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经贸党工委工作概况
市经贸党工委书记陈安忠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经贸党工委围绕经济发展中心,服务大局,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快经贸发展为主题,努力克服“非典”带来的影响,积极推进工业强市和招商引资战略的实施,初步建立起了工业和流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在机关建设上,党的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全面加强,全市经贸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2003年底,市经贸党工委设市天信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市石化集团党委、市百货大楼党委、市商业大厦党委等4个基层党委,总支、党支部36个,共有1507名党员。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建设。一是抓常规学习教育,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学习实践中提高素质。市经贸党工委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按照“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学习要求,即联系思想实际,又联系工作实际,注重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学习”的口号。党工委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全市经贸系统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相关知识,全面开展了诚信教育和“东营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大讨论,举办了经贸系统“十六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在委机关,通过采取宣讲、专家辅导、收看录像、撰写心得、交流谈话、考试答题等措施,全面加强了“学习型”机关建设。二是抓主题学习教育,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在“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和“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两项主题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了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实行了“学一思一找一挖一改”的教育方式,重点抓了查找问题和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这两个重点,组织开展了创建“三型”机关“回头看”活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建立了无缝隙化工作运行模式。一年来,市经贸党工委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理论政策水平、政治修养、管理水平、创新理念、服务意识,提高了驾驭政治和市场经济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领导水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心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贸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市经贸党工委高度重视组织建设,把它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严格落实。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年来,市经贸党工委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每周一上午召开委领导办公会或党委会,凡涉及人事调动、干部提拔、大项财务支出和其他重要问题,都在会上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决定,尤其在干部提拔上,严格按照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人事任免事项的原则和程序办理。2003年在事业单位公开选拔了14名科级干部,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在干部职工中取得了良好反响。二是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及时对任期届满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换届选举,使基层党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组织机关和所属基层党组织60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入党培训、理论考试、参观考察,提高了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了入党动机。按照“十六字”方针,严格入党标准、条件和程序,注重党员综合素质,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36名,把住了入党人员的质量关。三是加强了对破产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对13家破产企业290名党员进行了逐一登记,着手开展了破产企业党员组织关系移交工作。积极做好破产企业党员思想工作,为破产企业党组织订阅党建刊物26份,定期发放学习材料,协调解决具体问题30余件,做到组织不散,思想不乱,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四是建章立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和分析会议制度,为与时俱进做好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平台。围绕建党82周年,开展了党政宣传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等一系列活动。
(三)作风和廉政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创建起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反腐倡廉领导机制、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体系。坚持“靠班子带廉,靠教育治廉,靠制度护廉,靠监督促廉,靠整顿固廉”的工作格局,为经贸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抓日常教育学习。把党风廉政建设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学习教育内容纳入全年学习计划。全年组织政治学习14次,各类分散集中学习24次, 抽查学习笔记380本,组织考试4次,统一集中参观学习2次。开展正反两方面教育。统一组织观看了《为民书记-郑培民》和《扭曲的人生-李真》专题教育片,达到了警钟长鸣,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目的。三是开好民主生活会。会前广泛征求了各企业党组织的意见,各党委成员认真准备了书面发言材料,进行了述职述廉。从会议的组织到问题的整改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对查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全部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并实施了整改。四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深化“三型”机关建设,印发了《市经贸委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和《经贸委办事指南》,完善了目标责任体系和严格的管理体系。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和“超时默认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了经贸委机关的形象。规范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市经贸委将12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下发到了各县区。五是发挥职能,抓好治理公路“三乱”、减轻企业负担等分工牵头的纠风和市场经济秩序治理整顿工作。2003年,受理群众投诉公路“三乱”案件36件,查处10起,查处率100%。清理涉及工商、税务、公安等30多个部门收费项目600多个,减轻企业负担2800万元。经过集中整治,全市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加强了国有、集体、控股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为。六是加强调研,把握全局,促进工作。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制定了信息调研工作责任制,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形成了多项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成果。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全市经济运行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工业总量和生产效益指标同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一是企业户数明显增加,规模总量呈扩张之势。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2户,完成工业增加值433.06亿元,同比增长28.08%,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为752.85亿元、248.87亿元、181.2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79%、40.43%和42.75%,全市工业实现了总量和速度的新突破,创出历史以来最好水平。全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1户,比去年净增69户,超过前5年净增之和;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3户,增加7户,过5亿元的16户,增加2户,过10亿元的9户,增加2户。二是企业盈利水平提高,主要指标增幅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05.06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销售收入331.24亿元,增长52.42%。两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7和15.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1.28亿元,增长43.9%,其中利润27.95亿元,增长49・03%。工业出口达到4.44亿美元,同比增长49.9%,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2个百分点。三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不断加快、增长和提高。
(二)工业投入明显加大,投入总量和项目水平创历史新高,一批大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投入总量大,增幅高。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81.58亿元,同比增长71.51%,完成年计划的140.65%。实施技改项目317个,完成技改投入70.01亿元,同比增长109%,完成年计划的165.71;累计完工项目259个,可新增产值能力115亿元,利税26亿元。二是项目大,数量多,质量高,前景好。涌现出了华泰集团、西水集团等过5000万元的在建项目51个。通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培植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全市企业规模和竞争力的提升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市下步工业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技术创新和企业信息化有很大进步,工业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一是技术中心建设有新突破。全市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6家,市级9家。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体系日臻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二是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扶持力度加大。给予市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资金290万元,争取省技术创新拨款75万元。全市实施技术创新项目78个,总投资7.19亿元,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项目完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4.14亿元。三是企业信息化进程加快。顺利通过“东营市信息化示范基地”的验收,成为全省第一家信息化示范基地。推进省电子贴息项目的实施,共完成10个项目,总投资10亿元。给予市9个信息化项目扶持资金72万元,加快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四)流通经济整体运行实力明显增强,新型业态发展有新突破,流通现代化水平全方位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截至2003年,全市七大流通系统经营网点280个,总营业面积46.07万平方米,从业人员5.7万人。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业态新的网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正在兴起,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了全方位提升。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15.7%。七大流通系统完成商品销售51.03亿元,同比增长16.59%,实现利税1.16亿元,增长38.74%,其中利润4947万元,增长121.34%,三项指标增幅均创几年来最高记录。
(五)切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围绕政治稳定的大局,全力做好信访及军转干部稳定工作,促进社会稳定。牢固树立维护稳定就是推进发展,就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信访工作制度,完善了工作规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对有效信访件办结率达到了98%以上。经贸系统军转干部占市直总数三分之一。为做好此项工作,经贸党工委实行了领导责任分工,建立了送温暖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发放军转干部生活补贴,积极解决军转干部实际困难,通过扎实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保证了社会稳定大局。
