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施政述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居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1326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施政述要
分类号: D033
页数: 18
页码: 417-434
摘要: 自1940年2月建立蒲台县第四区抗日区公所至2007年,历经60余年,龙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和巩固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艰苦奋斗,政绩卓著,将贫困落后的旧农村建设成为初具小康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 政权 龙居镇

内容

自1940年2月建立蒲台县第四区抗日区公所至2007年,历经60余年,龙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和巩固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艰苦奋斗,政绩卓著,将贫困落后的旧农村建设成为初具小康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权领导下,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全区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形成高潮。各抗日救国群众团体配合抗日武装,以坚壁清野、站岗放哨、割电线、破公路等方式抗击敌人的“清剿”、“蚕食”、“扫荡”。为适应形势,区公所根据上级指示,扩大统一战线,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重点打击日军、叛徒、特务和汉奸。以分散隐蔽和潜入敌人内部的方式坚持斗争,以达到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之目的。在开展土地还家和减租减息运动中,限制地主剥削,减轻农民负担,团结抗日,渡过难关。历经8年艰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政府继续加强政权建设,贯彻执行上级政府的施政方针。1945年,龙居区党委、区公所领导全区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雇工增资运动。发动青年第一次大参军运动,盐垛、南李、双庙、山谷屯等村获得蒲台县政府“参军光荣”的奖旗。1946年,全区开展反奸诉苦、反贪污斗争,对民愤极大的日伪区、乡、村长和汉奸、特务恶霸开展诉苦运动,将他们敲诈勒索的财物一律依法退给贫苦农民。同时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实现耕者有其田。1946年10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为支援解放战争,保卫胜利果实,区公所号召全区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参军。1947年,进行土地复查斗争。1948年对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是年,在济南、淮海战役中,区公所动员全区人民组成担架队,奋力支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50—1952年,区政府的主要工作是领导全区人民医治战争创伤,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结束土地改革工作后,向农民颁发《土地房产证》并对农民的阶级成分进行核定。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区政府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报名赴朝作战。群众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后通过镇反运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1951年至1952年,境内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1953年春,大张旗鼓地贯彻《婚姻法》,废除旧封建婚姻制度。同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在全区开展“统购统销”工作。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区政府组织全区人民开展学习、贯彻《宪法》的活动。1953—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区建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私人商业纳入供销社,实现公私合营,私人药铺参加联合诊所,手工业者组成合作社、合作小组,农业和各项事业得到发展。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区政府领导全区人民转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整风、整社、巩固发展高级农业合作社,掀起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1-1962年公社管委会通过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了生产关系和生产体制,战胜困难,纠正混乱现象,从而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取得了恢复和发展。通过贯彻中央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2%。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后,境内“文化大革命”由批判封、资、修,破“四旧”,逐步发展到冲击党政机关。1967年2月,“造反派”夺走了区乡各级党政领导的大权,领导干部被诬为“走资派”游街批斗,横遭摧残。1967年3月龙居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一元化”领导,但派性斗争严重,各项事业受到左倾错误影响。1975-1976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1976—1978年,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公社组织万人上阵,在总干西广蒲沟两侧及崔高村南整平土地,兴修水利。1978年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公社积极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公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多种经营不断发展。1978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社、村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个体户、专业户不断增加。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规定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普遍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1984年7月,建立龙居乡政府,归牛庄区所辖。是年10月,牛庄区杜北水库开始兴建,龙居乡积极行动,动员民工投入工程。
