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堤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居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131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堤防
分类号:
TV871
页数:
2
页码:
173-174
摘要:
本段描述的境内河段属黄河下游右岸,自南向北,上自博兴乔庄镇流入境内,从吕家村出境,桩号189+121—201+300,总长12179米。是境内唯一自然河流和主要淡水资源。
关键词:
黄河
堤防
龙居镇
内容
境内河段属黄河下游右岸,自南向北,上自博兴乔庄镇流入境内,从吕家村出境,桩号189+121—201+300,总长12179米。是境内唯一自然河流和主要淡水资源。
境内现河堤是在民堰的基础上渐次修培而成,晚清时期官修堤称长堤、遥堤,民堰称缕堤;民国时期称官堤、民堰;解放后称大堤、公坝、民坝;20世纪60年代,为区别河口堤始定名临黄堤。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于河南铜瓦厢决口,主流穿过大运河,至张秋镇夺大清河道由利津铁门关东北入渤海。当时,境内河道无堤防,大水来时,常漫溢,群众筑民堰自保,一般高1-2米,顶宽2-3米不等。清同治末年,清政府在民堰基础上进行加培。至光绪十年(1884年),境内堤防基本形成。
龙居段上界至董家段河堤,桩号189+121—194+600,俗称丁坝,始建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麻湾村处在皇坝(大堤)内滩区,绅士刘景文为保其财产安全,私通济南巡抚张尧杰,向周围各村摊派钱物,在前民堰基础上修建而成。1937年丁坝于正觉寺决口,次年6月,由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策划,孙秉毅主办,在口门处修弧形大堤。董家前至下届段河堤,桩号194+600—201+300,是在河南岸顺堤基础上修建的。光绪十年(1893年),李家庄顺河堤决口,次年退修至李家庄前。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林村西顺河堤决口,两年后于张家至陈家后拐角处退修。
麻湾套堤,又称皇坝,上起临黄堤上界东,下至三里庄东,修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建成后靠水6-7年,因1893年建成麻湾西丁坝,皇坝遂弃守。黄河归故后,1948年对皇坝再次加培,一般提高6米,并从小杨家西北,谢何以东至李家庄前新修一段接临黄堤。1971年黄河南展堤施工时取土用尽。
打渔张套堤,修建于光绪二十年(1896年),因蒋家前河势险要修筑此堤,黄河归故后未再培修。1971年黄河南展堤施工时套堤被取土用尽。
民国期间,河务荒废衰败,河工经费积欠,堤防多年失修,残破不堪。1938年,民国政府于郑州花园口扒开大堤使黄河改道南行人淮,境内黄河干涸9年,1946年,国民政府破坏治黄协议,以黄河归故为名,行水淹解放区之实,开始抢堵花园口口门。中共渤海区委、渤海区公署领导境内人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反蒋治黄”,开展大规模的复堤修险工程。1947年3月花园口合龙,黄河归故。当年汛期,黄河水陡涨,堤防、埽坝初遇洪水,险情迭次发生。人民群众紧急抢修保住堤防。1948年,黄河大堤重修,以抵御1935年最高洪水位为标准施工,平工堤顶超高1米,顶宽5米;险工顶超高1.5米,顶宽20米。1946-1949年,境内共完成复堤土方86.2万立方米,投工90万工日,投资3500万元。
建国后,根据河道不断淤积抬高和不同时期的防洪标准,除岁修加培外,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的堤防培修。
境内河堤是在旧堤基础上渐次加培而成的,由于土质不一,年代不同,密实度各异,沉陷不均,加之人类活动和害堤动物的影响,堤内存有各种隐患,威胁堤防安全。建国后,执行“宽河固堤”方针,不断加高培厚,加固堤防。
1951年,开始对大堤进行锥探翻修,1953年开始锥探灌浆,效果有限。1958年,静压力灌浆,效果明显。1968年改为动压力灌浆,效果进一步提高。1985年—1993年,引进锥机和机械化灌浆机。1991年引进堤坝隐患探测技术后,效果良好,基本达到消除坝身隐患的目的。1958年—1997年,总计锥灌大堤55261米,锥眼144593个,灌注土方11954平方米,实用人工28919工日,投资52.75万元。
建国初至1997年,对堤身埋压的洞穴、坟墓、战壕几蛰陷裂缝等采取开挖翻筑措施,按修堤要求回填,共翻筑堤身隐患990处,回填土方5468立方米。
知识出处
《龙居镇志》
出版地:2009.3
该志下限为2007年,主要记述从行政区、地理环境、居民、农业、畜牧与水产、林业、科学技术、商业、乡镇企业、金融、民政、教育、卫生等24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