(六)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得到加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围绕“服务、规范、管理、提高”的工作要求,一是积极为中小企业解决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推广广饶县经验,共解决担保贷款5亿元。二是加强了经济运行调度。开展了一系列促销、降两金、增效益活动,保证经济目标的实现。三是启动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获得一级信用等级。四是积极牵头做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集中整治文化市场,加大土地市场查处力度。同时,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毒鼠强”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整治,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和规范,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五是强化信息服务。更新改造了东营经贸网,为市委、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信息服务。六是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七是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实现综合利用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30%;推广散装水泥49万吨,同比增长7%。八是电力管理得到加强。完成了市级电力职能交接工作,指导县区搞好电力体制改革。用电、发电量达到64.79亿千瓦时和36.8亿千瓦时,保证了经济发展和居民用电。九是做好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工作。机电产品进出口达到1.85亿美元,居全省第5位。帮助企业争取各项出口贴息280万元,办理进口招标总值4800万美元,共计节约资金1718万美元。其他如安全生产、职工教育、产业指导、行政执法、民营经济、交通协调、公路“三乱’治理、企业减负、法律顾问、拍卖、典当、口岸、生猪定点屠宰、能源检测等工作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为全市经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七)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围绕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结合建设“信用东营”和“双创”工作,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创建“三型”机关活动成果,加强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月”活动等,2003年市经贸委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优秀单位。“防非”、“双创”及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
市经贸党工委本着对广大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的精神,组织领导得力,措施到位,一年来经贸系统未发生任何疫情和责任事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高质量、高标准开展了经贸系统“双创”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完成招商引资7913万元,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三、创新与经验
(一)加强学习实践是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基础。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体,必须贯穿于经贸发展工作的始终。只有学习实践,才能打牢理论功底,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树立科学发展的眼光,培养战略思维,掌控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工作、应对风险的能力。市经贸党工委高度重视学习,提出了“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学习”的口号,加强了学习的实践运用,有力促进了经贸工作上水平。
(二)解放思想是推动经贸发展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只有思想的解放,才能树立开放的思维方式,才能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经贸工作中,敢试敢干,在探索中完善提高,在实践中开拓进取,实现我市经贸经济的跨越发展。市经贸党工委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化“三型”机关建设活动,为经贸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很好的注解。
(三)创新是推动经贸发展的动力。创新是经贸发展的灵魂,是经贸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在经贸工作中创新,紧紧抓住世界经济融合和我市发展的机遇,才能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理念,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建立经贸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经贸发展的水平,为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市经贸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田青云(2004年4月离职)
陈安忠(2004年4月任职)
副书记:李明选祁曰玲委员:李忠全李建业王泮青马保峰
王建国种玉顺郝高生
东营市建设党工委工作概况
市建设党工委书记任思坤
2003年,建设党工委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和共产党员的先
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了市委部署的各项任务, 开创了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2003年,建设党工委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20个。其中行政机关党支部3个;事业单位党支部12个;企业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283名,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中党员193名;企业中党员90名;女党员45名;少数民族党员2名;预备党员15名。
(―)全面准确地把握党的十六大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一是精心组织学习。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让广大党员明确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方式。充分利用机关学习日、中心组、党员活动室等形式,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辅导与自学、学原文与专题、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并于8月份聘请市委党校王光辉教授举行了深入学习“三个代表”报告会,强化了学习效果。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根据市委的安排,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扎扎实实开展了“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解放了思想,找出了工作中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增强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党工委还于去年12月份,分两批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到革命圣地延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各党支部在组织学习中,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党工委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到广饶县经济开发区、大王镇进行考察学习,使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视野;东建公司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到孔繁森纪念馆进行党性教育;金辰公司还把相关材料装订成册送给在第一线工作的党员同志进行学习,促进了学习的不断深入。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按照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和党员组织关系的理顺工作。先后新建党支部6个,调整充实党支部1个,所有基层支部班子都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二是严格按照 《党章》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坚持抓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一年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3名,接收预备党员14名,预备党员转正17名。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联系群众等各项制度,按时填写《党内组织生活登记簿》、《支部会议记录簿》,民主评议党员中283名党员全部为合格以上等次。为了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每次民主生活会前,都坚持广泛征求基层党内外群众意见,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分析、讨论,落实整改措施。四是领导干部在积极过好党工委组织生活的同时,坚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按时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各项活动,从不搞特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保持了党内组织生活的生机和活力。五是坚持评先树优,在“七一”期间,对涌现出的5个基层党组织、42名优秀党员和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一是认真落实“教育为本,预防为本”的方针,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4月11日党工委组织系统内48名科级以上干部到市看守所进行了参观,12月10日组织系统内15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赴鲁中监狱进行了参观,并听取了5名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通过这些活动,党员干部触动很大,纷纷表示以此为反面教材,防微杜渐,廉洁从政,争做党风廉政建设的模范。二是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公务接待工作的有关规定,坚决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等一系列的规定,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在乘车、住房、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利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等方面均未发生问题。三是始终坚持把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作为优化发展软环境、维护行业形象的重要工作来抓。继续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围绕“三审、两交易、一服务”等建设行业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完善了责任制度。2003年共办理各类审批项目3200多项,发放资料3.6万册,未出现一起乱收费、乱罚款和其他违反规定问题,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在全市行风评仪活动中市建委列全市第4名。四是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再实施,对保留的1项审批事项和两项核准事项的内容、条件,通过新闻媒体、政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了公开,同时将年度财务运行情况、干部提拔任用、发展党员、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等干部群众关心的事项对内进行了公开。五是在全市率先将三项制度向科级干部进行了延伸,全部建立了廉政档案。
六是将党风廉政建设的18项工作任务全部明确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由党工委与各责任单位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加大了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2003年,全委没有出现任何因不廉洁而引起的投诉、案件,有效地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2003年,中心城主要实施了道路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其中,市建委重点承办了莱州湾垃圾处理厂建设,该工程为全市“双创”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还积极参与了城市道路、经济适用房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民健康保障体系、老年幸福工程和无障碍设施、农村中小学吃住行等工程建设,均圆满完成了任务,使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
(二)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了建设法制工作,拟定了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规范性文件10余件。市城建档案馆共整理入库档案1280卷,总馆藏达到2.7万余卷。燃气安全管理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区域性管理”,省建设厅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召开的全省燃气安全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做法。狠抓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完成了大型公益广告牌设置、健康教育一条街治理、胶州路农贸市场周边道路罩面整修、通往污水处理厂道路整治、系统内公厕改造、建筑工地治理等30项指标任务,得到了省政府督查组和市“双创”指挥部的充分肯定。
(三)建筑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市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3亿元,累计施工面积33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245万平方米,竣工126万平方米。全市竣工工程合格率继续保持100%,优良率达59%以上,比计划增长了9个百分点。全市建筑施工安全实现了“两个为零”,即因工死亡率为零,重伤率为零。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受到了市政府通报表彰。工程招投标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完成公开招标项目720项,中标造价23.7亿元,招标面积189.5万平方米,公开招标率100%。加强了监理企业管理工作,全年共监理工程398项,建筑面积387.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19%。积极采取措施,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至年底全市共清理拖欠工程款1.71亿元,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2171.2万元。
(四)村镇规划建设展示新面貌。7月份省政府在大王镇召开了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了我市和大王镇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争取市财政资金300万元,按计划完成了全市所有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35个中心镇的工业园区详规及部分专业、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了300个村庄的建设规划调整。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达到80%,其他小城镇达到50%。
