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庄镇党委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188
颗粒名称: 牛庄镇党委工作概况
分类号: D05
页数: 4
页码: 293-296
摘要: 镇党委以搞好“三级联创”为总抓手,以争创“五个好”党委为标准,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本镇实际,切实履行党要管党的直接责任,认真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关键词: 牛庄镇 党委工作 工作概况

内容

牛庄镇党委书记李如彬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牛庄镇党委共辖4个党总支,56个党支部,其中41个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640名,其中农村党员1293名,占全镇党员总数的78.8%。
  镇党委以搞好“三级联创”为总抓手,以争创“五个好”党委为标准,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本镇实际,切实履行党要管党的直接责任,认真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集思广议,经常研究上情,分析下情,了解外情,通过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入户调研等制度,认真解决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农民寻找治穷致富的门路;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谈心交心制度,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消除隔阂,凝聚合力,团结奋进,使党政领导干部树立起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供职意识和执政水平,并结合本镇实际,提出了“以发展的业绩鼓舞士气,以发展的成就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党建工作长远规划,细化了年度任务目标,制定了《农村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落实了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和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党政成员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在抓村级组织建设方面,镇党委按照“关键抓人,重点抓村,突出争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通过“两推一选”,先后调整选任了前邵、东张、魏家等5个村党支部书记,配齐了东隋、贾刘等5个村民委员会,妥善解决了个别村书记、主任不团结、“两委”关系不理顺的问题。按照选准载体,分类指导,激活内力,整体推进和“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原则,稳妥扎实地开展“争星升级创五好”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党支部建设水平的提高。在全镇41个村级党支部中,已有11个排头村党支部成为“五星级”党支部,有5个中间状态村和经济薄弱村党支部跨入了“五星级”村党支部行列,有26个村党支部增星升级,并先后在全镇形成了以“好班子”示范村大杜村、“好队伍”示范村西范村,“好村风”示范村陈庄村、“好制度”示范村西隋村、“好村风”示范村车里村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村典型。2003年7月,西范、牛庄、陈桥、官庄、湾杨、东范、后邵等7个村被区委表彰为“五好”先进村党支部。
  全镇42个村党支部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有人管事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以后,镇党委发现,有的村支部只重视抓经济建设,却忽视了抓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成了摆在镇党委“一班人”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2003年年初,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镇党委组成调研组,深入全镇42个村,通过召开“两委”班子成员会,老党员、老村民、老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的村党支部成员岗位职责不清,工作目标不明,对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应该管什么,计划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心中并没有数。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镇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支部书记座谈会进行反复研究,多方面征求意见,最终确定突出目标管理,从抓好班长、带好队伍入手,规范工作,严格管理,坚持镇、村两个一把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明确要求镇、村两级干部,要把抓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一同奖惩。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上,镇党委以超前的思想意识,提出了必须摆正四个关系的指导方针:即摆正党建工作与发展经济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摆正主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组织好党建工作的“大合唱”;摆正“软”与“硬”的关系,制订科学完整的目标考核体系;摆正点与面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很快使创建“五个好”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与争创“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起来,促进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为了深入扎实地做好“五好党委”、“五好村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争创工作,镇党委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党建工作争创过程中蕴含的“三大特点”: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所谓基础性,就是抓党务工作必须从基础工作、基础管理、基层单位、基本素质抓起,三项活动 (五好党委、五好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争创活动)、一套制度(党员、干部管理教育制度)、一个阵地(党员、干部管理教育阵地),都要围绕抓好基础做文章。在工作中必须瞄准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扎实。所谓综合性,就是把评先树优激励、管理制度与阵地建设,作为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整体,在工作中避免单打一,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所谓系统性,就是把党建工作的每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把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考核和奖惩目标机制。实践证明,镇党委正是因为充分重视了抓党建工作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加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才使牛庄镇的争创“五好党委”、“五好村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工作发挥了充分而又有效的载体作用。在抓基础性工作中,镇党委把陈庄村党支部、湾杨村党支部、后邵村党支部、牛庄村党支部,作为评先树优的党建工作典型。