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10016
颗粒名称: 农业综合开发
分类号: J413
页数: 1
页码: 318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东营区1998年,六户镇实施国家级万亩荒碱地开发工程,位于四于渠以南、武家大沟以北、青垦路以东、四干渠老五斗以西,东西长4100米,南北宽1700米,开发总面积10500亩。开发区内共动用土方88.6万立方米,新建桥、涵、闸、渡槽等建筑物124座,总投资285.1万元,其中土方投资132.9万元,建筑物投资89.2万元,新建V型渠道5000米,投资50万元,植树5.6万株,投资13万元,动用人工7.72万个。该项目坚持科技先导、效益第一的原则,力争开发和利用相结合,以开发促利用,以引进新农业技术、培植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为目的,以建设市南第一镇大规模特色高效园为目标,依靠科技,大力实施以粮棉为主的优化结构战略,在农田网络布局上,采取了每单元150亩的开发模式,建设良种繁育大方5000亩,计划发展经济林2000亩,并实施规模承包30年不变政策,为种植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夯实基础。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增产粮食140万公斤,棉花6万公斤。项目区人均增收粮食474.5公斤,棉花20公斤,增加社会产值252万元,利润108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366元。该项目于1998年8月动工,至1999年11月底竣工。
关键词: 东营 社会 人物

内容

1998年,六户镇实施国家级万亩荒碱地开发工程,位于四于渠以南、武家大沟以北、青垦路以东、四干渠老五斗以西,东西长4100米,南北宽1700米,开发总面积10500亩。开发区内共动用土方88.6万立方米,新建桥、涵、闸、渡槽等建筑物124座,总投资285.1万元,其中土方投资132.9万元,建筑物投资89.2万元,新建V型渠道5000米,投资50万元,植树5.6万株,投资13万元,动用人工7.72万个。该项目坚持科技先导、效益第一的原则,力争开发和利用相结合,以开发促利用,以引进新农业技术、培植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为目的,以建设市南第一镇大规模特色高效园为目标,依靠科技,大力实施以粮棉为主的优化结构战略,在农田网络布局上,采取了每单元150亩的开发模式,建设良种繁育大方5000亩,计划发展经济林2000亩,并实施规模承包30年不变政策,为种植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夯实基础。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增产粮食140万公斤,棉花6万公斤。项目区人均增收粮食474.5公斤,棉花20公斤,增加社会产值252万元,利润108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366元。该项目于1998年8月动工,至1999年11月底竣工。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东营区年鉴2000》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9

本年鉴记述东营区1998~1999年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共设特载、大事记、东营区综述、政治、公安司法、综合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城建环保、交通邮电等20个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