(五)建设科技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了建设执业资格注册管理,组织了全市“双十佳”评选活动,从全市3000多名项目经理和200多名建设执业师中评选出了“十佳项目经理”和“十佳建设执业师”。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新型墙材生产占建筑墙材总量的比例达到89%,新型墙材应用占建筑墙材总量的比例达到72%,节能建筑完成工程量58万平方米,占建筑工程总量的19%。全年初步设计审查工程项目33项,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施工图审查完成项目606个,建筑面积达437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勘察设计投资额47.5亿元,建筑面积294万平方米,完成总产值1.9亿元。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市建委和各县区建设局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6个,到位资金2.13亿元,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六)“非典”防控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非典”期间,全市建设系统构建了严密的预防体系和责任体系,未发生任何疫情和责任事故,为全社会取得防治“非典”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认真落实《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开展
了创建“文明工地”、“安康杯”等活动,大力加强了以“强化约束监督,促进诚信经营”为目标的建设类企业信用建设,创建信用行业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市的前列。组织了庆祝建市20周年一系列的活动。2003年,市建委被省建设厅授予“全省建设系统信用建设先进集体”,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创新与经验
(一)干工作,出成绩,必须同心同德,形成合力。2003年,由于遭遇“非典”疫情等原因,建设工作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全委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党工委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好成绩,建设工作就不会迈上新台阶。
(二)干工作,出成绩,必须敢打硬仗,善于创新。2003年,市建委许多工作之所以跨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多次受到表扬、表彰,就在于同志们能打硬仗,关键时刻能冲上去;就在于同志们善于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干工作,出成绩,必须大胆负责,全面发展。2003年,市建委之所以取得了“五无”(建筑施工无死亡、建筑工程质量无重大事故、职工队伍无违法违纪行为、软环境无投诉、社会稳定无群体上访事件)、三大(村镇规划建设力度大、燃气安全管理力度大、清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力度大)、三多(招商引资多、争取资金多、获上级荣誉称号多)的好成绩,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与各科室、单位分口把关、大胆负责、全面发展是分不开的。
附:市建设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任思坤副书记:苏冠群
委员:刘美海薛炳勤段长溪常淮诚张春栋岳希安徐信楼东营市教育局党委工作概况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张洪生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党委围绕中心,顾全大局,带领全市教育工作者,坚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根本目标,注重先进理念,强化机遇意识,高扬发展主题,加快教育创新,全市各项教育事业得到了快
速、健康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2003年,市教育局党委辖市一中党委、市二中党委、市实验中学党委、市教育局机关党委等4个基层党委,22个党支部,共有437名党员。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建设。一是抓常规学习教育,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和保证。市教育局党委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明确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工作导航”等口号。局党委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全市教育系统重新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全面开展了诚信教育和“东营精神” 大讨论。在局机关,通过采取宣讲、专家辅导、播放录像、举办知识竞赛以及自学等措施,学习型机关已基本形成。二是抓主题学习教育,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市教育局党委在“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了时代性、实际性和实效性原则,实行了 “学一思一找一挖一改”的教育方式,重点抓了查找问题和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这两个重点,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学习型、创新型、高效型机关的意见》,实行了无缝隙化工作运行模式。一年来,市教育局党委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新技术,有力地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武器指导教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二)组织建设。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年来,市教育局党委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组织原则,坚持每周一上午召开局领导办公会或党委会,凡涉及人事调动、干部提拔、职称评定、基本建设、大项财务支出以及其他重要问题,都在会上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决定,尤其在干部提拔推荐问题上,从民主推荐开始,紧扣干部任免程序,事事党委集中研究,在干部职工中反响很好。二是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根据人员调整和工作实际,组织选举产生了部分支部委员,使基层党组织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加强。组织所属各基层党委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测验,提高了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了入党动机。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25名,对每位新入党人员和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查,把住了入党人员的质量关。另外,根据工作需要,专门对各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党支部工作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党务工作水平。
(三)作风和廉政建设。一是全面实施“树形象”工程。3月份,市教育局党委召开了以规范学校收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整肃考风考纪、强化学校安全措施、提高教育行政效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市教育系统“树形象”工程动员大会,并在出台有关管理规定、加强自身管理的基础上,聘请了20多名社会监督员,部分社会监督员全程参与了中考招生录取过程的监督工作。行风热线和信访工作作为重要的监督渠道也得到了明显加强,先后制定了信访工作七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工作规程。在市政府纠风办组织的行风热线中反映的教育问题处结率达到了100%,对有效信访件总办结率达到了98%。一年来,规范学校收费、师德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形象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创建起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反腐倡廉领导机制、压力传递机制、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在局机关,完善了目标责任体系和严格的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了面向服务对象的“五个一”活动,实行首问责任制,公开了办事程序,使基层来办事的同志切实感受到了温暖。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制定了六条调研工作纪律,形成了《东营市农村教育调研报告》等多项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成果。认真做好包村、支教工作,经常到所包村和支教点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并且专门为所包村、支教点和干部挂职乡镇拨出了专款,同时支援了大批物资,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和提高基层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各类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2003年,学前教育紧紧围绕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强化政府行为,发挥主管职能,狠抓常规管理,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9.6%。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发了义务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休学、复学、转学、借读、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等行为,加大了控制学生辍学力度,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普通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为99.9%和99.05%,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9%。适度扩大了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达到82.07%,市县城区和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基本普及了高中段教育。10月份,我市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
(二)普通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在普通高考期间,市教育局党委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考风考纪的原则,投资380余万元,为300多个考场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在全省首批实现了人工监考与电子监控相结合的“双监控”,同时,建立完善了“双向责任制”等考试组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招生考试工作顺利进行。全市共报考7925人,最后录取新生6542人,录取率为82.55%,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出11.55个百分点,是历年来我市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年。其中,全市本科录取2715人,录取率达36.35%,同比增长8.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3.9个百分点。
(三)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2003年全市四个县区建成教育信息中心,70%以上的中学建成校园网,基本完成了东营教育城域网骨干网络。在市教育信息中心安装了容量达400G的东师理想等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立了视频资源库,整合了各学校视频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全面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同时,重点在全市设立了21处信息技术教育试点学校,开展了学科骨干信息技术应用深化培训。东营教育信息网站的信息容量不断加大,点击率不断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6.86%,小学达到了13.96%。
(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以转变教育观念为根本,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围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队伍素质的要求,全面实施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校本培训为主,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教研人员等多个层次的课改培训。实施了“名校长”工程,在北师大举办了首期骨干校长培训班,组织全市初中校长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注重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了教学能手、优质课、精品课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公正的用人机制,鼓励和支持冒尖,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2003年,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47%、95.37%、82.97%。
(五)农村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市教育局党委始终坚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2003年,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食宿工程,继续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支援基层教育工作,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金等,有效地改造了农村薄弱学校,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全市农村教育得到整体提高。在2003年召开的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做为全省唯一进行全面经验交流的地市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六)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市文明办联合组织了市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继续实施了“文明诚信进校园活动”,组织了庆祝建市20周年活动,开展了三月份“公民道德教育月”活动等,使市教育局连续第七年获得精神文明考核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七)“防非”、“双创”及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市教育局党委本着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的精神,积极采取措施防治“非典”,做到了组织领导、知识宣传、防治措施和督促检查“四到位”。一年来,教育系统未发生任何疫情和责任事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高质量、高标准开展了教育系统“双创”工作,并积极结合 “双创”工作促进了校园育人环境建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领导带头,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2003年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三、创新与经验