  1985年以来,境内学校进行“两改造”、“六配套”,陆续达到标准。同时,卫生保健也有了保障,乡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计划生育也取得显著成绩。
  1988年,区政府制定《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试行意见》,乡政府在农村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农村各业承包责任制,同时加强对农村经济合同的管理。
  1989年新四干麻湾引黄闸兴建。南展坝大孙灌溉闸同时动工。乡政府全体干部于2月8日(农历正月初二)赴小麻湾村作动员搬迁工作,2月20日迁占工作结束,共拆迁房屋388间,东营市投资84万元,为74户搬迁户在展区内修建砖房388间。同年,乡政府认真贯彻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使全乡的各项工作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都取得新的成就。
  1990年按照区府发出的《对几项主要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有效地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在市区对资金大力支持下,给展区淤灌房台,缓解建房宅基地严重紧张问题。通过打机井、安装压力罐等措施,解决展区驻房台村庄人畜饮水难问题。在完成这两项工作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上级适当扶持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筹集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工程质量。为鼓励棉农发展棉花生产,乡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对棉农新垦荒碱地种棉花的户,承包期10年不变,5年内不交农业税、提留款,并每亩支持贴息贷款80元,实行粮油定购,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取得棉花的好收成。是年,全国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全乡按时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据此次普查,全乡9106户,36622人。
  1991年5月,全乡召开老有所为,孝敬老人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会后,组织乡干部,协助村委签定赡养老人协议书(区司法公证处与户签定)2100余份(户)。根据区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开发的规定》的精神,乡政府积极宣传发动,开垦荒碱地(不包括开发区原有耕地),内陆水域等自然资源,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户,从有收益当年起,5年内免交农业税,不增加定购任务,不交村提留。农业开发必需的生产资料,由区有关部门组织货源,专项供应和提供能源服务。
  1992年全乡开展村级规范化管理活动和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首先在龙西、麻二、林家、赵家、吕家、小孙、常家、庄子、高家、东史、方家、北薛、生家13个村作试点。经区、乡、村三级的共同努力,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上级要求,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乡政府组织强有力的班子,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体察民情,采取措施,安排好贫困农户的生活,保证了社会稳定。
  1993年,按照区政府的要求,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对大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发放周转金进行扶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1994年,乡政府在谢何村进行桑园种植试点。种植桑园500亩,选派技术员前往博兴县蔡寨乡参观学习养蚕技术。多次组织乡村干部前往滨州、惠民、泰安地区参观学习。当年夏季养蚕获得每张产茧70斤的好收成。从滨州丝绸公司聘请技术员前来指导,全乡组织30个村的养蚕技术员到谢何村学习养蚕技术,使养蚕工作很快在全乡铺开。年底,乡政府作出在全乡发展万亩桑园的规划。
  1995年,党委政府派干部赴浙江桐乡调集桑苗,实施万亩计划,通过积极发动,全乡32个村一举发展桑园3000余亩。为了节约桑苗开支,提高成活率,乡试验播种实生苗,嫁接良种桑苗50万株。
  1996年,由于蚕茧价格下滑,桑蚕生产陷入低谷,为挽回局面,使桑蚕生产持续发展,乡政府作出扶持发展桑蚕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严禁毁桑、弃桑。加强桑园管理,采取价外补贴等办法,共补贴资金30万元,扶持周转金100万元,贴息贷款100万元,确保了桑蚕业持续发展。
  是年春季大旱,黄河断流,乡政府发动群众“抗旱双保”,划锄保墒,充分利用全乡和油田多处水库、坑塘的蓄水提水灌溉,做到水尽其用,使旱情灾害降低到最大限度。
  夏季,黄河中游地区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花园口出现786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8月6日麻湾险工,刘家滩出现漫滩和堤根偎水,3、4号坝头出现墩蛰险情,赵家滩全部漫滩。黄河防汛达到警戒水位,全乡2000名基于民兵,全部上堤严阵以待。南坝头3、4号坝出现险情时,40名专职抢险队员和75名群众抢险队员,立即紧急抢险,至8月21日,南坝头、麻湾、打渔张险工,共出现险情59次,通过干群积极努力,昼夜奋战,各处险情均做到化险为夷,取得防洪的全面胜利。
  1996年全乡共养蚕762张,产鲜茧5.3万余斤,创产值40余万元,套种收入60余万元,平均每张产茧68斤,上茧率达97%以上。
  1997年,龙居养蚕业大发展,共养蚕1705张,产鲜茧12万斤,收入100.8万元,征收农业特产税9万元。涌现出亩均效益1500元的典型村,亩收入超2000元的典型户。是年3月,全市植桑养蚕现场会在龙居乡召开。各县区农委主任、林业局长、分管农业的副县(区)长,有关乡镇的乡镇长参加,李吉祥副市长到会讲话。
  1998年,全乡桑园有了较大发展,养蚕3100张,产鲜茧20余万斤,收入170万元。
  1999年,全乡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目标,突出龙居的特色和优势,在狠抓桑蚕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食草畜牧业和水产业,培埴花卉、蔬菜等后续产业,使全乡农业取得较好的成绩。
