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非典型肺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11006
颗粒名称: 防治非典型肺炎
分类号: R183
页数: 2
页码: 270-271
摘要: 2002年11月份,广东省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例,2003年春季,全国发病人数不断上升。4月15日东营市领导干部会议对全市防治“非典”工作进行部署,拉开东营区防治“非典”工作的序幕。16日,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防治工作,成立东营区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卫生、公安、环保、防疫、教育、经贸、建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后根据工作需要改为指挥部,充实组织、宣传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增设6个专业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局长潘连生担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关键词: 传染病防治 防疫 东营

内容

2002年11月份,广东省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例,2003年春季,全国发病人数不断上升。4月15日东营市领导干部会议对全市防治“非典”工作进行部署,拉开东营区防治“非典”工作的序幕。16日,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防治工作,成立东营区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卫生、公安、环保、防疫、教育、经贸、建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后根据工作需要改为指挥部,充实组织、宣传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增设6个专业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局长潘连生担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区卫生局于17日上午,召开全区卫生系统“非典”防治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东营区卫生局关于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东营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控制应急处理预案》,区医院、区二院、区防疫站和各镇卫生院均成立防治“非典”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应急小分队等组织,设立与其他门诊和病区相隔离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指定区人民医院为“非典”病人收治定点医院。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专门病区入口设置显著标志,配备x光机和血液检验设施。凡就诊者一律先测体温,发烧者拍胸片,做血常规检查,对可疑发烧病人在观察室进行治疗观察。在区医院设立隔离病房,配备呼吸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痰机等急救设备。各医疗单位实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疫情或疑似病例,及时上报疫情并落实救治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4月17日,建立“非典”临时专报系统,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随着“非典”疫情在北京、内蒙、山西、河北等地的蔓延,东营区于4月25日从卫生防疫、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抽调80多人,分别在东营火车站、史口火车站、郝纯路和龙居镇设立4处卫生检疫检查站,24小时轮流值班,对所有入区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建立覆盖区、镇、村(街道)三级和各系统、行业的报告责任人网络,对全区范围内所有疫区流人人员和20天内到过疫区人员进行登记摸底,并实行一天一报告。对疫区流人人员实行集中隔离观察。东营区指定两处定点居住宾馆,各镇、街道分别设置14处隔离观察点,对辖区所有疫区流人人员实行12天集中强制隔离观察。对区直各部门、单位人员家庭外来人员实行20天家庭隔离。隔离期间,卫生防疫人员定期对隔离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印制《非典防治宣传手册》和《市民健康教育手册》等材料8万多份,通过多种渠道分发到广大干部群众手中,达到全区群众户均一册。4月30日开通非典防治热线“95120”,解答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6月20日,防治工作由应急状态转入日常管理。在防治工作应急状态的65天中,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和区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下发各类文件、通知70多件,对防治“非典”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区财政拨专款90万元,各镇、街道投入资金92万元,区镇(街道)两级干部职工及企业捐款46.16万元,专项用于防治“非典”工作。全区交通卫生检疫站共检查车辆15.3万辆次,人员34.2万人次;其中来自疫区或20天内经过疫区的人员6845人次。全区共报告疫区流人人员1463人,对798人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其他人员实行家庭医学观察。全区共设立疫情监测点744个,流调务工返乡人员67人,流调外来人员220人。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4

《东营区年鉴2004》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4.9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区情概况、经济管理、城乡建设、农业、财税、金融等19个栏目,记载2003年东营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海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