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河口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寿年2007年,河口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城市经济、壮大财政实力、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按照“围城发展、为城服务、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工作思路,突出“农业抓特色、工业抓项目、城市抓社区、社会抓稳定”四大工作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进取, 奋发图强,全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河口街道共有4个社区党总支、40个机关(社区)党支部、22个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162名,其中,街道机关(垂管部门)党员160人,农村党员358名,社区党员644人。
(一)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系统的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关于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开展“学党章,明荣耻”活动,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了街道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学习。结合“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通过学习,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是抓纪律。严格考勤、考核制度,细化了班子成员分工,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抓作风。在全街道党政机关组织开展了“班子成员、站所包村”活动,制定了包村工作制度和计划,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每名班子成员每年至少拿出2个月的时间,深入村居开展工作,帮助农村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计划,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同时,以课题的形式,对农业农村发展、社区管理、民营经济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关于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新体制的探索》、《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等调研文章10余篇。
(三)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强化学习培训。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配全配齐了村级两委班子。邀请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举办了新任村“两委”成员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处理村级事务的能力。二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狠抓了村民议事制、目标管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05理制、工作全日制、财务统一制、工资统筹制等各项制度的落实,调动了农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权限范围、办理程序和惩诫措施。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三是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社区开展了“百名党员下基层”活动,确定每月16日、26日为“党员服务日”,组织100名党员开展义诊、咨询、维修等便民利民活动,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是强化廉政教育。深入开展了廉政文化“六进” 活动,在全街道形成了 “人人思廉、人人讲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廉政文化氛围。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任务逐项明确到各责任部门,列入各村(居)、街道各站所年终督查考核内容,并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一级一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建立了公务明示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加强了对政务公开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时间,加强了对村务公开的民主监督,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受到广大村民的好评。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100万元,同比增长21.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380万元、14132万元、25588万元,同比增长11.1%、34.3%、18.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6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8.1%,同比增长65%;财政收入完成646.3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7.51%,同比增长15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14元,同比增长14.2%。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初具模型。一是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发展。投资3600万元,建设启用了黄河口水产批发市场;投资50万元成立了黄河口芦苇协会,吸纳52家苇板厂入会;引进建设了投资1200万元的“北湖碧水田园”项目;投资近100万元的黄河口獭兔繁育基地落户街道,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0万元的河口区农副产品加工保鲜中心与投资1200万元的河口区花卉市场已完成规划,正在进行施工;种植棉花21000亩,建成10000亩市级棉花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一个;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7个;以东五天鹰椒、南旺杂果园、五顷食用菌、福祥大棚菜等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喜获丰收,全街道蔬菜种植面积约240亩,发展无公害杂果园200亩,食用菌大棚50余个,年产值700余万元。二是大力实施“三网”绿化工程,深入开展“一人一树,绿满家园”活动。街道干线公路绿化工程,滨孤路东段、滨孤路西段、海防路土方工程已完成,植树5万株;海防路两侧5000亩农田林网建设,植树5万株。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资136余万元,实施了自来水户户通工程,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投资72万元,解决了24户农村特困群众住房问题;投入资金8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文化大院6处。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建设水泥预制沼气池114个;建设村级公路19公里,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完成了1.2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配套完善了3公里水利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三)载体建设不断增强,现代工业快速膨胀。一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实现了工业经济速度、效益和后劲的同步增长。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1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6.2%;实现工业企业增加值11060万元;规模工业达到4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6100万元。二是坚持以大投入促上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投资1200万元的河口区农副产品加工保鲜中心已完成规划设计,现正在进行施工;投资260万元对街道民营经济项目区进行了配套建设。批准落户加工型企业10个,其中,已建成投产企306中共东营市委纪事业7个,在建1个,固定资产投资达2600万元,预计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三是民营经济持续膨胀。发展乡镇企业3448个,其中,个体业户3016个,同比增长14.2%;私营企业490个,同比增长13.2%,完成税额23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5%。四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累计引进投产项目12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7600万元;在建项目8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400万元;合同项目21个,合同外来投资2.8亿元;在谈项目6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
(四)行业领域不断拓宽,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河口街道坚持把服务业发展摆到突出位置,进一步优化结构,膨胀规模,不断提高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抓好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和社区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突出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其中,“北湖碧水田园”项目一期工程开发建设了餐饮娱乐、垂钓体验、瓜果蔬菜采摘、家禽养殖和都市田园等五个功能区,不仅改善了城市综合环境,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轻松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又一好场所;黄河口芦苇交易市场、黄河口水产市场等一批物流市场、龙头企业建成运营,河口区农副产品加工保鲜中心、河口区花卉市场相继开工建设,淄博弘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占地100亩的“海宁商贸城”项目已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正在办理项目审批手续,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繁荣河口城市经济,促进河口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社区建设不断加强,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一是社区党建不断深入。各社区坚持“抓党建带全面”的理念,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开展社区“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二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办公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500余万元的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楼顺利启用,河滨路社区办公用房顺利搬迁;投资20万元建设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三是社区文化建设卓有成效。深化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力宣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和献爱心宣传,开展以上门服务为重点的家政服务活动10余次,社区志愿者无偿献血活动2次。四是加强社区文化文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文化周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服务氛围。五是社区居委会的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进一步理顺。认真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了“心连心”工程,完善了社区“4050”人员等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在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劳动保障、医疗保险、低保救助、户籍管理、市民“1890救助热线”等服务内容。
