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委办公室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162
颗粒名称: 东营市委办公室工作概况
分类号: C931.4
页数: 44
页码: 149-192
摘要: 2003年,是市委办公室承担艰巨紧张繁重任务,圆满完成督查考核各项指标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室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思想作风有较大改进、工作能力经受锻炼和检验、服务质量水平又上新台阶的不平凡的一年。
关键词: 东营市市委办公室 办公室工作 工作概况

内容

2003年,是市委办公室承担艰巨紧张繁重任务,圆满完成督查考核各项指标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室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思想作风有较大改进、工作能力经受锻炼和检验、服务质量水平又上新台阶的不平凡的一年。
  一、200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综合调研工作成效显著。完成各类文稿443篇,190万字。起草的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等讲话材料,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完成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意见(试行)》等一批重要文件;撰写了《做奋发有为的领导者》、《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农民奔康致富步伐》、《实行“三调整”,确保“双胜利”》、《围绕四个重点,推动制度创新》等一批署名文章和《关于垦利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实行“三改一转”,增强发展活力》、《关于畜牧发展情况的调查》等调研报告;形成了《关于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赴温州、苏州两市的考察报告》、《广州、深圳等文化建设考察报告》、《“长三角”发展的经验及启示》等考察报告和中央、省领导同志来东营视察时的多次汇报材料。全室干部个人完成调研、考察报告和理论文章82篇,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18篇。
  (二)信息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编发《东营信息》260期,《东营大事记》12期;编发《信息清样》60期,《信息调研》26期,其中《广饶县蒜籉销售形势严峻》、《四大污染源严重威胁东营河,油田排污问题亟需协调解决》等一批信息进入领导决策,市领导批示达80件次;报省信息1140条,被省采用量居全省第四位,《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推进全市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等文章被省委《工作情况交流》采用。全年共完成文字量近100万字。
  (三)督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市委工作会议、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确定的105项任务进行了立项督查。编发《督查专报》48期,被省采用5篇,其中《东营市“十突出、十加快”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专供省委常委参阅;编发《东营督查》14期、《领导参阅》7期;办理领导批示件637件、请示报告31件;办理政协提案24件,政协委员满意率100%。
  (四)高质量地完成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和重大接待任务。圆满完成了市第三次党代会组织筹备工作;积极组织参与抗击非典有关工作,办公室被评为全市防治非典先进集体,3名同志荣记三等功;成功筹备组织了20周年市庆暨经贸洽谈会,并协助石油大学举办了建校50周年庆典和胜利油田勘探开发40周年庆典;承办各类接待980批、1万余人次,其中接待副部级以上领导60余人次,姜春云、周永康等中央领导二级接待2次, 承办、协办全国、全省大型会务活动等15次。
  (五)机要、保密工作再创佳绩。市机要局被评为全省党政机要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市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及时安全收发、办理电报6526份,采编网络信息1.8万余条,录制视频资料1200小时,维护设备130余台次。自行开发的“机要综合办公软件”在全省机要系统推广应用,并获山东省机要技术进步一等奖;“党政办公通用信息网络”在办公室内部正式开通使用,并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市保密局被评为全国、全省保密工作先进单位,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保密工作先进个人,并在全国表彰会做典型发言。组织开展了保密宣传月、全省保密理论研讨会、保密知识演讲和板报展4项宣传教育活动。完成党校7个班次保密教学任务。开展重点部位、要害部门的保密检查和涉密业务审批管理工作。共有32篇(条)稿件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山东保密》采用量居全省首位。
  (六)文秘、值班工作高效、规范。起草、制发市委及办公室各类文件441件,编发《东营工作》5期、《东办通报》29期、《工作情况交流》11期、会议纪要43期。收发中央、省级文件及内部刊物1126件,传阅文件1079件,网上发文、传文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全市连续14年无短缺密级以上文件。整理文书档案1649件,档案管理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累计下达通知、组织各类会议580个,及时编排《市委领导今日活动》、《市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及科室人员值班表》,保证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七)人事、财务工作严细认真。认真执行干部人事政策,及时办理人员调配、干部任免、年度考核、工资管理、人事档案整理及人事报表等工作。圆满完成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主要工作考核目标制定及工作总结、督查考核报告等有关文稿起草任务。认真做好办公室内部会议活动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搞好会计核算、监督,合理运用资金,及时办理财务预决算、住房公积金、养老及医疗保险金缴纳等会计报表工作,会计报表、清产核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被市财政局评为先进单位。
  (八)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及时、有力。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内部管理,配合抓好办公大楼、鞠园小区及楼前广场管理,协调有关部门接访393次、7804人,圆满完成三级“两会”期间和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及节日的安全保卫任务。
  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卫科被评为全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加强机关行政管理,搞好后勤保障供应和职工福利。组织义务植树、“双创”活动。加强车辆管理,开展“争创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争创优秀驾驶员”活动,全年累计安全行驶86万多公里,2名同志分别获得省、市优秀驾驶员荣誉称号。文印工作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实现了高效优质无失误。
  (九)机关建设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狠抓各项整改措施落实,收到了明显成效。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和理论学习,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明显提高。抓好党风廉政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开展“送温暖、办实事”等各项活动,精神文明建设、软环境建设、计划生育及工会、妇女工作顺利进行。办公室机关党委被评为全市党务工作先进单位,2名同志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3名同志被分别评为工会、妇联、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
  (十)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全年共引进落实山铝水泥、山水集团、东营望海软件园等较大招商引资项目16个,大力推进横店草业、清风湖公园和垦利永安陵园等在建项目建设,经考核认定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完成市分配任务的298%,累计引进招商项目60多个,投资额6亿多元,连续4年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十一)深入扎实地做好包村工作。上半年,圆满完成了垦利县永安镇二十村的帮扶工作,办公室包村组被评为全市第11批下派工作先进帮扶单位,1人被评为先进个人。下半年,办公室第12批下派工作组进驻垦利县董集乡东户村,协调资金30多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养殖示范小区和修筑村庄道路等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帮助困难群众16户,受到县乡村三级一致好评。
  二、2003年工作主要特点。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突出工作重点,办公室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服务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按照新形势、新任务对办公室工作提岀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办公室工作规律,对各项工作超前筹划,提前介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坚持长计划、短安排制度,凡事想在前、做在前、服务在前,在被动中赢得主动,对市委重要会议、重要接待任务、重大督查活动及市委关注的一些大事、难事、复杂事,认真分析论证,制定详细预案,供市委决策。二是服务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在抓好常规服务的同时,根据市委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搞好全方位服务。非典疫情发生后,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投入抗击非典斗争,办公室广大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坚守工作岗位,坚决服从指挥,除认真做好有关会议筹备、信息报送、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鞠园小区及办公室内部防治工作外,还选派1名副秘书长、1名副县级干部和2名正科级干部直接参与抗击非典有关工作,为我市夺得防治非典工作阶段性重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三是服务工作的层次进一步提高。为筹备好市第三次党代会,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没有出现任何闪失,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搞好20周年市庆暨经贸洽谈会,办公室全力以赴,紧张工作,从活动筹划、对外联络、来宾接待,到材料准备、会场布置、安全保卫等每个环节,都做到分解细化,明确标准,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确保了庆祝活动和经贸洽谈会的圆满成功,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围绕发展大局,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发挥。一是决策前抓综合调研,为市委制定决策当好智囊。着眼于求新、求实、求高,努力在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掌握下情上下功夫,注重做好与东营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文稿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实行全员搞调研,重点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及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超前搞好调查研究,拿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大部分进入领导决策。同时,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整合市直部门和县区委办公室调研力量,实施联合调研、委托调研等形式,有力地促进了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决策中抓信息反馈,为市委完善决策当好“耳目”。注意把及时、准确、全面地反馈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及苗头性、预测性的信息,作为办公室政务服务的重要一环,贴紧领导思路,不断加大信息报送力度,积极开展信息调研,突出报送经济动态、外地动态、问题信息及前沿信息,不断提升信息服务层次和质量。特别是围绕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三大工程”建设、“平安东营”建设、培植发展“三大亮点”等情况,及时编发综合信息,为市委决策提供了大批高质量的信息。防治非典时期,坚持每天编发防治非典工作特刊,为领导及时了解掌握疫情态势和防治措施,发挥了重要的“耳目”作用。三是决策后抓督促检查,为市委决策落实当好助手。始终把督促检查作为办公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创新督查工作思路,改进督查方式,加大督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市委决策的贯彻落实。市委每一项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作出后,办公室都及时进行分解立项,明确责任部门、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以此为总抓手,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省、市委工作会议召开后,办公室牵头组成12个督导组,对市直99个部门、单位进行全面督导,并抽调5名副秘书长分赴各县区进行督促检查。对于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如城建拆迁、减轻农民负担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按照市委领导的批示精神,实行限期督办制度,做到了敢督、敢查、敢办,有力地促进了问题解决。同时,重点围绕中央、省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和领导交办事项的落实等进行督查反馈,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严细认真,办公室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一是把规范化建设作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措施。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和激励作用,使各项工作逐步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结合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重新修订了《办公室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建立起了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日常运行机制,包括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工作流程,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严谨有序,实现了工作人员行为有准则,工作有标准,运行有规范。二是建立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对全年的主要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把办公室的工作目标量化分解到各科室,落实到每个人,形成了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的工作机制。细化了机关人员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考勤、值班、请销假等管理规定,并与日常考核、年终考核挂起钩来,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学习,办公室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我们把学习摆上突出位置,制定学习计划,完善集中学习、科室学习、个人学习制度,采取请专家讲课、收看录像、学习研讨、外出考察等形式,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一是向书本学。深入开展“读书月”活动,坚持每人每年读两、三本好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学习经济、科技、法律、文秘、计算机、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知识,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向先模学。邀请华泰集团李建华等作了报告,组织收看了党的好干部郑培民、优秀共产党员王友成的事迹录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三是向领导学。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努力把握领导的思路,在领导批示和平时言谈中捕捉领导的最新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领导驾驭全局、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方式方法,增强为领导服务的本领。四是向实践学。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到的知识与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与研究解决当前的问题相结合,通过到基层调研、包扶贫困村等形式,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五)严以律己,办公室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一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成立了办公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机关党委负责日常工作。从班子成员到各科、室、局、中心负责同志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办公室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优树先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和监督检查,在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二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以落实廉洁自律规定为总抓手,办公室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从不打着领导的旗号办私事、谋私利。在日常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无论外出考察、公务接待,还是工作用车、办公用品使用,都精打细算,勤俭节约,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通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自查,没有发现违纪问题和腐败现象。三是切实抓好牵头和分工负责的廉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职能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改进市级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关于狠刹用公款大吃大喝歪风的通知》、《关于加强对市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教育管理的意见》等文件,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全市组织工作概况。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玉君。
  200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以市县区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周密组织,严格程序,“三会”取得圆满成功。严格遵照有关法律规定和上级有关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开展工作,精心组织,认真筹备,确保了“三会”的顺利召开和换届选举工作的圆满成功。省委批复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和法检“两长”候选人都以全票或高票当选。同时,在县区领导班子换届期间,市委组织部派出工作组及时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五个县区组织提名的156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全票或高票当选,确保了组织意图的实现。二是做好市直部门领导班子的考核和调整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了部分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全年共调整县级干部296人,提拔92人,其中正县17人、副县75人;交流37人;改任非领导职务30人,其中正县10人,副县20人;离职42人,其中正县15人,副县27人。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市直科级干部的宏观管理。认真组织了市直党群等部门单位科级以下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指导市直15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进一步推行了事业单位中层领导职务聘任制。在21个事业单位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中,全部实行了聘任制,共聘任中层领导干部179名。认真做好干部学历、学位清理工作。全市认定学历、学位42070人,其中涉及在职县级干部786人,虚假学历(包括因档案中材料不全,不能认定的)2103人,学历班1100人。加大了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查、鉴别力度。
  二、创新机制,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突出凭实绩用干部,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形成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各级领导层。
  (一)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积极推动《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落实。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党员电教阵地、组工刊物,广泛宣传,深入研讨,营造了学习贯彻《条例》的浓厚氛围。精心组织了“《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知识竞赛活动”,全市共有150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竞赛。制定了《〈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检查办法》,对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条例》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抓好整改。
  (二)创新干部考察机制,为凭实绩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扩大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的参与面,增强了干部考核的群众性。注重利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和翔实的事例,对干部进行全面的掌握和立体化的考核,增强了干部考核的客观性。完善干部经常性考察制度,把在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的表现情况,以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突岀了干部考核的实绩性。坚持与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报制度、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行了干部考察预告制,增强了干部考核的全面性。实行干部专职考察制度,与考察人员签订《干部考察责任书》,严格落实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增强了干部考察的严肃性。运用先进的考核标准测评系统,增强了考察结果的科学性。
  (三)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真正把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一是实行全委会票决制。在县区换届中,对6名县区党政一把手全部实行了市委全委会票决制。对任命的30名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也实行了县区党委全委会票决制。二是推行公开选拔。采用公开选聘的形式考选了2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三是试行干部聘任制。对公开选聘的25个副县级干部全部实行了聘任制。
  (四)积极探索三项试点,疏通干部“下”的渠道。认真抓好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度和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三项试点工作。继续坚持采取多种形式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对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免职、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提前离岗、交流轮岗、待岗,或根据特长安排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对降免职后做出新成绩、得到群众公认的重新安排职务,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能上能下、能下也能上的良好导向。
