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学院建设和发展打基础、上水平、求突破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油田、市直各部门和石油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院上下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不断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圆满完成了年初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学院更快、更好的发展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一、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各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学院的改革与发展。
一年来,学院把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管理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结合“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等专题活动,多次组织广大领导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集中学习和分专题讨论,结合学院改革和发展实际,集中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全院领导干部署期读书班。经过一系列学习和讨论,在广大干部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学院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远景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重点。在发展目标上,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达到标准的高职学院创办高职本科院校,鼓励有条件的硕士点招收高职本科毕业生,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相衔接,职教特色鲜明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的决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从学院的实际岀发,对原来制定的《东营职业学院“十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中所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在表述上做了适当调整。具体来说,长远目标就是要把我院建成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四个层次相衔接,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培训相结合,职教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地方性高校,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围绕上述定位和目标,近期工作的重点是集中精力办好专科和中专,把专科办大、办强,把中专办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尽快达到一流的观念、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学科专业、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制度、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真正达到我省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对统一思想,指导工作,加快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工作方针,对事关学院发展全局和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慎重决策,认真对待,努力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力推进学院的重点工作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作为新建学院,各方面的条件相对比较差,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党委、行政确定最基本的办学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一办学思想为党委、行政的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一年来,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40多次,研究议题200多项,内容除了学院改革、发展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就是涉及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教师培训、职称评聘、岗位津贴、职工福利待遇等问题,党委都反复研究,充分考虑学院实际,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尽量让每个教职工满意。
在坚持正确决策的前提下,党委还从全局着眼,重点着手,突出抓了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和机构建设、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招生就业工作和校园一期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都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抓管理,完善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工会、团委章程,健全了各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新增设了基建管理处。为了加强管理,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单位的职责权限,进一步落实了各系部办学的主体地位,理顺了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和成人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了岗位津贴,修改完善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加大了各项工作的督查、考核和奖惩力度,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正在形成,各项管理初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抓队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针对我院年轻教师多,学历层次比较低,专业结构不甚合理的实际,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确立了充实、调整、提高、完善的工作方针和“外部引进与自主培养”并重的指导思想,圆满完成了一线教师的整合工作,根据教学急需充实了一批新教师,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还以最积极、最宽松的政策鼓励所有教师进修和深造,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有了一定改善,学历层次也相应提高。目前,我院有专职教师465人,其中硕士(含在读)100余人,博士(含在读)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4人。今年又有158人报考工程硕士或教育硕士。为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开端。
三是抓教学和学生工作,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办学的生命。一年来,学院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抓住专升本升学率和毕业生就业率这两个根本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各项措施,并初见成效。针对学生基础差别较大的实际,在抓好常规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许多系部进行分类管理尝试,分层次教学,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自主发展。对有继续深造要求的学生,加大基础理论课培养力度,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师配备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正常学业的同时考取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今年大专学生有122名学生考取英语四六级证书,有470名学生参加数控加工工艺员、车工等特殊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400余名学生考取了电子商务师、秘书、物业管理、推销员等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中专部有24名学生考取计算机中级证书,165人次参加了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在全院学生中推行分类指导、分层次教学和“双证书”制度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今年的专升本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应届毕业生462名,196人参加全省专升本考试,有143名学生被山东科技大学等16个本科院校录取,报考录取率73%,占毕业生总数的33.7%,高出全省平均值3.7个百分点,电大毕业生的报考录取率居全省第三名。其余大专毕业生97%实现完全就业,中专部学生90%以上实现一次性就业。
在学生管理上,采取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施奖励政策,对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减缓免学费等综合性措施实施救助,平均每年拿出近300万元用于奖学和助学,确保每个学生没有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四是抓硬件,校园建设进展顺利,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在基建处同志们的辛勤努力下,经市政府批准立项的一期工程88600平方米已全面开工,7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已交付使用,其余工程除28000平方米的图书楼外,在2004年8月份之前能够投入使用。
在加紧推进校园建设的同时,也努力改善内部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由于学院建校基础薄弱,教学设施欠账太多,在办学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本着先急后缓、保常规、保重点的原则,全年通过政府采购的教学用品和办公、生活等设备达1000多万元,仅校园网和图书馆改造两项合同资金400多万元,学生食堂仅内部硬件设施就投资了30多万元,达到了部颁标准,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学院是一个整体,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是建设一流职业学院的基础和保障。一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各部门、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在确保完成上述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多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促进了我院整体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一是招生工作有了新突破,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了组织生源,扩大影响,在招生就业处同志们的努力下,克服了“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2003年首次在全国8个省区实现招生,共招大专新生1971人,报到1326人,报到率67.2%,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中专招生也走出了低谷,实现了新的突破,共招新生909名,其中五年一贯制学生559名,我院在校生达到7170人,实现了我院“十五”规划所确定的到2004年在校生规模达到7000人的目标。
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我院加强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通过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小型人才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毕业生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同时,还加强了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建设,与苏州、广州、深圳等多家人才中介机构和省内外2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人才供需联系,建立了用人单位信息库,加盟了“中国百大网”和冲国求职网”等就业网站,定期发布毕业生信息,还为全院学生设置了求职专用电子邮箱,以此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
二是后勤工作扎实有效。财务管理规范有序,被市财政局评为财务管理先进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经过集中清查登记,在管理上也在逐步走向正轨,被市国资办评为国有资产登记先进单位。物业管理工作以迎“双创”和预防“非典”为契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200多万元的校园设施维修、改造和建设任务,有利地支持了全院的抗“非典”工作,圆满完成了我院承担的“双创”任务。食堂和卫生管理也上了新台阶,饭菜质量明显提高。
三是成教事业发展较快。在不断巩固原有教育培训阵地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与有关高校和省、市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合作,争得了自办函授专科教育资格,为多所大学设立了校外辅导站和函授工作站,实现了本、专科两个层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达到1500余人。成人培训工作也不断开辟新渠道,培训范围更加广泛,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41期,培训学员7604人。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狠抓了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作业合格率、毕业生论文通过率达到100%,被评为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招生先进单位、全省电大开放教育优秀教学点。
四是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科研工作有了新进展。我院召开了第一次科研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为我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启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证。2003年执行科研项目27个,其中完成项目9个,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新报并被批准立项的项目7个,其中省部级3项,市级4项,并启动了博士科研基金。院级科研项目申报了50个,立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从总的情况看,我院科研项目的申报渠道在不断拓宽,科研成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另外,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力度也在进一步增强,依托农科所成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东营分院和山东省耐盐植物研究推广中心,与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德国国际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美国农业生命科学发展教育所等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专家进行研究探讨和学术交流,在盐碱地改良与可持续利用、引进耐盐树种等方面初步达成了合作协议,这对进一步深化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我院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是各群团组织开展活动丰富多彩,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各级工会组织在依法保障广大教职工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关心教职工生活,努力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把党委、行政的温暖送到广大教职工的心坎上,职工的福利待遇得到较大改善。为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各级工会还根据广大教职工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2003年,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授予我院“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院工会被授予全市工会系统先进单位、妇女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各级共青团组织紧紧围绕促进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以各个社团组织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宽领域、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各级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得到了广大团员青年的信赖和拥护,被团市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另外,学院在宣传信息、校园综合治理、安全保卫、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与督查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为保持总体稳定的局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3年,我们还经历了一场非同寻常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党委以及各部门、单位把防治非典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师生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认真负责,全力协作,不懈不怠,严防死守,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