(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一是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投资5100万元,完成李坨新区建设,建成别墅21幢、高层居民楼10幢,解决了348户居民的住房问题。投资38万元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和健身工程;以河滨小区为依托,制定了二、六、八吕三村合集中居住规划,新建二层别墅20户,城中村改造工程稳步推进。二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130余万元,在主要交通主干线,对影响村容村貌的“三堆”进行了集中整治38次,出动人员620余人次,上阵挖掘机、推土机153台次,出动垃圾运输车316辆次,清理建筑、生活垃圾18300余方,整平大面积杂乱区域15处,拆除房屋30余间。
三、创新与经验(一)坚持在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符合街道实际的发展路子。努力做好上级精神与街道实际的结合文章,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探索出了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两大主题统领全局,按照“围城发展、为城服务、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工作思路,“打牢一个基础、发挥两大优势、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07突出三大特色”的发展路子,并一以贯之、毫不动摇的狠抓落实。实践证明,这一思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全符合街道广大群众的愿望,是促进河口街道率先发挥、率先突破的现实选择。
(二)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区。从街道机关中选拔了4名政治素质好,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中青年党员干部担任各社区党总支书记,并抽调了12名年轻机关干部充实到各居委会,进一步改善了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知识结构。配备社区团总支、妇联等群众组织各4个;成立居民区党支部36个,从居民区选拔了一批熟悉城区工作的人才到党支部任职,消除了居民区党建工作上的“空白点”。成立了400余名党员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队、党员文艺宣传队,深入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齐心协力建社区”、争创“社区党员示范岗”、“心连心”、“创建特色支部,加强社区党建”等活动,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义诊、咨询、维修及公益劳动等服务项目。进一步明确驻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健全完善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在居民居住区深入开展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活动。社区干部每人联系一条专业工作线,实现社会事务工作对口管理。同时,每人还有自己的一片责任片,在责任片中,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居民代表、辖区单位代表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各司其职,积极推进社区的自治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自治规范化”的管理服务模式,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实现了社区建设的新发展。
附:河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李寿年副书记:陈桂林李建民李吉海委员:宋国富孙书科孙洁马汝峰新户乡党委工作概况新户乡党委书记孟凡吾2007年,新户乡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省市区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实施“渔枣富民、盐业兴乡”战略,以发展促党建,以党建带全局,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加强、同步推进。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新户乡党委下设党支部45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5个,机关事业党支部8个,其他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686名,其中在岗职工党员111名,农村党员553名,女党员71名。书记、主任“一人兼”30人,村两委交叉任职71人。
(一)规范制度,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五晚集中学习,全年组织理论考试5次,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修订完善党委政府议事规则,规范议事程序,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实行督査通报制度,严格兑现奖惩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依法选举,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党委政府统一要求,我乡按时开展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3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派64名同志组成12个工作指导组,深入到各村具体指导,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按程序进行。按照“双高双强”的标准和要求,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最大限度提高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共选出村委会成员107名,党支部班子成员89名,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85.7%,村 “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78.7%, “两委”成员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多措并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实施纲要》,认真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乡党委分别与各村党支部、科级干部、乡直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签订责任书71份,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健全完善案件监察联席会议制度,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起,处理违纪党员2名。在18个基层单位中开展了创建 “群众满意基层窗口单位”活动,提升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分门别类进行公开,做到按时公开、全面公开,便于接受监督。2007年,我乡被确定为全区政务公开示范乡镇。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81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84亿元,同比增长61.7%,第三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同比增长21.1%;一般性预算收入1022.8万元,同比增长223.4%;固定资产投资5.27亿元,同比增长65.2%;农民人均纯收入5513元,同比增长1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同比增长18.4%。
(一)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紧紧抓住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和“14135”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滩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原盐生产及其深加工项目,以新华联公司、鑫大地公司、春兴公司为代表的“三大板块”稳步发展。准确定位滨海经济,构筑起“一条带、两条线、三大块”的总体发展框架,充分利用养殖业形成的高浓度海水,形成以原盐生产为基础,盐化工与养殖为“两翼”的“一水多用”,综合开发,多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2007年,全乡盐业开发面积达到20万亩,结晶区面积6万公亩,原盐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溴素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生产原盐35万吨、溴素2500吨,创产值8000多万元。
(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巩固冬枣、渔业、畜牧等特色产业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努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冬枣产业稳步发展,建设冬枣品质示范园200亩,建成冬枣大棚21个,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冬枣品质。2007年,全乡冬枣结果面积2.6万亩,生产优质冬枣1万吨,冬枣园每亩收入3000元,全乡农民依靠冬枣实现人均纯收入2400元。传统海洋渔业良性发展,在20万亩浅海护养基地,通和公司、顺和公司筹资760万元,从浙江、江苏等地引进杂色蛤等新品种1800吨,探索出上游潮间带养殖泥螺、中间地带养殖文蛤、深水区养殖杂色蛤的“梯次养殖”、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新模式,既涵养了渔业资源,又增加了护养效益。同时,引导渔民在16.5万亩滩涂渔盐结合区发展生态养殖,提升养殖档次。2007年,全乡水产品总量达到4万吨,创产值2.1亿元。进一步扩大畜牧业规模,重点抓好畜牧小区建设,搞好养殖小区配套提升工程,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12处,全乡畜牧小区达到23处,棚舍178栋,畜禽养殖规模增加到56万只(头、羽)。引导农民成立了新户绿禽养殖协会,为60户会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促进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扶持延海公司投资120万元新建200吨冷库,开发“延海”牌水产品10个。通和公司投资280万元建设水产品加工厂,进一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09步提高了海产品加工冷藏能力。继续扩大水产苗种繁育规模,华春公司投资100万元扩建亲虾繁育车间,达到了年繁育对虾苗50亿尾、梭子蟹苗2000万只的能力,成为全市重要的水产苗种供应、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三)地方财政收入实现重大突破。围绕盐及盐化工、冬枣、水产三大产业,培植了农业基础财源、工业主体财源和民营经济新兴财源,将资源和产业优势逐步转化为财源优势。加大协税护税力度,经常对全乡税源开展拉网式普查,摸清底数,打击偷、逃税等违法行为,严防跑、冒、滴、漏现象,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均衡入库,实现了财政收入历史性突破。2007年,完成一般性预算收入1022.8万元,成为全区第一个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并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隆重表彰奖励。
(四)“三网”绿化工程取得新进展。将实施“三网”绿化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明确分工,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将“三网”绿化工程建设成高质量的精品工程、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优化环境的生态工程。2007年,组织实施了生态河、新户干、新义路等8个绿化项目,植树32.1万株,建设林带3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547亩,总投资561万元。积极探索“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和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管护办法,努力实现“三网”绿化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总投资200万元建成明德小学教学楼,改造校舍197间,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五保五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共发放低保金38.6万元,发放各类救济救灾款14.8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活。继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乡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2314人,参保率99.8%,实施大病补偿555人,报销住院费用58万元。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计划生育率为99%,人口出生率为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艺汇演获全区优秀组织奖,我乡创作的小品《喜在金秋》获山东省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金奖,编排的小品 《送红包》在全区庆“七一”文艺晚会上演出。