  (五)深化干部监督机制,前移干部监督的关口。一是严把考察关。实行考察预告制度,对117名干部实施了考察预告,其中2人由于反映问题较多且经查属实,被取消任用资格。二是严把任前公示关。健全完善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把干部工作实绩纳入公示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任前公示127人,其中有1名公示对象因群众反映存在问题而改任非领导职务。三是把好信访调查关。按照“属名举报的必查、线索清楚的必查、上级批转的必查”的原则,对收到的22件人民来信、来电进行了认真调査和处理,对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函询。四是把好信息反馈关。建立了干部监督工作信息员制度,拓宽了干部监督信息渠道。五是把好经济责任审计关。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结果运用工作暂行办法》,明确了评价原则,强化了结果运用。全年共安排审计县级领导干部27人。同时制定了《关于建立干部监督档案的规定》,完善了干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三、适应形势需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年来,共在市委党校举办了16个主体班次,培训干部1292人。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在认真组织我市厅级干部和各县区委书记参加省委党校调训的同时,年内对全市县处级以上干部轮训了一遍。成功组织了第三批赴国内外高校培训班24名学员的出国培训工作。联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全市800余名县级干部参加了理论考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干部的理论修养。
  (二)干部下派锻炼工作呈现新局面。第十一批干部下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加快农民群众奔康致富步伐的同时,下派干部也得到了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大大增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对第十一批下派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和形式,创造性地推进第十二批干部下派工作。从市直机关选派316名干部到基层进行实践锻炼,选派28名干部到省以上机关学习锻炼,选派22名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选派胜利油田、垂直部门、市直经济部门13名机关干部到县区挂任县区委副书记或副县区长,并积极争取选派市直、县区直部门和乡镇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进一步拓宽了干部锻炼渠道。
  (三)人才工作迈出新步伐。围绕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我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着力选调了一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来东营建功立业,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对我市高层次专家和优秀人才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摸底,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党管人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着眼于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年来,以“三级联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三五”工程等工作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以开展“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健全制度,强化督导,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起草了“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基层满意的县区部门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在市、县(区)两级成立了督导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加强了对活动的督促检查工作。二是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加快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基地建设。制定了《2003年、2006年东营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规划》和《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三五”工程的意见》,召开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基地建设现场会。积极做好市级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工作,建立了12个基地,申报了5个省级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示范基地,争取省市级专项扶持资金140万元,促进了示范基地的建设。三是科学论证,扎实推进,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先后四次组织对全市现有教育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市、县、乡、村四级的资源情况;制定了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各乡镇的管理、教学、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积极做好设备招标等基础工作。四是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对农村、街道社区等不同系统、不同行业的党组织和党员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针对排查梳理出的突出问题,坚持边调查边解决问题的原则,集中组织开展了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和党员关系理顺工作,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加快推进村务管理工作规范化进程。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大事村民议决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事务决策机制,促进了村务公开。改革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在乡镇建立了集中核算中心,通过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选聘制、代理制,加大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开展村干部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完善了农村干部激励机制,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东营市村情档案,对全市1798个村实行一村一卡,全面掌握各村基本情况,努力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2003年底,我市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278个,已建立党组织的271个,占97.5%。先后向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322名。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积极开展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载体。实行“派、考、选”相结合,着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阵地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健全管理机制,狠抓责任落实,社区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以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求和督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特别是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推动工作的开展。举办了11期近千名领导干部参加的专题研讨班次,组织150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知识竞赛”活动。在农村无职党员中探索推行了“设岗定责”、“党员活动日”制度,在社区党员中探索推行了“双重管理”制度,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舞台。实行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回执单制度,有效解决了少数党员不及时转接、个人留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问题。通过组织生活会、座谈会、报告会、党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王友成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认真搞好对照检查,自觉做到学先进,见行动。
  (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在全力做好部机关“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发挥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组织动员广大下派干部积极参与农村“非典”防治工作,确保所包村防治工作不出疏漏。对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2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40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
  五、以把组织部建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率部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部机关自身建设。
  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在全市组织系统集中开展了“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在组织系统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增强了组织工作服务全市工作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了组织部门联系基层制度,深入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实施了联系基层、部长约谈、网上恳谈、“开门评部”等措施,进一步密切了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制定出台了创建规范化机关、创建学习型机关、重大事项通报、鼓励组织工作创新等多项制度,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进一步树立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
  一年来,全市组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与新的形势和任务相比,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的一年里,组织工作将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在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组工干部队伍素质,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全市宣传工作概况。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雪萍。
  2003年,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宣传落实省市党委、政府重要会议精神为重点,围绕发展抓宣传,抓好宣传促发展,开动一切宣传机器,调动一切宣传力量,营造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理论党教工作。
  始终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列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市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一是注重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在加大理论学习辅导、联系实际研讨工作上下功夫。通过党委中心组读书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党课集中教育、理论下基层、宣传干部培训班、“争创学习型党员”活动等多种形式,区分层次,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达80余场。先后邀请著名经济学家王珏、艾丰、中央党校教授王怀超等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直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作形势报告。会同有关部门对县级、科级干部年度理论学习情况进行了集中考核。二是注重在增强理论武装的针对性上下功夫。2003年5月份,牵头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整个主题教育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借鉴江苏、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的经验,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集中整改,较好地解决了干部群众存在的自我满足、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等思想问题,信心不足、决心不大、目标不高等现实问题,解决了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执法不规范等影响投资软环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推动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向实发展。三是注重在理论研究的应用性上下功夫。围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发展,确定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深化“信用东营”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等10项重点课题,落实招标制,推岀了一批研究成果。完成了山东省社科“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山东省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对策研究》,推动了实际工作。以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为题材,组织拍摄了电视理论专题片《走向文明》。市委宣传部荣获“山东省党课集中教育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
  二、新闻外宣工作。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加强整体策划,精心组织了三大宣传战役:一是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战役;二是一手抓防“非典”斗争、一手抓经济发展的宣传战役;三是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的宣传战役。大力宣传“一个总目标”、“两个率先”、“三个显著提高”的发展思路。大力宣传实施招商引资、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信用东营”三大工程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工作部署,讲求报道深度。大力宣传有关政策、重点项目以及进展情况,宣传基层的经验和探索,鼓舞士气,促进发展。配合庆祝建市20周年,集中开展成就宣传。组织拍摄了反映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成就的电视专题片《崛起了黄河三角洲》。
  继续落实市外、对外新闻宣传目标责任制。2003年累计市外发稿4200多篇,在中央电台、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省电视台、省电台等重要媒体刊播了一批份量重、影响大的稿件。庆祝建市20周年前夕,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了大型专题报道《东营,一个城市的故事》。市电视台、市电台在省台发稿数量名列前茅。配合2003年全市经贸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集中在《国际日报》、《中国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刊播各类宣传稿件180多篇,极大地提高了东营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制作了中、英、韩、日等多语种、多品类外宣画册和DVD、VCD市情光盘,组织了《人民画报》、《中华儿女》专刊宣传,积极向外推介东营。
  加强新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把舆论导向。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切实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经济一线,把更多的版面和镜头对准经济一线,对准基层群众。认真开展“写特色新闻,创名牌栏目”及市内基层采风和外埠采风活动,撷采他山之石,增强了感染力。完善油地校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宣传资源,统一宣传基调,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维护油地校大团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治理报刊散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主要党报党刊征订任务。
  三、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宣传工作。
  按照“信用东营”建设的总体要求,抓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的信用道德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精心组织了庆祝建市20周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市城乡党的十六大精神集中教育活动,参加了全省“鲁能杯”十六大精神知识竞赛并荣获组织工作奖。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谋发展、与时俱进建小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增强了活动实效。设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召开了两年一度的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市人行、大王镇等9个单位和魏德胜等10名同志进行表彰。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了一大批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系统地开展了行业学公路局和通信公司、企业学华泰集团、乡镇学大王和胜坨、村级学西水磨、基层干部学王友成等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电视展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典型,在全市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特别是王友成事迹的宣传,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被列为全省重大典型,在中央和省新闻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产生了较大影响。继续在企业开展重发展、重道德、重科技、重管理、重形象,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内容的“五重一创”活动,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华泰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编发《思想》杂志6期,《东营宣传信息》41期。另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维护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双创”、综合治理、双拥、普法等社会宣传工作。
  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在农村,以文明信用工程为重点,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2003年底,已评出“文明信用乡镇”14个、“文明信用村”441个、“文明信用户”66676个、“文明信用企业”49家、“文明信用工商户”1814家。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参与创评,能够及时、优惠地获得贷款,文明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到2003年底,全市累计办理贷款证21.64万个,发放贷款额91.87亿元,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全市农信系统继续保持家家盈利,综合业务考评连年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管辖的山东、河南两省名列首位。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农、信、企、政“多赢”效果。按照省里的安排,开展了文明诚信一条街创建活动。二是在城市,以“双创”为契机,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以此带动文明机关、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个层面的创建活动,大大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三是在行业,突出抓好窗口行业和执法执纪部门,深入开展文明高效一站式服务大厅、文明市场、文明诚信办税厅等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营造了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办好“行风热线”,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推动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深化信用道德教育,组织开展了“道德教育月”活动,“文明立市、诚信兴业”、“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更加深入人心。制定并落实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组织了半年、全年考核,推出了一批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2003年,“实施文明信用工程”获山东省首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农村文明信用户”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和亮点。
  五、文艺工作。
  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庆祝建市20周年这一主题展开。一是精品生产着力突出黄河口文化特色,创作了一大批吕剧、电视剧、歌曲、文学作品。组织排演了反映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大型现代吕剧《潮涌黄河口》,省委副书记王修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正昌等领导专门观看汇报演出,给予了充分肯定。开展了全市第六届“精品工程”评选,积极参加了全省第七届“精品工程”评选。歌曲《口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省精品工程展播中获一等奖。二是以庆祝建市20周年为重点,重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承办了“辉煌20年”建市20周年大型图片成就展,比较全面、形象地展示了东营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全市有近6万人参观了展览。组织了“走进黄河口”、“东营你好”等大型文艺演出,组织广场文化活动展演40余场。组织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三是加大执法和管理力度,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了文化市场。
  六、改革与事业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充满活力。一是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东营日报社、电台、电视台实行干部竞争上岗,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记者、总监,推进了人事、分配和管理体制改革。市艺术团改革成效显著。二是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组织了发展文化产业专项调研,组织赴广州、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宣传文化系统改革步伐加快。引入市场机制,开发频道资源,电视台第二频道越办越活,深受群众欢迎;以产业化运作,开发网络资源,有线电视网日益完善。着力推进公益性文化的市场化、社会化,市艺术团与移动公司,市吕剧团与通信公司开展文企联姻、艺企联姻,壮大了实力,提高了竞争力。三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起了吕剧博物馆,县区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广场。加快了“百村科技扶贫图书室”和村村通有线电视建设步伐。
