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市场建设、改造与规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5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市场建设、改造与规范
分类号: F713.50
页数: 5
页码: 45-49
摘要: 市场建设、改造与规范包含市场建设与改造、市场开办规范、市场年检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市场模式 市场启动 市场特征

内容

一、市场建设与改造
  市场是商品交易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东营工商分局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以建市场、促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建设各类集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各类市场的建设、培育和发展,辖区市场体系日渐完善,为促进经济发展,引领群众致富,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就业,培植税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0年11月,在惠民地区东营工商局的建议下,胜利油田采油指挥部利用油田废旧物资为市场搭建边棚,垒起货台,解决了露天交易造成的风吹、雨淋、日晒问题,给买卖双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全省第一个有固定设施的市场。在惠民地区东营工商局的积极协调下,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迅速推广了采油市场建设经验。至1981年3月,油田运输、汽修、机厂、井下、水电厂等5处市场搭建了顶棚、垒起了货台。1983—1984年,协调胜利油田改造基西、基东市场,共建设货台280米,单面顶棚180米,建设商品房100余间,架设照明线路1400余米。进行分行划市,安排坐商105户。至1985年,全区共有市场12处(包括农村市场两处),摊点群1处,市场总面积6.44万平方米,其中顶棚市场面积2558平方米,占市场总面积的4%;建起售货台700米,工商业户在市场建营业房420户,累计市场总投资16.97万元。
  1986年,协调胜利油田对采油市场进行改造。封闭顶棚,建设双面货台180米,架设照明线路200余米,为全区路边、简易市场的建设与改造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同年,东营市第一条商业街——商河路商业街建成并开业。
  1987~1989年,东营区工商局采取联合社会力量与政府、油田单位共建的方法,先后建成商河路集贸市场(全市最大的玻璃钢瓦顶棚市场)、石油学院顶棚市场、胜利镇市场、五台山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东营裕华商场、建工农贸市场、八分场农贸市场等多处市场,改诸完善了牛庄大牲
  图1-1 牛庄大牲畜市场畜专业市场,对辛店沿街市场进行了搬迁、改建,共完成市场建筑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其中顶棚市场15000余平方米,营业房40000余平方米,售货台6000余平方米,总投资达1700余万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满足了城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了辖区的商品生产发展。至1989年底,年总成交额达5500余万元。
  1990~1992年,经多方努力,先后有东城农贸市场、史口农贸市场、东营家具建材市场、南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六户农贸市场、现河农贸市场、盛大农贸市场(全封闭式集贸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完善了商河路、石油大学、八分场等市场的配套设施,新建营业房800余间,共新增市场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总投资4000余万元。同时,为改善经营环境,先后投入200余万元,搭建顶棚2200余平方米,改造货台2700余平方米,铺设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3000余平方米,清挖、修建排水沟4000余米。至1992年底,已有各类集贸市场45处,年成交额达2.52亿元。
  1993~1994年,东营工商分局针对辖区集贸市场规模小、档次低、缺少专业批发市场、辐射能力不强的现状,着力发展“高、大、专、全”(即档次高、规模大、专业化、功能全)的集贸市场,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推动辖区经济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建成了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综合性商业场所——明珠商厦和光彩大厦;由辛店镇开发建设的“辛盛苑”副食品批发市场、东赵村开发建设的东赵建材市场以及南李村开发建设的南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相继投入使用;筹集资金,重点对东城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扩建。至1994年底,全区已有各类市场52处,初步形成了批发与零售相结合,工业品与农副产品相结合,专业与综合相结合的市场流通网络,年成交额达3.6亿元。
  1995年,东营工商分局筹建的黄河口商贸城和东城辽河路市场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黄河口商贸城占地16公顷,于1994年3月开工建设,是继光彩大厦、明珠商厦建成使用后又一处规模大、功能全的现代化集贸市场。至同年11月底,黄河口商贸城开工建设商业楼16栋,共计485间,完工并投入使用24间,经营木材、竹材商户38户,月销售2000多立方米;东城辽河路市场建顶棚1600平方米、营业房99间,硬化路面500平方米,建成货台288米,部分投入使用。多方筹资,建成并投入使用刘家副食品批发市场、牛庄蔬菜批发市场和稠油厂农贸市场。顺利将辛店集、青岛路市场迁址。协助区政府选择了5处待建市场,使辖区市场分布更趋合理。加大市场改造力度,投资18万元,为商河路市场营业房安装了遮阳伞,修建了3个标准化公厕,整修了市场排水管道,铺设了市场地面,改造了鱼市;协调钻井集团出资30万元,把钻井市场由简易顶棚市场扩建成150米长,20米宽,有200多个摊位的大型顶棚市场;胜利工商所投入资金3万余元,进一步完善了盛大市场基础设施。
  1997年,坚持“政府组织、工商牵头,社会共建、工商监管”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投资1.5亿元,新建市场10处,总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完成石油大学、西营果品、辛店商贸城、黄河口商贸城、辽河路市场等5处被列入全市市场建设规划的重点扩建工程;完成唐家、红卫、现河、采油、黄河口蔬菜批发市场等6处市场的建设工作;对商河路、胶州路、盛大市场进行封闭改造。初步培育形成淄博路餐饮一条街、刘家副食品批发市场、嵩山路电视一条街、西营果品批发市场、友谊服装城、五金建材石油配件、华东汽车配件等8处专业市场,形成了一条街道一处市场,一处市场一个专业的市场布局。全区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批零兼营,大、中、小相结合,专业、批发相配套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商品流通网络,有力地带动了全区城乡经济的发展。至1997年底,全区已有各类市场62处,其中城区天天市场40处,专业市场8处,年成交额达8.5亿元,其中城区市场成交额7.16亿元,农村市场成交额0.38亿元。
