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为全面建设中心区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东营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3年1月20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10388
颗粒名称: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为全面建设中心区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东营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3年1月20日)
分类号: D622
页数: 13
页码: 1-13
摘要: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营区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中心区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议会 议员

内容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营区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中心区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区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发展城市经济统揽全局,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全省双拥工作模范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预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1997年增长102.5%,年均增长15.1%;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2亿元,比1997年增长156%,年均增长20.6%;实际利用外资1209万美元,出口创汇1426万美元,分别是1997年的9.29倍和5。53倍,年均分别增长73.2%和43.4%。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三年累计引进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7.2亿元。实施新区建设、东营胜利工业园、大学科技园、东营经济园区、商业街拆迁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强化发展载体,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发展后势。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年均增长22%,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企业管理水平、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社会更加文明进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信用中心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逐步健全完善打、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妥善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社会治安明显进步。坚持依法治区和依法行政,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稳妥推进党政机构改革,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规划建设城市社区,整合城市资源,构筑城市管理新平台,经营城市取得新突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双拥、群团、统战等各项工作富有成效。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7485元增加到10200元,年均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161元增加到3214元,年均增长8.3%。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拓宽,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物价持续平稳,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3亿元,比1997年增长93.8%,年均增长14.2%,人民群众生活在小康基础上更加宽裕。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1.76%。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油地校结合深入发展。广泛开展以经济共建为核心的油地校合作,努力实现人才、科技、项目的对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创新油区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利益关系,既维护了胜利油田生产生活的安全稳定,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油地对口帮扶共建,胜利油田对地方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们也为胜利油田和石油大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和积极服务。目前,油地校关系空前融洽,共建共兴共荣的思想深入人心,区域经济、政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初见成效,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各项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创新会计管理体制,建立区、镇(街道)两级会计核算中心,对区直、镇(街道)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村居的资金、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核算,强化了财政监管;创新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机制,对城市土地、房产、基础设施以及部门、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管理,实行市场化运营,创立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新模式,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行了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和教师公开选聘制度,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建立两个文明综合督查考核体系,改革机关车辆管理体制,实行各级办公室系统化管理,促进了机关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事项和服务项目实行集中办理,提高了办事效率;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规范了村级事务管理,减轻了农民负担;乡镇规模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改革等都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城区村居派驻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强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集中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城区稳定大局,促进了村居经济发展。大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关键人,实行村居干部公职化管理,调动和保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城市社区等领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成立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工委,建立组织网络,强化党员管理,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在全区干部中倡树“大危机、大服务、大财政、大发展”四种意识,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强化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干部后备力量不断壮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建立了廉政防范六项制度,全面实施了“四个延伸”,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东营区建区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最快的五年,是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成效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胜利油田和石油大学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东营区四届委员会,谨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东营区建设,为东营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区位优势,确立发展城市经济的新思路。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深化区情认识,突破发展常规,牢固树立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导的战略思想,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和发展城市上来,不断探索新的实现形式和发展模式,形成适合中心城区特点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模式,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必须以创新的思想研究工作,以改革的措施推进工作,针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对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大胆改革。改革要涉及油区、城市、农村、机关等各个领域,关系管人、理财、办事等各个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以改革增强活力、促进发展、统一思想。
  坚持质量和效能优先,注重综合效益,各项工作务求实效。必须把质量和效能优先作为检验工作的基本标准,决策立足于加快发展,改革立足于提高效能,工作立足于获取效益,把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唯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不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坚决不办劳民伤财的事,确保实施的每一项决策,安排部署的每一项工作,都取得突出成效。