(六)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常抓不懈。开展了“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用气和交通法规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乡政府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扎实开展“百日安全整治大检查”活动,加大对各工业企业、建筑安装工地、校园、加油加气站的安全监管力度,配合交通部门对境内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进行检查,查找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充分发挥“三个中心”骨干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委、信访、调解、农经、公安等部门齐抓共管的信访稳定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综治主任、调解员的作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重点解决好土地承包、农村财务、干群关系以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暴露岀的矛盾,加大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力度,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促进了社会持续稳定。2007年,我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东营’建设模范乡镇”荣誉称号。
三、创新与经验(一)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活动中,实行了机关干部学习“学分制”管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年初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采取集中学习、自学、教师授课和外出参观相结合、日常考试与年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修满规定学分方为学习合格,从而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310中共东营市委纪事进一步改进了学风。修订完善了《新户乡机关工作规范》促进了机关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了 “一助一”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二)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了重大村务票决制,使村民决策的形式由举手表决转变为投票表决,进一步理顺村党支部、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村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明确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保障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构筑起为民、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健全了农村合同监管制度,实行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招投标制,为促进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组织枣农成立了河口区新盛冬枣合作社,吸纳社员106户,建立基地2000亩,在树木剪修、病虫害防治等管理环节统一技术规程。建立了河口区冬枣研发中心,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省果树研究所王斌教授进行课题攻关,研究冬枣优良品系无性繁育,增强了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附:新户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孟凡吾副书记:徐文棠刘学东委员:张学亮张泽红杨玉伟李刚太平乡党委工作概况太平乡党委书记孙学诗2007年,太平乡党委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乡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太平乡党委下设45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36个,产业党支部3个,志愿者党支部1个,机关事业单位支部5个。共有党员622名,其中农村党员504名,在岗职工党员92名,女党员73名。
为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太平乡党委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契机,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着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07年,积极稳妥地进行了村“两委”换届,产生村“两委”成员139人,交叉任职82人,比例为76.6%;书记、主任"一人兼"33人,比例为89.2%。对全乡40个村新当选的村“两委”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整个培训活动历时3天,乡党委主要领导结合分管工作轮流为村干部上课。通过集中培训,村两委成员的发展意识、团结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得到强化,为民服务热情进一步高涨。二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牢牢抓住“抓教育、做表率、创佳绩”这条主线,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学习教育思路,突出为民办实事,突出党员受教育,全乡党员认真学习,深入查摆,坚决整改,党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党委、政府为群众办实事9件。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廉政教育,改革机关运行体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大村务公开力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执行力度和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加强监督力度。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太平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主题,以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为前提,以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乡实现GDP2.02亿元,增长21%,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7262万元、9145万元、3823万元,分别增长10%、26%、1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亿元,增长86.4%。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00万元,增长8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19元,增长14.6%。出口额完成313万美元。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是粮棉生产水平稳中有升。全乡小麦实际收获面积130公顷,总产量612吨,兑现直补资金86926.3元。种植优质抗虫棉1780公顷,籽棉总产2375吨。二是林果生产扎实推进。“三网”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全乡路域、水系绿化总长度39.2公里,林网控制面积2.05万亩,截至目前共动用土方276.7万方,植树15.6万株。进一步加强冬枣生产协会建设,着力抓好冬枣管理,冬枣生产喜获丰收,总产达2200余吨,产量和质量创太平乡历史最高水平。2000亩纸浆林成材树木11万株,树木胸径15公分的达到70%以上,林木蓄积量达到4.4万立方米,产值可达1584万元以上。黄龙基业林木公司,建成转基因耐盐碱速生杨苗木基地2处,发展3年以上成林的速生杨0.75万亩,育苗500余万株。建成构树种植试验基地1000亩,树木长势良好。全力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虫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三是畜牧生产成绩喜人。肉鸡、肉鸭及貂、狐、貉等特色养殖有了新的发展,养殖小区发展到26处。2007年底,肉鸡、肉鸭存栏18.6万羽,出栏385万羽;貂、狐、貉良种存栏4.5万只,出栏达到11.8万只。进一步完善、规范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强化技术指导,“七统一”服务模式和“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把养殖户组织起来闯市场,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疫病防治网络,全乡禽类免疫率达到100%。四是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上海、浙江等地外商,增上南美白对虾和马家水库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成立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8个,注册完成5个。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冬枣、畜牧、棉花等产业,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完成冬枣、棉花施肥建议卡发放工作,为枣农、棉农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责任到户到人;成立专业保洁队伍,负责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确保了各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实施农村环境专项整治,2007年累计清理和改造街道180条,清理“三堆”680处,清理垃圾480吨,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组织,增强村务、财务公开透明度,全面实行公开日、质询日和接待解答日制度。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市级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新兴、赵王等全区典型村,参加创建的村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312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各创建村面貌一新。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取得较大进展。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在全民招商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招商工作站、聘任招商代理等方式,实行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今年全乡招商引资任务完成8000余万元。引进的重点项目有:黄龙基业林木公司、中天特种动物养殖等。全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振宇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个数1个,完成投资1.3亿元。民营经济完成情况良好,个体工商户发展75个,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67%;民营企业已达81个,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8%;个体私营经济纳税额114.7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54%。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经济增长后劲逐步增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一是认真实施太平乡新兴片2.05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建成各类建筑物260余座,共动用土方310万立方米。项目顺利通过了市级、省级验收。二是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工程,共铺设管线277公里,新建水表井253座,在全区率先完成集中供水户户通工程,全乡40个行政村全部通上自来水。三是搞好沼气池建设。建设沼气池168套,全乡沼气池总数达到1280套。