  1998年,全市市场建设重点项目西苑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胶州路工业品批发市场建设初具规模。1999年,市场培育和发展出现新特点,由原来的综合性、大规模、分散经营向集团化、专业化、科技化方面发展,市场投资由单位投资和社会集资为主发展为以个人或个人合伙建市场为主。先后建设了东营市百祥科技电子商城、黄河口小商品城等专业市场。对运输农贸市场、黄河口蔬菜批发市场等进行了改造、扩建;启动搞活黄河口商贸城、东城商贸城,友谊服装城、运输农贸市场、汽修农贸市场主体改建竣工。2000年,新建金泰农贸市场等4处市场,先后搬迁、改造了青岛路农贸市场、运输农贸市场、商河路生肉市场和熟食市场;对裕华市场、石油大学市场、六户市场进行了维修、改造。2001年,协调胜利油田社兴实业总公司,投资280万元兴建科技新村农贸市场;投资30多万元对胜采、牛庄、六户、石油大学等市场进行维修;协调东营市凌志公司投资10万元对西苑水产批发市场进行了改造;搬迁并规范了辛店集、油郭集、青岛路农贸市场、运输农贸市场等。至2001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市场59处,其中天天市场37处,专业市场10处,年成交额达9亿元。
  2003~2004年,为彻底解决乡镇首集市场占道经营问题,改善乡镇首集市场的交易环境,由工商部门牵头,与土地、城建及首集驻地乡(镇)和村委等部门密切协作,对辖区乡镇首集市场实施了以硬化地面为主的市场改造。2003年,对辛店集和西营集进行搬迁,对牛庄集进行改造。共协调村居扩建用地12.5万平方米,完成工程填土10.2万立方米,铺设排水管线850米,安装护栏1200余米,铺设柏油路面3.2万平方米,新建公厕2处。有效解决了集市占道经营、妨碍交通、影响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问题。2004年,又先后投入资金401万元,硬化市场地面57000平方米,完成了辛店集二期工程和六户集的改造任务,并全部通过了市级验收。
  2006。2007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辖区农贸市场大多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顶棚陈旧,市场存在脏、乱、差等问题,协调市场主办单位投资900余万元,改造了石油大学、科技新村、西苑水产及盛大、南里、商河路农贸市场等6处市场,拆除陈旧货台1980米,新建玻璃钢瓦商品房165间,粉刷立柱、货台1.37万平方米,改造市场下水道1969米,建设防鼠网200平方米、毒饵站12个,改造用电线路800多米,更换市场顶棚2000余平方米;对刘家副食品批发市场地面进行了整修和硬化,对金大地五金建材批发市场的经营设施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改善;针对专业市场货架秩序混乱等问题,协调友谊服装城、东都小商品批发市场改建精品屋723间,彻底改变了商品乱放、秩序混乱等现象,使市场进一步得到规范。
  至2007年底,共有各类市场45处,其中城乡集市20处,城区农贸市场11处,各类专业市场14处;城区市场总建筑面积达42.6万余平方米,总投资额达4.9亿余元;摊位数量7000余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客流量9600余万人次,年成交额17.8亿余元。
  二、市场开办规范
  1993年11月,为规范市场开办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证辖区市场总体质量,东营工商分局对辖区市场开办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并对所有市场进行了登记造册。
  1997年起,依据国家工商局《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办法》,对辖区市场开办行为进一步加大规范力度,要求市场开办单位申请办理市场登记注册必须提供下列文件:申请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土地、房屋所有或使用证明;当地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开办市场的文件;市场负责人的任用及身份证明;国家有特别规定的其他文件或证明;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颁发的防火合格证书;加盖发照机关印章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对申请开办市场的单位,其经营范围应核定为“开办市场”);属于联合开办市场的应当同时提交联合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市场登记注册事项包括:市场名称、市场地址、市场负责人、开办单位、上市商品范围、商品交易方式(或市场组织形式)等。对申请注册的市场核准登记后,颁发由国家工商局统一印制的《市场登记证》。《市场登记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
  不办理市场登记注册的,由工商部门下发通知限期办理,逾期仍不办理的,依照《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依法查处。
  三、市场年检
  为加强对辖区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从1998年起,依据《商品交易市场年度检验办法》(国家工商局76号令),对已办理登记注册并领取《市场登记证》的市场进行年度检验。针对市场登记事项变化情况、市场开办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及市场的运行情况,每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市场上一年度的情况进行检查。
  在年检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注销:领取《市场登记证》满一年仍未开业的;自行歇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有场无市一年以上的;改变市场用途的;其他已不具备开办条件的。
  市场开办单位不按照规定进行年检或在年检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以及不履行开办单位职责的,依照《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办法》、《商品交易市场年度检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依法查处。
  至2007年底,东营工商分局通过年检先后注销不达标的市场20余处。

知识出处

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志

《东营区工商行政管理志》

出版地:2018年

本书以2005年为上限,下限至2018年12月。重点记述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14年的史实。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多种体裁。全书包括机构与队伍、市场与合同管理、企业登记管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法治建设等20编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