  七、自身建设。
  重视学习,改进作风,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注重抓好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班子、队伍建设。在全市新闻系统开展了“三项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了“创学习型组织、做创新型人才”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建设。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开展了“调查研究年”活动,除积极承担完成全省、全市重点课题外,围绕事业发展确定课题进行研究。2003年,市委宣传部共完成省、市社科重点课题2项,调研报告20篇。《关于我市文化产业的调查与思考》和《广州、深圳等市文化建设考察报告》分别在市委主办的《领导参阅》和《工作情况交流》上刊发,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勤政教育,警钟长鸣,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全市统战工作概况。
  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倪胜希。
  2003年,在市委和省委统战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统战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统一战线各个领域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些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全力做好市政协换届选举工作。市政协换届选举工作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市委对此高度重视。各级统战部门在整个换届工作中,认真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和市委的具体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积极稳妥地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在严格按照程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考察把关的基础上,推荐出了政协委员人选。经市委、县区委研究,市、县区政协常委会通过,确定五届市政协规模为280名,第一次会议安排委员276名(中共委员占39.9%;非中共委员占60.1%),设置界别18个;三县两区政协共安排707名委员(中共委员占40.3%;非中共委员占59.7%)。市和各县区政协委员比例均符合规定要求。委员结构合理,平均年龄降低,文化程度、专业职称明显提高,与上届保持了连续性。由于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换届选举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帮助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各项活动。重点加强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思想建设,以组织不同内容的通报会、学习座谈会、协商会和培训班,统一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的思想,增强合作共事的意识,使他们及时掌握党和国家及我市的大政方针、重要会议、重大决策等情况,更好地发挥作用,献计出力。按照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三为主”的原则,结合东营实际,协助民主党派搞好组织建设,确保民主党派整体素质的提高。鼓励支持他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全年提出提案、议案140多件,提案、议案质量不断提高,有些提案、议案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落实。鼓励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民盟、九三学社市委积极参加全市“三下乡”活动,并到东营区六户镇李宅村进行走访,开展送温暖和文化下乡活动,为当地群众送去了价值5000多元的VCD)机和生活用品,书写对联2000余幅,科技咨询300多人次,义务查体200多人次。市委统战部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防治“非典”期间,组织了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防治“非典”捐款活动,共捐款220多万元,体现了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的精神面貌。
  (三)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工作有了新突破。各级统战部门不断探索、拓宽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工作的途径,抓住有利时机,为党外干部安排创造条件。市委统战部在参与组织全市副县级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的公开选聘中,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报考。全市有121名非中共党员干部参加了考试,经过笔试、面试、考察,有7名党外干部走上了副县级领导岗位。广饶、利津、垦利县委统战部积极组织党外干部参加副科级干部招考,共有13名党外干部走上副科级干部岗位。
  二、加大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
  (一)充分发挥统战成员的智力优势,为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中开展了“写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引进一个项目或一项技术,开展一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举荐1、2名优秀人才”的“四个一”活动;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建功立业”活动。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和党外知识分子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组织成员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同时,他们还邀请上级民主党派中的专家、学者来东营进行课题调研,为东营的发展建言献策。油、地、校的党外高科技人才,着眼于人才共享,资源共享,结合自己的专业课题研究,开展人才、项目对接活动,重点为民营企业“会诊”,就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对接,推动了产学研结合和企业高新技术发展。
  (二)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与市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工商联会员中深入开展“同进共富奔小康”教育活动的通知》,召开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会,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将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积极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开展了机关干部联系民营企业活动,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家民营企业,帮助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及共青团、工会等组织建设,促进民营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努力培养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分子队伍。
  (三)发挥统战部门优势抓招商。全市统战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服务党的中心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全年各级统战系统共引进项目31个,项目合同资金11.57亿元,到位资金1.3亿元,其中市委统战部机关完成招商引资63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90%,位居市直机关第二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1名同志被授予市级劳动模范称号。
  三、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以保持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思想稳定,维护全市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重点,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了全市的社会政治稳定。一是认真做好了全国、全省“两会”和省党代会、伊拉克战争期间少数民族、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统战信访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与市委宣传部、市民宗办共同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解决了回民群众关心的在我市大、中专院校食堂设立清真窗口问题等5件实事;召开了油地军校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会;多方位进行了宣传教育,在城区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条幅,印发了宣传材料3000多份,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安排播放少数民族风情纪录片12场次。三是开展了农村宗教工作调研,与市民宗办共同对全市农村宗教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了农村信教群众的底数,形成了《当前农村宗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查报告建立起了100人的少数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档案库。四是支持宗教爱国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指导和帮助市伊协、市“三自”爱委会完顺利换届。五是加强了同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宗教活动点负责人的联系,在市、县两级统战部下发了《关于广交深交宗教界朋友的通知》,开展了广交深交宗教界朋友活动,及时沟通信息,掌握动态,坚决抵御外来宗教的渗透,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统战成员的整体素质。
  为提高统战成员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市委统战部制定了全年的培训规划,利用社会主义学院,有计划的对不同范围的统战代表人士进行培训。一是针对政协换届后,新的政协委员比例大的实际情况,与市政协联合举办了五届市政协新任委员培训班,对159名新任委员进行统战政协基本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新任政协委员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二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精神的要求,为使统战代表人士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正确理解“三个代表”与统一战线的关系,举办了全市统战系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对46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基层组织负责人、无党派及宗教界代表人士进行了培训。同时,推选9名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参加了全省统战系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
  五、加强统战理论调研宣传和信息工作。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探索县区统战工作新途径、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等重点、难点课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全力抓好了全省统战系统“四新工程”的组织推荐工作。搞好统战工作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转发了省委两部一办《关于转发中央两部一办〈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的意见〉的通知》,全市统战部门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文章、简讯230多篇(条),为全市统战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力抓好统战信息工作。共整理上报各类信息129条,被省委统战部《统战简报》采用23条,中央统战部《统战工作》采用1条,整理编印部《统战简报》25期。以东营区为试点,抓好社区统战试点工作,为在全市全面推开社区统战工作积累了经验,趟出了路子。
  六、注重自身建设,增强工作活力。
  省委、市委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市统战部门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采取多种形式,抓教育,树正气,建机制,增活力。在全市统战干部中开展了“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全市统战干部深入学习了苏、浙、沪三省市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对照先进找差距,围绕新时期、新阶段统战工作如何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等课题展开了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了向先进英模人物学习、“三结合、三查找、三保持”等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行统战干部目标责任制。每名统战干部立足于自身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提出全年工作重点,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以上多种形式,提高了统战干部整体素质,把统战干部的热情汇聚到干事创业中去,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共创佳绩。2003年市委统战部先后被省委宣传部表彰为“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
  全市政法工作概况。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长君。
  2003年,全市各级政法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安定,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市没有发生影响严重的到省进京群体性上访事件,没有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没有发生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成为全省治安秩序和法治环境最好的市之一。
  一、各级党政重视程度有了新提高。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强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摆在压倒一切的突出位置,坚持党政领导、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各负其责,全市上下形成了“嘴里说稳定、手上抓稳定、腿上跑稳定,不惜人财物力保稳定”的良好局面。一是思想上重视。市委实行了“123”工作运行制度,即每个月市委政法委组织公、检、法、司、安、信访等部门排查一次影响稳定的因素;每两个月,书记、分管书记召开一次维护稳定工作专题调度会议;每三个月,书记办公会议或市委常委会议研究一次政法稳定工作。各级党政普遍将政法稳定工作列入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及时召开各级政法工作会议、政法部门工作会议、维护稳定工作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工作、解决问题。二是责任上落实。严格实行各级领导干部维护稳定“一岗双责”制度,并把政法稳定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了全市上下、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积极性。三是保障上有力。市委、市政府坚持“财政再难、不难政法”,不断加大对政法稳定工作的财力、物力投入。把“百姓平安工程”列为全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由市级财政拨款1500万元,用于建设市级刑事侦查技术中心和城区警务室。县区政法部门进行了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使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维护政治稳定取得了新成绩。
  一是对敌斗争的力度明显加大。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强化对重点人物的监控和对互联网的依法管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了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二是处“法”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坚持以深挖打击为突破口,防范控制、教育转化、宣传揭批多措并举,巩固和发展了连续多年形成的“四无”(无到省进京滋事、无非法聚集、无广播电视插播、无重大极端事件)的良好局面。三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能力明显增强。在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基层司法所恢复设立工作,大力推广广饶县整合基层综治资源,建立融“148”法律服务热线、调解中心、信访办公室三位一体的乡镇现代农民服务中心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各县区全部建立了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100%的乡镇、100%的村居、30%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347件,避免民转刑案件124件,防止群体性械斗和上访事件61件,充分发挥了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投资16万元,建成了市县乡三级综治系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电子信息网络,共排查矛盾纠纷1665件,调处1549件。坚持“以情接访、分级处访、综治息访、依法治访”,积极妥善调处涉法上访案件,成功解决了21起多年未决的重大积案。市、县(区)“五长”联合接访共接待来访333人,接访案件119起,处结率99.8%。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实行的“庭前调解”制度,成功调解民商事案件2189件,收到了“调解多、判决少、申诉少、质量高”的良好效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市和东营区两级法院在依法妥善解决油田“家属工”劳动争议一案中成绩突出,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二等功”。同时,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精心做好市级“三会”、全国全省“两会”和政治敏感日、重大节假日、抗击“非典”、建市20周年暨大型经贸洽谈会以及周永康同志视察东营等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了绝对安全。全市未发生一起有影响的事关政治稳定的事件。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新进步。
  一是“严打”斗争质量实现新突破。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下降7.1%;杀人、抢劫、绑架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0.7%、10.2%和45.5%。以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为重点,以提高攻坚破案能力为突破口,经常性打击与集中行动、专项斗争有机结合,政法机关紧密配合,始终保持了对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 “连打”态势。为期两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圆满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并得到充分肯定。公安机关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25起(含隐积案52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63名,追回逃犯74名,打掉犯罪团伙51个,缴获赃款、赃物折款1230余万元;侦破各类经济案件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挽回经济损失836万元。检察机关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726件、1256人,经审查提起公诉606件、990人,所提起公诉案件未出现发生法律效力的无罪判决,刑事检察工作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审判机关受理一审刑事案件690件、1097人,审结判处378件、1058人,生效判决中处5年有期徒刑以上的58人,执行死刑7人。二是城区整体防控能力实现新突破。以实施“百姓平安”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治安防范年”活动,大力加强城区防控体系建设。在进出城区的交通要道,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查控手段先进的查报站,封住了“边”;在城区治安公共复杂场所和重点要害部位,建成79处高标准的警务工作室,部分GPS卫星定位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管住了“点”;在社会面上,实行巡警、交警、武警多警种联合作战,划段承包,分片负责,控住了“面”;在居民区,“一区一警”、“一区一队(巡逻队)”、“一楼一长”的要求全面落实,守住了“块”;在单位内部,全面推行职业化保安服务,全市保安队伍达到2000余人,护住了“院”。城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5.8%。农村基本建成了以派出所为依托,警务区、110报警点为支架,治保会、联防队员为主要力量的治安防范网络。海上“110”建设不断完善,巡逻力量不断充实,确保了海上平安。全市没发生一起有影响的海上治安案件。三是综合施治水平实现新突破。着眼于从源头上减少治安隐患,组织开展了“十大专项治理”。即以治爆缉枪为重点,开展涉枪、涉爆领域专项治理,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涉枪涉爆案件;以整顿强装强卸和乱收费为重点,开展建筑施工秩序专项治理,确保了油地军校重大建设工程顺利施工;以打霸治痞为重点,开展后进村专项治理,打击处理各类地痞霸头60名,调整两委班子98个,调整村干部177名,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以维护学校、企业、铁路周边地区治安秩序为重点,开展“三边”治安环境专项治理,得到了省综治委的充分肯定;以规范浅海、滩涂开发秩序为重点,开展海上治安专项治理,沿海治安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海域边界纠纷;以打击流窜犯罪为重点,开展暂住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专项治理,暂住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96.5%,重点人口列管率达到98.7%;以查处车辆非法交易活动为重点,开展旧货市场专项治理,进一步减少了犯罪诱因;以打击骑摩托车抢夺等犯罪为重点,开展无牌证车辆专项治理,全市驾骑摩托车抢夺案件同比下降42%,全市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财产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2.7%、4.5%、18.1%;以打击医疗机构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开展医疗机构及周边治安专项治理,依法处理非法行医人员168人,打掉在医院内部作案的犯罪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以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和窃电活动为重点,开展供电用电秩序专项治理,抓获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人员13人,查获窃电户156户,追补电费63.57万元。四是基层“创安”整体效果实现新突破。以创建“零案社区、村(居)、单位”活动为载体,实行重心下移、责任下移,逐步健全基层综治“五支队伍”,全市91%的村居、96%的单位达到“零案社区、村(居)、单位”考核标准。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制定并落实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各级党校对全市1200多名县级、科级干部分期分批进行了法制培训,各级党委中心组聘请法学专家授课50余场次,受教育近2万人次,依法治村、依法治企、依法治校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五是油地联防联治机制建设实现新突破。以促进区域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为目标,全面实行工作联议、纠纷联调、治安联防、“乱”点联治“四联”工作机制,为维护油区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有影响的重大涉油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因工农利益之争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国家油区治安秩序专项行动检查组在对我市油区治安进行全面检查时,称赞东营油区是“全国模范油区、全国油地结合共同发展的一面旗帜”。