(一)惟有更新理念才能促进发展。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唱响了“以先进的理念为教育导航”这个主旋律。以转变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为根本,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资队伍素质的要求为重点,突出加强了师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启动和组织了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师资队伍运用先进理念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惟有解放思想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教育工作纷繁复杂,如不解放思想,就不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教育事业就不会有大发展。2003年,随着布局调整带来规模办学效益的同时,也使农村学校远距离学生的交通、食宿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市教育局党委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解放思想,大胆决策,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汇报和请示,市委、市政府也非常关注,专门拨款3000万元,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农村远距离学生食宿工程,并将其列为年度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至11月全部完成,解决了6万多名农村中小学生的食宿问题,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惟有创新才是赢得发展优势的唯一途径。创新是教育进步的灵魂,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是教育的“生存方式”,惟有把握教育创新的脉搏,并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才能在教育改革中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站在排头兵的位置。市教育局党委以树立教育创新理念为突破口,以优化教育创新机制为动力,在教育观念、教学实践、学校发展和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等方面努力开拓教育创新的领域,全面提高教育创新的能力,突破既有、争创新高,为东营教育在新世纪的率先发展赢得了优势。
(四)惟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把握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现代教育发展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市教育局党委时时处处坚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导向,在学校,强调教学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在机关,强调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对社会,强调教育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服务。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教育供给,满足受教育者多方面的教育需要,构建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教育格局,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智力和知识支持。
附: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张洪生
副书记:刘晋伦
委员:薄其敏马立怀王明华孟昭亮东营市交通局党委工作概况
市交通局党委书记杨同柱
2003年市交通局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交通发展、质量、安全、廉政、管理和精神文明“六大永恒主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2003年底,市交通局党委下辖市公路局党委、市交通局直属机关党委、市公交公司党委、市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党委等四个基层党委,共有党支部52个,管理党员1007名。一年来,市交通局党委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建设。加强学习,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2003年,市交通局党委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迅速兴起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新高潮的要求,印发了《关于兴起学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实施意见》和 《2003年市交通局机关党建工作要点》,要求各基层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突出抓好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把学习和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同时,2003年集中安排了两次大型的学习活动。根据市委的统一部
署和要求,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分四个阶段在全市交通系统开展了“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突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转变作风,服务经济”三项内容,重点围绕思想解放程度,政策落实程度,文明服务程度等问题,对照先进,找出自身问题和差距,并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和对策措施,坚持边整边改,立说立行,取信于民。为将主题教育活动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市交通局党委于2003年8月集中1周时间举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读书会,与会人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踊跃撰写理论文章34篇,广泛地进行交流研讨,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做好交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活力。按着上级党委要求,从自身特点出发,认真履行职责,深入探索自身建设的机制、途径和方法。首先,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行使权力,对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全局性的问题、重要的干部推荐、任免和奖惩、年度预算和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调拨使用等重大事项,都坚持集体研究,会议决定,严防个人说了算,不搞一言堂。其次,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2003年,共发展党员30名,有9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斗争中,41名干部职工(其中14名党员)按照市委要求,发扬吃苦耐劳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实行24小时不间断检查,严防死守,加大了检查控制力度,切断了疫情的输入和传播渠道,确保了全市无疫情, 严把了我市的南站大门。市交通局党委被市委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党员被授予“先进共产党员”称号。
(三)作风和廉政建设。一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开展了“两个务必”的再教育活动,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机关学风有了很大转变。在加强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文明服务、各项文明创建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提出了“廉政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并把廉政作为“六个永恒主题”之一始终抓在手上。市交通局党委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保质量、保安全、保形象、保干部职工队伍纯洁优秀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按照交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2003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两港、五路、一桥”和农村公路改造展开,东营港扩建开工奠基,东营机场胜利复航,干线公路路网改造按计划完成。东营黄河大桥建设进展顺利,按计划要求,2003年完成路基土方24.36万占总工程量的84.7%,基础及下部混凝土完成工程总量的80.8%,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占年度计划100%。农村公路建设超额完成任务,共完成新修公路826.8公里,是计划任务的2.43倍。大力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努力打造东营公路畅、洁、绿、美的品牌形象,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在干线公路养护上,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投标优选施工队伍,全面提高养护工程质量。同时,对干线公路进行了绿化,干线公路养护里程达703.9公里。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上,不断增加养护里程,县乡公路好路率保持在85%以上,比去年增长5个百分点。
(二)运输市场秩序有了明确好转。2003年,不断加大行业管理力度,运输市场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组成联合清理整顿执法队伍,对中心城区客运出租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和不间断整治。据统计,共查处黑出租958辆,机动三轮车1334辆,人力三轮车1389辆;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维护路产路权,共查处超限超载车辆2110辆次;加强道路客运市场管理,维护道路客运市场秩序,纠正违章车辆872次,受理旅客投诉29件次,调解客运业户线路经营纠纷5起,制止客运业户集体上访3起;开展了打击“黑车、黑户、黑班、黑线”道路运输活动,依法查扣“四黑”车辆238台。同时,还加大了水上运输市场、汽车维修市场、路政管理执法力度,审验水运企业17家,水运服务企业3家,船舶55艘,浮桥8座,规范了经营行为,维护了水路运输市场秩序;对维修市场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一类维修企业13家,二类维修企业96家,三类维修企业456家。加大对违章车辆的查处力度,检查车辆18万辆次,纠正违章1518辆次,补缴规费598万元。2003年共举办营运驾驶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971人,经考试合格并发证人数888人。将原来的15家出租公司整合为4家,更新出租车1000辆,改造使用压缩天燃气汽车3106辆,超额完成了任务,受到市政府表彰。
(三)抓规费征收,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切实加大了规费征收力度,于8月份召开了全市交通规费征收工作调度会议, 对规费征收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按照“应免不征、应征不漏”的原则,将规费征收上来。年内征收运管费1225.3万元,路港建设费442.3万元,客运基金2004.9万元,货运基金3779万元,拖拉机养路费2054.4万元,总计9707.1万元,车购税完成15580万元,为交通事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
(四)安全管理警钟长鸣,运输生产发展良好。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管理,有效地控制了事故的发生,调整充实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2003年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要点》。按照“全、细、严、实”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要求采取综合与专项、突击与日常、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春运”、“五一”重要时段和专业整治,先后组织对运输企业、浮桥、海上船只、渡口码头、车辆进行了3次安全大检查。组织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月”、“反三违月”、“安全活动月”、“安全警示月”、危险化学品运输和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二是积极推进交通企业改制,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企业改制方案。对没有改制的公交公司实施了有效管理,依法将行政隶属转变成了行业管理关系。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2200万人,客运周转量135000万人公里,货运量4500万吨,货运周转量460000万吨公里。
(五)抓好行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调整充实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行风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专门成立了行风监督检查办公室,真正做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二是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文明创建和行风建设工作。2003年8月28日召开了全市交通系统创建市级文明行业动员大会,10月30日召开了全市交通系统行风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求,并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三是健全制度,制定下发了《东营市机关考勤暂行办法》、《禁酒令》、《警示令》、《东营市交通局公务接待暂行办法》、《东营市交通局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促进机关作风和行风有了根本好转。四是全面敞开向社会和群众对话的窗口,开通了交通行风热线,共接受群众反映的问题108个,已解决问题96个,对12个不属于交通职责范围的问题和提问都作出了解释。高度重视信访工作,2003年共接访20多次,接访满意率达100%,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35件,办理群众来信来函22件,满意率达100%。五是深入开展“三学四建一创”活动,在基层开展了创建规范化基层站所活动,规范化站所达到68个,占78%,全系统文明示范窗口达到43个。省级文明行业复查通过了省交通厅验收,将港航系统建设成了省级交通文明行业。
