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军同志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8337
颗粒名称: 郑建军同志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分类号: G222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郑建军同志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包括:一、关于作风立区,二、关于产业强区两个方面。
关键词: 编辑 写作和播送业务 现场报道 河口区

内容

同志们:
  这次会议,既是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动员会,也是春节过后的收心会、工作叫套会。刚才,聂区长全面总结了2007年的经济工作,明确了今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讲得很全面、很到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会上,我们还印发了加快工业发展和促进招商引资的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经历了较长的形成过程,期间,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政策论证和实践分析,经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后印发给大家。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这次会议还隆重表彰了部分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和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通报表彰了新户乡党委政府,这些单位和个人都是全区经济发展的功勋和杰出代表,很值得全社会学习和尊重。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着重就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作风立区
  2007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找准与前任领导班子工作思路、发展举措的对接点,找准上级党委政府大政方针、产业政策与我区实际的结合点,加快推进工作指导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特别是在油地军港共建、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精细化”管理、社会安全稳定以及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来河口工作一年多的时间,总的感觉河口的区情很有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优三弱”。所谓“三优”,一是人好,包容度强,油地军港和谐相处,干部队伍年轻、有活力、素质高、顾大局;二是城建、人均财力等基础工作好;三是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大。所谓“三弱”,一是产业基础弱,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难度大;二是发展要素欠完备,好项目、大项目落地难;三是飞地、插花地多,油地军港共处一地,需协调的事比较多,看似简单的事,处理起来很麻烦。面对这样一个区情状况,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要从现在找突破口,而不是从过去找借口;从我们自身找增长点,而不能怨天尤人。要牢记责任,不负重托,以头拱地的精神,一步一步地往前拼。实事求是地分析,远的不用比,我们就是与兄弟县区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运作力度、推进速度以及干部群众“创业至上、事争一流”的精神状态上,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表面上看,我们河口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差在项目少、个头小上,差在产业链条短、地方支柱财源薄弱上,但最根本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解放的程度和对发展的认识境界、认识层次、认识水平上,差在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窄、办法少上,特别是差在我们的干部作风不硬、机制不活、效率不高上。我们发展慢,不是慢在资源少、空间小上,而是慢在我们的干部缺乏那种豁出去、拼上去、比着干、争着上的心劲上。到广饶的大王、西水、华泰看看,到东营区、垦利、利津和开发区的一些企业看看,那里的干部,那里的企业家,开口中国第一,闭口世界一流。他们的境界和魄力,充分证明,干部作风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一个地方产业突起的核心支撑。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发展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人、在干部,关键在干部的作风是否过硬。2006年全区7个乡镇、街办的地方财政收人加起来才1600万元,到2007年一下子增长到3800万元,翻了一番还要多。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些地,为什么提高这么快,很值得总结和深思。特别是今天会上表彰奖励的新户乡,率先突破了千万大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是在全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这一重大突破,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新户乡党委政府境界高、工作实,敢于自我加压、自我超越。2008年六合乡、河口街道都已具备过千万的潜力,希望你们抓紧拿出突破方案,加把劲冲上去。其他乡镇也要立足实际,迅速行动,尽快突破。今年,我们要把作风立区作为“一号工程”,在全区上下掀起一场责任风暴,用过硬的措施,培养干部过硬的作风,用干部过硬的作风,实现河口的硬发展、硬突破、硬变化。为此,区委确定,在全区开展以“记民情,铸牢联系群众生命线;记勤情,铸高干事创业标准线;记廉情,铸实廉洁从政保障线”为主要内容的“记三情、铸三线”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倡树四种理念。
  第一种理念,机遇决定一个地方的命运。“什么错误都能犯,丧失机遇的错误不能犯”。市委、市政府确定,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重点规划四个主体产业区,其中东营港和临港产业区是重中之重。东营港和临港产业区的加快建设,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另外,荣乌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黄大铁路和德烟铁路的规划建设、防潮堤工程和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列入全市计划,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我们能不能抓住用好这些机遇和条件,把河口建设得更好,这是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领导能力最现实、最直接的检验。我们一定要增强抢抓机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上级决策与河口实际结合的文章,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努力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实现率先突破。