  畜牧业重点抓了利木赞牛冻精改良当地黄牛、小尾寒羊养殖、波尔山羊杂交改良当地山羊和饲料专贮工作,使全乡小尾寒羊存栏量达到1580只。全乡共专贮饲料2020吨,为全乡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粮棉生产呈现喜人景象。夏粮总产11205吨,秋粮总产10193吨,总产及亩平均产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桑园总规划面积1万亩,实现了桑园规划发展。
  引进优良新品种,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狠抓瓜菜生产,共落实西瓜种植面积5000亩,总产量1300万斤,创产值400多万元。
  植树造林在区政府组织的检查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在全乡广泛开展创文明村庄活动。
  2000年,龙居乡党委、政府,立足本乡实际,狠抓工作落实,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年初预计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8亿元,比上年增长7%,人均纯收入达到2150元,比上年增长11%,财政收入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千分之六以下。
  招商引资取得一定成绩,累计到位外来投资2375.97万元,完成总任务的67%,在建项目2个,已到位外来固定投资230万元,已签合同项目2个,计划投资1560万元,已签协议项目3个,在谈项目7个。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巩固桑蚕、发展畜牧”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桑蚕业,加快发展畜牧业,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全乡粮经作物面积比达3:7。
  以两牛两羊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业,设立了4处牛羊改良点,新建畜牧小区3个,发展养殖专业户96户,共引进母本山羊5000只,当地山羊存栏量12000只,利用波尔山羊杂交改良当地山羊1500只,引进小尾寒羊3000只,牛存栏量7900头,全年畜牧总产值这2300万元。粮棉生产稳步发展,产值这2600万元,工业企业产值3650万元,实现利税537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有了轻快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对1.8刀亩土地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大会战,高析准完成8个村4000口人的饮水工程;完成6.7公里的广蒲沟清淤疏浚任务;投资96万元对四千盐碱地进行彻底治理。
  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成,交通面骇大有改观,龙居中心商业街重新铺了淮面,对16公里区乡公路进行挖补。
  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医疗卫生保健、教育事业都有较大发展。
  2001年坚持中共十五届五中、六年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国内生产,营值达到3.0888亿元,年增长15.4%,地力财政收入166万元,年增长28.4%,被市财政局评为“税源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并奖励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9.3元,年增长7%。群众生活日益改善,部分村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桑蚕规模不断膨胀,新桑园有了较大发展,新建养蚕大棚261栋,全年产茧70万斤,群众直接经济收入540万元。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畜牧总产值2993万元。着力做好麻湾西瓜品牌文章,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综合收入1387万元,在全国“农博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实施典型带动战略,推广养殖新技术,水产总量达到3383吨,产值1223万元。适度压缩粮棉种植面积,优化种植产业结构,提高粮棉单产,粮食总产7306吨,总产皮棉2363吨。林业建设成绩突出,路域绿化3公里,农田林网建设98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4%。
  工业企业和民营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企业总产值17234万元,实现利税1794万元。
  基础设施重点实施八大利民工程:“小康型”饮水工程、初中教学楼建设、龙居黄河浮桥、商业街配套桥梁建设、兴龙路建设、黄河展区公路建设、养蚕大棚建设、1.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
  2002年,突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投资70万元,完成兴龙路后期工程;投资60万元硬化2.6公里龙四路;投资30万元,高标准建设兴龙路两侧绿化带9.9公里,投资700万元,实施1.5万亩农田综合开发和1300亩荒碱地治理,实现示范区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桑园规模进一步扩大,建成全市最大的桑蚕基地,全年放养蚕种13390张,产茧104万斤,占全市鲜茧产量的70%;按照“政府指导,群众自愿,大户承包,规范管理,产权明晰,有序流转”的工作思路,建设万亩造纸林基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647亿元,比上年增长8.93%,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4778亿元,增长8.23%;企业总产值实现1.8869亿元,增长9.49%;地方财政收入270万元,增长62.65%,被市财政局评为“税源基地建设一等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8元,增长7.48%。人口自然增长率3.54%0,持续保持较低的生育水平。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公路、村村通交通客车,群众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2003年,以发展为主题,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实施“四大战略”,抓好“五项重点工程”,办好“十件利民实事”,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年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完成工业总产值12126万元,同比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47元,增长10.9%。
