益可观;水产业,淡水养殖面积稳中有升,达到17000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6500亩。畜牧业,建成养殖小区12个,奶牛达到230头、小尾寒羊达到7000只、肉猪达到2500头;养鸡专业村10
个,鸡存栏量达到30万只。
(二)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全乡引进投产项目8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450万元,在建项目5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380万元,共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4830万元。在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的同时,有力地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全年新增民营企业6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5户。
(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经济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注重完善水系设施配套,实施了北分干节制闸等工程建设,整合了全乡现有的水系,使3.6万亩耕地旱能浇、涝能排。实施了万亩上农下渔开发和1.35万亩荒碱地开发,修建两座“利民桥” °在争取上级支持的情况下,投资170万元, 新建了43.5公里的乡村公路,全乡公路总通车里程达到79公里。
(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投资近20万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吃住行工程”。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万元,为乡医院购置了先进的救护车;投资1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全科门诊及发热门诊;投资6万元,使全乡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全乡450户农民,安装了有线电视。积极开展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十星级文明户、“十送十创奔小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经济秩序整顿,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信访“网底工程”建设。2003年全乡共发生上访案件11起,其中自办案件9起,处结率100%,协办案件2起,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稳定。认真开展了市场经济秩序集中整顿活动,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先后组织了多次安全生产“拉网式”大检查, 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创新工作与经验
(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乡党委政府立足农业乡镇的实际,按照“大规划、大调整、大发展”的思路,不断由优化产业结构,抓住林果、畜牧、水产、食用菌四大产业不放松,尤其万亩蜜桃园和万亩冬枣园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团结一致,顾全大局,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乡党委从加强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民主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入手,从班子自身做起,加强团结协作,认真落实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整个党政班子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始终保持着协调、团结、融洽、民主、严谨的工作氛围,为西宋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繁荣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政策以群众得实惠为基点,一切工作以群众得实惠为归宿。时刻想着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为群众办成一批普遍受益的实事、好事,起到了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
(四)成功举办中国垦利首届桃花节暨绿色生态示范园规划研讨会。2003年4月18日,在西宋乡万亩蜜桃园成功举办首届桃花节,达到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畅叙友情,共谋发展大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聘请专家对全乡观光旅游农业进行了规划设计,其中东营市黄河口农业观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论证,万亩蜜桃园列入市旅游南线一级景点。
附:西宋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孙学田(2003年3月离职)
于泮义(2003年3月任职)
副书记:周天奎李会强孟宪锋
委员:陈新明董怀进张克军
董集乡党委工作概况
董集乡党委书记杨同起
2003年,董集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全乡共有基层党支部43个,党员752名,其中农村党员602名,占80.1%;女党员96名,占12.8%。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强化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结合本乡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一年来,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8次,培训人员1700多人次。同时狠抓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安装的时间和质量,全乡33个行政村, 共落实安装场所31个,建平台10个,修缮房屋18间。乡党委和机关支部还充分利用“星期六学校”这个阵地,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二)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把“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高度重视。制定详细的争创方案,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全乡一类农村支部达到了28个, 二类支部5个,清除了三类支部。同时,乡党委倒排出了5个后进农村党支部,由5名班子成员带领5个工作组进驻,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集中整治。全年共调整支部成员15名,其中支部书记5名,劝辞村委主任2名,村委成员2名。通过调整和整顿,全乡农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认真组织了“奋发有为、争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和“对照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实效性,乡党委立足本乡实际,采取多种载体,把学教活动与实际工作相融合,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促发展、求发展、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拓展党员发挥先进性的有效载体,党员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抓好“党员联户闯市场”、“十送十创奔小康”等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坚持发展党员工作方针,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发展党员27名,改善了党员队伍的结构。
(五)狠抓农村工作规范化建设,村级工作初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认真落实《垦利县村级组织和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试行)》,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农村财务“双代管”、农村财务管理结算中心等制度,规范农村工作程序,提高农村工作的透明度,初步形成了规范高效、公开公正的农村工作运行机制。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规范村级工作和村级事物的有效办法,促进了农村工作规范化建设。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同比增长120%;农业总产值6959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地方财政收入35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全乡企业总产值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实现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1.7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45%,同比增长6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0元,同比增长6.8%。
(一)西郊(董集)工业园建设突飞猛进,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额1.04亿元,占年度任务的260%。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全年累计投资1060万元,工业园区实现了“三通一平一亮”。园区内在建项目11个,在谈项目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亿元。其中县委、县政府调度的重点项目一山东山铝水泥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征地130亩,投资总额8000万元。新上工业项目4个,完成企业总产值1.8亿元,增加值8900万元,实现利税2756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7%、8.5%,发展个体民营业户28户,个体工商户148户。