  四、政法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坚持以“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政法队伍建设。一是班子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不断调整充实政法部门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发展到173人,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大力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突出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认识问题,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进一步强化;以落实领导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抓手,切实加强工作实绩的考察考核,班子的各项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保障,认真抓好班子纪律作风建设,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政法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市直政法部门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班子成员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市法院的审判、管理、执行、调研等6项工作在全国法院系统居领先水平,《人民日报》以“聚焦东营中院现象”为题作了突出报道;市检察院有中国刑事犯罪数据库录入、检察宣传、民事行政检察等3项工作受到省检察院表彰;市公安局被省文明委表彰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二是队伍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从改革入手,进一步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三大体系”,突出抓好进出口管理、教育培训、竞争激励、监督制约“四大机制”建设,优化了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增强了业务能力,促进了公正执法。市法院初步建立起了审判工作宏观指导、流程管理、质量监督和执行工作管理、队伍管理、综合保障等“六大规范管理机制”,全年审结案件无一期超审限;在中国质量管理认证中心的指导下,进行了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顺利通过评审团现场审核。检察机关实行办案安全责任制,强化办案责任,依法文明办案,全市未发生一起办案责任事故。公安机关不断深化等级化考核管理工作,突出抓好量化考核,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管理实效,省公安厅在东营召开全省市级公安机关等级化管理座谈会,总结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做法。司法行政系统法学教育、法律援助等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政法各部门坚持向素质要警力,深入组织开展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干警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坚持向科技要效率,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开,一大批高新精科技装备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政法工作和队伍管理的科技含量。三是执法形象不断提升。坚持整顿提高,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教育整顿,采取明察暗访、日常督查和集中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政法干警贯彻执行中央政法委“四条禁令”、山东省政法干警“十条禁令”、公安部“五条禁令”以及上下班制度执行情况、坚守岗位情况、警容警纪情况等进行了重点督查。坚持教育引导,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特点深入开展的“公正与效率”主题教育,“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主题教育,“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千名民警进万家”大调查,“反骄破满防’硬伤’、执法为民促发展”教育,“对党绝对忠诚”主题教育等纪律作风教育活动,对增强广大干警的执法为民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典型示范,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在全市政法系统广泛组织开展了“评先进、学英模,促公正、保稳定”活动,自下而上层层推荐,评选出全市政法系统“十佳干警”,并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作巡回报告,进一步弘扬了正气。一年来,全市没有发现一起有影响的干警违法违纪案件,全市政法系统有100多个先进集体受到省级以上表彰,300多名干警立功受奖。
  五、为经济建设服务实现了新发展。
  一是中心意识明显增强。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政法系统努力营造“保护干事者,追究诬陷者,惩治腐败者,善待投资者,约束执法者”的良好风气。法院系统出台了10条适用法律政策界限规定,严格区分违法与犯罪、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工作失误与渎职犯罪、重罪与轻罪、检举失实与诬告陷害等界限;市检察院专门制定了《关于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规定》,指导全市检察机关准确把握执法原则,正确适用法律政策;市公安局制定了《关于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市司法局制定了《关于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意见》,有效地服务了中心工作大局。二是法治环境明显优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金融证券、财税、建筑等领域中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和“非典”期间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进一步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侦破各类经济犯罪案件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立查职务犯罪案件74件80人,查办行政执法机关人员犯罪案件12件14人;依法规范和调节经济关系,受理民商事案件9635件,审结9846件,结案标的额7.92亿元;对侵犯投资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刑事案件,做到依法严厉打击,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积极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召开各种座谈会29次,组织专项预防3项、系统预防12项;深入开展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活动,促进了办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法律服务组织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建设活动,全面完成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系统信用档案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法律服务组织诚信自律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大力实施“政法提速”,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办事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推出便民、利民措施60多项,使各项服务更加快捷、方便。对涉及外来投资的案件和管理审批事项,努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全市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担任法律顾问2323家,办理诉讼业务2126件,非诉讼代理1323件,解答法律咨询9681人次,公证机关办理公证事项7154件,无错假证发生。市级政法机关全部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并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全市政法系统没有发生一起有影响的被外来投资者投诉案件。
  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概况。
  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田和友得了明显成效。
  2003年,政研室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政研职能作用,按照“突出一个重点、加强三大建设(即突出业务工作这个重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取一、着力抓好各项业务工作。
  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按照“服务大局、服务决策”的要求和“多出成果、多出精品”的工作目标,在谋全局、议大事、当高参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人手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完成各类文稿282篇,约计140万字。
  (一)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综合工作。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努力增强文稿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文字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参与起草市委领导讲话、发言材料、汇报提纲、理论文章等231篇,约计100万字。先后起草了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工作会议、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等一批重要会议材料,受到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去年全市优秀社科成果评选中,我室有6项成果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二)创造性地开展政策研究工作。在深刻领会上级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市实际,力求工作思路的创新和政策措施的配套,进一步做好结合文章,政策研究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共起草市委、市政府文件8个。为推动全市掀起“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热潮,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决定》。根据我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的统筹城乡发展、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等重大举措,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对于全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深入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政研室的职能作用,创新调研方式,完善调研工作机制,调动市直部门、县区调研力量,努力构筑大调研工作格局。一是组织协调好对全市重大问题的调研工作。根据我市实际,围绕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经市委同意确定了11个重大调研课题。对这些重大问题的调研,积极加强组织和协调,确保了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11个课题形成调研报告15个,全部以《送阅件》的形式送市各大班子领导及有关方面参阅,并编印成册,年终组织开展了督查考核。二是抓住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市委的总体思路和重大部署,针对制约全市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主要对全市园区经济创新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农村税费改革、金融环境、农村劳动力转移、民间投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生态城市建设等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全年共开展调查研究17项,形成调研报告17篇。绝大部分对策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进入了市委、市政府决策。三是注重开展典型调研。对基层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概括,用于指导和推动全市面上的工作。
  (四)充分发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全市“三农”工作,积极搞好调查研究、政策研究和文字综合服务工作;认真完成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切实做好有关组织协调工作;积极主动地与省委农工办加强联系和通报情况。全年共开展调查7项,起草政策性文件6个、综合性文稿26篇。
  (五)高标准地做好党刊编辑工作。坚持“贴近市委、服务基层,研究政策、引导舆论,交流经验、促进工作”的办刊宗旨,在指导性、时效性、可读性和特色化上下功夫,办刊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编发《东营通讯》14期,除每月一期外,还配合市委工作会议、建市20周年等重大活动,编发增刊2期。与全国200多个中等城市加强联系,定期交流党刊,拓宽了信息渠道,扩大了东营的影响。
  (六)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和包村帮扶工作。在招商引资上,调整充实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奖惩办法,把招商任务分解到各科室、每个干部,定期调度,充分调动了全室同志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全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1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398.2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213.80%,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3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在包村帮扶工作上,选派骨干力量,继续做好利津镇太平村联系点工作,引导和扶持群众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拓宽致富门路。积极开展宣讲十六大精神及走访群众、慰问老党员和贫困户等活动。发动全室14名同志捐款1500元,解决了村里3名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通过包村帮扶,真正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受到了教育。
  二、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整体推进。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室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调度指导。建立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用于图书资料室的设施建设,在保证业务工作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档案实行专项管理、专人负责,确保了档案资料齐全、规范整理、妥善保管、及时移交。
  (二)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文明市民读本》、《干部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为基本教材,对全室同志加强道德基本知识、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引导和激励大家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倡树文明新风,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道德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室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结合纪念建党82周年,大力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参观建市20周年成就展等活动,把全室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的热情转化为热爱家乡、建设东营和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以“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为载体,引导全室干部职工自觉用《东营市公务员信用守则》、《东营市民信用公约》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信用道德观念,倡树诚实守信风尚,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
  (三)着力抓好改善投资软环境工作。坚持把投资软环境建设作为转变机关作风的重中之重来抓,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增强亲商、为商、富商、安商意识,积极主动为外商排忧解难。发挥职能优势,围绕招商引资,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东营通讯》大力宣传招商引资,为招商引资工作献计献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挥图书资料室的文化阵地作用,积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积极搞好防治非典、无偿献血、植树造林等活动,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和职责范围具体抓,并与各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委的工作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保持一致,不说违反党的纪律的话,不做违反党的原则的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采取组织知识考试、观看电教片等形式,深入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活动,立足于防微杜渐,加强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全体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对重大问题特别是干部任免、大额财务开支、人员调配使用、重要工作部署等,都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作出决策。同时,以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或结合有关工作会议、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及时征求全室同志对领导班子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相互交流思想,深入坦诚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增进团结。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组织人事工作有关要求,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路线,严格执行民主推荐、集体讨论、组织考察等选拔任用程序,做好干部的选拔和推荐工作,从制度上保证选好人、用好人。
  (四)加强监督管理。全面实行政务公开,认真接受全体同志的监督。严格按照《关于2003年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的要求,强化纪律约束和监督检查。
  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树立良好的室风,提高了机关自身建设的水平。
  (一)切实加强思想建设。下大气力抓好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定了《2003年干部理论学习安排意见》,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切实加强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党支部的经常性工作,定期过好组织生活,着力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行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组织收看电教片、上党课和参加升国旗仪式,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党员教育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了“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力措施进行整改,全室同志的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健全完善考核办法,把每个同志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效统一起来,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全室上下讲团结、讲大局,刻苦学习、深钻细研,勤奋敬业、奋力开拓的浓厚氛围。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转变作风,抓好重大工作落实。全室同志努力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自觉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四)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市委政研室工作规范》,印发了《工作职责制度汇编》,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事。对日常工作实行记工作日志制度,请销假和加班实行登记制度,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提高了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全市对台工作概况。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台办主任扈继宽一、对台经济工作。
  2003年,全市对台经济工作充分把握省、市委工作会议把台湾列为重点招商地区这一良好机遇,重点抓住经贸洽谈会这一良好载体,精心策划,广泛联系,全市对台经济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2003年,全市新批台资企业4个,合同利用台资额663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额560万美元,签定合同、协议项目5个,签约总额1095万美元,引进资金945万美元。截止2003年底,全市现已有台商独资和合资项目45个,总投资8178.98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3508.55万美元。占我市实际利用外资的15.5%,列香港之后,居第二位。一是推动全市2003经贸洽谈会的胜利召开。经贸洽谈会期间,到会台商205人,签约项目23个,合同协议总额33119.5万美元,利用台资额32704.5万美元。市台办邀请、接待客商53人,会上签约项目6个,其中合同项目2个,协议项目4个,签约总额为9096万元,引进资金7796万元。顺利完成大会客商接待和项目洽谈任务,广交、深交了一批台商朋友,为今后对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我们本着“一手抓招商,一手抓服务”的宗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着力营造软环境建设,用良好的软环境弥补硬环境的不足,为更多的台资、台属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营造软环境建设中,全年先后三次对全市台资、台属企业进行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确保了2003年无一台商投诉和上访案件,促进了我市软环境建设。在为台资企业服务上加大协调力度,强化服务措施,促进了我市台资、台属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以商招商起到磁吸作用。徐向进先生是最早来我市投资的一名台商,因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等问题,徐先生欲往他地投资,台办主动做工作,帮助解决经济纠纷、供水和生产场所等问题,使他又安心在东营投资500万元,再次创业。注重利用台资企业扩大影响,发挥好在东营台商、台胞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对台商的吸引力。台商罗键铭、涂文生在台商华亚(东营)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英灿的介绍下,被我市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来东营投资建设了金马车咖啡厅。三是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年来,市台办通过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方式开展招商活动。多方联系客商,保证经贸洽谈会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2003年7月赴香港招商时,邀请港澳台同乡会名誉会长赵肖山参加市经贸洽谈会,在经贸洽谈会期间,赵先生与油田浅海公司达成了汽配加工的意向。四是做好台胞捐赠工作。积极协助做好台胞捐资助学工作,一年来,台胞资助贫困学生7名,发放助学款9000元;台商赵昭盛为史口镇小学捐赠电脑20台,折合人民币80000元。
  二、交往交流工作。