  第二种理念,责任是党员干部的灵魂。一个领导班子、一个领导干部在任几年,都要干几件为发展增后劲、为长远打基础、为人民谋利益的大事,如果干来干去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这就是不负责任的具体表现,说到底就是不称职。我觉得,一个班子也好,一个干部也好,能力小点可以提高,只要是责任心强了,真正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扎进去、深进去,即使暂时能力小点,也一样能干大活、出实活。能力再强,如果没有责任心,整天拖拖拉拉混日子,整天有门不走爬墙头,最终必将一事无成。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把目标定准、把问题找透、把措施定实,问题面前多想想责任,困难面前多想想办法。要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担负的责任,放到全区加快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去思考,自觉服从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要老是想干的事怎么都有法,不想干的事怎么都有理。要进一步整合领导资源全力向一线倾斜,对每个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每一项重点工作,都选配一个推进小组,把责任、时限、奖惩措施落实到人。包乡镇的常委,要把乡镇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干部管理、基层基础工作一包到底。哪项工作、哪个部门或乡镇的工作上不去,所分管或包靠的区领导要陪同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作出说明,问题严重的要在区电视台“直击焦点”栏目公开曝光。要把“干活出活”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使那些真正能干活、干好活、出大活的同志脱颖而出,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全区真正树立起“只为干事想办法,不为误事找理由”、“盯住不落实的人,抓住落不实的事”、“干活、出活才是硬道理”的良好风尚。
  第三种理念,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近年来,我们在软环境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还比较突出。项目审批环节过于繁杂、效率低下;个别部门单位主动服务意识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对区委、区政府的决策置之不理;个别执法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不文明执法、不按程序执法的事情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的霸头恶势力打而不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现象时有抬头,等等。对这些现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各级各部门要把各自的职责进一步分解细化,对每个方面、每个环节有哪些政策规定、由谁来办、怎么办,等等,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严格按规定、按程序办事,决不能随意变更、节外生枝。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区级领导与投资者对话、企业评议部门等制度,定期听取外来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让外来投资者满意。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凡投诉一经查实,一律按规定从严处理。培养一个干部很不容易,但干部如果出了问题不严肃处理,投资者就会对我们失去信任,我们的一切努力就会前功尽弃,河口的改革发展事业就有可能被葬送。对少数刁难投资者的人和事姑息迁就,就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对发展大局的破坏。为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区委、区政府已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各级各部门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决不允许顶着不办,更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影响企业发展,谁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谁就是有意损害全区人民的利益,就是和区委、区政府过不去,和全区人民过不去。希望各级领导同志都要自重、自爱、自警,尤其是执法管理部门更要在思想上时刻绷紧这根弦,切莫在软环境建设上做出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河口人民的事情。
  第四种理念,和谐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事实充分证明,在我们河口油地军港共处一地、区情社情复杂多样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和谐才能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起强大的合力,共同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和谐发展不动摇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各级各部门班子内部、班子成员之间要多沟通、多协调、多商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不要相互考验、相互往火坑里推。各部门之间也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多做为河口增光添彩的事情,坚决杜绝添乱抹黑的行为,真正把正气树起来,把歪风压下去。要牢固树立“油地军港一家人”的思想,用战略眼光、全局境界来审视油地军港关系,促进油地军港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二、关于产业强区
  要围绕“做强工业经济、做大海洋经济、做活特色经济、做优服务型经济、做好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搞好产业衔接,推动各产业之间良性互动、一体发展。工作中,要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气力。
  一是在工业发展上下气力。立足河口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主导产业,支持和引导富海、中海、通海、鑫大地、新华联、澳纳纺织、黄河口家具等骨干和成长型企业,搞好战略策划,确定发展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尽快培强做大,努力形成规模优势。要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对全区工业企业前30强实行排名通报和挂牌保护制度;在开发区内集中布局乡镇创业园,把各乡镇引进的过亿元项目尽量集中摆放,打造一个促进乡镇竞相发展的擂台。要加大对银行考核奖惩力度,对超额完成区内贷款任务的部门,区里实行重奖。坚持以大项目、大投入推动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加快推进富海100万吨重催、中海100万吨重催、通海轻烃三期工程、青岛天元盐化工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力争尽快见到成效。同时,要在开发区规划建设石油装备工业园,引导油田存续企业的技改扩规项目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链条的良性对接、快速膨胀。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进开发建设的重要措施,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专业招商、企业招商、挂职招商、委托招商和代理招商,抓住重点,强力推进,确保取得大的成效。今年元月中旬,我们到深圳借福建商会开年会的机会,召开了一个招商引资说明会,并到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从考察情况看,目前随着发展成本的提高,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增值、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工业用地的紧缩,发达地区的大批企业面临着脱胎换骨式的整合,其中相当一部分渴望向外地转移。所以目前不是招商资源不丰富,而是我们的工作还不到位。招商办及相关部门要抓紧编制项目库,区级领导和各乡镇街办、各部门要迅速行动,力争今年在大项目、好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要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现有企业增上项目、做大做强,坚决防止现有企业外流。
  二是在海洋经济发展上下气力。要按照“一水多用、多业并举、梯次开发、循环增值”的模式,重点搞好40万亩滩涂开发,把海水养殖、制盐、提溴和盐化工、精细化工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百万吨级盐及盐化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水产苗种培育供应基地。要加快推进中心渔港建设,尽快高标准完成工程规划设计,迅速组织施工,力争早建成、早投用。同时,要加快渔港产业园的规划论证和基础设施配套,努力把中心渔港打造成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