(二)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双增工程”的实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定了全面发展畜牧、瓜菜、桑蚕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粮食播种面积明显减少,产量有所提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进一步增加,粮经比例调整到4:6。畜牧业生产稳步提升, 肉、蛋、奶产量达到1280吨。年内改造更新林网10000亩,实施展区综合排涝工程10000亩,盐碱地开发4000亩,土地整平和土地整理项目各1500亩,常规清淤16000米,建设绿色通道17000米,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以小城镇规划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编制了乡驻地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城建详细规划。认真搞好村庄的规划,确保上档次、上水平。抓好对沿路原有建筑的改造工作,统一了立面,清理了一切违章建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商贸街和金帝商贸楼已全部投入使用。不断加大对城乡建设的管理力度,做好经营文章,积极探索多元化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推进土地“五统一”,通过公开拍卖,招标开发,土地置换等方式,获取土地收益,实现城乡滚动开发。
(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面开展税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税收工作力度,实现了财税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50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09%。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积极争取预算外资金,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按时完成了增资任务,全乡金融形势运行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五)狠抓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油区集中整治和“严打”整治等一系列集中整治活动。案件侦破率和调处率均达到了100%,发案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及治安灾害事故。村级治保、调解工作卓有成效,共调处民间纠纷50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安全知识培训,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召开各种安全生产工作会议6次,进行安全生产检查6次,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整改,确保了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六)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继续加强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制建设,开展了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2003年,乡中学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广泛开展了“绿化家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双培双带工程”、“党员联农闯市场”等多种活动,既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又促进了经济建设。继续狠抓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四五普法、扶贫助残等工作,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全面进步。
三、创新与经验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既要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代同步,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还要使我们的事业也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必须始终牢记第一要务,凝神聚力抓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党委政府的神圣职责。要坚持执政的任务着眼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围绕着发展,执政的成效用发展来检验,坚定不移地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实践表明,只有用发展统一思想,用事业凝聚力量,才能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环境,才能不断开创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三)必须坚持抓重点、攻难关,活跃经济发展全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对重点工作要实施攻坚突破,以此带动其他工作。实践表明,重点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抓住抓好了,就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就能推动和活跃经济发展全局。
(四)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始终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和惩治腐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五)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群众利益无小事。必须把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只要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至高利益,把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作为最大追求,所作的决策、所办的事情,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附:董集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王贞华(2003年3月离职)杨同起(2003年3月任职)
副书记:袁金龙魏学亮(挂职)
谢光明(挂职)王振起马广泉张新国
委员:张玉红王培勇袁昌斌垦东办事处党工委工作概况
垦东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翟向军
垦东办事处党工委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垦东办事处党的建设,管理本区域内的直属机构、县派驻机构的党群组织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在本区域的贯彻执行。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办事处党工委下设机关、林场两个支部,共有正式党员65名。党工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做到了有部署、有考核、有奖惩。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狠抓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改进思想作风。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政务公开。班子成员之间关系协调,形成了团结战斗的领导核心。党支部班子坚强有力,号召力、战斗力强。大力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工委党校、党委活动等阵地,加强对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制、科学文化、宗旨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重点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四五”普法教材、文化知识、农村致富科普技术等内容,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整体素质。
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适时学习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规定和文案、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好党员冬训活动。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确保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利用“三八”、“五四”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了群团组织的作用。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争创实践垦利精神“双十佳”活动。认真开展岗位规范化服务和“争创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学习计划,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坚持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新闻宣传队伍建设,设立专职通讯报道员,比较好的完成了下达的宣传任务和各种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开好党员干部廉政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各项规定认真自查,职工满意率达95%以上。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认真纠正了不正之风。坚持执行政务公开制度,每月月底向全体干部职工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安全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以家庭的文明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确保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指标的完成。