  一年来,台办把入岛交流作为推动对台工作整体上水平的突破口,将培植资源、拓宽渠道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东台交流日趋活跃。2003年,我市共接待台胞420人次,与去年相比增长84%;接待团组17批158人次;因私赴台18人次;应邀赴台14批62人次,其中自组团组7批47人次,随团赴台人员15人次,分别比去年增长21%、16%。先后有市工商联团、河口经贸团、河口城建团、利津城建团、广饶经贸团、市卫生团、卫生学术交流团等7批47人次赴台交流。二是逐步拓宽交流渠道。密切与我市医学会、建筑协会等行业团体及台湾财团法人厚生基金会、中华两岸产经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民主和平统一策进会等行业公会的联系,加强了同油田、石油大学及各归口管理部门的往来,不断培植交流资源,拓宽交流渠道。召开了全市对台工作会议,传达了全省台办主任会议精神,各对台交流归口管理部门参加了会议,对赴台交流项目进行了对接和调度。三是积极开展双向交流活动。加大了与台湾大财团、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联系。2003年,我市有五个交流团组被邀赴台,这些团组在台活动期间,与台湾统一企业、宏基电子、“中石油”、生象发等大企业进行了接触,密切了与这些企业的联系。对来我市参观考察的台商,都建立了档案,定期保持联系,以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四是建立和完善涉台应急机制。为准确掌握我市的暂住台胞情况,根据省台办的要求,市台办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区台办对我市的暂住台胞情况进行走访、并建立档案。为及时妥善地处理涉台突发事件,市县(区)两级台办与卫生、公安、610、旅游等部门建立了涉台应急联络机制和涉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五是利用交往交流机会,做好争取台湾民心工作。重点做好台湾青少年、知识分子、各党派人士、地方势力的民心争取工作;做好赴台人员的行前教育和归后回访工作,并注重从回访赴台人员中了解台情、掌握信息,不失时机地通过赴台人员影响、争取台湾同胞。六是强化服务。进一步做好定居台胞和贫困台属工作。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对我市定居台胞、困难台属进行走访看望,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了解他们对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的看法,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
  三、涉台宣传教育工作。
  市台办以对台宣传和涉台舆论斗争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重点,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深入扎实的开展入岛宣传和涉台教育工作。成立了由市台办、外宣办、统战部、教育局、文体局等11个单位组成的对台宣传指导协调小组,强化了对台宣传工作的力度。在入岛宣传方面,充分利用台湾媒体,积极开展对台招商宣传,形成有力的新闻冲击波,提高东营在台湾的知名度。在台湾《经济日报》做了宣传专版,发表了市委书记、市长署名文章以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宣传照片等资料,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各种团组赴台交流的机会,将宣传我市的画册、光盘带入台湾岛内,实现宣传入岛。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开展对台宣传,通过在“华夏经纬” 网站上宣传我市的优惠政策和招商项目,为“山东与台湾”网页提供稿件等活动,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宣传效果。组织编印了《东营市台商投资指南》大型对台宣传画册,丰富了对台宣传载体。在涉台教育方面,利用各种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市开展涉台教育活动。先后为市老年大学、广饶县党外领导干部培训班、市党校县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做台湾形势报告,进一步扩大了涉台教育面,增强了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对台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意识。开展“台湾问题图片展”活动,图片展期间,共有50多个单位3600多名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大中小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了展览,观众反映强烈,社会效果明显。以“宝岛在我心中”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推动了青少年涉台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效果。积极做好《山东涉台》等涉台刊物的征订工作,并利用好刊物,组织稿件,扩大了涉台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面。
  四、联络及台属工作。
  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接待、交流等工作机会和各种场合,从交流感情,广交朋友入手,积极做好上层联络工作,尤其是重点人士的来访工作,并对其建档立卡。2003年,我们利用各种渠道为上级提供有用信息5件。
  台属是做台湾人民工作的载体和纽带,台属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台湾人民工作的效果。围绕台属致富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与台属企业尤其是挂牌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要求、意向和愿望。增加了5家挂牌企业,为更多的有发展优势台属企业进行挂牌服务。二是加强台联会的自身建设。为充分发挥台联会的优势,发挥其对台属的影响和带动作用,2月份,召开台联理事会,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台联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在全省十大台属企业评选中,我市有3家台属民营企业入选,在全省发展台属经济经验交流会做了典型发言,并当选为省台联会理事。三是对全市台属企业进行调查摸底,2003年全市新增台属企业3家,现有台属企业27家,大多数经营有序,发展势头良好。
  五、机关建设。
  一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职能,全面加强台办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二是加强班子建设。明确议事、办事、决策程序,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坚持主任办公会议制度,坚持重要问题集中决策原则,保证财务、政务、用人三公开的实施。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根据市委安排,集中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结合我办实际,对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组织市、县两级台办主任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全省台办主任培训班,使全市对台领导干部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路,政治业务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四是加强廉政建设。一年来,认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成员中无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情况;无收受礼金、礼品情况;无违规配备手机及报销费用等情况,真正树立了台办干部的良好形象。五是加强调研工作。针对当前对台工作形势,确定了调研课题,并将任务层层分解,逐个落实到人头,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完成调研论文3篇。五是对办公室、卫生间、楼道进行了装修,添置了部分办公用品,改善了办公条件,创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
  全市老干部工作概况。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巴学军。
  2003年,全市老干部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老干部各项政策待遇,老干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市委老干部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3年底,全市共有离休干部1384人,其中市直305人,县区1079人;机关事业离休干部938人,企业离休干部446人;享受正厅级待遇的1人,副厅级待遇的5人,县处级待遇的426人,科级以下的952人;全市离休干部平均年龄76.6岁,年龄最大的94岁,年龄最小的68岁,80岁以上的老干部261人,70岁至79岁的1101人,69岁以下的22人;生活不能自理的530人,占总数的38%。
  二、2003年主要工作。
  (一)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一是组织老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把组织老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作为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首要任务,长抓不懈。2003年,全市各级老干部部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继续组织广大老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在全市广大老干部中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省、市委工作会议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及时做出安排部署,迅速组织老干部开展学习讨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为了方便老干部的学习,把一些重要文件、领导讲话印成单行本,发放到老干部手中。对于部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派专人把学习资料送到老干部家中,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各级老年大学充分发挥思想阵地作用,突出了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加强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邀请专家、教授为老干部做专题报告,全年共举办各类报告会15场次。通过组织老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使老干部思想境界与时俱进,切实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二是加强了老干部党支部建设。2003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指导督促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根据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居住地等因素,本着方便就近,因地制宜的原则,组建老干部党支部。在资金、活动场地、学习资料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帮助和指导老干部党支部开展活动。全市离休干部中党员有1135人,共建离退休党总支7个,党支部101个,党小组259个,形成了完善的老干部组织网络,较好地解决了“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问题。河口区太平乡老干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足做活老有所为的文章》在“全省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做典型交流。三是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庆祝建市20周年活动。庆祝建市20周年,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年来,我市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其中也凝聚着广大老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下半年,先后组织20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分批分____________市委各部门工作概况155次参观了科英集团、东营经济开发区、市法院、市公路局、利津黄河大桥等我市一大批经济建设的亮点以及建市20周年成果展,组织部分离退休市级老领导出席了建市20周年暨经济贸易洽谈会。各县区也组织老干部视察了本地的工农业生产。通过参观,使广大老干部充分了解到建市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此外,还举办了“全市老干部庆祝建市20周年书画展”,广大老干部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庆祝建市20周年。书画展共收集作品300余幅,130余幅优秀作品进行了展览,参展人数达2000余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全市各级普遍加大了投入,市、县区老年教育网络更加完善,并逐步向乡镇延伸,老年教育覆盖面和受益面进一步扩大。老年大学为老同志学习理论、增长知识、增进身心健康、开展有益活动、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市老年大学首届学员顺利完成学业7月份已经毕业,举办了首届学员学习成果展,邀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出席毕业典礼,参观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受到市领导的好评。下半年,在总结首届老年大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老同志的意见,开设了书画、养生保健2个专业,招收了140名学员,目前市老年大学在校学员达260余人。
  (二)认真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一是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运转正常。2003年,市、县区在普遍建立起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基础上,把完善、运行“三个机制”作为了工作重点。为了确保“三个机制”务实管用,每季度都组织有关人员到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解决离休干部“两费”问题。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基本做到离休干部离休费及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据实报销,“三个机制”较好地发挥出了作用,取得较好的成效,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7月份,我市“三个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顺利通过省委检查组的检查验收,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我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健全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在“全省建立完善'三个机制’现场会”上做典型交流。二是提高了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偏低一直是企业离休干部关心的热点问题。我市借鉴省直、济南、青岛的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参照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发放标准,一次性提高企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拉平了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生活待遇,企业离休干部人均月增资647元。同时规定,今后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再出现差距,由劳动保险事业处测算,逐次解决,彻底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事业离休干部生活待遇不平衡问题。三是认真开展节日与经常性的走访慰问活动。逢五一、中秋、老人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各级普遍开展送温暖活动,让老干部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加强与老干部的沟通与联系,开展经常性的走访活动,及时了解老干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市直老干部工作者每周至少与老干部联系一次,东营区、河口区实行每位工作人员固定联系几位老干部的做法,经常为老干部买衣送药,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其他三县也做到了每月与老干部联系一次以上。四是组织老干部开展健康查体,关爱老干部的身体健康。3月份,市人民医院、市防疫站上门免费为老年大学全体学员进行了健康查体,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定了包括肝功、透视、B超、内科、外科、血压、五官、血脂化验在内的查体项目,为学员建立起健康档案。在防非工作中,为了避免发生群体性感染,及时将老年大学放假停课,并取消了所有大型集体活动。活动由室内转向室外、集体改为分散,指导老干部科学健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干部工作人员向老干部介绍预防方法,为老干部送去各种药物和消毒液,受到老干部的好评。五是认真做好老干部来信来访工作。对每一次来信来访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对老干部反映的符合政策规定的问题,及时办理。对一些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或一时不能办理的,向老干部解释清楚。在具体工作中,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不论是否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只要老干部来问来访,都要热情接待,能解决答复的认真解决答复,不能解决答复的要找相关科室的同志解决答复。切实做到老干部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全年共接待老干部来信来访16件次,全部进行了妥善处理。
  (三)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文体活动。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普遍加大对老干部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对原有的活动中心进行了改建、扩建或者新建老干部活动中心,扩大了活动面积,改善了环境,增加了活动项目。河口区建设中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广饶、垦利、利津也对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了扩建、改造,扩大了规模,增强了功能,满足了老干部的活动需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重点在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取得明显的效果。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构筑网络强化管理充分发挥老干部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在“全省老年教育暨老干部活动中心经验交流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各级依托活动中心阵地,在老干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本着“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老干部广泛开展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先后举办了“东营市老年人第二届地掷球比赛”、“庆祝建市20周年老干部书画展”、“老年大学秋季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省、市组织的钓鱼、门球等比赛,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也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干部的文化生活,实现了老有所乐。此外,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都成立了京剧、舞蹈、书画、门球、钓鱼等文体活动队,如:市直的京剧票友协会、老年人舞蹈队,东营区的“夕阳红艺术团”等文艺团体,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活动,参加广场文化演出,受到群众的欢迎,充分展现了我市老干部队伍的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营造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氛围,鼓励老干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做贡献。确立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组织引导老干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鼓励老干部余热生辉、再做贡献”的工作思路,在全市老干部中开展了“我为加快发展建言献策”和“老有所为、奉献社会”活动,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建立和提供载体。鼓励引导老干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智力优势、经验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再做贡献,发挥余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老干部纷纷投身我市经济建设,有的老干部自愿担当起社会治安巡视员,维护社会稳定;有的老干部担当中小学生的校外辅导员,教育下一代;家在农村的老干部拿出钱支援农田水利建设,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更多老干部发挥自己社交广泛的优势,积极参与招商引资,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加强老干部工作的宣传和调研。加大了老干部工作典型培养和宣传力度,取得较好的效果。垦利县“老干部自然减员递补制度”、“东营区’三个一’献爱心活动”、“河口区太平乡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我市老年大学发挥阵地作用”等做法和经验在全省老干部系统得到推广。
  各级老干部部门宣传报道员积极向各种刊物报送稿件,被《老年教育》、《情况交流》、《老干部工作通讯》、《老干部之家》、《大众日报》、《东营日报》等报刊杂志采用,充分向外宣传了我市老干部工作,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此外,按照省委老干部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专门人员,就“离退休老干部实现终身教育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离退休老干部实现终身教育问题调研报告》在全省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六)加强机关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一是在全局深入开展了“敬老敬业、爱岗爱学”活动。鼓励干部职工加强学习,转变作风,提高素质,高效服务,努力在全局营造出健康向上、勤奋好学、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在全体干部中提出要强化“政治坚定、服务大局,爱岗敬业、热情服务,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珍视团结、甘于奉献,严守纪律、自尊自爱”五种意识。二是扎实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立足真学、真查、真改,扎扎实实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制定了老干部工作《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受到老干部的好评。三是认真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立足实际,着眼于提高机关干部素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老干部工作,把干部职工全部纳入学教活动的范围。制定了学习方案,开辟了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园地,在全局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教育活动氛围,树立起老干部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全市信访工作概况。