四是建成国土所、派出所办公楼,并完成搬迁。五是完成校舍改造,对中小学水泥凛条平房261间更换了木质凛条。六是大力推进市直机关帮扶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帮扶政策,20余项市直机关帮扶工程相继完成,市人大、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市烟草专卖局等单位分别实施了文化大院建设、道路硬化等工程,总投资达900余万元。七是全面完成特困户安居工程,建成安居房50套。八是新建村级文化大院9处,各村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小康文明村”、“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全乡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龙王、官庄两村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信用太平”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信用空前提高,信用村、信用户不断涌现。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加强,机关作风显著改善。普法教育扎实开展,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政务、财务公开普遍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加大对村级调解员的培训力度,认真开展了农村遗留问题集中清理活动,明确责任分工,由专人靠上抓,妥善处理了问题。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好大北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既确保了这一地区的稳定,又确保了我方利益不受损害,为今后我乡盐及盐化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群防群治工作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了打击偷盗油田物资维护油田生产秩序,清理私拉乱接天然气管线等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各类犯罪活动,全乡形成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实施相关配套工程,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全乡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参合率达98%以上。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计生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加强幸福院建设,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达285户732人,低保率居全区之首。
三、创新与经验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扭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13住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依靠发展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坚持把上级指示精神与太平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丰富完善了“南工贸、北盐化、东林果、西棉花、中鱼虾,畜牧养殖进万家“的发展路子;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注重研究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
三是坚持把投入作为拉动发展的着力点,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争取上级政策扶持,持续不断地加大方方面面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总量膨胀、经济结构优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让广大群众在改革中得到实惠。
六是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建立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严格执行决策规则和程序,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督查考核,确保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七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全乡上下团结,建立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在全乡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的浓厚氛围。
附:太平乡党委书记、书记:孙学诗副书记:韩东委员:鲍世昌副书记、委员名单崔杭家(挂职) 夏庆华胡友成刘沿霞义和镇党委工作概况义和镇党委书记王学春2007年,义和镇党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扎实开展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和党建示范点创建等活动,坚持设岗定责,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为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事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义和镇党委现有58个党支部,940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46个,机关、单位党支部11个,企业支部1个。现党政班子成员10名,其中党委委员7名,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文化程度的9人,占90%,平均年龄35.65岁,机关、企事业单位支部健全。一年来,义和镇党委不断提高对新时期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发挥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314中共东营市委纪事(一)抓学习,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结合“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认真组织党员参与各种学习。2007年,全镇共举办学习讲座7次,邀请区领导、党校老师上党课2次,理论考试1次,观看先进人物事迹和警示教育电教片12场,讨论交流9次,全体党员的学习笔记都在2万字以上,每人写心得体会3篇以上。同时还开辟了学习园地、活动简报,举办了 “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争创一流、共建和谐”演讲比赛,营造了学习氛围,建立了交流平台,增强了学习效果,真正使党员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质。
立足实际,我镇在全镇机关、农村、企业、学校中实施“双向培养”计划,通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主题实践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把工作业务强手、致富带头人、生产技术骨干、教学科研骨干培养成党员;另一方面,把党员培养成工作业务强手、致富带头人、生产技术骨干、教学科研骨干。2007年,我镇已培养业务骨干7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5名,发展党员29名,其中,农村党员26名,占总数的89%;女党员8名,占总数的27.5%,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抓管理,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通过多次召集召开镇党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党建例会、镇党委议事规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建全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党建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让每个党员干部“人人肩上有压力,个个心中有责任”。同时,立足农村党员实际,设岗定责,实行百分制考核和星级动态管理,有效地激发党员先进性的发挥,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勤政廉政建设为重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倡导了“思想感情零距离,干事创业零差错”的理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记好《民情日记》解决实际问题。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全镇46个行政村推行“一制五规范”管理办法,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规范党支部工作、规范村委会工作、规范民主决策、规范村务运行、规范民主监督。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级工作制度》和《村级工作千分制考核办法》,使农村工作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形成了用制度管人和事的良好环境。
(三)抓实践,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实行了扶贫济困结对制度,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和一户贫困户,每年必须为结对帮扶对象解决2件以上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在镇行政服务中心一楼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相应设立了便民服务咨询台,每天安排专人负责。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开展了“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我镇王集村被评为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寿光村被评为区级“党建工作示范点”,有力地带动了全镇农村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投入,严把质量,积极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我镇草场、前夹、五二、宝二、南太平、河二、千二、义胜8个村的组织活动场所主体已全部完工,全镇46个村都有各自的组织活动场所,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镇党委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强镇富民,全力打造生态名镇、商贸重镇和经济强镇”的总体目标,按照“瞄准一个目标、启动两级动力、突出三大重点、抓好四项工作”的工作思路,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及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增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人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15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的增长,一、二、三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07年底,全镇实现GDP50574万元,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增长69.6%,地方财政收入329万元,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5694元,增长14%。
