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风楷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居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1342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新风楷模
分类号: D4
页数: 6
页码: 604-610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的“学习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境内普遍开展,得到人们的广泛响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无名英雄不断涌现,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龙居人。
关键词: 模范人物 新风楷模 龙居镇

内容

20世纪60年代的“学习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境内普遍开展,得到人们的广泛响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无名英雄不断涌现,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龙居人。
  王付明勇救落水母女不留名。1988年12月应征人伍的龙居乡老于村青年王付明,系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放映员,2000年2月7日17时30分左右,在外出差途中听到青衣江边“救命”的喊声,便飞速向江边跑去。当他看到正在江中争扎的母女时,毫不犹豫地跳人寒冷的江水中,奋力将白露莹抢救上岸,接着再次跳人江中营救白露莹的母亲。当母女上岸后,现场已围满了群众,他却悄然离开,人们已找不到救人英雄,只知道他是个军人。后来,被救者一家人几经周折才找到了王付明。他两次跳人青衣江抢救落水母女不留姓名的壮举,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消息传到家乡后,东营区委高度重视。4月18日,区委宣传部以东区宣发[ 200018号文件印发《关于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的意见》,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成立领导小组,组成由区委有关领导、新闻记者参加的慰问采访团,到王付明所在部队进行慰问、采访,进一步挖掘王付明英雄事迹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省、市、区新闻媒体都作了集中宣传报道。5月22日,东营区邀请王付明及其所在部队英雄事迹报告团一行3人作巡回报告。区委、区政府为王付明举行庆功会。全社会形成了学习英雄事迹的氛围。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区妇联开展“向英雄母亲献爱心”捐款活动。龙居乡妇联配合区妇联广泛宣传英雄士兵王付明事迹,在全区发起“向英雄母亲献爱心”捐款倡议。广大干部群众敬慕英雄,捐款涌跃,全区共捐款19315元,区妇联用这笔钱建立英雄母亲奖励基金。5月24日,区、乡妇联干部,带着彩电、羽绒被、食品和1000元慰问金,带着全区妇女的深情厚意,到老于村,看望王付明的母亲。“八一”、春节期间,区、乡、村妇女干部多次看望英雄母亲。王付明回家探亲时,特意到区妇联、乡妇联感谢家乡人民的厚爱,表示刻苦学习,练好本领,为部队添彩,为家乡争光。
  史国栋千里认母担义务。在1996年南方那场罕见的特大洪水的一次抗洪抢险中,一位叫吴国良的山东籍战士在参加抢救96名被洪水围困的农民行动中,光荣牺牲。噩耗传回沾化县黄升乡前皂村,烈士的母亲孟庆凤老人沉浸在深深地悲痛之中。丈夫过早去世,唯一的儿子牺牲了,以后的日子孟妈妈甚至都不敢想象。就在这年的9月份,还在悲痛之中的孟妈妈收到一封信,信中还附有50元钱。信中写道:“您老不要为失去儿子而痛苦,要为有这样的好儿子而欣慰、自豪,如果您老愿意,今后我就是您的儿子,您就是我的亲娘,我会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您,侍奉您到百年。”
  为孟妈妈寄信的人叫史国栋,东营区龙居镇西史村人。此时正在武警上海总队副食品生产基地服役。当初,看到吴国良的事迹后,他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同样是一名军人,我能做些什么?”为了这个想法,他彻夜难眠。最后他决定,就从照顾烈士的母亲开始吧。于是他给孟妈妈写了第一封信。史国栋的来信让孟妈妈依稀觉得,儿子的身影又闪现在自己眼前。她热情地回了信:国栋儿,见到你的来信,好像又一次收到了国良的家书,高兴得我几宿没有睡着,我失去了一个儿子的同时,又得到了你这样一个好儿子,我感到很欣慰、很幸运。
  收到孟妈妈的回信,史国栋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也就是从收到回信的那一刻起,史国栋认认真真地履行起一个当儿子的责任来。每个月,他都会给孟妈妈寄去50块钱,这都是从他那微不足道的津贴中省出来的。在得知孟妈妈患有皮肤病、腰腿病后,他每隔几天就跑一趟药房,抓最好的药,及时寄到老人手中。1997年的母亲节,国栋还特意上街给孟妈妈挑选了一件上衣,并将刚刚献血获得的营养费,一分不剩地寄到了老人手中。