  坚持规范行政,促进工作提速,提高工作水平。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民主决策到工作落实,从机关建设到农村工作,从行政审批到提供服务,完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深化政务公开,严格按章办事,避免行政工作的随意性,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筑牢发展根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调整力量,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营造支持、关心基层工作的浓厚氛围;必须加强载体建设、信用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发展竞争的人文环境优势,使中心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必须把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作为加快发展的治本之策来抓,用崭新的思路引导干部,用正确的作风选用干部,用科学的思想教育干部,用发展的成果激励干部,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面貌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形成人心思干、人心思进、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这些经验,是区委领导全区人民探索、实践、创新的结果,既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更是今后工作必须以一贯之的指导方针。希望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以此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使我们的事业永葆蓬勃生机,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二、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奋斗目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我们在工作中的预见性和洞察力还不够敏锐,应对准备还不够充分;经济整体素质仍然不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比较复杂;领导干部执政兴区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还不够强,个别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干部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学风不正、作风不实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谋划东营区未来的发展,既要看到前进中面临的困难,更要看清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必将带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必然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东营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所在的黄河三角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全面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把区域经济的发展纳入了全球化战略;国外产业和资本加快向新兴地区转移,国内南方加工制造业正在向北方转移,黄河三角洲成为首选的转移承载区;我市全面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中心城将作为优先起步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胜利油田正在加快市场化进程,区域内的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逐步凸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经过历届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不懈努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开放、创新、管理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东营区已经步人了发展的快车道。综观全局,今后五到十年,对我区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加快建设中心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坚持质量和效能优先的原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加快实现中心区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今后的奋斗目标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五年内,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分别年均增长25010和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2%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分别年均增长8%和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人口质量明显提高;社区工作逐步规范,村居改造基本完成,城乡文明显著进步。民主法制健全完善,依法治区得到贯彻落实,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我们总的目标是,把中心区提前五到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我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使东营区跨人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实现我区新世纪新阶段确立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第一,坚持用战略的思想研究发展,提升新境界,开拓新思路。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工作中,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深刻领会和科学运用上级方针政策,在大局中发展自己,在发展中维护大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坚持两个市场一起利用,两种资源一起开发,既要保持区域经济的相对独立性,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更要瞄准国内外大市场,善于在国际性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生态已经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金字招牌,我们的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工业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农业要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前提下,能搞多快就搞多快,不仅要后来居上,更要争取先行一步。
  第二,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改革旧体制,实现新突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抓在手上。作为中心区,发展的优势多,潜力大,但受制约的因素也比较多,利益难调整,体制难理顺。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矛盾和困难,用发展的手段去理顺关系和体制,用发展的成果去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第三,坚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工作快推进,开创新局面。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必须按照既定的目标,持之以恒,百折不回,苦干实干。要严格落实责任。确定的任务,要实行目标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谁的事情谁去办,谁的责任谁来负,以顽强的意志和拚搏的精神,迎难而上,干出水平,干出业绩,推进发展。要牢记艰苦奋斗。虽然我们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这只能是新的起点,必须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坚决反对作风飘浮,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要善于攻坚破难。克服困难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要学会辩证思考,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根本性问题;要学会运用规律,用市场的手段发展经济,用现代的办法管理社会;要学会变通思维,打破常规,灵活运作,跨越发展的障碍,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取得的突出业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以及油地校紧密结合的特色优势和潜力,更是让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干劲十足。今后的五年,将是东营区的发展突飞猛进的五年,将是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的五年,将是人民生活得到全面改善的五年。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出中心区的突出地位和强大实力。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立足东营区的实际,聚精会神搞建设,千方百计谋发展,大力推进我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进步。
  (一)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线,壮大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今后五年,我区经济发展总的思路是: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突出发展城市经济,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加工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的产业格局。
  巩固和加强农村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抓好高效生态园和农业特色园建设,支持建设以速生杨为主的林业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畜牧、水产、桑蚕、冬枣等高效产业,培育特色名牌产品。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产业链条,构筑利益共同体,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积极培育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广大农民发展市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和发展形式,多渠道增加公共积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稳步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围绕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重点建设工业园区,扩大园区规模,营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使园区成为产业聚集的平台,在本世纪头十年把东营胜利工业园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五年内建成全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园。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节能环保等绿色加工制造业,开发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
