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141
颗粒名称: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分类号: F810.2
页数: 3
页码: 522-524
摘要: 河口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希臣按照上级要求,2006年10月,河口区率先在全市各县区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工作中,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试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4月1日,全区88家预算单位同时上线运行,批复计划1132笔支付业务,金额5246万元,实现支付金额3787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107笔,支付资金230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1406笔,支付资金1487万元。拒付不符合规定原始单据和支出的共计12笔,金额367.5万元。目前,系统运行有序畅通、资金安全完整、清算准确及时,没有发生一笔差错业务。
关键词: 财政管理 管理体制 体制改革

内容

河口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希臣按照上级要求,2006年10月,河口区率先在全市各县区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工作中,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试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4月1日,全区88家预算单位同时上线运行,批复计划1132笔支付业务,金额5246万元,实现支付金额3787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107笔,支付资金230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1406笔,支付资金1487万元。拒付不符合规定原始单据和支出的共计12笔,金额367.5万元。目前,系统运行有序畅通、资金安全完整、清算准确及时,没有发生一笔差错业务。
  一、明确重点,扎实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础工作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不变一变”的原则,即不改变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不改变单位的资金使用权,不改变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只改变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认真扎实做好有关基础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网络基础建设。按照“金财工程”系统运行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基础数据采集、系统配置、人员角色权限分配等工作,对纳入单位基础信息、支付中心对应单位、财政内部股室及其对应单位、财政基本信息、操作人员信息等进行了详细设置,涉及单位88个,科室16个。2007年1月,区政府安排80万元改革专项资金,通过政府采购为全区88个单位配备了票据打印机和VPN虚拟设备,为银行配备5台计算机和票据打印机,为代理国库配备了2台计算机,1台高速齿孔打印机,预算单位上线前四个月信息产业局就为各单位财务安装了城域网专线,同时系统管理员完成了各单位VPN和系统软件安装,为单位运行支付系统做好准备。同时,配备了2名既精通计算机网络,又熟悉财政业务的同志负责维护财政内网的维护、更新,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支付为核心,连接财政、国库、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等部门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了操作平台和技术支持。
  二是努力优化业务流程。为确保系统上线后资金支付的安全、高效、快捷,科学设置初审、终审、支付、核算等岗位,做到职责明确、专人专岗、分工合作。通过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单位等形式广泛征求单位意见,调整优化了集中支付系统业务流程,简化了操作步骤,初步形成了“以预算为核心、业务科室配合的指标管理,以国库为核心、业务科室配合的计划审批,以支付中心为核心、业务科室配合的支付清算”运作模式。
  三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召集河口金融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传达市国库集中支付文件精神,讨论集中支付代理业务及实施中的业务细节,在中国建设银行开设基本账户;在各个银行均开设了财政零余额账户,并根据金财工程系统关于“工商与经费需在同一银行”的要求,以工资代发行为标准,开设了预算单位“零余额”账号。
  四是强化支付业务系统外运行。为确保资金安全,2007年6月1日,我区启动了系统外集中支付手工运行,将预算内资金、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纳入直接支付资金范围,把工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岀、转移支出等纳入支付范围。预算单位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填写《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并提报相关材料送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国库办支付给施工单位(或供应商)款项打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支付中心和预算单位依据《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记账。通过一系列规范运作程序,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强化措施,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一是科学制定改革方案。有效的机制制度是保障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实行的基础。为此,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研究了上级部门改革方案和相关制度,并组织到改革先进地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经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河口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东河政办发〔2006〕29号)、《河口区区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河口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银行支付清算暂行办法》、《河口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等四个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拨付制度,明确规定了集中支付的范围、审批权限、拨付程序及会计核算规范,将预算内外资金、政府性基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了改革试点,实现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分离”,增加了资金拨付的透明度,减少了资金划拨的中间环节。
  二是努力营造改革氛围。国库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政府主导、财政主抓、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才能事半功倍。为更好地推进我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进行,2006年10月,区政府批准成立了“河口区财政局国库管理办公室”,为正股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同时,针对个别部门单位存在认为改革是弱化单位财务管理的错误想法,通过印发明白纸、教育培训、网络宣传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单位切实消除错误认识,增强配合意识,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三是搞好人员培训和系统测试。为使全区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顺利转轨,金财工程顺利上线,及时举办全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培训会,对区直各部门单位财务人员、代理银行业务骨及财政部门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中注重方式方法,按照单位的座落位置,成立了“集中支付业务互助小组”,有重点地培训了12名业务骨干,通过他们去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志,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效果,有效缓解了财政培训压力。同时,对金财综合业务系统涉及的计划上报、支付申请等业务操作进行了现场演练,切实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同时,在2007年1月对金财系统进行了全区测试,要求各单位完成计划到申请的网上提交,模拟上传工资数据,并打印模拟支票送国库办处理商业银行和国库汇总结算,确保了系统测试的全面成功。
  三、成效明显,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开展,河口区财政支岀更趋规范,初步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集中支付体系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预算执行新机制,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实现了 “质”的转变。
  一是财政资金监管实现由“定期”到“实时”的转变。以前,财政实行层层逐级支付,中间环节多,监管难度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支出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财政部门可以对支付过程进行实时监管,杜绝了主管部门截留基层单位经费的现象,有效地控制了一些单位通过虚报预算谋取利益的问题, 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
  二是财政预算管理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通过集中管理预算单位银行存款帐户,资金做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使原来沉淀在各预算单位账户上的资金纳入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有效整合了闲置资金,有利于合理调度财政资金,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财政资金支付实现由“中转”到“直达”的转变。改革后,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构筑起资金运行的“快速通道”,绕过了中间支付环节,减少了行政成本,缩短了资金的在途时间,发挥了较好的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财政资金运行实现了由“内部运作”到“公开透明”的转变。以往由于财政资金实行分散支付,财政款拨付到预算单位,再由预算单位层层转拨,既不利于财政部门的监管,也易滋生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通过对纳入单位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全部从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支岀,所有支出一目了然,有效遏制了“小金库”的现象,杜绝了资金的挪用现象,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知识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准确记述了区委工作的基本面貌,重点反映区委认真把握团结实干、统筹发展的工作基调,在转方式、调结构,谋长远、抓重点,搞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上采取的一系列新机制、新举措,取得的一系列新成绩、新发展。《纪事》将作为区委的编年实录和交流党建信息、探索执政规律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强化党史资政辅政功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希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河口区财政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口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