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杜绝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行为,禁止赌博等封建迷信活动;做好双拥共建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绩;认真开展帮贫扶困活动,倡树了良好的敬老爱幼风气。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坚持学习不放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垦东办事处党工委高度重视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利用业余党校这一学习阵地,坚持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认真组织理论、业务、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努力加强三观改造和党风廉政建设,从根本上树立起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每年3月份开展的机关作风整顿学习教育活动,每一名班子成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细心领会。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边学习,边工作,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写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活动中,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干部职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学习收到了实际效果。为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政勤政意识和行政执法水平,狠抓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修定了《垦东办事处内部管理规定》、《垦东办事处百分制考核办法》、《政务公开有关规定》、《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约束人、教育人。上述举措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扎根垦东、建设垦东的信心,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工作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二)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垦东的开发建设。为充分运用好县委、县政府赋予的“管理、协调、服务”三大职责,垦东工委、办事处以发展垦东经济为已任,竭力维护垦东稳定大局,从长远利益出发尽心竭力的做好工农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进行全体动员,全体干部参加,并把招商引资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在年初,将县里的分配任务细化、量化,将任务落实到个人,实行全员加压,依据县《招商引资奖惩规定》为蓝本,制定岀台了《垦东招商引资工作奖惩规定》,并确保兑现。
在政法工作方面,以开展“平安垦东”创建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行以“保油田生产,保地方平安,建文明油区,建文明单位”为宗旨的双保共建活动,深化封闭式油区治安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垦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先后开展了油区治安集中整治、夏季严打、暂住户口清查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与坚持严打整治斗争和普及全民法律知识活动相结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油田生产秩序及外来投资企业做好法律服务工作,辖区内涉油案件大幅下降,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案件,“法轮功”邪教组织在垦东地区绝迹,辖区内治安秩序良好,外来企业、油田及居民对垦对东治安状况表示满意。
充分发挥协调服务职责,为油地双方共同长远利益,积极稳妥地处理工农纠纷。通过深入调査研究,及时发现苗头性矛盾、纠纷,并得以调处,决不让矛盾升级,力争不将矛盾上交。
(三)奋力开拓,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注重了环境建设,办公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垦东办事处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远离县城和其他乡镇办事处,地域偏僻,人员稀少。为了给全体干部职工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了住房办公条件。
积极做好经济创收工作,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处直各单位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尽职尽责为垦东及全县的经济发展努力创收。油地关系进一步密切,外部环境建设成绩突出,积极为油田生产提供服务,做到油地共兴共荣,共同发展。多年来垦东积极协调创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状况,为垦东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铺好路、奠好基。
强化服务意识,做好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服务辖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工作重点,为掌握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第一手资料,与暂住户口管理工作结合,做好暂住户口清理整顿活动,认真细致地做好了流入流出育龄妇女的建档工作。工作中,坚持上门服务,把国家的计划生育法规、政策送到流动育龄妇女中去,经过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各项计划生育指标合格率达到100%。同时,认真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三结合”活动,使计划生育工作得以全面提高。
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管理的模式。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地位越来越重要。《安全生产法》颁布以来,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规定,工作中推行了“一岗双责”制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整治。先后开展了“危险品集中清理整治”、“食品卫生安全检查”等活动,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
附:垦东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翟向军
副书记:盖秀山王成华左凤军
委员:杨子旺高友志韩华庆
红光办事处党工委工作概况
红光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袁树村
红光办事处党工委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垦利县红光渔业办事处党的建设,管理本区域内的直属机构、三个行政村、县派驻机构的党群组织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在本区域的贯彻执行。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办事处党工委下设机关、新村、渔村、老十五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9名。党工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做到了有部署、有考核、有奖惩。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狠抓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改进思想作风。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政务公开。班子成员之间关系协调,形成了团结战斗的领导核心。党支部班子坚强有力,号召力、战斗力强。大力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整治业务素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工委党校、活动室等阵地,加强对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制、科学文化、宗旨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重点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四五”普法教材、文化知识、农村致富科普技术等内容,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整体素质。