(六)软环境建设工作扎实有有效,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一是积极开展“信用交通”建设。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解决政务不透明,承诺不兑现,作风漂浮,效率低下等问题。对12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项,变更项目1项,精减幅度25%。二是认真履行东营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中关于交通方面的职责,以招商大局为重,努力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文明、快捷、高效的服务。三是狠抓文明执法、文明服务。全市没有公路水路“三乱”、“冷、硬、横”和“吃、拿、卡、要、报”等现象的发生。对投资者反映的问题不推诿,不扯皮,不护短,不设障,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四是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市交通局党委对招商引资工作非常重视,于2003年5月召开市交通局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制定了《东营市交通局招商引资奖惩办法》,分解落实了全局招商引资任务,签订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责任状》,加大了考核力度。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2003年完成招商引资额1亿多元,是全局招商任务的3倍多。
三、经验与创新
(一)结合市委创建平安东营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要求,市交通局党委提出了建设诚信交通、为民交通、廉政交通、平安交通、文明交通、阳光交通的目标。在业务办理方面,实行限时办法和首问负责制,提高了办理效率和行政效能。在执法方面,深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在政务方面实行阳光政务,推行政务公开,加大了监督执法的力度。
(二)设立行风监督办公室和行风监督电话,全面敞开向社会和群众对语的窗口,不回避矛盾,不争功诿过,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架起了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的架梁。同时,在东营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道开辟了“关注交通”栏目,进一步疏通与社会各界联系的渠道,热情解答各界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交通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培养造就一只高素质交通干部职工队伍,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四支队伍,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交通事业中来。
(四)加快交通现代网络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交通信息平台。市交通局建立了纵向省厅、县区,横连市直交通各单位的现代化办公电脑网络系统,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基层交通信息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汇总、上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和省厅的网络联系实现了卫星传输,各种有用信息能及时统计并上报省厅。
附: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郭建民(2004年6月离职)杨同柱(2004年7月任职)
副书记:纪葆东
委员:周华芝曹阳明李兆君丁子明于光华陈贵才
东营市卫生局党委工作概况
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孙庆九
2003年,市卫生局党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卫生工作法律法规,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好业务工作。在搞好党的建设工作的同时,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不放松,一手抓卫生事业发展不动摇,取得了抗击非典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双丰收,市卫生局党委被山东省委授予“全省防治非典性肺炎先进基层党组织”
称号。
一、组织概况及党的建设
东营市卫生局党委有党委委员5名,辖有市人民医院党委、市二院党委2个基层党委,党总支1个,党支部17个,党小组32个,党员302名。
(一)政治思想教育。局党委始终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制定了学习教育计划,强化对他们的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不断了解国情,感受社会,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开展了专题党课、革命传统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二)组织建设。一年来,局党委坚持组织原则,在人事调配、干部任免、基建等重大问题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都是先倾听职工意见,然后再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注重组织建设,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健全工作,新建市防疫站党总支1处,按规定换届3处,接收预备党员13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3名,充实和壮大了党员队伍。
(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和年度计划,与事业单位、局机关、各科室签定了年度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反腐各项任务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坚持每季度一次全体职工会,每月一次局党委会,每周一次局长办公会及时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工作。制定了《市卫生局二00三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内容》《市卫生局党风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实施意见》《市卫生局关于认真落实信访工作“三项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和规章制度。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县级以上医院开展了“廉洁行医树新风”活动。叫响三个口号:“送'红包’害人,收’红包’犯罪”;“谁收病人的钱财,就砸谁的饭碗”;“谁推诿病人,就让谁下岗”;两个不准:一律不准参加患者的宴请;一律不准酒后上岗;一个坚决:即坚决不搞下不为例,行风建设一票否决。通过一系列的约束机制, 逐步建立起了 “不许贪、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四不贪”机制,规范了从医行为。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抗击非典型肺炎工作。2003年是卫生工作中不平常的一年,经历了一个特殊时期:抗击非典。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救死扶伤的篇章。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市卫生局党委高度重视非典防治工作,采取果断措施,加强了对防治非典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群防群控的组织领导网络。二是健全疫情监测、报告体系,严把疫情输入关。在全市交通干道设置23处交通卫生检疫检查站,464名卫生专业人员,24小时对出入市域的交通工具、人员进行消毒和卫生检疫检查。据统计,全市卫生检疫检查站共检疫消毒车辆4050万车次,检疫检查人员11331万人次,其中来自或经过疫区的车辆134万车次,人员284万人次,消毒农用运输车49012车次,其中外地车11751车次,无一部可疑车辆、一名可疑人员漏检、漏查。三是完善非典防治医疗救治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指定了8家非典防治定点接诊医院和1家定点收治医院,33处乡镇卫生院均按要求设立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制定印发了定点医院的建设标准、接诊流程和工作制度,基本实现了非典防治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积极开展防治非典业务培训,举办市级非典防治知识培训班10余期,组织模拟演练10余次,组织全面督查1次,专项督查11次,重点督查1次,发放限期整改督办单5份。四是建立宣传教育体系。加大宣传力度,编印各类非典防治宣传材料20余万份,在电视台、电台、东营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辟了非典防治专栏,编发各类宣传稿件650余件,发布公益广告70余条,草拟市政府令13个,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的及时到位,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主动权。我市在全省第一个设立卫生检疫检查站、第一个使用电子测温仪、第一个对疫区来人实行集中居住观察,在省委督导组和省防治指挥部对我市“非典”防治的专项检查中,我市的各项防控措施得到了检查组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市卫生局主持研究的《东营市公共卫生体系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研究》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之一。
(二)农村卫生工作。2003年市政府将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列入了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中,从建立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等多方面入手,总投资7096万元,全方位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提高农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建立东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农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筹资、运行、监管机制,市财政按农业人口年人均10元,县区、乡镇财政分别按辖区农业人口年人均5—10元,分别设立农民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个人缴费不低于10元。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市五个县区全部建立了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参保农民达到104.1万人,参保率达到98%。2003年,全市共筹集医疗保险资金3343.7万元, 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119.4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1050万元,县财政补助资金557.9万元,乡镇财政补助资金527.3万元,村集体补助18.6万元,农民个人缴纳1070.5万元。补偿家庭帐户资金944.1万元,统筹帐户资金1157.68万元。共补偿大病户7768户,其中补偿额5000元以上的441户。9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三个代表在基层”栏目对东营市建立新型农民医疗保险工作给予了头条报道。12月13日-15日省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在广饶县召开,市政府和广饶县政府分别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全市合理规划设置了33处乡镇卫生院,确定了11处中心卫生院和22处一般卫生院,明确了功能定位,优化了资源配置。针对全市地广人稀的特点,大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按照每5000人设置1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在全市新建、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00处,200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全部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图纸施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外观标识、统一设备装备。坚持医防统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为33处乡镇卫生院每院配套建设、装备1处规范化产科、1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改造乡镇卫生院业务危房1.7万平方米,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卫生院和垦利县黄河口镇中心卫生院进展顺利,乡镇卫生院生存与发展的活力显著增强。强化乡镇卫生院急救功能,为全市33处乡镇卫生院每院装备一辆救护车,在防治非典期间集中发放到各乡镇卫生院。
(三)爱国卫生工作。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总抓手,提高城市爱国卫生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各级爱国卫生组织的协调管理、参谋助手职能, 呈请市政府颁布出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规范性文件16个,市、区、油田均成立了 “双创”指挥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建立健全了 “四块九条” 的创建网络,与市及油田等37个责任单位分别签订了责任状,按照部门职责,对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全市投入资金30余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场建设、城区道路拓宽改造、绿化、公厕改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硬件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健全“市、区、街、居”四级卫生管理网络,扎实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先后开展了创建卫生先进单位、社区和村居活动、“银发”护城行动、“绿色小使者进社区”活动和“小手拉大手,城乡共建卫生、环保城”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2003年全市建成8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个省级卫生乡镇、9个省级卫生村、14个省级卫生户、20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4个市级卫生居民小区、11个市级卫生村。10月10日一12日,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12月24日,国家爱卫会命名我市为 “国家卫生城市” 。
巩固农村自来水“村村通”成果,加大改厕力度,大力支持农村“一池三改”沼气试点项目,全市已建成5200座沼气池,农村改厕已达19万余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64%,较去年提高了7%。积极参与毒鼠强专项整治活动,先后对450余家农药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对227处集贸市场集中开展杀鼠剂专项检查,共收缴封存非法经营销售的剧毒杀鼠剂48.5公斤,对有关人员依法进行了处理。(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市卫生防疫站开通了疫情接报系统,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疫情监测和预警功能得到增强。2003年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1699例,与去年同期比下.降了22.28%。对建筑工地食堂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治理,检查建筑工地82家,完成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查体4077人,确保了全市无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成立了市健康教育所,建立了健康教育一条衔,构建了市、区、街道和行业协作的四级健教网络,做到了健康教育进单位、进社区、进工矿、进课堂,城区居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为提高。加大“一法两纲”的宣传贯彻力度,严格落实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管理,举办了全市儿童暨孕产妇系统保健培训班,提高了母婴系统化管理水平,全市2003年发放《出生医学证明》9872份,使用率达到100%。做好新生儿筛查工作,新生儿筛查覆盖率达98%以上,全年招回可疑患儿复查178人,对确诊的患儿,为其支付50%的治疗费用,受到群众欢迎。