陈庄村党支部在创建活动中采取党支部成员包村民小组,党员联系户的办法,为农户送技术、送致富信息、送项目,在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镇党委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不失时机地在全镇42个村推广了陈庄村党支部的典型做法。随着“五好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争创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大大增强了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的陈欠遗留问题扫尾、农业税征收、乱抢乱占宅基地等棘手工作得到了顺利解决。通过扎实有效地党建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想事业,创大业的积极性。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2003年,镇党委在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狠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从本镇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出发,提出了“稳定一个面积,拉长四条腿”,以农业结构的多元化,实现镇域经济的优势化。按照“保粮、扩经、促牧、调优”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大棚蔬菜、林果桑蚕、畜牧四大主导产业,使全镇冬暖式蔬菜大棚发展到了1300多栋,完善农田林网1.4万亩,路域绿化30公里,恢复新建冬枣园500亩、桑园300亩,新建养殖小区2个,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5个,林牧渔业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大力扶持东营市环球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和陈庄村奶牛养殖,环球工贸已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具有蔬菜进出口权的农业龙头企业。陈庄村奶牛养殖小区成为全市第一批、全区第一家奶牛养殖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农村初中后青年综合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进城务工经商就业技能,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拓宽了就业和增收渠道。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1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2.8%。在此基础上,镇党委还坚持
  把夯实基础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集中财力,强化措施,投资96万元,新建房屋78间,硬化路面450平方米,实施了敬老院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保障能力,使全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实现了100%;投资196万元,硬化路面3.4万平方米,新增摊位1300多个,进行了首集改造,促进了集贸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投资600多万元,实施了解邵路建设和解家大沟治理工程,使城镇道路框架由原来的三纵四横发展为现在的四纵四横,形成了辛河一商贸路——解邵一一聚华路首尾相连的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投资11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的办公楼、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的宿舍楼建设工程任务,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办公和居住条件;投资420万元,新建、修复乡村道路8条,总计2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投资170多万元,大力实施“中小学吃住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并开展了贫困生救助活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大力发展有线电视事业,全镇有33个村实现了有线电视进村,覆盖率达到了78.6%;投资96万元,新建4处全科医疗保健站,2处规范化门诊部,使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了进一步保障;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使全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81509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32万元,比上年增长8%以上。牛庄镇先后被中共东营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村民自治模范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创新与经验
  随着税费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给牛庄镇的收支平衡增加了不少难度。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镇党委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 确定了在农村建立“保收入、保运转、促发展”有效机制的工作思路。“保收入”就是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集体收入。一是经营土地,以地生财。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承包、有偿转让使用权等形式,搞活集体土地经营,实现集体增收。二是调整结构,一举双增。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使农民和集体收入增加。三是发挥优势,富民兴村。充分发挥荒碱地、水面、林网以及区位、环境等资源优势,搞好开发,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四是转换机制,盘活资产。对合并乡镇后闲置的办公用房、集体宿舍等国有资产通过出售、租赁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增加集体收入。五是通过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增加集体收入。六是实行党政领导包后进村制度,帮扶启动,输血造血。七是村两委成员尽量实行兼职,大力精减职数,以此达到减负增收的目的。“保运转”,就是建立村级开支预算制度。每年年初根据集体收入情况,制定全年开支预算,提交村民会议讨论确定,让村民监督。开支预算要符合实际,结构合理,先保必要的公益开支,再保干部工资。“促发展”,就是以建立发展实绩为核心的干部考核制度,把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和奖惩措施与经济发展成效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从而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
  附:牛庄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李如彬
  副书记:杜书亮刘志杰朱华锋
  刘静
  委员:张龙潭张建兵李文广

知识出处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该书纪录了东营区委领导人的活动和东营区委的重要工作,总结了成功,借鉴了经验,对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具有总结和借鉴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如彬
相关人物
杜书亮
相关人物
刘志杰
相关人物
朱华锋
相关人物
刘静
相关人物
张龙潭
相关人物
张建兵
相关人物
李文广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牛庄镇党委员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牛庄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