(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新型产业、打造新型环境、建设新型班子”的“四新”要求,完成了镇北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并顺利通过省农开办验收。积极发展林果、畜牧等特色农业,形成了以优质棉、林果和生猪、肉鸡养殖为主的高效农业生产区,全镇推广优质棉4.4万亩,建成冬枣大棚15个,完成棉田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种植速生杨3400亩;安装沼气池160个; 建成市级畜牧小区3个,区级畜牧小区20个。同时,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全力做好了畜牧防疫、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结合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活动,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37个村4893户的集中供水户户通工程,实现自来水入户率100%o新建特困群众安居房66户,改善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新修公路27公里,全镇36个村实现了户户通公路,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8处。实施路域绿化工程47公里,农田林网1万亩,栽植树木10万株,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依托义和民营经济园区,不断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镇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工业企业29家,个体工商户2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同时,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配合执法单位,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依法查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四)城镇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今年以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益管理的原则,编制小城镇建设详细规划,建设了以镇政府驻地为核心的行政办公小区,新建行政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交通管理所、义和派出所等办公楼6栋。结合市级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实施了“五村联创”,共同治理“六乱”、清理“三堆”、植树绿化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完成新滨孤路城区段的排水、绿化、人行道改造建设,彻底清理了新滨孤路两侧的洗车台、板房等违法建筑,规划了农资、建材市场,制定了老滨孤路改造方案,理顺部分地段关系,房产开发迅猛发展,小城镇建设初见雏形,功能不断完善, 义和城镇形象大幅提升。
(五)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实施“信用”工程,努力营造文明兴镇、诚信兴业的良好氛围。开展“送乐下乡”活动,46个村共演出电影160场次。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今年,共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个,区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小康文明村6个;评选出“文明信用村”14个,“文明信用户”1400户,“十星级文明户”1408户,影响带动了全镇人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六)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行政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健全信访“网底工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和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力度,推进了 “平安义和”建设,社会秩序持续安定。
(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新投资70余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99间,新建校舍17间,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落实计316中共东营市委纪事生“四化服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及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救助范围不断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实施“五保五救助”,社会保障成效明显。科技工作得到加强。镇财政落实科技三项经费13万元,认真实施了千家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近百期,培训农民1.2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3万份,全镇人民素质明显提高。
三、改革与创新
(一)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建规范化水平。结合“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和党建示范点创建等活动,切实强化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制定实行了学习制度、班子建设工作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分层量化积分考核管理办法、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民情日记制度、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党员干部包村帮扶制度、党委书记及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检查指导党建工作等各项党建制度,印制了 《义和镇党委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工作记录簿》和《义和镇领导干部检査指导党建工作记录簿》等,使党的建设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镇党委班子、党支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全镇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细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镇党委立足实际,按照实施三项工程、采取四项措施、树立五种观念、抓好六个结合“三四五六”工作思路,开展了上好一次党课、撰写一篇理论文章、开展一次献言献策活动、举办一次演讲比赛活动、开展一次结对帮扶活动等“九个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及“四联四促”等活动;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签定了“十不”承诺书,实行了“三问工作法”。在“四联四促”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联系企业促效益,联系村庄促增收,联系项目促发展,联系农户促致富,积极与贫困农户签订帮带责任书,结成党群致富联系对子,积极为群众开展义诊、法律援助、科技下乡、扶贫帮困等服务,使每名党员都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深化廉政建设,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学习“两个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教育,扎实开展“百日集中整治”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加大农村财务监管力度,抓好廉洁自律专项清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化村财务镇代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开机制,深化公开内容和强化监督管理;严格实行了廉政承诺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干部审计等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健全完善发展环境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
附:义和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王学春副书记:缪金学刘庆华委员:刘丽华孙志国张振华石明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17六合乡党委工作概况六合乡党委书记朱春光2007年,六合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实现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六合乡党委共下设39个党支部,其中机关支部10个,企业支部1个,农村党支部28个。共有党员636名,其中农村党员476名。工作中,紧紧围绕运转规范,战斗力强的总体目标,把握抓规范、抓创新、抓提高三个着力点,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一)不断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切实抓好乡党委自身建设。健全完善了党委议事决策、学习、调研、规范化建设、考核等制度,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每周党政联席例会制度,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以良好的形象促进班子集体合力的充分发挥。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行农村工作规范化管理,对农村干部,通过“年度重点工作责任状”明确其任务,通过 “三簿三表”规范其行为,通过“千分制考核办法”考核其业绩,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二)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一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紧紧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利用党员冬训、党员电教、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让他们了解党在新时期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员思想的先进性。抓好农村党员和农村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利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二是发挥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村党支部立足本村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为群众寻找促进发展、加快发展的路子,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后毕村与福建客商联合,吸纳村民集资入股成立东营市华利渔业有限公司,进行虾、鱼、蟹等淡水养殖品种育苗、养殖示范、暂养、储存、加工和销售,以及养殖技术服务和水产养殖料药供应; 荆家村规划建设了种养殖小区,发展肉鸭、肉鸡养殖、蔬菜种植及经济林木育苗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于家村指导村民股份制合作成立了“渔家旺”水产养殖公司,建设1000亩“上农下渔”基地,台面进行蔬菜和经济林种植,水面养殖黄金鲫;三义和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建设,建成了蔬菜、家俱、五金建材、工艺品、旧货交易、畜禽肉类水产品、服装百货等几大专业批发市场,建设1300吨大型冷藏库和水产品加工厂;广河立足区位优势,成立集团公司,创新“以企兴村”路。
(三)不断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广大农民参与村务决策、管理的愿望空前高涨,农村基层组织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按照“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运作程序化、目标具体化”的31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五化”要求,对各项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制订了《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规程汇编(试行)》,就农民最关心的农村事务的决策程序、公开程序、村财管理、土地承包、宅基地管理、村级工程等都制定了严格详实可行的制度,把知情权亮给群众,议事权交给群众,监督权赋予群众,扩大了基层民主,调动了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实现GDP5.5亿元,同比增长2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财政收入637万元,同比增长4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712元,同比增长13.7%o(一)注重突出特色,抓好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依托6.5万亩上农下渔项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淡水养殖、棉花和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全乡有淡水养殖水面1万多亩,水产品总量3000吨。棉花种植仍然是群众主要的增收渠道,全乡种植棉花5万多亩,皮棉总产3395吨。有蔬菜大棚200余亩,河王渠、七干沟流域蔬菜基地初具规模。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狐、貂等特种动物养殖发展较快,新增养殖小区7个,养殖户发展到500户。二是抓好“三网”绿化工程。实施了滨孤路、河民路、义宁路、辛河路-利六路、安六路-海昌路等五条主干道路绿化工程,全长25公里,完成土方74万方,植树3.2万株。规划实施后毕片1.5万亩“上林下渔”项目。实施18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完成植树3.7万株。三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东营华利渔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规划建设面积100亩,主要进行淡水虾、鱼、蟹育苗和养殖,完成办公区、育苗车间等一期工程建设;东营沛润公司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面积500亩,进行土鸡养殖和土豆、朝天椒种植,完成占地200亩的土鸡养殖园大棚和周边院墙建设;荆家种养殖小区完成三通一平,建成养殖大棚9个,出栏肉鸭9万多只。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建成和特色农业项目建设,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注重招商引资,抓好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继续走好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的路子,立项项目9个,到位资金4600万元;合同项目4个,计划投资8000万元;在谈项目2个,意向投资1.5亿元。二是大力发展壮大已有项目。重点扶持和积极引导骨干企业扩张规模,提高效益,为广河精细化工、天普精细化工、广河棉油、永强水泥等企业搞好服务和支持,走好依靠技术改造发展工业的路子。全年工业总产值7.6亿元,同比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324%;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24%;新增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新上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个,完成投资8640万元,同比增长40%。三是大力加快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在工业经济方面的发展,发挥六合能人大户多和村集体资金多的优势,发展中小型加工制造业。按统计口径,2007年底,全乡共发展企业1360家,缴纳税金205万元,同比增长15%。