  市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田治颖。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信访工作紧紧抓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根本,大力实施信访工作“网底工程”和“三个一”工程两个建设,突出抓好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和上访老户四个重点,及时妥善化解了大量人民内部矛盾,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全市受理来信来访总量同比下降15.9%。其中,受理来信同比下降26.1%;接待来访同比分别下降5.6%和35.1%。来市集体访同比分别下降19.8%和37.1%。全市信访案件按期处结率达到了97.6%。上级要结果案件的查结率达到了100%。市要结果案件的报结率达到了100%。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切实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来抓。一年来,市委常委会4次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会议,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确保了全市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切实加强了信访部门和干部队伍建设。市里调整充实了市信访局领导班子,成立了信访局党组,增设了督查科,新调入了4名工作人员,选派了5名选调生,加强了工作力量;拨出专项资金建设高标准的接访中心办公楼和信访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快了信访部门“三个一”工程建设进程。(“三个一”工程,即一个好的来访接待厅,为上访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一个优美的办公环境,为信访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个高效率的信访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信访工作高效运转提供一个快速反应的平台)。各县区共为信访局增加了9个编制,选调了7名工作人员,提拔重用了7名信访干部,建设了较高标准的接待场所,微机拥有数量均达到了4台以上。三是各级领导带头亲自处理信访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石军书记、刘国信市长坚持亲自阅批群众来信,处理重要信访案件;分管领导韩宝光书记、李长君书记、周燕明秘书长、张秀香市长经常听取汇报,亲自接访,跟踪督办;其他领导同志坚持“一岗双责”,认真做好分管范围内的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榜样,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真处理好每一个信访问题。市、县(区)、乡(镇)党政领导亲自处理群众信访案件990件起,解决了大量群众关心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大力实施“网底工程”,进一步夯实了信访工作基层基础。为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张高丽同志提出的信访工作重心下移、责任下移,6月份,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信访工作“网底工程”,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全市信访工作以建设“网底工程”为契机,突出强化了三大体系,不断将信访网络织密、织细、织实。一是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体系。进一步严格了市、县、乡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一岗双责”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将每月至少处理一件信访问题制度扩大到了县区党政分管领导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一把手,增强了各级党政领导抓业务是责任,抓信访也是责任的意识。二是强化了基层和部门工作体系。在村级,成立了信访民调组织,配备了信访信息员;在社区,明确了信访工作人员;在乡镇,配齐了专职信访办主任;在部门、单位,健全了业务科室,充实了工作力量。三是健全了工作制度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市级机关归口分工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来访的规定》、《关于群众逐级上访和分级受理制度实施细则》、《办信工作“三见面”制度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加强信访督查工作的意见》等,进一步完善了信访排查、公开接访、依法分流、信访承诺、访终结、目标管理、信访专报和季通报等制度,规范了办信、处访运行程序,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建设信访工作“网底工程”,全面落实“两个下移”,创造出了一批先进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信访工作上水平。省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杨文胜同志在我市调研时,对“网底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落实“两个下移” 的有效举措。
  (三)突出抓好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和上访老户四个重点,进一步规范了信访秩序。牢牢抓住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和上访老户四个重点,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抓好“三个一批”,切实控制和减少集体上访。对潜在的群体性矛盾,按照“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大了苗头排查和超前工作力度,做到关口前移,防范控制了一批;对已发生的集体上访,迅速查明原因,拿出对策,加强督查,急事急办了一批;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深入基层,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化解了一批。二是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切实解决重复信访和上访老户问题。以息诉罢访、把群众稳定在当地为目标,对所有信访老户重新定位,重新会诊,重新复议,一案一法,一案一策。目前,省委、省政府交办给我市的到省进京上访老户和写信大户绝大多数已结案稳定。三是大力推行群众逐级上访制度,切实减少越级上访。采取受理机关与信访人签订《信访双向承诺书》、按规定向上访人出具上访答复意见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群众持答复意见逐级反映问题的良好开端。在今年省通报的到省进京越级上访中,我市是全省数量最少的。
  (四)调研、督查、回访三个环节进一步强化。2003年,先后开展了信访问题集中调研活动、企业专题调研、城市信访工作调研活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在市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理论和调研文章260多篇,提供信访信息700多条,我市被省里评为信息调研先进单位。努力发挥好督查职能,对重点案件全部进行了督办。坚持回访制度,全市信访案件回访率达到了100%。
  (五)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4月份以来,我市开展了全市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市领导韩宝光书记、李长君书记、张秀香市长带头,利用宣传日,上街进行宣传,现场解答群众的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进行了全方位覆盖宣传;利用新建的信访法规宣传展览大厅,进行了阵地宣传;出动宣传车,进行了巡回宣传;深入到户,进行了面对面的宣传;利用“五长”联合接访,进行了针对性宣传,有效地增强了群众依法信访的意识,我市的经验省里专门进行了转发。同时,认真参加“五长”接访工作,使信访问题得到了依法分流,依法处理。坚持实行“一案三处”和“一案四治”工作法,进一步规范了受理机关受理、办理信访事项的行为,规范了群众的信访行为。
  (六)全力做好重点时期的信访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今年我国大事多,我市喜事多。为做好全国全省“两会”、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市“三会”、“八一”和市庆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了大局意识,深入基层排查信访不安定因素,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全部落实了责任制;市督导组认真督导安全保卫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对重点事、重点人,强化了防范措施;加强信息工作,保证了信息畅通;进京到省值班人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发挥了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在历次重大活动期间,全市没有发生影响稳定的信访问题,得到了上级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全市信访系统高度重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及时下发了《关于严格控制群众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的紧急通知》,严把苗头排查、信息报告、超前宣传、问题解决、责任落实等五道关口,确保了我市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切断了疫情通过上访传播的渠道。
  (七)加强部门和信访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信访部门的整体水平。今年以来,我局坚持抓班子和队伍建设不放松,以每月的党课教育为阵地,先后开展了“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向王友成同志学习等活动,制定了解放思想、争先创优的具体措施,增强了信访部门为中心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强化了干部职工的进取向上意识。实行了文明接访岗位责任制,深入落实信访承诺制度,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信用意识、信用道德。同时,积极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信访部门和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概况。
  市委常委、秘书长、市直机关党工委书记周燕明。
  2003年,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总体工作思路和措施。
  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是全市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党工作的大局。为此,机关工委把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三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
  (一)“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党的建设同经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三个重点”就是在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着力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上下功夫;二是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 三是突出抓好机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市直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五项措施”一是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市委《实施意见》为总抓手,大力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二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促进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以建章立制、完善规范为契机,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础,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四是以加强市直机关党建调研工作为手段,不断为机关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紧紧围绕机关党建工作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和党的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回答机关党建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五是以强化领导为动力,促进了机关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善于抓重点、抓难点,使机关党建工作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突破。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工委对市直机关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出了具体安排。举办了13场学习辅导报告会,近7000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辅导;组织了“国税杯”知识竞赛,收回答卷近9000份,对组织奖和个人奖进行了通报表彰。各基层党组织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采取办班培训、座谈研讨、参观学习、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和方法,确保了学习任务的落实。
  (二)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取得显著成效。市直机关认真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机关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建立起了有效的防治网络,普遍开展了爱国卫生、全民健身和科普宣传三项活动,特别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为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市直机关有5个基层党组织、13名共产党员被省、市委表彰为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三)机关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和党员队伍思想状况问卷调查。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的各项规定,市直机关31个部门机关党组织进行了换届、改选,调整充实班子成员105名。召开了市直机关庆“七一”经验交流座谈会,有7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对39个先进基层党组织、97名优秀党员和1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举办了党务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有80名党务干部和280名入党积极分子分别参加了培训。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全年共发展预备党员123名,预备党员转正120名,审批入党积极分子200多名。召开了市直机关党代表会议,顺利完成了市第三次党代会代表推选工作。组织拍摄的《环卫处长》和《党旗下的计生人》分别获得全市党员电教片展播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
  (四)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有效。认真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直有2个部门、单位被授予“国家级文明单位”,8个部门、单位分别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机关”,34个部门、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重点抓了对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违反规定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集中清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源头治理和信访查处制度,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和违纪案件查处工作。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在三级“两会”和建市二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中,做好安全保卫和社会稳定工作;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实现了市委提出的“四个确保”的目标。市直有13个部门、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03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
  (五)群团工作取得新进展。机关工会组织开展了送温暖救助困难职工活动、抗击“非典”全民健身活动;妇女组织开展了庆“三八”巾帼为民服务、抗非典宣传、送科技下乡、爱心献“春蕾”、创建“巾帼示范岗”活动,庆“七一”联欢暨保健知识讲座;团组织开展了 “青年创业”、“青年文明号规范年”、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 “五四”演讲比赛等。
  三、基本经验和体会。
  (一)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南,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根本和方向。
  (二)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务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服务中心、服从大局,围绕促发展、促稳定开展工作,把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通过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贴近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的作风建设,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
  (三)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机关党的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市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纪律、讲廉洁,形成合力,增强威信。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调在机关和队伍建设中,加强学习,严格制度,遵守纪律,加强团结,弘扬正气。三是加强新时期党务工作干部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树立。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求大家发扬献身机关党的工作的精神,不计名利,不计得失, 不计报酬,扎实工作,充分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四)讲求工作方法是做好机关党的工作的根本。一是抓好工作的规划部署。年初对机关党的各项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召开了党建工作的会议,下发了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文件。二是抓住工作重点。即牢牢把握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这个重点,并在各项工作进行中,抓住重点环节,起到把握全局、牵动整体的作用。三是抓好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查了解情况, 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四是加强督促、指导,对部署的各项工作和开展的活动,进行重点督导,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五是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通过评选、表彰,总结、树立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方面的典型,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的作用。
  市委党校工作概况。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赵福恩。
  200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党校的具体指导下,党校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校校长会议精神和省市干部教育暨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按照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和省市干部教育暨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要求,联系东营实际,深入研究做好新时期、新阶段党校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提出了“明确’一个定位’,认清’两大任务’,把握’三个重点’,做到’四个有所作为’”的总体工作思路。“一个定位”,即在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干部中,党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两大任务”,即大规模地培训干部,大幅度地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三个重点”,即在培养对象上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新任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在教学内容上重点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重点抓好研究式教学;“四个有所作为”,即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有所作为,在大幅度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上有所作为,在实现科研工作的新突破上有所作为,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教职工队伍上有所作为。年内先后召开了全市党校校长会议、业余函授教育经验交流会和2003年度先进表彰暨2004年业教招生工作会议,组织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调查和业余函授教育大检查,开展了先进党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讲稿、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活动,促进了全市党校系统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抓改革,教学工作实现新突破。
  适应中央“大规模地培训干部,大幅度地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是体现一个“活”字,教学理念实现新突破。提出了开展研究式教和学活动的教学新理念。在研究式的“教”上,选择学员普遍关注的,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思想理论和现实问题,共同深入研究,相互激发思维,深化提高认识,确保了教学效果。先后组织了观摩教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课堂教学分析等研究式教学活动。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围绕关系东营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良性循环。加大外请和社会调研的力度,采取聘请兼职教授,组织学员调研等方式,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式的“学”上,根据不同班次确定不同专题,引导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和阅读规定书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集中研究一至两个问题。同时,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和调研,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是坚持两个“大”字,培训规模实现新突破。全年共举办各类主体班次38个,培训各级干部总计3204人,是党校成立以来培训学员最多的一年,实现了党校办学的新突破。适应“两大”要求,从9月1日一11月7日,连续举办了7期县处级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班,把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全部轮训了一遍。
  三是把握三个“突出”,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三基本”的教学突出一个“精”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突出一个“深”字,“五当代”的教学突出一个“新”字,重点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十六字要求的教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字要求贯穿于学员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员在掌握“三个代表”理论体系、领会精神实质、实践“三个代表”上下功夫,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门组织编写了体现十六字方针的《新时期党校办学方针学习读本》一书,作为主体班次学员教材,得到了省委党校的好评。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东营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既抓思想政治教育,又抓新知识、新本领的培训,不断提高学员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了世界眼光,培养了战略思维,拓宽了知识领域,提高了执政能力。
  四是强化一个“严”字,学员管理工作日趋规范。进一步完善充实了“一二三四五”学员管理模式,即:实现“一个目标”,增强管理意识,规范管理制度,发挥管理职能,促进教学效果;落实“二项教育”,入学教育和党性教育;抓好“三项考试”,入学考试、阶段考试、结业考试;加强“四项管理”,管学习、管组织生活、管文体活动、管后勤服务;做到“五个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从严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党校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相结合,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结合。认真组织好听课、自学、研讨、交流及考察、调研活动,把党性锻炼贯穿于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全面推行学分量化考核制度和考勤通报制度,严肃学习纪律,严格考试考核,学员在校学习成绩作为组织部门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抓调研,科研工作再上新水平。