  三是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下气力。特色产业是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捷径。要在培强做大冬枣、水产、畜牧、芦苇、棉花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力度,建基地、育龙头,科学规划,扎实推进。海参、野鸭、彩鹑等特色养殖和甜高粱、甜叶菊等特色种植项目,经过试养试种非常成功,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条件。有关部门要搞好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区内外投资者种养开发,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四是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下气力。河口现代服务业要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和研发孵化业。要牢固树立“三产富区”的思想,把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以城带商、以商兴城”的路子,在制订规划、商贸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城市建设统筹考虑,同步推进。要加快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要把生态旅游发展摆上突出位置,结合全市的总体规划部署,制订旅游业发展规划,优化景点布局,高标准加强景点建设,积极扩大宣传,打造品牌,尽快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中海油的进入,必将进一步加快东营港的建设步伐。港口的功能是综合性的,临港工业园要发展大工业,大工业必然伴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对我们河口来说,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要依托仙河紧临海港的优势,认真研究以临港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临港房地产、物流配送、餐饮、维修、电子商务等配套服务业,使其尽快成为港口经济发展的生产生活服务基地和物流商贸平台。要大力发展研发孵化业,尽快整合科研资源,完善孵化功能,真正把创业园打造成一个产业科技研发园和现代产业孵化器。
  五是在统筹协调发展上下气力。今年,我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确定实施了12项重点工程和9件便民实事。各责任部门要克服困难,精心组织,坚决把好事办好。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四新”工程,着力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气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逐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质量。要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油地军港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并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不断赋予联席会议制度更多的新内涵,逐步提高合作共建的层次和水平。对联席会议确定的共建项目,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油田、济军生产基地和东营港的联系沟通,抓好落实。要统筹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阳光190”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努力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确保河口的舆论安全、形象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
  三、关于生态兴区
  一是抓好生态建设。从认识层面分析,可以说生态建设是我们河口的立区之本、发展之本。如何解决荒凉感的问题,如何解决生态退化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生态建设,特别是“三网”建设作为一项生命工程、生存工程来摆布、来对待。这不是干不干的问题,而是必须长期干、必须干好的问题。从实践层面分析,在盐碱度高、立地条件差的情况下搞生态建设,必须把艰巨性、长期性考虑足、考虑够,严防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力戒贪多、贪快、贪好看。要严格工程造地标准,严格种植模式,严格管护规程,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成一棵。从发展走向分析,必须抓住关键,完善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健全常抓不懈机制、全民参与机制、水网先行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常抓不懈机制,就是要把生态建设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全民参与机制,就是以村庄绿化、庭院绿化为切人点,着力在实现绿与利的统一上下功夫。水网先行机制,就是要在区域微循环水系上下功夫,实现以水浇林、以水沥碱、以水压碱、以水排碱。今年,要重点抓好以环城水系为龙头的西湖公园二期、南湖公园清理、银河公园外部连接、东湖公园建设等景观节点建设工程,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河口打造成河湖相通、水绿绕城的生态家园。市场运作机制,就是要逐步把生态建设由政府责任提升为一种社会责任,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致起来。
  二是抓好生态保护。发展是政绩,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更是政绩。我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且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要严把新上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行使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要高度重视能源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抓好生态修补。我区特殊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存在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的问题,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标本兼治,实行治理与建设并重,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持久战。狠抓结构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整顿不达标排放企业。强化管理减排,加强对水体和大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加大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强化监测考核,确保完成减排任务。搞好污染河道的清理和城区排污管道的改造工作,管好用好城区、仙河、孤岛三个集中供热网站和三个污水处理厂,确保其发挥应有的效益,保护好河口的碧水、蓝天、绿地。
  同志们,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用市场机制推动发展,用改革手段推进工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用扎实的作风推进落实,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谱写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新篇章。

知识出处

河口年鉴(2008)

《河口年鉴(2008)》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8.10

《河口年鉴》是河口区人民政府主办、河口区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鉴。本卷年鉴主要记述河口区辖区内2007年各行各业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特殊情况适当上溯和下延。本卷年鉴共设24个栏目:特载、大事记、河口概况、政党政务、群众团体、军事、司法、对外开放、综合经济管理、农业、黄河河务水利、工业、国内贸易、交通邮电电业、建设环保、财政税务、金融保险、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生活、乡镇概况、油田有关单位、人物、附录。卷内设反映全区重大事件和发展成就的彩色图片资料专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