(三)注重发挥优势,抓好城镇经济发展。重点实施了投资100万元的永安路改造工程,完成了乡政府驻地绿化,完成农贸市场公厕建设工程,完成辛河路东侧排水工程,小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郊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三义和投资1000余万元,新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19建畜禽肉类水产品市场,对蔬菜市场进行了改造,河富百货服装城开业运营,完成了1300吨的大型冷藏库建设,成功举办了物资交流大会,专业市场全年营业额1.2亿元。广河收购了东营金石担保有限司,大力开展金融担保服务;加大对企业的技改投资,企业发展形势良好。
(四)注重统筹协调,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3个村争创市级小康文明村,范家村争创省级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上小街村争创市级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完成乡村公路建设13.6公里,完成了城乡集中供水户户通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84个。加快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对中小学楼房进行了防水,平房水泥檩条进行了更换,校园进行了绿化。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完成54户“安居工程”建设;发放农村社会救济27.5万元,自然灾害救济金40.8万元,对500余户困难群众给予了临时救济;办理城镇贫困户低保12户15人,农村贫困户低保48户,89人。实施了乡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门诊费用51.5万元,大病补偿70.1万元。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97.6%,人口自然增长率0.26%。。加强信访“网底”工程建设,高度重视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维护了全乡的安全稳定。
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
三是要加强团结形成合力。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汇聚全社会推动发展的动力。
四是要维护好群众利益。始终把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坚持说了算、定了干,信守承诺,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五是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保证了整体工作的扎实推进。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狠抓落实、干事创业上来。
附:六合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朱春光副书记:牟焕民高连欣委员:李希平陈瑞堂马现起张素霞三、创新与经验一是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面对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和发展压力,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敢于打破各种陈旧思想束缚, 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加压奋进。
二是要积极推进科学发展。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集中精力推进现代农业、工业和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城镇服务业发展和基础设320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孤岛镇党委工作概况孤岛镇党委书记薄纯新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孤岛镇党委下设14个党支部,165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2个,党员25名,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9个,党员100名,企业党支部3个,党员40名。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加强中心理论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党委成员每月有两天的理论学习时间,机关干部每周五下午坚持理论学习,要求每名干部根据实际写出学习心得,畅谈工作体会,沟通同志感情。机关干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学习交流会, 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创新了领导理念,树立了学习型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党建制度建设。一是科学制定党建制度。每季度召开党委会研究党建问题,提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和措施,不断提高领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水平。二是完善领导机构。充实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备配全党建工作力量,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每名党委成员联系2_3个基层党支部。三是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不定期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查,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在党建工作中真正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突出抓好学习型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和每周五的集中学习制度,不定期邀请市、区党校教师授课,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制定党员干部培训规划。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党员活动室的作用,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加强教育阵地建设,把工作生产第一线建设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先后建设党员教育培训阵地3处。二是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双高双强”型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尤其是年轻、高学历农村青年的培养。选拔出了一批有工作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中层职务,重点加强培养。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了“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三比活动,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企业、农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三是突出抓好农村干部的管理。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和函询、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突出抓好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村干部报酬待遇、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完善。
(四)加强党组织建设。一是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和农村村务管理制度,推广落实了农村党员承诺制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二是突出抓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健全完善了发展党员责任制和支部党员大会“票决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各支部建立了流动党员之家,完善了流动党员服务制度。根据流动党员的流动情况,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台帐,进行分类管理和跟踪服务。三是突出抓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完善设备运行机制,建立教学辅助机制,落实村级管理员经济待遇。四是突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21岀抓好企业党建工作。先后在山东三丰香油、山东欣马酒业等规模企业中建立了党组织。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向企业派遣党建联络员,加大企业党建人才的培养,帮助企业建立党建人才队伍。五是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建立乡土人才库三处,举办乡土人才培训班20余期,先后有2000余人接受培训,96人成为乡土人才。
(五)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按照市区的部署要求,围绕“破旧”、“克满”、“戒躁”、“纠散”、“反奢”、“防片”六个方面,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入手, 顺利完成了动员学习、查摆分析,集中整改等各阶段工作,并将学习贯穿始终,边学边改,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强化正反两个典型教育,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业务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二是机关作风有了转变。广大干部职工对照自身差距,坚持边学边改,集中整改,机关效能有了提升、服务更加完善,群众和外商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活动期间,班子成员带头下基层搞调研,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基层支部也都结合各自业务实际,扎扎实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7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超岀任务目标1家。新上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1.62亿元,完成区下达任务的163.46%。全镇工业增加值实现4860万元,同比增长45.3%;上缴税金907万元,完成区下达任务的104.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574万元,同比增长178%;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194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82.5%,同比增长180.2%o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先后实施了园区道路和排污系统整修工程,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2007年,全镇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3.6亿元,现已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其中世强化工,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已进入试产阶段; 龙达益丰,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到位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双瑞化工、厚德化工,到位固定资产投资均在1000万元以上。另有在谈的玻璃加工项目和东港大唐电厂配件加工项目,计划投资均在5000万元以上,均已签订投资协议,进入了实质性引进阶段。保障机制初步建立。进一步落实银企合作机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3次,积极为金融部门和企业牵线搭桥,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今年镇区内的5家商业银行与16家重点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涉及贷款总额650余万元。运作成立了孤岛镇企业家协会,目前,会员单位已发展到近60家。