  按照“四个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东营实际,加大对关系东营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科研成果实现数量和质量双突破。全年共完成市级课题7项;出版著作3部、教材4部;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篇、市级论文15篇, 其中《大众日报》2篇,核心期刊4篇;获全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奖4项、市社科系统科研成果奖7项;全省“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3篇、建市20周年研讨会获奖论文3篇;完成调研报告2篇;有3篇调研报告被市委领导批转,较好地发挥了党校的智力支持和理论保证作用。
  一是课题申报工作实现新突破。有1项省级问卷调研课题在省委党校立项。在东营市社科系统10项重点课题招标中,中标7项,其中独立承担3项,合作4项,实现了教研人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新突破。
  二是科研成果上了新的档次。先后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6篇,《黄河三角洲如何与高效生态经济“对接”》等两篇文章发表于《大众日报》;《试论管仲法治思想及现代意义》发表于全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管子学刊》。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获全市社科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7项。
  三是调研工作取得新成绩。组织教研人员围绕关系东营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写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拓展区域范围,培育中心城市,推进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快速崛起》被市委书记石军批示;《县域经济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市长刘国信和市委常委、秘书长周燕明批示;《对抓好学习教育活动及几个问题的思考》被市委副书记张传堂批示,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方面发挥了较好的智力支持作用。
  四、抓管理,干部业余教育工作成绩显著。
  坚持“教学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服务第一”的办学宗旨和“理论、知识、能力、党性”四位一体的培训目标,圆满完成了2001级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班、省委党校干部业余教育本科班和2000级省委党校研究生班、干部业余教育专科班共计349人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及2003级业余班次406人的招生工作。
  一是规范办学行为。研究制定了《东营市党校系统业余函授教育工作运行基本要求》,形成了业教工作运行、考核体系。开展了全市业余函授教育班次教学质量检查活动,召开了全市党校系统业余函授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了全市党校系统业余函授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抓好重点环节。本着巩固强项、强化弱项、完善缺项的原则,以“两不变”为重点,全面落实省院教学计划;以提高“两率”为重点,强化学员管理;以“两个环节”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以强化教学管理为重点,加强教师选聘,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是强化教辅工作。加强学籍管理,重点抓好招生、注册和毕业三个环节。全年共招收新生403人,超额完成省院下达的招生任务。严把学员毕业关,共毕业1318人,确保毕业学员全部合格。
  五、抓人才,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以公开选聘的方式招考了5名副县级教研室主任。在市委和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下半年对校内科级干部实行了竞聘上岗,任(聘)用20名同志。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及竞聘工作,评定高级4人,中级3人,初级1人。通过采用“竞聘”形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新机制。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十六大精神集中教育活动、“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职工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谈思路、找差距、定措施。结合“七一”、“双创”、建市20周年等重大活动,开展了理论研讨、集体党课、廉政教育、“改陋习、树新风”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抓投入,基本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顺利完成了新建综合教学楼工程的计划投资任务,主体已经完工。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成为全市建筑行业的“亮点工程”。省人大执法调研组、省建委、市建委先后几次到工地进行检查观摩,召开现场会,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积极开展“双创”工作,加大校园美化净化亮化力度,认真做好所包路段的保洁工作,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好评。
  加大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陆续开通了校园视频点播系统和校园网络智能办公系统,投资8万余元新建了两个多媒体教室,投资10万余元购置了20台较高配置微机,对直播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初步实现了远程节目的海量存储和实时直播。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基本完成了AB两类图书的计算机录入工作,图书流通初步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扎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堵住一切传染源,建立起预防“非典”的层层网络,夺取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阶段性胜利。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采取各种方式,千方百计搞招商,全年共到位外来投资总额1388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度考核任务,有1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二等功。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计划生育率和晚婚晚育率均达100%,被东城街道办事处确定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继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无任何责任事故发生,被市综治委确定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类单位”。积极做好群团工作,妇委会分别被市妇联和市总工会授予“东营市先进妇委会”和“先进女职工集体”荣誉称号。
  全市党史工作概况。
  市委副秘书长、党史研究室主任杨梦斌。
  2003年,在市委的领导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市委党史研究室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围绕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市委工作大局,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务实奉献,开拓创新,党史资料征编、党史研究和资政服务、宣传教育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党史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又有新提高。
  2003年,市委党史研究室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系统学习了有关文件,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下发文件对县区党史研究室的学习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年内共派出5人次参加了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班、“三个代表”专题培训班等班次学习,派岀市县(区)两级新任党史研究室主任、副主任4人次参加了上级党史部门的业务培训。按照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坚持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抓好理论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建立了严格的学习制度,确保了学习时间和效果,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作为东营市“三个代表”理论宣讲团成员单位,积极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宣传活动。在学好政治理论的同时,安排好业务学习。重点学习了党史业务理论、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了党史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中共党史研究水平。
  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道德教育月”活动,在干部职工中深入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加强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和爱家乡”教育。加强干部职工的信用道德教育,倡树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努力争创文明机关。积极开展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双创”活动中,克服了人手少、任务头绪多的困难,严格按照“双创”指挥部的要求,责任区实行轮流值班,全面守护,确保了责任区内环境卫生状况良好。
  抓好部门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开展了“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全室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了市委确定的发展目标、工作原则和工作部署上来。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突出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倡树淡泊名利的奉公精神,辛苦修史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清苦俭朴的奉献精神,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党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机关内部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年内以市委、市委办公室名义下发和转发了关于党史工作的3个文件,对全市党史工作进行了调度和部署。强化了对区县党史工作的指导,在市县两级党史部门努力形成了一种干事创业、奋发有为、共促发展的工作局面。
  二、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和要求,增强领导班子廉洁勤政的自觉性。
  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纪律规定,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的组织实施。按照责任分工,严格履行领导责任。重大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科室负责,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工作目标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检查,加强单位内部人、财、物的管理。牢固树立勤俭办事业的思想,反对奢侈浪费,确保了单位无任何违规违纪事件发生。
  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凡是重大问题包括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安排、机关建设、组织人事、财务开支等事项,都由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反对搞特殊化。坚持按要求定期开好民主生活会,会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会上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不足,迅速采取得力措施,着力抓好整改。坚持搞五湖四海,反对划小圈子,促进了团结,弘扬了正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程序推荐干部及决定干部任免,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任用干部。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公开的范围主要是单位内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大事宜和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具体内容包括单位的主要职责,财务执行情况,干部选拔任用、奖惩、表彰、年度考核和发展党员情况,理论学习、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勤政廉政情况等有关方面情况。在公开形式上根据本室的工作性质、特点和基本情况, 实行了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地公开,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三、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党史资料征集、党史本子编写和专题研究又出新成果。
  撰写地方党史正本,是党史部门的中心工作,编写不同历史时期的专题材料,特别是具有资政意义的专题丛书,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发挥党史资政工作的重要途径。一年来,市县(区)两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党史本子编写又出新成果。首先,编写出版了《中共东营地方史》第一卷。在市编审委员会的领导下,经过我市党史工作者近两年的积极努力,《中共东营地方史》第一卷于2003年10月份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市党史工作的一项空白,向东营市建市2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中共东营地方史》第一卷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党的历史决议为准绳,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东营地方组织自1923年有党的活动到1949建国期间的光辉历史。该书史实清楚、结构严谨、图文并茂、语言畅达,在全省党史系统2002、2003年度优秀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利津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利津县地方史》也已定稿,将于2004年出版。其次,完成了一批具有重要资政作用的党史书籍。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的《中共东营市委重要决策选编》(1983、2002)、东营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红旗飘飘映社区》、河口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河口英模》(2002)、广饶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广饶县党史大事记》(1991、2002)、垦利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垦利县组织史资料》(1987、1999)、利津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时代楷模》都具有重要的存史、资政、育人价值,在全省党史系统2002、2003年度优秀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三等奖。2003年年底,东营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党史风云》、河口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河口区义和镇组织史》、利津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利津县历史大事记》(1998、2002)又相继出版。另外,市县(区)两级党史研究室即将出版的书籍还有:《难忘的岁月》、《中共河口区历史大事记》、《峥嵘岁月、广饶党史人物传》等。一年中,市县(区)两级党史部门共出版党史书籍10余种。
  二是《“三农”现代化之路》资政丛书的编写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市县(区)党史部门深入调查研究,选定“三农”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6个乡镇作为典型。在撰稿过程中,市、县区、乡镇上下联动,多方协调报社、新闻宣传部门挖掘提炼,写出了质量较高的书稿。省委党史研究室对我市的整个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通过简报在全省推广。在专题研究方面,市委党史研究室主要完成了“三农”现代化资政专题的研究,利津县完成了《建国初期利津国民经济的恢复》、《利津县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利津县的“三反”、“五反”运动》等三个专题的研究。
  三是资料征编工作扎实开展。按质量、按要求完成了省委《中共山东年鉴》东营市承编工作、《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大型画册等资料征编工作。开展了《难忘的岁月》一书基础资料征编工作,通过自述形式征集党史资料,是我市党史工作的一项创新,目前已征集资料20余万字。
  四、发挥优势,拓宽路子,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迈出新步伐。
  2003年,市县(区)两级党史部门围绕资政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讨党史宣传教育的新的方式方法,迈出了新的步伐。市委党史研究室克服技术和设备不足带来的困难,多方协调,在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于2003年9月份正式开通了“东营党史”网站。网站共设党史成果、理论宝库、党史书刊等15个信息栏目以及重要时政等动态栏目,涉及基本理论、重大决策、时政要闻、党史成果、党史音像资料等多方面内容,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党史工作和研究平台。通过党史网站大力弘扬东营地区各级党组织领导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全面介绍党史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理论与实践,集中反映我市党史工作和党史研究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借鉴,为党史工作者提供阵地,为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习党史提供理论、史料帮助,大大拓宽了党史宣传教育的领域和范围。围绕重大事件和重要领导人诞辰纪念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上半年组织了“执政党执政规律”理论研讨征文活动,共征集论文40余篇。下半年组织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征文活动,共征集论文50余篇,其中7篇入选全省优秀论文。在党史网站开设了“执政党执政规律”、“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等三个动态专题,促进了党史成果转化,较好地发挥了党史工作为现实服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应有作用。
  五、树立大局意识,做好联系村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党史研究室负责联系河口区太平乡和平村工作。室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联系村当作重要工作认真抓好落实。组织全室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讨论,充分认识做好联系村工作的重要意义,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努力做好联系村工作,同时借联系村工作之际,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2001年11月一2003年5月第一批完成任务后,2003年6月又选派出第二批3名得力干部具体负责联系村工作。工作组驻村后,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帮扶措施,本着“积极稳妥、多方协调,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多方探讨发展思路和致富奔康途径,努力促进全村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室领导多次到村里现场办公,召开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村里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协调资金、技术,发挥和平村的优势,扩大了植桑养蚕、冬枣种植规模,扶持发展畜牧养殖大户,增加了村民收入。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村里争取资金,整修了水库和村庄街道,并全部铺设了柏油路。搞好家园绿化,改善了村庄环境。开展了“送温暖”活动,积极做好扶贫救济工作,得到了全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积极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工作部署,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认真总结前几年招商引资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年工作安排上,把招商引资列为重点工作。落实责任制,积极开展工作,克服困难,排除不利因素,多方联系投资项目,完成了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242.2%。
  东营日报社工作概况。
  东营日报社党委书记张乃行。
  《东营日报》是中共东营市委机关报,正式创刊于1987年10月(始称《东营报),1993年更名为《东营日报》),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具权威性、时效性最强、信息量最大、发行量最广、覆盖率最高的报纸。创刊17年来,在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营日报社以报纸宣传为中心,以深化内部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报社的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东营日报社成立于1987年9月(始称东营报社,1996年更名为东营日报社)。东营日报社党委作为市委直属党委,成立于1990年(建社之初建立党支部),现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62名党员。东营日报社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认真实施了抓班子、强素质、树形象、抓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思想建设。一是抓学习教育,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报社党委始终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使党委一班人保持思想高度统一。二是强化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增强针对性,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职工,注意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对年轻同志的教育,注意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突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教育,促使其进一步加强学识和职业道德修养,从而成为报社的中坚力量。三是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注意挖掘先进党员和先进职工典型,总结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使全体干部职工在典型的带动下奋发工作,锐意进取,为报社各项工作和事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是在全社开展“改革提高发展年”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突出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改革:即深化内部改革;提高:即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即加快报业经营和事业建设的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为基础,以创新为保障,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报纸质量、经济效益和队伍素质,不断取得主题教育年活动的新成果,开创报社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在报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齐心努力下,“改革提高发展年”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报社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建设。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几年来,报社党委坚持每周一召开党委会,确定一周的工作安排。党委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会前提前向班子成员打招呼,个别征求意见,会上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敞开心扉发表意见。对会议决定的事情,做到“一个声音、一个调子”,分工负责抓好落实。二是始终重视加强班子团结。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加强团结的重要性,班子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以诚相待,发现缺点及时提醒,发现矛盾及时沟通,从事业发展和团结的愿望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努力维护党委一班人的团结和统一。三是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根据人员调整和工作实际,调整充实了行政、印刷厂、编一、编二等四个支部,并组织选举产生了支部委员,使基层党组织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加强。组织所属各基层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测验,提高了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了入党动机。2003年发展党员四名,对每位新入党人员的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查,把住了入党人员的质量关。