(五)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大卫生综合执法力度,结合防治非典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深入开展以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为主要内容的“五小”行业治理活动,期间,验发各类卫生许可证1874个,组织从业人员查体15732人,办理健康证15407个,全市“五小”行业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5%以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到98%,查出“五病”人员69人,全部调离原工作岗位,“五小”单位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市县两级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389人次,卫生监督车辆200辆次,取缔非法医疗机构115家,非法行医人数120人,检查食品卫生单位2500户次,封存不合格食品2300公斤,价值1.5万元,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大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监督消毒剂生产企业16家,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生产企业26家,销售单位20余家,采集样品920份,合格率达83.5%,提出整改意见150条,异地封存消毒药品100余公斤,一次性卫生用品200余件,有效净化了城区医药器械市场。
(六)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市卫生局党委坚持“抓机关带行业”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四型”机关活动,召开了全市卫生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新闻发布会,将卫生许可证、100张床位以下医疗机构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两区,调整理顺了油地之间、市区之间的卫生监督执法区域,行政效率大为提高。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对局机关车辆管理及用餐接待等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机关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开展以“一满意、四规范”为主题的文明行业(单位)和“信用医院”创建活动,制定印发了“信用医院”的评价体系检查标准,将“信用卫生”创建活动逐步推向深入。结合非典防治工作,集中开展了“学先进、扬旗帜”和“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了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扎实做好“行风热线”和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问题办结率、答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七)招商引资工作。召开了市直卫生单位2002年度招商引资总结暨2003年度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修订完善了全局招商引资任务分配及奖惩办法,与局直各单位签订了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2003年,市直卫生系统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4997.66万元,其中工业类完成2158.6万元, 完成分配任务的257%。市卫生局已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有4名同志被记功受奖,市卫生局获政府招商引资奖励23.19万元。
(八)其他工作。2003年全市完成无偿献血11673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29.7%,成分用血占临床用血量的比例达98%以上。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市级工作站,累计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报名608人,分型入库235人,人均居全省前列。积极开展以“温暖送百家,博爱在东营”为主题的募捐救助、扶危济困活动,救助全市特困人口1950人。市医学会调解鉴定各类医疗纠纷20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积极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先后批准成立了东营市医师协会、医院管理协会、营养与食品卫生协会等15个专业委员会,卫生行业的自律作用明显增强。做好包村帮扶工作,先后为史口镇温家村实施了户户通自来水、街道排污、街道亮化美化、“一池三改”工程,建设了冬枣保鲜库,开展了家庭养猪项目,加快了所包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三、经验与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把卫生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通盘考虑,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卫生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只有将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全市宏观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赢得社会和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卫生事业才能不断发展。今年构建农民健康障体系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两项重点工作之所以被市委、市政府分别列入2003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和十大利民工程之中,并且进展顺利,就是我们自觉将卫生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通盘考虑、全局谋划的结果。
(二)坚持注重实际、统筹谋划、重点突出、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保证。我市属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类型城市,针对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医疗卫生条件差别较大的现状,局党委注重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思路,针对城乡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确定了不同的工作重心和目标。在农村,重点是加大卫生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农民的健康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在城市,主要是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力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高城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水平。通过分类指导,实现了城乡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是做好卫生工作的关键。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作中,局党委走出东营看东营,坚持走出去,认认真真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将全市卫生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横对竖比,通过纵向比、与过去比来增信心、鼓士气,通过横向比、与先进比来增干劲、明方向,强化各级卫生部门、单位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拼抢意识,增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紧迫感。同时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单位内部和每名干部职工的潜能和活力,各项卫生事业工作得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附: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孙庆九
委员:韩志东王春红刘锡琳
苏江萍东营市粮食局党委工作概况
市粮食局党委书记李福杰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局党委一班人以“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为工作目标,按照年初确定的“深化两个改革、确保两个安全、强化一个监督、突出四个亮点”整体工作思路,带领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立足粮食实际,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推动了全市粮食系统三个文明建设的开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市粮食局(粮油企业集团总公司)党委下辖东营市粮食局东营分局、东营市鼎新粮油直属库、东营市面粉厂3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77人。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粮食企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干部职工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波动,尤其对今后的出路与发展问题考虑的比较多。面对新的形势,局党委从关心职工切身利益岀发,按照年初制定的 《2003年全市粮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是广泛开展了形势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引导粮食系统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组织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市民道徳教育月活动和“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解决束缚思想发展的桎梏,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扶持下岗职工实现二次创业。
二是加强对在岗职工的业务知识培训,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2003年市局先后举办了“粮油保管员培训班”、“财会人员培训班”和“夏粮收购培训班”,4月份组织系统110名会计人员参加了“山东省会计诚信建设知识竞赛”,10月份组织系统138名财会人员参加了以会计职业道德和内控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更新知识培训。各基层粮食企业加强了对《新时期职工思想读本》和《企业职工道德修养读本》的学习,纷纷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服务窗口单位深入开展“四个一”(问一声好、让一个座、送一杯水、递一条毛巾)优质服务活动,对当地驻军和老弱病残户常年坚持上门送货,树立了粮食系统文明诚信的良好形象,较好地配合了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创建工作。
三是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做好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确保了行业整体稳定。扎实开展信访“网底工程”建设,实行换位思考,下大力气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先后为700余名下岗职工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争取弱势群体救助金5万余元,对军转干部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了每一名粮食系统职工家中水、电、气、暖畅通,无一名儿童因家境困难而失学。全年系统内未出现大型集体上访事件,较好地处理了粮食系统军转干部的问题和破产企业职工再就业问题,维护了全市的稳定。
四是结合“双创”、防“非典”等项工作,积极参加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局作为“双创”工作主要责任单位,挤出资金改造机关办公、生活环境,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扶持、督导市直粮食企业整治环境卫生,圆满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双创”任务,被授予“灭鼠先进单位”和“市级卫生单位”,市粮食储备库直接参加了国家的验收,并获得“省级花园式单位”称号。在做好系统内防非工作的同时,向市防非指挥部捐款7000余元,从广饶半球集团紧急调拨面粉3000吨,河口千乘面粉公司突击加工面条160吨,支援首都北京的防非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为迎接建市二十周年,积极向市史志办提供历史资料,局内组织人员着手《东营粮食志》的编写,抽调车辆、人员参加了建市二十周年的接待和文艺演出的组织筹备工作。
五是发挥群团组织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生活。2003年春节期间,进行了“丰收锣鼓”调演;“三八”节期间召开了女职工座谈会;组织各基层单位参加了市文明办举办的“双创”杯知识竞赛;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职工进行消防演练,开展“安康杯”消防知识竞赛;“五四”前夕,在系统内举行乒乓球比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了市直机关乒乓球比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八一”前夕召开了军转干部座谈会;国庆和元旦期间,党委成员分头带队走访慰问了粮食企业的劳模、军烈属和所包扶村的困难群众,把组织的关怀送到群众家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了粮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一年来,局党委一班人全面落实“一岗双责”,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牢固树立“两个务必”工作作风,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
一是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和软环境建设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把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研究制定了《东营市粮食系统200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组织落实、督促检查,确保收到实效。
二是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局主要领导与市属企业负责人和机关科室长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市属企业也分别与基层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运行机制,对规范领导班子行为,起到了很好的制约、监督作用。建立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档案,实行个人重大事项随时报告制度。