  以现代流通业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工业园建设大型物流中心、现代配送中心及信息平台,完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按照现代营销方式,整合商贸、仓储、运输等行业,引导发展多种类型的连锁店、专业店,推进电子商务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巩固、提高以餐饮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加快东营经济园区等大型专业市场建设,调整有形市场的布局,整合商业资源。加大服务行业体制改革力度,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鼓励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评估等中介服务业。搞好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和房地产等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健全完善运行规则,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鼓励与引导相结合,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投资者在我区建设中的创业活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民间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行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和专业化生产,促进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加工型等领域拓展,培育民营企业集团,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总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帮助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把东营区建成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活跃区、聚集区、高效区。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以全民招商为基础,突出专业招商、境外招商和环境招商,重点引进加工型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来我区建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进行战略投资,着力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专门人才。积极引进港澳台投资,加大对美、日、欧、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加快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培育出口企业和产业,拓展对外贸易增长空间,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加大区域经济共建力度,促进油地校全面融合。大力支持胜利油田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于油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社会环境。抓住油田推进存续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机遇,引导区域内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区域经济融合。积极参与油气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和利用,扩大地方的资源性收益。争取油田的更大支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现代化的中心城区。整合油地教育、卫生、公建设施等社会化资源,促进区域内公用资源的社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和全民化共享。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把团结发展的思想渗透到经营城市、发展经济等各个领域,构筑起油地校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的共建格局。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精力抓好大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综合协调各方,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管理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中心工作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群众团体在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全面实施依法治区。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规范行政行为,逐步实现行政工作法治化。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全面实施办案责任制、案件复查制、错案责任追查制,落实国家赔偿制度,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地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打击敌对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全力维护油区、城区、农村治安持续稳定。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逃汇骗汇和逃废债务等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搞好建筑市场秩序治理整顿,规范招投标程序,打击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和规避招标等不法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依法化解和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加强安全生产,落实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弱势群体,搞好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在巩固和加强基层政权地位的基础和条件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公开,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努力从制度上和程序上保证人民群众充分反映自己意愿,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增强公民和法人遵纪守法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三)以道德建设为核心,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先进文化,就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效益、出精品的文化发展环境。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掌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坚持依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相结合,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城市从社区抓起,农村从村户抓起,行业从单位抓起,社会从家庭抓起,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先进典型的总结推广,着力塑造新世纪东营区人的新形象。围绕经济建设,紧贴社会实际,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加强社区建设,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把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改善居住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净化社会风气。把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与建设“信用中心城”结合起来,加强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备案制度和信用监管体系,使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互促共进,法规、道德、监管三大体系建设相辅相成。在全区培育和弘扬“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东营区精神,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使全区人民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进一步落实文化扶持政策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文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投入机制。把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体现中心城区特色和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文化设施。支持、引导群众文化健康发展,挖掘优秀民间艺术,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打非扫黄”力度,净化文化市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根本转变,逐步形成社会办文化、产业兴文化、政府管文化的发展格局,尽快做大做强我区文化产业。新闻宣传要讲党性原则,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重对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决策的水平。
  新市场,努力建设具有外向拓展能力的销售基地。加快建成区配套改造,规划建设泰安路,逐步实现西城同石油大学的紧密联接;通过耿井小区开发,配合各类园区建设,在西城形成东南方向的次中心。强化城市管理,加强城管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执法体系和城市管理网络,对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绿化、环境卫生、房屋拆迁等实行全方位的城市监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准城市建设进行开发,以超前意识搞好配套,以城市标准来对待功-能划分、组织程序、配套标准和建设质量,进一步抓好小城镇建设。强化规划意识,严格规划管理,确保小城镇详规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结合乡镇特色,建成一批油地结合型、工业带动型、经济流通型、城市发展型的新型小城镇。
  (三)落实关键措施,努力实现七个突破
  一是在油地校结合方面实现新突破。油地校结合是我区的独特优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要继续高举团结发展旗帜,进一步巩固油地校结合成果,努力寻找和培育新的结合点,不断把油地校结合向全方位、深层次融合推进。以经济结合为重点,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推进油地校企业重组和项目联办,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区域经济总量。已确定的合作项目要加快工作进度,力争早建设、早投产,并努力筛选和实施一批新项目。进一步加强油地校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油田科研机构和石油大学参与地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促进油地校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油田帮扶乡镇工作力度,进一步探索资金、人才、技术、市场、项目、产品等全方位帮扶的路子。继续关心支持油田和石油大学的发展,为油田的重组改制和石油大学创办高科技园区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全方位服务。总之,只要有利于油田和石油大学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我们就要积极去办,尽最大力量办好!