  千里飞鸿,从一封封来信中,从按时寄来的50元钱中,孟妈妈仿佛觉得,他的儿子依然在远方的部队中思念着她,她的希望已全部灌注到了史国栋身上。1997年,史国栋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孟妈妈得到消息后,欣喜万分,连熬了几个通宵,精心绣制了带有“参军入伍、精忠报国”等勉励词语的6双鞋垫,寄到了军营。
  1997年腊月二十八日,大雪纷飞,中午十分,孟妈妈正坐在炕沿上出神。蓦然间,一个身穿军装的年轻人闪人了她的眼帘。年轻人手中提着大包小包,进门就叫:“娘,我跟你过年来了!”孟妈妈先是一愣,接着,昏花的双眼中流出了浑浊的泪水。老人很长时间没有说出一句话,她用那粗糙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年轻人的脸庞。这年轻人正是史国栋。
  这年春节,已经参军一年多的史国栋第一次获得批准回老家探亲。回到家里,母亲张罗着洗菜做饭,父亲拉着他的手问这问那,抑制不住的笑容始终挂在两位老人的脸上。许久不曾体会到的家庭温暖,让史国栋不禁担心起孤苦伶仃的孟妈妈。于是,他鼓起勇气,在跟父母讲述救助英雄母亲的事情时,透露出陪孟妈妈过春节的心思。听了国栋的话,父亲沉默了许久,说道:“你去吧,到了孟妈妈那里,要人乡随俗,把老人伺候好,让老太太过个好年。”腊月二十八清早,老父亲亲自给他带上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和100元钱,并把他一直送到了前往滨州的客车上。
  在孟妈妈家里,史国栋给老人整修好了房子,生好了煤炉,打扫干净了院子,张罗着年货。到了晚上,他给老人做了可口的饭菜,和老人拉起了家常。夜深了,史国栋把洗脚水端到了老人面前,亲手给老人洗脚,安抚老人人睡。第二天,邻里乡亲听说孟老太太来了个儿子和她过年,纷纷前来看望。当看到一身戎装的史国栋与孟妈妈的亲热劲,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下好了,老太太有福气,得到了这样一个好儿子。
  1998年,吴国良祭日,部队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应邀参加的孟庆凤老人专门跟史国栋所在部队通了电话。直到这时,史国栋真情救助烈士母亲的事迹,才在部队传开。史国栋所在的班立即展开了向史国栋学习的活动,6名新兵自愿加入照顾英雄母亲的行列。他们专程把孟妈妈接到了上海,在南京路、外滩、明珠电视塔下、南浦大桥,留下了一串串军营男儿与孟妈妈欢乐的笑声。
  2000年11月,史国栋从部队复员回家,后来又在渤海钻井二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这时正直父亲患白血病卧床不起,他同妻子王玉莹共同挑起了两副重担。他们一边悉心照顾父亲,一边不问断地给孟妈妈送去问候和关爱。2003年元月,他们还把孟妈妈专程从滨州接到了东营老家,让孟妈妈感受到儿子、儿媳那真诚、淳朴的爱心。如今,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爱下,在史国栋夫妻的悉心照顾下孟妈妈的生活越来越好。
  春秋交替,岁月更迭,史国栋作为一名模范转业军人,一名技术熟练的钻井工人,一名品德高尚的市民,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用他那默默的耕耘和奉献,担当着无私的义务。
  王玉莹用爱心写人生。当史国栋的义举通过新闻报道传遍了大江南北时,一位姑娘被史国栋的事迹深深打动,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小学女教师王玉莹。她主动给史国栋写了一封信:“我愿意和你一道为老人敬献一份孝心。”自此,在孝敬老人的路上,又多了一位纯洁姑娘的身影。她是因为奉献自己的爱而一路走来,落根于龙居这块土地上,以自己实际行动为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在这里继续书写着爱的故事。
  王玉莹,1996年高中毕业后就在她的故乡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卧罗河乡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事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勇挑重担,自动担任班主任并尽可能地多承担教学任务。辛勤地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她任教期间,连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而一个感人的事迹报道后,却改变了王玉莹的生活。1998年王玉莹在《支部生活》上看到了一篇报告文学,写的是山东籍战士吴国良在1996年河南的抗洪抢险中为营救76名被洪水围困的民工而光荣牺牲;在上海武警总队服役的龙居籍战士史国栋为了安慰照顾烈士的母亲孟妈妈,千里认母的事迹,感情丰富的王玉莹读后感动地哭了,她敬佩战士史国栋的行为,同时也多了一份对英雄母亲的挂念,她决心也要像史国栋那样替烈士吴国良尽一份义务,担一份责任,她没有做更多的思考,马上提笔写信给史国栋,表明了心迹,他们相约要不间断地交替给英雄的母亲写信,用温暖的言语来慰籍孟妈妈那颗受伤的心,压缩生活开支,汇款给英雄的母亲,尽最大努力使孟妈妈生活得幸福、开心。共同的行动使他们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在孟妈妈的撮合下,2001年春节前夕,她与刚刚脱下军装的史国栋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后的王玉莹来到了龙居这块土地,她要适应这里的生活,她要重新创业,她要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她受聘于龙居镇阳光幼儿园任教,在那里她终于找到了自我,认准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支点。在幼儿园里,王玉莹领着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给孩子们讲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捉迷藏。这时的她分明就是一位快乐的大孩子,她用自己的快乐来感染孩子们,用自己的爱心哺育孩子们,她成了孩子们眼中最可爱的阿姨,成了家长心中最值得信赖的教师。