三是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促进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一年来,局党委注重加强机关内部和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2003年初制定下发了《东营市粮食企业审计监督实施办法》,按照《会计法》要求依法搞好财务管理,上半年组织财会人员对全市粮食购销企业财务账目进行了全面的审计检查,为正在进行的购销企业改革提供了真实依据;逐步推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加强对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了风险基金的正确使用和最大作用的发挥。
四是工程建设公开招标,确保建设廉政工程。市级粮食储备库二期扩建工程是市政府确定实施的安民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局党委按照建设廉政工程的要求,从施工队伍、监理队伍的招标,到所需建材的采购,全部实行公开招标、透明化管理,对每一个建设程序和建筑环节,同等产品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杜绝暗箱操作,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现象的产生。由于管理严格,措施到位,仅利用半年时间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工程主体建设,通过质检站验收全部工程达到优良,可确保今年夏收前投入使用。
五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自重、自醒、自警,班子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局党委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既注重发挥一把手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工作上互相配合,生活上互相帮助,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生活作风规范,使党风廉政建设覆盖到生活圈和社交圈,不留空挡;认真落实了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定编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没有出现违规现象;办公费用报销实行分管局长、纪检书记、财务科长和经办人员四人联签,每月按时公布各项费用支岀,有效堵塞经费开支漏洞;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党委统一研究决定,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认真开好班子民主生活会,采取自己找、上级点、群众帮的方式,每一名班子成员都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加以整改,全面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加强了对班子成员家属、子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党风廉政教育,经常提醒,严格要求,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做到了警钟长鸣。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近年来,受粮经作物价格比的影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粮价持续走低,给全市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局党委加强了对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户存粮、缺粮情况的跟踪调查,注重了对粮食市场形势的分析、预测,为政府当好参谋,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扎实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了粮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适应新形势,市粮食局及早行动,做好各项基础性数据的调查分析,并于2003年4月中旬组织人员到青岛、威海两市考察学习,结合我市粮食实际,制定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确定,自6月1日起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2003年全省确定的6个市中率先实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粮食企业改革成效明显。一是国有粮食附营企业的改制工作进入全面扫尾阶段。市面粉厂已于2003年7月16日经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东营油洲粮茂大厦成功地实施了拍卖,职工安置等后续工作基本完成;鼎新粮油直属库的改制工作已准备就绪。二是在广泛调查论证和学习借鉴浙江、安徽有关地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东营、河口两区粮食购销企业的不同情况先后拿出了4套改革方案。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现正在组织实施。三是加大了已改制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力度,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本构成,置换职工身份,确保改革不留“尾巴”。
(二)认识到位,行动迅速,超额完成粮食购销任务。面对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后国营粮食购销企业与个体民营粮食企业处在平等竞争地位的新形势,市粮食局认真准备,周密安排,确保了粮食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在全市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开展“文明诚信在粮站”活动,实施“四公开”,收购网点一律采用仪器检验,做到以质论价和优质优价,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树立了粮食部门文明诚信的良好形象。我市的粮食收购工作在全省唯一连续三年实现零投诉。二是针对2003年粮食总量较少,供给缺口大,农民余粮不均衡的特点,积极组织人员、车辆下乡入户收购。广饶县成立了粮油连锁服务社,全县建立连锁店63家,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村千家万户,把能收的粮食全部收上来,同时派出购销人员到外市设点收购,仅市级储备就外采4万多吨,为全市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针对全市粮食周转库存下降的现实,为确保节日市场供应和农村救济救灾,迅速行动,在粮价上涨前组织收购了4300多吨小麦。我市粮食购销企业全年收购粮食21/77万吨(其中订单收购优质专用小麦8.15万吨),销售粮食28.22万吨。新增收购4.4万吨市级储备粮全部在8月底前到位,仅此一项增收节支1760余万元。
(三)狠抓基础管理,规范化储粮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储备体系和预警预报体系得到完善。市粮食局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粮食仓储管理,确保储粮安全。一是2003年初制定了《市级储备粮库存管理办法》,同时积极向市政府建议,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东营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确保储粮安全。二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保管员对所保管粮食实行“三包”(包入库、包存储、包出库)。各粮食收储企业严格执行年初制定的《全市粮油储运基建工作百分考核办法》和《全市粮油库存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储粮单位活动。三是在各储粮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自查的基础上,市局年内组织开展了春季、雨季、冬季三次大型的粮油安全普查活动,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四是积极推广科学储粮技术,大大减少了药剂在粮食中的残留,初步实现无公害、绿色环保的储粮要求。全市实现“四无”(无变质、无害虫、无鼠雀、无事故)粮仓单位53个,“四无“粮仓率保持了100%,规范化储粮单位49个,占全部储粮单位的92%。全市现存市级储备粮65000吨,县级储备粮16000吨,库存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确保了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为应对2003年10月份以来的粮价上涨提供了可靠的粮源保障。
为确保全市粮食供给和特殊情况下的粮食供应,市粮食局2003年着重加强了粮食储备体系和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一是按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对全市城镇非农业人口、军队、缺粮农民以及城市流动人口用粮进行了详细的测算,确定了地方储备粮规模。二是抓紧储备粮库建设。市级粮食储备库二期4万吨改扩建工程2003年7月12日开工建设,储备粮库主体工程已经提前完工。三是进一步扩大地方储备规模。经市政府批准,市级储备库三期3.5万吨储备粮库和1000吨储备油库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广饶、垦利和河口区已经确定建设各自的县(区)级储备粮库,逐步实现“市级储备粮存市库,县级储备粮存县库”的目标。四是加强了对粮食产销的调研,2003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全面的粮情普查,对全市粮食的产、供、销进行跟踪监测,及时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针对防治非典特殊时期制定了《东营市防治“非典” 期间粮食市场安排应急预案》,为建立长效性的粮食预警、预报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2003年10月份制定了《东营市粮食供给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特殊情况下的粮食供应,对安定民心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培育、扶持粮食龙头企业,膨胀粮食经济规模。长期以来,局党委注重培育、扶持粮食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有效推动了全市粮食事业的发展。一是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对粮食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帮扶企业做大做强,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2003年上半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月份被批准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购销企业密切配合龙头企业订单粮食的收购,在夏粮收购中抽调专人,腾出专仓,建立专账,严格按照订单合同价收购优质专用小麦,逐步走上了“企业+基地+农户”的路子。三是鼓励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附加值产品,半球、千乘公司的多维面粉、特色面条等产品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四是支持、引导企业低成本扩张,实现跨行业经营。半球公司2003年4月份收购了拥有国内先进设备、当地原料具有质量和价格优势的济宁金乡面粉厂,日加工量扩大到950吨,经营规模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积极发展跨行业经营,计划总投资1.2亿元,规模为6万支纱锭的东营市半球纺织有限公司于12月份投产运营。在粮食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克服粮源少,有效资产质量低等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面开展粮食的购、储、加、销工作,系统实现销售收入5.16亿元,实现利润601万元。
(五)粮食软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一年来,市粮食局在2002年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年”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软环境建设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用硬性的制度确保软环境建设。一是成立了软环境建设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软环境建设监督工作。在政府信用网站和山东金粮网上公开市粮食局的服务措施和承诺,公开监督咨询电话。二是在兑现2002年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市里的招商引资新规定重新制定了《局机关人员2003年度招商引资奖惩办法》,将招商引资任务分配到人,确保了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帮扶引荐企业做大做强,本着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原则,加强了对引荐企业的帮扶力度,实行季度回访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效促进了以商招商工作的开展。三是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为外来投资者到我市兴建粮食深加工方面的企业消除了壁垒,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自2003年6月1日起,“常年放开粮食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鼓励农民销售自产粮食。市内原粮和全国范围内的成品粮不再实行运输凭证制度。各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阻碍粮食的合法运销”。四是为方便市内外粮食加工企业直接下乡入户收购加工所需原粮,2003年4月份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唯一的行政审批事项“粮食加工企业收购资格的初审认定”转为正常性审核。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真正树立了“人人都是招商引资软环境”的大局意识,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搞好服务,有效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2003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694万元,占任务数的294%,连续四年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附: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李福杰
副书记:燕立志
委员:缪钦然杨忠起韩秀梅
许钦勇
东营市公安局党委工作概况
