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住宅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姜家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35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住宅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建国前,姜家住宅住房大都是砖基(5 -14层砖)土墙;梁檀、草、泥土罩顶茅草小屋。建国后,村民收入虽然逐渐增加,但住宅建设形式仍然是老样式,只是比过去宽敞一些,一般是3-5间上房(正房),由平顶土房改为土瓦房。随着社会的进展,经济条件的改变,应广大居民的要求,经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2001年由居民集资,按统一标准,建设了2栋168室(户)的居民住宅楼。
关键词: 住宅建设 姜家村 东营

内容

建国前,姜家住宅住房大都是砖基(5 -14层砖)土墙;梁檀、草、泥土罩顶茅草小屋。有的几代人拥挤在不足36平方米的空间里。每年春天泥一次屋。每逢连阴雨,大部分房子漏雨。因墙壁都用土坯垒成,时间一长,就会变成残壁断墙,破旧不堪,难避风雨。
  建国前,姜家村的建筑工程没有正式组织,农民盖房以能工巧匠为主,村民互相帮忙,盖的房子大都是土坯平房,工序简单。
  建国后,村民收入虽然逐渐增加,但住宅建设形式仍然是老样式,只是比过去宽敞一些,一般是3-5间上房(正房),由平顶土房改为土瓦房。1976年时全村仅有几户村民开始用石头垒墙基、砖砌到窗台,土墙木制门窗,建筑结构因家庭条件不同而各不相同。
  建国后,本村农民盖房要通过大队批准,每年大队批准每小队一定数量的盖房户,再由小队落实到那家急需盖房。大队从各小队抽出劳动力给盖房户脱胚、盖房。
  1978年后,经济快速发展,盖砖瓦房的户逐年增多,姜家村所盖砖瓦房大多数是由建筑队承建。1990年,本村周连堂领头组织了16人的建筑队,在本村和附近几个村庄为村民盖房。
  新村建设前,旧村建房只有7户为砖瓦结构。1985年春起东迁1.5公里规划新村,制定建房标准,统一地基水准,建房统一尺度、统一高度,全是石头垒墙基,砖瓦到顶,木制玻璃门窗。到2000年新村建房院191套。
  随着社会的进展,经济条件的改变,应广大居民的要求,经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2001年由居民集资,按统一标准,建设了2栋168室(户)的居民住宅楼。每户建筑面积为90.74平方米,室内水、电、暖、天然气、电视闲路齐全。公共设施村集体出资35万元。居民小区长115米,宽55米,计6325平方米,合9.49亩。院内砼制路面,空地花砖铺地,两侧路灯2盏、门头灯2盏,植树36棵,配备健身器6组,石桌石凳5套;在小区大门正东安装了高6.5米的“凤凰探海”吉祥物(不锈钢雕塑)。

知识出处

姜家村志

《姜家村志》

出版者:姜家村志编纂委员会

《姜家村志》包括10编,29章74节26万余字。真实的记述了姜家村的近代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生活面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