(二)城镇建设管理有新进展。一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朝阳六村安居工程、水上公园改造、灯光球场建设和西区供暖工程顺利竣工。朝阳六村安居工程已完成主体施工,目前正在实施室内外装修和房屋销售工作。汽车站和马场四团房产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二是“三网”绿化工程扎实推进。先后实施了滨孤路、滨海路、累计完成台田修筑工程施工总长度31.8公里,新增林地面积556亩;完成植树工程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0余亩,动用各类机械360余台次,完成总投资1280万元。目前,正在实施北一路台田修筑工程。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加大规划区内执法巡查力度,公路“三乱”及规划区内乱搭乱建等不良行为得322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到控制。与镇区各单位签订卫生、环境等“门前五包”责任书,并对各单位责任落实情况实行定期督促检查,有效提高了城镇管理水平。先后组织实施大的拆迁、拆除行动6次,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1万余平米,十字路口绿化和提油机粉刷美化工程全面完成,镇区环境卫生水平跃上新台阶。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通过组织协调镇直部门和油田单位帮扶,累计完成投资320万元,两村完成村庄道路改造3.5公里,铺设、修复下水管网2.6千米,实施“土坯房”拆迁改造6户,新增绿化林木3000余株,农村环境和面貌有了较大提升。二是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以企业带农户,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其中光大清真肉业投资260万元新上熟食加工项目,带动本地7家肉牛养殖户发展壮大。三是加大特色、标准化养殖业扶持力度。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积极申请相应奖励政策, 年内累计发放能繁母猪补贴32750元,受益养殖大户14家,能繁母猪保险655份,入保率100%o同时,加强养殖大户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优先疫苗供应,并以专业合作社规范养殖标准,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使全镇的特色农业迅速壮大。
(四)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有效。一是抓好信访苗头排查和日常调解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行动,妥善化解了群众内部矛盾。今年累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2件和2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100%。
二是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累计配合上级安监部门开展大规模安全检查活动8次,共查出不安全隐患60余条, 下达整改通知书40余份;依法关停“土小”企业3家,取缔安全违规违章企业6家。三是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防未经检验检疫和病死家禽上市销售,有力地维护了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四是“平安孤岛”建设扎实有效。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行动,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均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运作实施了城区视频监控一期工程,保持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三、创新与经验一是建立了“四"一”的招商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包到底”,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进度。
二是建立了工业经济保障机制。落实银企合作机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3次,积极为金融部门和企业牵线搭桥,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今年镇区内的5家商业银行与16家重点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涉及贷款总额650余万元。运作成立了孤岛镇企业家协会,目前,会员单位已发展到近60家,在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和沟通,对外合作、招商,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各单位所处区块位置,单位大小,人员多少等情况,与镇区各单位签订卫生、环境等“门前五包”责任书,并对各单位责任落实情况实行定期督促检查,有效提高了城镇管理水平。
四是建立了治安防控体系。在进出孤岛的各主要路口设立了9个治安亭,专职人员昼夜值班。各岗亭与油地公安部门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形成了以驻地公安机关为中心,各治安岗亭为监控点,辐射整个辖区的治安防控网络。
五是设立了党员服务责任区。在服务责任区内建立了“10分钟”服务站,对服务对象实行跟踪服务,详细记录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及完成情况,建立服务工作台帐,确保服务及时到位。
附:孤岛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薄纯新副书记:李金峰张仕琴委员:陈常军祝升禹赵云盖本良________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23仙河镇党委工作概况仙河镇党委书记卢洪鹏2007年,仙河镇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仙河镇下设16个党支部,其中镇机关党支部1个,镇直党支部10个,农村党支部5个, 共有党员157名,其中农村党员73名。
(一)充分发挥党委的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提高党委、政府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建立健全了集中学习日、调查研究和考试考核等制度,领导干部每周至少集中学习半天,每季度举办一期学习心得交流会。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强党委、政府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党委会议事规则,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人事任免,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决定,较好地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是以塑造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为目标,狠抓了机关管理,加强了机关文化建设。在中层干部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对机关干部业务工作和包村工作目标任务实行量化考核,每年考评处于末位的自动降职、降级,考核成绩优秀的予以奖励和提拔重用。在机关实行了《机关工作人员千分制考核制度》,加强机关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管理与考核,奖优罚劣。四是强化宗旨观念,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扎实开展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心系群众,情暖基层”、“民情四制”等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群众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落实,确保实效。积极探索加强机关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了学习调研、学习交流、学习培训等制度。在机关干部中推行“分线”工作法,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农村“无职”党员实行“两定两评一考核”党员分类管理,由各支部根据掌握的党员基本情况给每位党员“定岗、定责”;每年组织一次党员相互评议和群众民主测评;每年由党支部组织对党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日常义务履行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二是着眼于转变作风,扎实开展干部“四联”活动。2007年以来,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联村、联户、联富、联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联”活动,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帮扶一名贫困党员、扶持一户贫困群众、救助一名贫困学生、为本单位做一件好事”。支部间开展了“支部+支部”、“党员+农户”、“协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全镇10个镇直支部与5个村支部、15名科级干部与支部、15名村干部与15户贫困农民结成对子。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了 “双带”活动,拓展党员作用发挥的载体。每个党员要确定1个联系户,通过物质帮324中共东营市委纪事扶、资金帮扶、技术帮扶、项目帮扶和思想帮扶等措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全镇共确定20多户“科技型党员示范户”和“项目型党员示范户”,建设党员示范基地三处。
(三)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拓宽选人标准,大力加强农村班子建设。大胆启用“经济能人”担任支部书记,通过机关干部下派、村级能人选聘等方式,圆满完成2007年村“两委”换届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达100%,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达100%,全镇经济能人担任支部书记的村达到100%。二是抓好组织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采取集中学习培训、组织参观、专题培训等形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开展培训教育,全面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目前,全镇5名村支部书记都掌握了2-3门科学实用技术,大大增强了开展经济工作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理顺工作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通过规范农村工作程序、规范村务决策与公开、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农村工程管理、规范农村集体合同管理等,提高农村工作的透明度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农村工作中的工作程序进行完善,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运行图。