  (三)作风和廉政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既抓又带,以身作则,对自己和下属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二是从2000年开始,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每次教育活动主要是以正面激励为主、兼顾解决个别突出问题的总体思路,倡树先进典型,学习交流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业务竞赛、参观学习、工作恳谈、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营造了紧张活泼、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树立了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开拓进取的作风;树立了雷厉风行、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作风;树立了公道正派、团结协作和民主的作风;树立了勤俭节约、廉洁从政和无私奉献的作风。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各项规章制度,如财务开支“三支笔”会签制度,财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领导用车统一调度和司机轮流值班制度,礼品登记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八小时之外廉政监督管理制度,廉政承诺制、“约法三章”、“在职回避制度”、电话费超支自付制度等等,并将落实情况列入年终综合考核的内容。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各项工作均获殊荣。2003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报社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开展“改革提高发展年”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以报纸宣传为中心,以深化内部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为保障,全年突出了报纸宣传、深化改革、报业经营、事业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五大重点,使报社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均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在连续六年保持全省优秀级报纸和全省印刷质量优质奖,连续两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新闻系统先进单位、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日报社先后荣获了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报纸广告经营管理先进集体、全省报纸发行先进集体、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外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对外宣传先进单位、下派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全市妇女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宣传整体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突出搞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宣传: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二是市委三届二次全委会、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学习先进找差距,解决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三是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招商引资、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宣传;四是深化以“信用东营”建设为主题的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五是先进典型的宣传;六是市“三会”的宣传;七是建市二十周年的宣传;八是防非典工作的宣传;九是“双创”工作的宣传;十是“十件实事”、“十大工程”和政府提速工作的宣传。开辟了《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靠什么”解放思想大讨论》、《目击软环境建设连续报道》、《学习先模奋发有为》、《与时俱进铸辉煌庆祝建市二十周年大型系列报道》、《我看东营二十年》、《“双创”曝光台》、《2003年“十件实事”、“十大工程”回顾》等重点栏目,出版了《建市二十周年珍藏版》。在抓好宣传重点的同时,报社常规宣传工作也有声有色。着力做好了继续大力宣传维护社会稳定、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双拥、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宣传。《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日报内参》越办越好,多次受到市领导表扬。东营日报新闻网站,已成为东营市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超额完成了市委宣传部下达的市外宣传、对外宣传和精品任务。为了提高报纸宣传质量,报社积极探索办报规律,积极变换视角,改进政务报道,突出“两改进”、“三贴近”,“抓特色、搞创新”,坚持把关防错等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在求实、求深、求新上狠下功夫,报纸质量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在报纸宣传深度上有突破。根据市领导的要求,我们特别重视搞好深度报道,社领导与编采人员经常研究选题,努力做到报道有思考、有分析、具有思辩性、透视性,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二是在增强报纸可读性上有突破。在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宣传的同时,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提高报纸的竞争力。三是在拓宽宣传领域上有突破。努力拓展报纸宣传空间,更好地为油田广大读者服务。坚持办好《油田专刊》等,继续增强有关油田和石油大学的报道分量。四是在重大典型宣传上有突破。发现、挖掘了一批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抓好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五是在版面改革上有突破。结合实际,对《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有关版面进行了调整,使报纸的权威性、服务性、可读性、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本报质量的提高。
  报纸印刷加强管理,印刷质量连续六年保持全省优质水平。
  (三)积极探索人事制度、宣传媒体、管理机制等三项改革。积极深化改革,增强内部活力和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内容主要是在报社事业单位性质不变、政府财政投入不减的前提下,实行经费切块包干、报社内部市场化运作。市委、市政府对报社改革方案非常重视,市委主要领导都作出了批示予以肯定。
  (四)大力抓好五件实事。2003年是报社建设事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一年。在保证正常经费开支的情况下,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重点抓好五项基础工作。一是新闻编采大楼项目建设。工程从3月份开工建设,目前进展顺利。二是进行了《东营日报》数据库建设。为了抢救和利用建市以来的历史资源,方便查阅历史报纸资料,开始建设《东营日报》电子数据库,目前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三是对当前报社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更新了新闻采编系统,新上了网络组版等系统,为办报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技术支持,使新闻采编网络化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四是购置了上海高斯双面彩色印刷设备,大大提高了《东营日报》彩印水平。五是建立了新华社图文供稿卫生地面接收系统,彻底改变了建社以来新华社稿件接收方式落后、功能不全、不够及时的被动局面。
  (五)全面推进六项工作再上新水平。一是广告创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克服困难,特别是防“非典”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下,广开客源,并狠抓广告清欠工作,使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二是积极开拓发行市场,推行扶贫订报、窗口赠报等形式,努力增加在油田及餐饮业、商贸单位、个体私营企业及外来投资企业的发行量,减少订阅空白点,使报纸发行量稳中有升,超额完成了市委下达的年度征订发行任务。三是印刷厂在集中精力干好报纸印刷主业的同时,积极伸长经营触角,拓宽经营渠道,狠抓内部管理,强化服务质量,完成了任务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四是加强对招商工作的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超额完成了2003年的招商引资任务。
  报纸宣传、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保密等工作未出现任何问题和事故。全年工作实现了五个“无”:报纸宣传方面,无任何政治性差错;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无外来投诉;全体员工无违法违纪现象;内部管理中无重大责任事故;计划生育无违反政策问题,在各方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全市档案工作概况。
  市档案局局长王相溪。
  2003年是我市档案事业实现整体性推进、历史性突破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深化档案服务机制创新,为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牢固树立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选准切入点和结合部,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使档案工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抗击“非典”斗争服务。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在认真抓好本系统“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治“非典”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市档案局与市防治“非典”指挥部门及时转发了上级业务部门有关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县档案局都指定专人,靠上指导,帮助各部门收集整理防治“非典”文件材料,并将这些档案材料及时收集进馆。
  积极开展文档提供利用服务。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以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对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6个综合档案馆已全部建立了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并面向社会提供查阅服务。全年各级档案馆共接待查档1669人次,提供利用17609卷(册)、4972件次,汇编利用实例150例。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现实的作用。各级档案部门充分利用和挖掘馆藏档案资料,致力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时公布、编研有关档案资料。围绕建市20周年庆祝活动,市档案馆参与开展了一系列地方文化活动。为“东营辉煌20年”展览提供材料,并将有关材料接收进馆,为市直部门编写20年行业志提供档案资料服务等。广饶县档案馆和垦利县档案馆结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开放档案,同时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现行文件阅览室,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交流合作和研讨活动。广饶县档案馆通过编辑出版《天南地北广饶人》赢得了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进一步提升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
  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根据《山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统筹规划,确定了本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实施办法,加大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力度,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市档案局和广饶县、利津县档案局安排人员对青岛市建设数字档案馆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提出了市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可行性报告,已申请市政府将该项目列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全面展开。市档案局制订了《关于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并经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数字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各区县档案局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关意见。同时,在全市推广应用了世纪科怡公司开发的档案管理系统。截至2003年底,全市共推广使用软件240套,为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奠定了基础。各级档案部门还抓好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培训工作,市、县档案局先后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人员430人次。
  档案数字化工作进展迅速。市档案馆局域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局域网连接终端机12台,安装了世纪科怡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设置了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后档案、现行文件、电子档案等7个数据库,已形成面向所有馆藏档案的文件级机读目录22.6万条。全文数据库建设已经启动。广饶县、垦利县档案馆局域网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广饶县档案馆已录入文件级目录38万条,全文数据2万余页。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以现行文件目录数据库为中心,以多媒体数据库建设为补充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档案馆网站建设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市档案馆及广饶县、垦利县档案馆相继建成并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并开始在网上公布已开放馆藏档案,举办网上论坛和史料展览,极大地改善了档案服务手段,实现了局域网、政府网、互联网三级权限网上查询,为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公众、服务经济建设搭建起了新的网络平台。
  三、坚持与时俱进,新领域档案工作不断拓展。
  积极开展外来投资企业档案工作。为了加强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促进投资软环境建设,市档案局与市招商局继联合举办外来投资企业档案业务培训班之后,又通过《东营日报》发出了《致全市外来投资企业的一封信》,为外来投资企业推出了“四项服务”,为档案工作服务外来投资企业做了有益的尝试,受到了企业的欢迎。横店草业集团、顺通集团等多家企业主动联系,邀请市档案局对企业档案人员进行了培训,建立健全了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开展了档案工作,并有部分企业档案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要求。去年7月,德国独资企业福伊特纸业(VOITHPAPER)东营服务中心主动与市档案馆取得联系,将档案寄存市档案馆。
  社区档案工作全面展开。市档案局与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管理办法,并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在广饶县、东营区进行了试点。广饶县档案局紧紧围绕社区党建、民政、双拥、再就业等各项工作构建起居民管理、扶贫解困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了档案工作与其他各项社区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社区建档率达100%。东营区档案局加大了对社区档案工作的督导力度,社区档案工作初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为实现区委、区政府创建“环境优美、以人为本、管理有序、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的目标打下了基础。垦利县档案局组织人员到全国社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并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相关规范。冃前,我市74个社区中已有80%的社区开展了档案工作,有37个社区的档案工作已经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
  保险档案管理渐趋规范。为推动全市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在广饶县召开了全市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现场会,推广了广饶县农保处档案规范化建设的先进经验。2003年底,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档案局联合对全市农保系统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促进了全市农保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为规范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省档案局馆室处先后两次到市医保处进行调研,并以市医保处业务档案整理标准为基础,制定了医保档案管理办法,在全省进行推广。
  重点项目档案工作。为加强重点项目档案工作,市档案局与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转发了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对我市辖区内的省、市重点项目档案的登记、指导、监督、验收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年底进行了督查,进一步促进了全市重点项目档案工作的整体提高。
  四、强化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和资源建设整体上水平。
  档案馆规范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了基础设施和业务水平建设,硬件建设和内部管理均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2003年12月市档案馆以95.4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档案局考核验收小组的检查验收,并被认定为全省优秀档案馆,各项工作受到了省档案局的充分肯定。广饶县、垦利县档案馆在全市档案管理年度考核中,被认定为全市优秀档案馆。垦利县、利津县档案馆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对档案馆进行了全面装修,有力地改善了保管条件。
  档案管理考核工作。2003年是全省全面推行档案管理考核的第一年。档案管理考核融业务指导、档案执法、档案登记与奖惩于一体,是督促各级档案馆、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做好档案工作的有效措施。从考核情况来看,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轨道。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共考核了60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中优秀单位197个,合格单位395个,不合格单位17个。
  特色档案征集工作。全市各级档案馆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建设,注重改善馆藏结构,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市档案馆整理接收了“黄河口区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等一批具有东营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广饶县档案馆征集建立了广饶籍在外名人档案、孙武档案和三峡移民档案。垦利县档案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收集了反映垦区抗日根据地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档案资料,进一步增强了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五、贯彻科教兴档战略,档案科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术研究工作。今年共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12篇,省级30余篇。有13篇论文入选全省学术研讨会汇编。全市共获得省档案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十三项。获得全省档案信息利用成果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九项、四等奖七项。市档案局创办了《东营档案工作》简报,为上级领导和全市档案工作者了解档案工作动态、学习档案理论、交流情况提供了平台。
  档案科研实现新突破。垦利县档案局承担的 《提高县级档案馆服务水平的研究》被国家档案局评为200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这是全国县级档案馆中唯一获奖的项目。广饶县档案局承担的《小城镇建设档案管理》项目通过国家档案局立项。
  档案学历教育工作。省委党校档案文秘专业函授班教学工作坚持“从严办学,注重质量”的原则,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全市招生学员254人,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档案教学质量检查中被列为免检单位。广饶县档案局在招生工作中成绩突岀,2003年广饶县招生107人,省委党校特批在广饶县设立教学点。
  六、坚持依法治档,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是各级档案部门大力宣传《档案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邀请有关领导做电视讲话,在主要街道挂横幅,张贴宣传材料,组织知识竞赛等。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二是推进法制建设,充实和完善档案法规,市和县区档案局制定了年度考核、电子文件、社区档案等有关档案工作的办法、规定,完善了法规体系,为做好档案工作提供了保障。三是执法与业务指导、年度考核相结合,互相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市档案局采取业务指导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市直机关进行指导检查。广饶县、垦利县将执法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同人大、法制局等部门联合考核,使考核更有力度,执法内容更加充实,收到了良好的执法效果。

知识出处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该书纪录了东营区委领导人的活动和东营区委的重要工作,总结了成功,借鉴了经验,对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具有总结和借鉴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东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