  “如果我们村(西史)有一个幼儿园,那孩子们和家长多么方便呀!”王玉莹心中又一次萌发了自己兴办幼儿园的念头。尽管第一次办幼儿园失败,尽管自己缺少办园的足够资金,但她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丈夫史国栋表示全力支持,因为这是为民办实事,同时与王玉莹一起做通全家人的思想工作。就这样王玉莹辞去了现成的工作,腾出自己居住的正房,于2003年7月Ⅱ日兴办起了明天幼儿园,开始了艰苦的再创业。
  王玉莹办园有了自己的原则,资金再缺也决不向家里伸手要一分钱,实际家里也拿不出一分钱,因公公患白血病已用去7万多元医疗费,她说“咱办园不是为了钱,只要经济有所好转,我就要把余额用于幼儿园的设备建设,改善办园条件”。办园初,仅有7个孩子前来人园,王玉莹没有气馁,她相信真心换的天地变,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她的为人,她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取得群众的信任。首先她要把幼儿园建设正规化,她个人贷款2万元购买玩具、设备、图书电教器材,花大力气进行硬件建设。在教学时,她充分发挥各种器材的作用与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开齐了全部课程,教学方法更是灵活多样,什么大家一起唱、双语教学、动手做一做等,以群体儿童理想发展为主题,建立了具有探索性、启发性、训练性的教育环境。她还特请美术教师对园内进行了美化,使每一个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能育人,如自然角、养殖角、生物角等。当你走进明天幼儿园,你一定会被优良的教育氛围所感染,被明天幼儿园的现代化教学所感染、鼓舞。其次,王玉莹根据农村特点灵活办园,明天幼儿园没有星期天,更谈不上节假日。因为明天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民,她们不仅需要使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还需要在农忙时有人照看子女,使他们腾出时间劳动。每天早晨往往不到六点就有孩子送来,王玉莹总是热情接纳;中午有的家长一点多钟才来接孩子,而这时王玉莹已经把孩子喂饱,安顿午休了。晚上七点多钟王玉莹还在和孩子们做游戏。只是在阴雨天里王玉莹才能得到少许的休息,因为这是农民的“星期天”,也自然是王玉莹的“节假日”。这时的王玉莹却又在努力为家人做些什么,以弥补自己因忙工作而对家人造成的缺欠。年迈的爷爷逢人便夸“俺孙媳妇真是个好孩子”,寡居的婆婆遇人就说“俺国栋摊上了好媳妇”;在广大群众中,王玉莹更是有好口碑,因而人们纷纷把孩子送到明天幼儿园,2005年幼儿园人数已达到70多名,分别来自周围十二个自然村。
  繁忙的工作没有使王玉莹忘记她的另一个妈妈,烈士的母亲孟妈妈,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时常拨通孟妈妈的电话,娘俩聊聊知心话。只要空间稍大一点,她就会陪伴丈夫带上礼品一起去沾化看望孟妈妈,也时常接孟妈妈来住上一阵子,她说现在和孟妈妈的关系已经完全不同于当初那种充满激情豪壮的感觉了,而是成了一种很自然的,割舍不断的情思,就如同于自己的亲妈妈。
  王玉莹的事迹很快传颂出去,《鲁中晨报》的热点栏目以《东营小伙认养英雄母亲,引来内蒙好媳妇》为标题,报道了她用爱心书写爱的故事;《东营日报》以《挚爱永恒》报道了王玉莹、史国栋夫妇的事迹;《新生活》报以《内蒙女油城自己办幼儿园》的文章,赞颂了王玉莹追灵英雄足迹,青春奉献东营,东营区区委书记、区长张传胜专程到西史村明天幼儿园视察慰问;东营市宣传部长吕雪萍、区宣传部长赵红等领导同志多次来明天幼儿园捐款捐物;市、区教育局有关领导支持明天幼儿园有更大的发展,东营区电视台、市电视台及胜利电视台多次报道王玉莹的动人事迹。也有人说“王玉莹,你现在出了名,上了电视、报纸;领导们又送东西又送钱,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这下你可要发大财了”。王玉莹对此一笑置之。而了解她的家长们知道她的为人,人们都说“虽然王老师出了名,可她还是和以前一样教学,关心照顾孩子”。是的,王玉莹没有变,人们或许还不知道,70多名幼儿中真正完全缴费的不到60名,并且是每月28元管理费,勉强维持幼儿园正常运转。真正有困难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人园,王玉莹是不收费的。她心中装着众多的她挚爱的幼儿,她在用自己的爱心回报着社会,书写着人生。

知识出处

龙居镇志

《龙居镇志》

出版地:2009.3

该志下限为2007年,主要记述从行政区、地理环境、居民、农业、畜牧与水产、林业、科学技术、商业、乡镇企业、金融、民政、教育、卫生等24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