(四)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两推一定三公示”制度,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原则。从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开始,通过党员和群众代表投票推荐的方式确定积极分子人选,支部审查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指定专人进行培养,保证了发展党员的群众基础。坚持“三公示”制度,即入党积极分子公示、发展对象公示、预备党员公示,接受党内外的监督,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坚持发展党员谈话制度,掌握发展党员的入党动机和思想动态,指出其缺点不足和努力方向。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在农村认真做好新式样《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小读本》的发放。对流出党员和5名流入党员建立了管理台帐,保证了联络畅通。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镇(地方)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8182万元,同比增长22.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821万元、7868万元、15493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1%、37.7%、20.5%; 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622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7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820元;完成财政税收486.92万元,全镇农业增加值4840万元,增长14%o先后荣获“山东省绿化示范镇”、“平安建设模范乡镇”、“防范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单位”、“渔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国家卫生城市(镇)复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渔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着力实施抓龙头、建基地战略。以海星集团为龙头,重点规划建设了三个渔业产业区块和一个研发中心,实施了2600亩的海参池塘配套建设,工厂化养殖和研发中心建设。规划占地10000亩的海参养殖基地已开发池塘40个,养殖净水面积达2600亩,放养海参苗200万头,年产海参348吨,实现产值3480万元。同时,自主培育贝类及海参苗种,年培育文蛤苗10亿粒,海参苗800万头。建立完善了贝类、梭子蟹和海参加工三条生产线,实现了水产研发、育苗、养殖、加工及出口销售一条龙。目前,全镇已拥有水产企业3家,年实现水产产值5600万元,全镇海洋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特色农业逐年破题。依托广阔的草场资源优势,鼓励群众大力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养殖,引导、扶持珍禽等特色养殖业发展。东港村的野鸭、土鸡、彩鹑、梅花鹿,渔村的野鸭、蛋鸡,卫东的野鸭,海星村的优质猪,都已初具规模。全镇建成蛋鸡养殖区2处,生猪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25养殖区2处,野鸭养殖基地3处。蛋鸡存栏量达到2万只,生猪存栏1500余头,野鸭存栏1.1万只。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大棚蔬菜,规划建设了24个冬暖式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1处,蔬菜种植朝着规模化迈进。大力发展芦草种植,实施城市污水净化种植芦苇试验,芦苇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全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极大提高。2007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4105万元,年均增长14%。
——工业经济地位凸显。始终坚持抓工业不放松,从四个层面上发展工业。一是以新华联盐业和东营银谷化工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盐及盐化工,原盐产量突破1.8万吨,溴素产量达1056吨;二是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引进了桩西玻璃钢、海阔工贸等项目;三是营造有利于油田改制企业的发展环境,支持三大企业集团新上项目,引进了投资1200万元的桩西精细化工等项目3个。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稳步增长。四是抓大不放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引导新上中小企业16家,固定资产投资达3800万元。全镇现已发展工业企业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
——民营经济取得突破。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逐步形成了仙河市场、仙河商贸城、十分场商业街三大经济发展区,截至2007年发展民营企业125家,个体工商户1176户。
制定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坚持内引外联,引入外力,启动内力,合力抓好招商引资。2007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0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790万元。
——小城镇建设亮点频出。通过科学规划和实施重点项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投资10万元对全长2.2公里的滨海路城北段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加大管护力度,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专业物业保洁队伍,建立了城区外围环境保洁的长效机制。二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整合镇域资源,加大执法和协调力度,把综合整治、城中村整治、镇村容貌整治等结合起来,对镇区外围主干道两侧、集贸市场等比较集中地方进行了专项整治。投资15万元,对卫东河、桩西工业点、城乡结合部等城区外围重点部位进行了集中整治,有效改善城区容貌。三是周密组织,统筹安排。投资480万元对兴凯湖路南段进行了改造,改造长度3600米,罩面3.3万平方米。同时对沿路环境、水系、路两侧“三堆”和广告牌匾进行了治理清理,改善了人居环境。四是实施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投资4600余万元,在幸福、光明、富海丽园等小区规划建设了城镇居民住房1874户,并对57栋旧住宅楼实施了 “平改坡”改造工程,极大的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实施了新村改造、村级道路、村容村貌治理、“绿化家园”等工程,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通过定点办公、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等方式,提高村级管理民主化程度。坚持产业立村、因村制宜、扶持发展“一村一品”,海星村的水产养殖,振东的反季节蔬菜,卫东、东港、渔村的特色养殖已初具规模。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77元,年增长10%,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77元,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393元、2083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电、路、讯发展迅速;全面完善饮水工程,解决了五个村群众的吃水问题;修建了16.7公里的村级道路,解决了村级行路难问题。积极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已有四个村达到市级小康文明村标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取326中共东营市委纪事消农业税及附加,落实了义务教育收费“三免”政策。加大社会保障力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累计发放救济、救助资金3.9万元。
——社会事业有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利用培训班、远程教育站点等形式,搞好科技培训,提高群众科技致富能力。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圆满完成了计划生育各项任务目标。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网络初步建成,新农合参保率达86%,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海星体育馆等设施,积极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社会治安稳定和谐。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区”、“创建油区安全文明家庭”、“油区集中整治”等活动,有利地打击了各类犯罪分子的气焰。整合油地军港四方合力,投资150万元,建设了450平方米的集监控、信息处理、指挥调度、接处警职能于一体的视频监控中心,有效地维护了仙河地区的社会稳定。始终坚持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严密防范措施,认真做好练习者的思想转化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积极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连续多年实现了信访“三无”目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仙河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
——执政能力逐步提高。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政府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增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虚心听取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深入学习贯彻《监督法》、《行政许可法》,不断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民生等问题及时进行民主决策。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全面强化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监督制度。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等活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创新与经验建立健全一个体系: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扩大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深化“党建致富链”活动;加强跟踪问效,搞好联络服务,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考评,深入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制”活动;精心组织,拓展服务,扎实推进“在职党员服务社会”活动;积极探索,健全制度,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探索建立了 “群众审批事项全程代办制度”。
建立健全村级组织管理两个机制:一是村级民主管理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目标,研究制定了《仙河镇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在全镇农村推行了“村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实施”的村级民主治理新模式, 解决了村级议事办事随意性的问题,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机对接。二是村级绩效考评机制。针对村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用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两把“标尺”量干部,努力形成科学的村级绩效考评体系。
建立健全党员管理三个制度:一是健全党员永葆先进性长效制度。改进培训教育方式,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发挥电教优势,建好农村的远程教育终端;落实“党员活动日”、领导干部讲党课等有效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党员动态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健全服务网络,确保流动党员在组织、受教育、起作用。加强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教育和管理,切实做到管理有组织,活动有实效,努力构建“双向联系”、“双重管理”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健全党员帮扶制度。深化“党建致富链”活动,充分发挥链上各个主体的作用,使区直部门与村党组织联结的更紧密;落实新农村建设帮建措施,将党建工作纳入包村工作重要内容。通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27过“区领导联系,责任单位协调,镇组织部门联络,各帮扶单位齐帮”的帮扶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扶共建的良好态势。
附:仙河镇党委书记书记:张彬卢洪鹏副书记:张英然委员:徐迎春副书记、委员名单(2007年10月离职)(2007年10月任职)陈步先杨江普董召磊毕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