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居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130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济作物
分类号: S56
页数: 3
页码: 149-151
摘要: 本节描述的是棉花,花生,蔬菜,瓜类生产情况。
关键词: 经济作物 农作物 龙居镇

内容

棉花:主要品种有岱籽棉15号、岱籽棉16号、小花、黑山棉一号、冀棉8号、辽棉9号、中棉10号、鲁棉Ⅱ号、渤棉3号、渤棉5号、79-2、鲁棉6号、中棉375、86系、中117、鲁棉5号、国杂028、229-1、荷棉3号、惠抗2号、美棉33B、DP99B、新棉33B。清代,境内因土地碱化,就有种植棉花的习惯,当时只有小花和紫花品种产量低。建国前,亩产皮棉仅25公斤左右。1954年始,引进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推广科学栽培技术。1966年,推广外地科学植棉先进经验,产量有所提高。70年代初,公社建立棉花管理机构,生产队成立了棉花专业队,亩产皮棉达到40公斤。后引进了高产品种鲁棉1号,普遍推广了施足基肥“水种包包”、大小行距、合理密植、适时整枝、锄地、浇水、防治病害等管理措施。并且推广施用激素、矮壮素、乙烯利。1980年推广棉花营养钵(营养块)育苗移栽技术;1983年,推广地膜覆盖技术;1984年棉花大丰收,亩产皮棉53.5公斤,是年出现了棉农卖棉难。1996后,推广种植抗虫棉、荷棉一号、荷棉三号、美33B等优良品种,至2007年平均亩产皮棉84公斤,高者亩产皮棉110公斤左右。
  花生:主要品种有花17、白沙果、海花1号、鲁花1号、徐州684。
  清康熙年间,引进大花生,光绪年间,引进小花生,有春夏之分,多种于沿黄河村庄淤地。建国初亩产50公斤,70年代末,多在西瓜地套种花生,面积增加。80年代,花生商品率和价格都有提高,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并加强了对花生的田间管理,特别是自1984年地膜覆盖种植花生以来,亩产量逐年提高。1997年单产146公斤。
  蔬菜:解放前,蔬菜生产集中在黄土岭一带的村庄种植为主,其他村庄亦有零星种植。自用为主,间有出售。主要品种有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西瓜、甜瓜、茄子、辣椒等大路货瓜菜,冬春为淡季。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大棚迅速发展,大田种植瓜菜逐年增多。1997年,全乡蔬菜种植面积由1986年的1400亩发展到2300亩,其中,保温大棚93栋,(总计占地面积80亩),藕田130亩。引种土豆3000亩,总产量225万公斤。蔬菜品种发展到20多个。如今一年四季都有花样繁多的新鲜蔬菜供应市场。瓜类生产以西瓜为大宗,主要分布在麻一、麻二、麻三、小麻湾、董王、谢河、老于村。50—70年代种植当地老品种,80年代,引进密宝、佳宝、新红宝等新品种。1993年引进丰收2号。2007年全乡种植面积5000亩,亩均产3060公斤,高产地块单产3500公斤左右,总产1503万公斤。
  其它经济作物、芝麻、甜菜等种植面积极少。

知识出处

龙居镇志

《龙居镇志》

出版地:2009.3

该志下限为2007年,主要记述从行政区、地理环境、居民、农业、畜牧与水产、林业、科学技术、商业、乡镇企业、金融、民政、教育、卫生等24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