  二是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巩固发展与现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再选择部分科研水平高、开发能力强的院所,与之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搞活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成效。发挥“东营区一华东理工大学高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作用,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扶持4-5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建立厂办科研机构。推广腾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长天特种管材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功经验,按照“联合攻关、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介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开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积极搞好小城镇建设和村庄规划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培育中心镇,形成梯次城镇体系,为中心城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为农服务的功能。加快中心村规划建设和旧村改造,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把创新的思想贯彻于决策和各项工作的始终,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创新中求得发展,在创新中把握先机,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方式,完善运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程序,逐步形成管理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以实物形态为主转变为以价值形态为主,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产权结构多元化,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相互渗透。完善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维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区、镇、园区财政体制,调动各方面增收的积极性。规范完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预算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逐步建立财政资金收入、管理、支付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新体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公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工程,实现公文交换电子化、自动化,开展网上政务服务,扩大公众服务的范围和领域。接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群众评议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干部制、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实现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综合督查考核体系,增强考察考核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格考核奖惩,调动、保护和发挥不同层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考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一步规范用人秩序。
  深化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相结合,通过理论创新推动思想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我们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同志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区人民的殷切期望和共同心愿,是我们在新世纪肩负的神圣使命。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勇挑重担,团结奋斗,全心全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让全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足文明的幸福生活。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执政兴区。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特别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推动观念、理论和制度创新。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维护区委的团结和统一。要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作用,加强继续教育和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党性修养、战略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把学与用、知与行统一起来,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做“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城区村居,继续实行派驻工作队的做法,按照强村(居)强建、弱村(居)促强的工作思路,抓住突出问题,搞好基层组织的综合整建,努力实现村居经济发展、社会持续稳定和班子坚强有力的目标。在城市社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大力推进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社区党的建设,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农村,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重点搞好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进一步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努力实现“五个好”的目标。在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围绕全区中心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加大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企业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要加强基层组织的配套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民委员会、民兵、治保及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发挥其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抓好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特别要做好农村青年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为村级班子建设积蓄后备力量。要把那些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共同推进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造就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于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团团伙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工作程序,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大力提倡敢于负责的精神,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合作共事,维护团结,增强整体合力。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和培养,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强化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力争五年内使全体在职干部普遍轮训一遍。建立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和储备机制,扩大后备干部队伍,让他们经受锻炼和考验,增强实际工作本领,逐步建立备用结合的“三级阶梯定量后备”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促进干部努力学习、奋发工作。加大对女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注重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使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奋发创业、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实效上。坚持不懈地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宗旨教育,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人群众,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为党分忧,下为百姓解难。要树立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立说立行,说了算,定了干,一抓到底,务求工作实效,在苦干实干中落实决策、兑现承诺、树立形象,坚决反对作风飘浮、大而化之。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享乐主义,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率先垂范,通过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按照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围绕“权、钱、人”的管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会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领域的制度和机制创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继续实行廉政防范六项制度,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加大查办大案要案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严惩腐败分子,纯洁党的队伍,维护党的形象。我们每一位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站得直,行得正,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带出一股正气,带出一股正劲,以优秀的人品官德和优异的工作业绩,建树我们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中心区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4

《东营区年鉴2004》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4.9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区情概况、经济管理、城乡建设、农业、财税、金融等19个栏目,记载2003年东营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兴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