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9473
颗粒名称: 1998年
分类号: K295.24
页数: 3
页码: 73-75
摘要: 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以下“比上年增长”均简写为“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18.1%。
关键词: 东营 地方史 1998年

内容

1998年
  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以下“比上年增长”均简写为“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18.1%。
  全区农村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瓜菜、果桑、畜牧、水产四个主导产业建设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农业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小康建设进程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135万元,增长10.4%。全年粮食总产量10.23万吨,增长27.6%,其中小麦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5.33万吨,增长3.7%;棉花总产量4554吨,增长12.4%;油料总产量836吨,增长39.3%;水果总产量5741吨,增长32.5%;蔬菜、瓜类总产量12.53万吨,增长7.5%。林业总产值610万元,增长33.1016。全年造林面积1400公顷,四旁植树6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16.1016,增长2.4%。大牲畜年末存栏数3.68万头,猪年末存栏8.55万头,羊年末存栏10.7万只。肉类总产量2.3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14839吨,增长3.9%;畜牧业产值13316万元,增长5.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2万吨,增长33.3%。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3万吨,增长77.8%;全年渔业产值15788万元,增长15.1%。年末农业机械
  总动力为8.99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400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10475吨,农膜使用量679吨,农药使用量345吨,年末耕地面积1.89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78万公顷。全区农村通电村达到100%,通车、通电话村达85%以上,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93%。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13.8%。工业产品产量:烧碱12074吨,增长77.8%;液氯7963吨,增长87.2%;盐酸7765吨,增长51.7%;原油加工量14.1万吨,增长6.8%;汽油3.6万吨,增长1.8倍;柴油4.5万吨,增长46.1%;皮棉2025吨。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和国有及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082万元,实现利税2105万元,产品销售率为86.4%,资金利税率为8.2%,工业增加值11289万元。全区五级及五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产值36193万元,房屋施工面积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6万平方米,工程优良率达到32.9%。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745万元,其中:国有固定资产投资1821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投资19144万元,其它类型固定资产投资1195万元,城乡个人固定资产投资30196万元,在总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405万元,增长1.1倍。全年施工房屋面积42.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9.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万平方米。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东营石油化工厂10万吨/年重交道路沥青项目填补省内空白;黄河口氯碱厂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投产,达到2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胜他玻璃有限公司14万平方米/年夹层玻璃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城市建设完成海河路拓宽治理、泰山路北段改造、太行山路南段建设和济南路中段道路罩面、路灯更换、人行道铺装、架空线路下地、公交站棚改造等
  工程,成为西城城市道路管理的样板和示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2亿元,增长15.3%。其中,国有经济5.37亿元,增长- 5.1%;集体经济1.32亿元,增长- 14.3%;其它各种经济16.51亿元,增长27.1%。全年投资2100万元,新建大中型市场3处,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万人市场占有率居全市首位。年末有各类市场65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6处,集市19处,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8.4亿元,增长7.7%。年末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1612户,从业人员2.76万人,注册资金9536万元,营业收入16.44亿元。私营企业发展到531家,雇工人数0.42万人,注册资金14283万元。区个体私营经济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全市率先投入使用,个体私营经济综合园区建设顺利,水、电、路、讯基本配套,入园经营业户达91家,计划投资额8000万元以上。全区有718名机关干部职工领办、创办示范服务实体143个,总投资额达到2890万元。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4568万元,增长16.3%;预算内财政支出15008万元,增长17.3%。区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6亿元,比年初增长24.7%,各项存款余额18.7亿元,增长7.5%,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1.9亿元,增长1.7%。据保险部门统计,全年各类财产保险承保额达到82亿元,增长1.4倍;各类财产、人寿保险保费收入8339万元,赔款2999万元,平均赔付率为36%。
  全区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30项,其中国家级“九五”攻关计划1项,取得科技成果18项,开发新产品8种,其中铝塑复合管、双氧水、堵水剂开发等高科技项目实施顺利。引进高级职称专业人才98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年末有各类技术专业人员0.49万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800人。全区技术贸易机构达22家,从业人员1660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2份,科技推广机构220个。年末有各类学校64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专任教师213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1287人。在校学生3.3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1.41万人,小学1.9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45%。年末幼儿园93所,在园幼儿0.32万人。1998年向大中专学校输送新生786人。全区有电影放映单位7个,全年放映800场次,观众25万人。有95%的行政村建成文化大院和文化场所。全区行政村通广播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取得新进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顺利达标,医疗条件有了改善。全区共有医疗保健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64张。卫生技术人员578人,其中医生190人。卫生防疫和医疗保健工作又有新提高,卫生下乡活动效果明显。城市卫生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东营区参加市及市以上体育项目比赛取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围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开展了篮球、乒乓球、象棋、钓鱼等一系列比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7.2%,晚婚率为98.7%,人口出生率11.9‰,人口死亡率6.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8‰。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区总人口为5377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3158人。全区年末在岗职工1.15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0.96万人。职工工资总额8935万元,全部职工平均工资8997元,增长17.6%。建立区再就业自立市场、再就业自立基地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56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81.79%。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84人,失业率为1.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增长1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5元,人均居住面积28.9平方米。全区农村小康过程已达93.8%。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东营区年鉴2000》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9

本年鉴记述东营区1998~1999年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共设特载、大事记、东营区综述、政治、公安司法、综合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城建环保、交通邮电等20个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