市公安局党委书记王福昌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下,市公安局党委团结带领全市公安机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这个中心,全面强化各项工作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双丰收。市公安局先后被省文明委表彰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市委命名为“市级双文明单位”、“全市文明行业”、“全市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政法委、省人事厅命名为“人民满意单位”;一个县公安局被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局,2个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派出所,8个派出所被省厅命名为二级派出所,公安交通管理、车辆管理、高速公路管理工作均被省厅评为“一等奖”。有63个集体、23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或二等功以上奖励,其中,一名同志被命名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在年终省厅进行同行业总评时,市局机关25个处室中,有19个处室被评为优秀等次;7月,省公安厅在我市召开了队伍建设现场会;10月,全国10个省市的近70名公安局长、政委来东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现场观摩教学,对我市公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3年底,市公安局党委下辖市局机关、交警支队两个基层党委,20个基层党支部,管理党员417名。一、以党委班子建设为重点,严于律已当表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局党委始终把班子自身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坚定。以建立学习型公安队伍为主线,健全完善了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周六集中学习日等多项制度,及时认真的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两个务必”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通过学习教育,自觉树立好“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划好“三圈”(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过好“三关”(财、权、色),做到“四自”(自尊、自警、自省、自励)。二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党委一班人自觉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九要九不要”的要求规范自己,在贯彻上级精神、推动工作开展上,突出一个“早”字,着眼一个“快”字,立足一个“实”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和民警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许多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真正体现了“唯旗是夺、争创一流”的精神。三是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干部任免、财务支出、人员调整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的好评。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元旦、春节期间,局党委专门下发了《全市公安机关元旦、春节期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通知》,就有关勤俭、廉洁问题做了强调并督促落实;党委书记与各中层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共计30份,把全局的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了一把手的责任范围,严格了“一岗双责”制度;根据省公安厅要求,局党委建立了党委成员、党员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大项资金收支、干部子女亲属的工作调动和安排等情况要及时向局党委、纪委做出报告;根据市委的要求,对市公安局领导干部的通讯工具、通讯话费、乘座车辆进行了认真登记、清理,并将登记、清理情况进行了公开,主动接受广大民警监督;按照市纪委统一安排,组织1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洁从政知识考试活动;修订和完善了近200名副科以上干部的廉政档案。按照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狠抓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规定的落实,认真清理干部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问题,未发现有违规现象。同时,局党委一班人坚持用正面典型激励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人人做到了“四常四管住”,即常思贪欲之害,管住自己的思想;常怀畏惧之心,管住自己的欲望;常除非分之想,管住自己的小节;常修为官之德,管住手中的权力。在班子内部形成了“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向、工作上同力”的良好氛围,班子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已任,打防控管全面抓,忠实地履行了三大历史使命维护稳定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市公安局党委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打击、严防范、查隐患,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高度,大力强化政治领域的斗争。针对社会形势日益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加强对各类复杂社会问题和有关情况信息的调查和侦查控制,在市级“三会”和全国、全省“两会”以及建市二十周年庆典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做了大量矛盾化解和人员控制工作,实现了无一人进京到省上访滋事、无一起冲击市级“三会”会场和二十周年庆典会场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及时清理整顿对社会有危害的气功组织,共破获“法轮功”案件13起,依法审查、打击处理有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法轮功”顽固分子16人。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先后侦破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案件20余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二)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持 “警情不消失,严打不停止”的指导思想,以创建 “无黑恶势力县区”活动为载体,灵活运用专项行动、个案侦查、集中搜捕、治安清查、重点治理等手段,对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重拳出击,成功侦破了“6.6”敲诈勒索外来客商案、“9.4”涉外抢劫案、“11.28”抢劫杀人案、“12.2”抢夺36万元现金案等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案件,保证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平稳。年内,全市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3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63名,追回逃犯74名,缴获赃款及赃物折款1230余万元。侦破各类经济犯罪案件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挽回经济损失836万元。
在此基础上,大力整治治安混乱区域,认真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及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油区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先后查处涉油案件15起, 抓获涉案人员20人,铲除土炼炉10个,取缔非法炼油点1处,填平蓄油池3处,取缔私拉乱接油田水电气用户57户,收缴输电气管线16070米,优化了油田的生产、生活环境,使东营油区的治安秩序继续保持了全国最好的形势,国家专项行动检查组、9家全国新闻媒体记者对我市油区治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明查暗访后,称:“东营油区是全国的模范油区,是全国油区治安的一面旗帜。”
在坚持严打的同时,集中解决影响软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一是严厉打击损害外来投资者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让外来客商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6月6日,一名来东营投资兴业的客商收到一封扬言以杀人相威胁的恐吓信,向其敲诈现金26万元。案发后,市公安局迅速安排侦破工作。经过参战民警3个昼夜的艰苦奋战,于6月10日凌晨,将3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员全部抓获归案。二是集中整治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垄断建筑市场问题,让外来客商有一个宽松的生产环境。从3月份开始,部署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制定了行动方案,向各建筑工地印发了《致工程指挥部的公开信》,对各工地存在的治安问题进行了调查摸排和整治。先后摸排建筑工地370余处,接查群众举报线索140余条,打掉违法犯罪团伙4个,查处扰乱外来投资企业施工秩序的违法犯罪嫌疑人67人,震慑了违法犯罪,维护了正常的施工秩序。
(三)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出发,切实加强公安行政管理。一方面,以治安、消防、交通管理为重点,严格执法监督检查,优化了生产环境。认真组织开展剧毒危险化学品安全清理整顿,公务用枪管理使用专项整治,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检查,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治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防止了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交通管理和消防工作的各项指标全面下降。其中交通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数分别为3002起、3078人、879万元,同比减少262起、58人、134万元;火灾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数分别为475起、3人、341万元,同比减少38起、2人、46万元,创造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另一方面,以社会面的治安防范为重点,构筑立体化、全方位的防范机制。在城区,充分发挥巡警、武警、交警等各警种协同作战的优势,科学安排力量,把警力沉到一线、摆上街面,强化社会面的巡控力度,开创了打防控体系建设的新局面。东城12个社区全部进驻社区民警,配备了5-10名不等的保安队员;各县(区)城区及城镇驻地的居民社区治安防范基本实现了保安化。在油区,全面加强对输油(气)主管线的联防联治工作,进一步规范水电气的使用管理,巩固发展油地共治共建的良好局面。在农村,着力健全以派出所为依托,警务区、110报警点为支架,治保会、联防队为主要力量的基层治安防范网络。在海上,在界定生产区域、规范生产经营秩序的同时,强化海上“110”建设和巡逻力量,严防发生重大问题。大力加强保安服务工作,整顿规范保安队伍,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全方位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推动了治安防范工作的社会化。(四)积极应对“非典”疫情,充分履行公安职能,全力以赴做好特殊时期的警务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市公安局党委号召全市公安民警要讲政治、讲大局,迅速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去。一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非典”疫情的防治工作。派出300余名警力在全市21个卫生检查站执行查控任务,守住了我市抗击“非典”的外围阵地。二是对特殊时期发生的各类刑事案件尽全力组织侦破。先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30余起(其中隐积案67起)。5月27日凌晨,胜利黄河大桥南发生一起团伙抢劫过往司机案件,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联手行动,当天下午,将18名团伙成员抓获归案,带破案件16起。三是加强城区治安巡逻和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确保了社会面的稳定。每天组织400余名机关民警、保安队员和武警现役官兵,在全市城区主要交通要道和街居、党政首脑机关,进行24小时全时空巡逻防范,构筑起严密的安全屏障;全体交通民警坚持上路巡线和上岗执勤,严查严纠交通违章,强化交通疏导,保证了道路安全、畅通。
(五)精心组织、科学布警,确保了大型庆典活动的绝对安全。全市公安机关以“四个不发生”为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各项警卫和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经过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在三级“两会”和建市20周年庆典活动暨经贸洽谈会期间,全市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没有发生有影响的治安、刑事案件,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交通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确保了绝对安全。圆满完成各类警卫任务140余次,全部做到了万无一失。
三、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严教严管严考核,实现了“队伍无违纪、工作上水平”的目标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对此,市公安局党委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始终围绕”队伍无违纪、工作上水平”这一目标,狠抓队伍建设不放松。一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和灵魂工程,以“主题教育”、“大讨论”、“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为载体,抓住贯彻落实全国“二十公”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分层次、分专题、有重点地加强对广大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教育,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教育,恪守信用、优化环境的教育,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教育和反骄破满防“硬伤”、执法为民促发展的教育,引导民警把取得的荣誉当过去看,把小的事情放大看,把外部的问题当内部看,把苗头性的问题集中起来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广大民警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明显提高。二是严格内部管理。把贯彻好、落实好公安部“五条禁令”和“四句话”要求,作为加强内部管理、树立良好警风的总抓手。集中时间在全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中组织开展了“学禁令、正警风”教育整顿活动,引导民警叫响“从我做起,对我监督”的口号,保持令行禁止的自觉性。把落实“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要求,与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加强内务管理、树立良好警风有机结合,通过考试、明查暗访、写实性通报等渠道和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不断提高广大民警对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四句话”要求的认识,确保每位民警对“五条禁令”和“四句话”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三是严格考核。以工作量化为前提、以定期考核为手段、以等级评定为形式、以兑现奖惩为措施、以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为目的,不断完善等级化管理考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民警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去年9月份,省厅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市级公安机关等级化管理座谈会,总结推广了市公安局的经验做法。
附:东营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王福昌
副书记:甄思声
委员:赵喆李湘兵刘庆志王相海魏秀明石磊李希杰周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