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的举办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适时学习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规定和文件、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好党员冬训活动。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力度,确保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利用“三八”、“五四”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了群团组织的作用。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争创实践垦利精神“双十佳”活动。认真开展岗位规范化服务和“争创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学习计划,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坚持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新闻宣传队伍建设,设立专职通讯报道员,比较好的完成了下达的宣传任务和各种党报、党刊征订任务。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开好党员干部廉政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各项规定认真自查,职工满意率达95%以上。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认真纠正了不正之风。坚持执行政务公开制度,每月月底向全体干部职工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安全文民户”等创建活动,以家庭的文明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确保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杜绝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行为,禁止了赌博等封建迷信活动;做好双拥共建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认真开展帮贫扶困活动,倡树了良好的敬老爱幼风气。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质。红光办事处党工委高度重视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利用业余党校这一学习阵地,坚持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认真组织理论、业务、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努力加强三观改造和党风廉政建设,从根本上树立起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每年2月份开展的机关作风整顿学习教育活动,每一名班子成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细心领会。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边学习边工作,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写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活动中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干部职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学习收到了实际效果。为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政勤政意识和行政执法水平,狠抓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修订了《红光办事处机关工作制度》、《红光办事处机关考核办法》、《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制约人、教育人。通过学习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机关干部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团结一心,共同致力于渔业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为充分利用好县委、县政府赋予的“管理、协调、服务”三大职责,办事处党工委以发展红光渔业经济为己任,竭力维护稳定大局, 从长远利益出发,全力做好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为增强渔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向上级协调资金1061万元,完成了红光渔港新区的总体规划设计。投资1000余万元建起了红光扬水站,进行了渔港拦门沙的清理工程建设。目前红光辖区水电路线畅通,基础设施完善,渔港启动初见成效, 渔产品日交易量达25吨,交易额达34000元。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实行全民动员,把招商引资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年初,将县里的分配任务细化、量化,将任务落实到个人,实行全员加压,制定岀台了《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确保了招商引资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政法工作方面,办事处党工委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的基础上,突出“平安垦利”、“平安红光”建设这一主题,坚决落实领导责任,工作重心下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抓好治安防范,严打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村级网络建设等关键性工作,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红光辖区基本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多年来红光辖区未出现一起刑事案件,未发生一起责任安全事故,无一人参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未出现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辖区社会稳定,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三)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办公生活环境。注重了环境建设,办公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红光渔业办事处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远离县城,地域偏僻,生活办公条件都很差。为了给全体干部职工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生活场所,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房屋、办公用品、环境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
(四)强化服务意识,做好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服务辖区人口育龄妇女为工作重点,抓住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这个关键。为掌握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第一手资料,与暂住户口管理工作相结合,做好暂住户口清理整顿工作,认真细致的做好流出流入育龄妇女的建档工作。工作中,坚持上门服务,把国家的计划生育法规、政策送到流动育龄妇女中去,经过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各项计划生育指标合格率达到100%。同时,认真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三结合”活动,使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五)搞好安全生产,确保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管理的轨道。安全生产是关系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地位越来越重要。《安全生产法》颁布以来,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规定,工作中推行了“一岗双责”制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整治。2003年,多次会同公安边防、渔政、县海洋与渔业局等有关部门对海上进行多次较大规模的集中检查,先后开展了 “危险品集中清理整治”、“食品卫生检查”等活动,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
附:红光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袁树村
副书记:杨玉柱李洪江
委员:白英山
利津县
利津镇党委工作概况
利津镇党委书记王建安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利津镇党委下辖7个党总支,123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87个,全镇共有党员2052名,其中农村党员1513名,女党员236名。
(一)深入开展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把全镇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经济建设和共谋各项事业发展上来,明确了奋斗目标,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镇、村两级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镇掀起了“学先进、比贡献”的高潮。
(二)镇党委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按照“六好”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班子成员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清经济发展的思路,狠抓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制度建设,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思想、工作、纪律、作风”四整顿活动,全镇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及农村干部和党员的培训管理力度。紧紧抓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广泛开展了 “致富、人才、文明”三大工程、“争星级、创五好”活动和实施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工程。针对个别村班子存在的 “软、散、懒”现象,按照巩固一类,帮扶二类,整顿三类的原则对农村党支部进行整治,并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及时调整,保证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用以会代训、村两委集中办公日等方式对农村干部和党员进行培训管理;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整顿,将党员标准细化,弘扬正气,压制歪风邪气,进一步健全了管理制度,激发了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意识、荣誉意识和自律意识。
(四)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不断加强廉洁自律制度建设。对机关干部,制定完善了 《机关工作人员守则》等九项制度和预算外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