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9663
颗粒名称: 基层组织建设
分类号: D035.3
页数: 1
页码: 168-169
摘要: 1998年,全区调解组织发展到341个,调解人员1015人,一类调委会达到249个。调处各类纠纷625起,调处成功率85.6%,其中乡村两级调解成功棘手的停尸案件5起。全区258名刑释人员和91名解教人员全部落实了帮教措施,无一人重新犯罪。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向区委、区政府上报《关于两所分离的调查报告》和《关于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实施分离的请示》,区政府以东区办发文件转发区司法局《关于深化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的意见》。12月8日,东营区黄河口氯碱厂成立企业司法办公室。
关键词: 东营 地方史 公安

内容

1998年,全区调解组织发展到341个,调解人员1015人,一类调委会达到249个。调处各类纠纷625起,调处成功率85.6%,其中乡村两级调解成功棘手的停尸案件5起。全区258名刑释人员和91名解教人员全部落实了帮教措施,无一人重新犯罪。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向区委、区政府上报《关于两所分离的调查报告》和《关于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实施分离的请示》,区政府以东区办发文件转发区司法局《关于深化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的意见》。12月8日,东营区黄河口氯碱厂成立企业司法办公室。
  1999年,充分发挥基层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健全三级调解网络,在区、乡镇(办)、村(居)形成了“大民调”格局,乡镇(办)和村(居)调委会、普法办、民调小组和帮教小组全部实现了有房子、有办公场所、有门牌、有制度、有人员、有报酬、有记录的“七有”要求,全区形成了严密的三级民调网络。全年乡镇(办)司法所共调处民间纠纷362起,调处成功358起,调处成功率98.8906。指导协助村(居)调处纠纷331起,防止因纠纷引发的自杀案件8起、民转刑案件14起,制止群众性械斗18起。为基层政府提司法建议56条,采纳45条,协助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29份。加大“两劳”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力度。《东营区司法局关于加大“两劳”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中共东营区委文件的形式转发到区直各部门、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区29名“两劳”回归人员无一重新犯罪。至10月底,区石油化工厂、蓝海集团、 律服务所职责,实行“自收自支,独立核算,德裕制衣有限公司、渤海物资集团、区供销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管理体制。两年社、区供电公司等7家区属企业全部成立来,全区公证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司法办公室,实现了房子、人员、门牌、制进一步完善主任负责制和人员聘用制,逐度、报酬五到位。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东营区年鉴2000》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9

本年鉴记述东营区1998~1999年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共设特载、大事记、东营区综述、政治、公安司法、综合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城建环保、交通邮电等20个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