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口区城镇化发展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267
颗粒名称: 浅谈河口区城镇化发展道路
分类号: H05
页数: 3
页码: 390-392
摘要: 何谓城镇化?城镇化就是一种过程,实际上是城镇人口职业转化的过程,是人口及产业向城镇空间的转换过程,也是一种城镇意识和观念传播的过程。河口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也必须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发展策略。
关键词: 写作学 范文 河口区

内容

何谓城镇化?城镇化就是一种过程,实际上是城镇人口职业转化的过程,是人口及产业向城镇空间的转换过程,也是一种城镇意识和观念传播的过程。河口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也必须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发展策略。
  一、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户籍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户口对人们来说已不再显得特别重要,而城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人口状况。为此,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功能,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落户发展第二、三产业,逐步由农村户口过渡到城市户口成为提高人口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为37.7%,河口区城镇化水平为64.9%(这里包含油田及马场人口),但我们要看到的是西部农业乡镇仍有1/3以上的富裕劳动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虽说河口区的城镇化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其对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并未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且大部分仍居住在东部乡镇。随着“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允许外商引来部分外地户口到当地落户则是一项很好的吸引外来人员的举措。
  但户籍制度改革应注意的是不能放任自流,应根据河口区的就业形势,不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力。更要注意是户籍制度相关的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它也决定着户籍制度自身的创新效果,包括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都属“一揽子”协调配套措施,应逐步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
  二、要逐步完善城镇功能,不断提升城镇的经济承载力
  21世纪的城镇功能已不再是生产力水平高低,有多少工业产出,而是其有没有组织社会生产的能力。城镇应做为社会的一个组织者,一个管理者和指挥者出现,它的水平高低应看其组织生产、生活能量的大小,看其是否能够给大型企业或高科技产业提供必要的信息、交通、通讯乃至金融等便利条件。为此,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是增加城镇的经济承载力的重要保证。
  (一)合理规划,实现现代城镇特色
  河口的发展基础是矿区城镇,历史原因决定着城区内大面积工业用地,一个院子圈一块空块。这些土地在城区内非但不能发挥城市功能,反而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功能布局,造成土地闲置或浪费。这就需要城市在做总体规划时要下大气力,将这些用地压缩并逐步迁出城区,迁至不影响城市发展的城郊区,使城市用地尽可能发挥其城市功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加大规划,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对不利于城市发展、不符合城市规划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做到宁可不建设也不能违背规划,为了一时之利乱建设,以至于限制或阻碍了城镇的发展。要用规划的指导意义实现现代城镇特色。
  (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镇软环境一个城镇的功能是否合理健全,首先要看其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情况,这也是招商引资发展城市社会经济的必要条件。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强专业设施建设,如供排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实施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镇小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建设节水型城镇,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实施污水再利用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快实施道路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随路建设各种信息管道,逐步完成城市内架空线路下地工程,改变城市形象。
  (三)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是为城镇居民创造健康、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的基础。城镇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了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体现于一个城镇的精神文明生活。目前,河口区地方公共基础设施相对缺乏,仅有的图书馆和工人文化宫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实际意义。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将体育场建设、青少年及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列人建设议程,不断提升城镇的精神文明品位,丰富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四)加强社区服务意识,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社区服务意识是现代社会群体生活的时代意识,要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为出发点,充实社区功能,加快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社区应发挥其职能,承接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改善特殊群体生活条件。
  (五)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建设可持续生态型城镇作为黄河人海口的新淤地,生态建设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我们必须看到近几年城区绿化建设的可喜成绩。改善城镇环境、建设生态型城镇要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镇化道路。为此,要进一步加快公园绿地、环城绿带和庭院绿化的建设步伐,实施城镇环境的综合整治与绿色环保的网络化管理。
  三、要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形成产业劳动优势
  河口区要走好城镇化道路必须走特色城镇化道路,以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城镇化进程,形成产业带动优势。综合分析河口区小城镇产业优势,各具特色。新户乡走冬枣发展之路已初具规模,并且辐射各农业乡镇发展冬枣,逐步由农业向集约化产业过渡,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又带动冬枣的深加工发展;太平乡以养殖为优势,形成大产小作坊格局,主要以养殖投入少,利润多的波尔山羊、狐、貂为龙头,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办事处借天然芦苇场的自然优势,兴办芦苇板加工业,做到了小投入,大效益;仙河镇借助狭长的海岸线发展起海水养殖和捕涝业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对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逐渐缩小农业在产业比例中的比值,逐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仍要进一步探讨其他乡镇的产业优势和辐射功能,逐渐形成点线的网式发展模式。
  走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实现农村小康的途径,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思路应为:第一,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第二,逐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人口过渡。
  四、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
  从目前来看,我区乡镇的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小城镇日益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管理机构、职能、权限等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承袭农村管理的旧模式,对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尤其是环境保护、金融、信息、服务等的培育和管理比较陌生,管理队伍素质、人才、技术与经验等严重缺乏,有的乡镇正规本科生没有,大专生也仅有几个。因此,把加快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乡镇政府职能作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一项战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充分考虑乡镇政府经济“村首城尾”的特殊地位和城乡结合双重职责的同时,对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乡镇(如义和镇、六合乡)可以赋予更多的行政管理职能。但仙河镇和孤岛镇仍要做为河口城区的一部分实行城市管理模式。
  总的来讲,河口区在走城镇化道路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走好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河口区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河口区小康社会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结合区情,深入研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
  原载山东省《领导决策导刊》2004年第5期

知识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河口区建设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6.12

《河口区建设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城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广大建设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历程,并写进了许多与建设部门相关的工作。这本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好志书。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丰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