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渔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9749
颗粒名称: 淡水渔业
分类号: F3
页数: 2
页码: 197-198
摘要: 1998年,加大开发力度,各级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实行“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j年内开发总投资达1400多万元。秋冬,全区开展水产开发大会战,当年开发面积1万亩,其中:建高标准池塘8500亩,投资720万元;大棚40栋,投资100万元;河蟹育苗场两个,投资200万元;“四元式上农下渔”生态综合养殖小区1000亩,投资400多万元。全区淡水养殖面积达到4.2万亩,淡水养殖年产量8787吨。养殖种类在稳定传统品种(包括草鱼、鲢鱼、青鱼、鳙鱼、鲤鱼、鲫鱼等)的基础上,引进名优特稀品种,新引进美国胭脂鱼、美国斑点叉尾鲴、革胡子鲶、南方大口鲶、大银鱼等新品种。名优特品种达10多个,总养殖面积的92.5%,名优特品种占有率达86%。开辟了蟹鱼混养、鱼虾混养、鱼鳖混养、鱼鸭混养、大水库网箱养蟹及以大银鱼为主的多品种混养等养殖模式,利用生物互栖共生原理,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养殖中突出发展河蟹养殖,重点推广蟹鱼混养。全区河蟹养殖面积达1万亩,产量4080吨,创产值4716万元。胜利镇辛镇村陈宪贵养殖面积1400亩,其中池塘蟹鱼精养500亩,水库鱼蟹混养900亩,总产值200万元,纯利润100多万元。六户镇东六户村刘增宝河蟹养殖面积73亩,实行蟹鱼混养,总产量11386公斤,总产值64.1万元,纯利润46.3万元。全区养殖专业户发展到478户,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关键词: 东营 地方史 农业

内容

1998年,加大开发力度,各级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实行“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j年内开发总投资达1400多万元。秋冬,全区开展水产开发大会战,当年开发面积1万亩,其中:建高标准池塘8500亩,投资720万元;大棚40栋,投资100万元;河蟹育苗场两个,投资200万元;“四元式上农下渔”生态综合养殖小区1000亩,投资400多万元。全区淡水养殖面积达到4.2万亩,淡水养殖年产量8787吨。养殖种类在稳定传统品种(包括草鱼、鲢鱼、青鱼、鳙鱼、鲤鱼、鲫鱼等)的基础上,引进名优特稀品种,新引进美国胭脂鱼、美国斑点叉尾鲴、革胡子鲶、南方大口鲶、大银鱼等新品种。名优特品种达10多个,总养殖面积的92.5%,名优特品种占有率达86%。开辟了蟹鱼混养、鱼虾混养、鱼鳖混养、鱼鸭混养、大水库网箱养蟹及以大银鱼为主的多品种混养等养殖模式,利用生物互栖共生原理,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养殖中突出发展河蟹养殖,重点推广蟹鱼混养。全区河蟹养殖面积达1万亩,产量4080吨,创产值4716万元。胜利镇辛镇村陈宪贵养殖面积1400亩,其中池塘蟹鱼精养500亩,水库鱼蟹混养900亩,总产值200万元,纯利润100多万元。六户镇东六户村刘增宝河蟹养殖面积73亩,实行蟹鱼混养,总产量11386公斤,总产值64.1万元,纯利润46.3万元。全区养殖专业户发展到478户,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1999年,全区淡水养殖面积5.8万亩,产量13596吨。重点加强胜利镇万亩河蟹样板园建设,样板园占地1.1万亩,已投资1300万元。4月,样板园内新建两处育苗场,其水体总量达1000立方米。利用地下卤水培育河蟹苗获得成功,产河蟹大眼幼体400斤,创产值100万元,获利税30万元,结束了东营区无河蟹育苗场的历史。为防止海水污染,开辟了卤水替代海水育苗的新路子。9月,东营区从胜利镇样板园选送的黄河口毛蟹,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实现了东营区农业产品名牌零的突破。样板园经过两年建设已初具规模,养殖总面积已达8000亩,其中扣蟹3000亩、成蟹5000亩,年产值3900万元,样板园为全区淡水养殖业发展起了辐射、带动作用。龙居乡、史口镇、油郭乡利用水库进行大银鱼移植、河蚌育珠、网箱养鱼获得成功。油郭乡黑泥洼水产养殖小区的专业户牛建敏养殖黑鱼亩产达1.2万斤,创收入3万元。《冬暖大棚鱼蟹养殖技术开发》项目,顺利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区有冬暖大棚50栋、面积13399平方米,用于淡水养殖,培育鱼、蟹苗种、暂养成鱼、成蟹,实现总产值541.5万元,纯收入175.6万元,其综合规模养殖技术、经济效益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先进水平。革胡子鲶、大口鲶越冬育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东营区年鉴2000》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9

本年鉴记述东营区1998~1999年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共设特载、大事记、东营区综述、政治、公安司法、综合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城建环保、交通邮电等20个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