  高效生态农业不断壮大。新增桑园3300亩;发展高标准优质速生林10000亩,栽种优质速生杨165万株;成立全市首家西瓜协会,种植无公害西瓜5000余亩,瓜农收入650万元;突出食草畜牧业发展,波尔山羊杂交当地山羊5000只,利木赞牛冻精改良当地黄牛5000头,无角多戴特绵羊改良小尾寒羊5000只、北洼绵羊2600只。组织实施2万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6000亩土地治理和5000亩节水工程,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抽调13名精干人员组成招商小分队,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5个,到位资金及固定资产投资13982万元。
  “十件利民实事”工程成效显著。镇政府北迁工程改善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桑蚕龙头企业一阳光丝业的建成,加快了桑蚕产业化进程;黄河堤顶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沿黄群众行路难的历史;成片速生林基地建设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的一大亮点;中小学“食宿”工程,解决了600名远距离学生食宿问题;9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改造工程,强化了农村卫生网络服务功能;曹店片万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盐坨片6000亩土地治理、5000亩节水工程建设等三大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夯实了高效农业发展基础。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对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并通过市专家评审,计生办、政府办公楼、职工宿舍楼、敬老院、社区服务站相继竣工,搭建起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框架。
  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镇紧急动员,群防群治,严格落实防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十户联保制度,采取设立健康检查站、启动计生网络、深入排查等措施,有效地切断疫情输入源、传染源,确保全镇无疫情发生,取得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被评为“全市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单位。
  2004年,在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壮大、招商引资步伐加快的同时,突出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发展。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在政府北迁的基础上,职工宿舍楼二期工程、兴龙路东段、龙麻路全线改造等重点工程全面竣工,新建敬老院投入使用,镇中心幼儿园奠基开工,按照“政府出政策,社会出资金”的路子,利用社会资金启动政府综合服务楼、商贸区及商业街的开发建设。
  在发展小城镇的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全镇入村公路达到128公里,55个村全部通上柏油路和公交车。有线电视人户率达74%。自来水人户率达到99%。中小学全部实现微机联网。建设完善12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1.69%。落实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计划生育、民政、科教、卫生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率先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顺利通过省级科普复查和义务教育“两基”验收,镇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
  是年5月,全省“三农”工作现场会在龙居镇召开,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接受与会省、市领导的检查,并得到各级领导肯定。
  2005年,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破解“三农”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财政总收入312.6万元,完成区下达任务的12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9元,比上年增长18.9%。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10000余亩农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用肥效率,改良生态环境;司家村富硒蔬菜种植获得成功;推广桑园管理“十统一”、大棚养蚕“五统一”等标准化种植技术,选用优质蚕种,万亩桑园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省级桑蚕标准化示范区”评估验收。
  小康文明村创建成效显著,有4个村通过市级小康文明村验收,10个村通过区级小康文明村验收,全镇区级以上小康文明村25个。
  2006—2007年,龙居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要求,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与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相结合,提升农民收入;结合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加强旧村改造和村容村貌,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推行村级事物阳光操作,实行村帐镇管,集中核算,实现村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
  龙居镇(区、公社、乡)政府领导人一览表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蒲台四区1949年至1955年各乡负责人一览表 (续表1) (续表2)龙居公社改建龙居区(1962年12月至1968年10月)
  下设五个公社负责人一览表蒲台县四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负责人一览表
  蒲台县四区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负责人一览表
  龙居公社(区、乡)贫下中农协会负责人一览表博兴县辖三个乡人民委员会负责人一览表

知识出处

龙居镇志

《龙居镇志》

出版地:2009.3

该志下限为2007年,主要记述从行政区、地理环境、居民、农业、畜牧与水产、林业、科学技术、商业、乡镇企业、金融、民政、教育、卫生等24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