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266
颗粒名称: 世纪之歌
并列题名: 河口区城市建设纪实
分类号: H05
页数: 19
页码: 372-390
摘要: 如今,无论是您驾车在河口城区穿行还是漫步在城区的街头,小城的美丽多姿、如诗如画,在让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同时,倍感清新与惬意。城区黄河路上独具地方特色的九火华灯、渤海路上的81火槐花灯,河颐广场上的仿真的大榕树和颇具异国风情的人工仙人球、仙人掌,让每一位来此游玩的人仿佛置身于秀美的南国,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所有这一切都给这座新兴的城市凭添了无尽的韵味。徜徉在河口城区,处处可以感受到文明新风,时时都能体味到现代文明的城市气息。
关键词: 写作学 范文 河口区

内容

这里原本是一片海,是黄河以精卫般的执着,日复一日地填海造陆,孕育出一块茫茫无垠的芳草绿洲——黄河三角洲。一位著名作家曾把这片绿洲称为金色息壤:一片新生的土地从古老的海湾中缓缓长出。黄河口人自豪地宣称,这里是中华大地上惟一的一块不断生长的土地。黄河三角洲不仅不断生长着土地,而且还不断生长着奇迹。
  一代题记
  一个惊叹!河口真变了!
  一个令外来者发自心底的赞美和感叹!河口城市真美!
  天蓝、水碧、地绿、城靓、人勤……
  如今,无论是您驾车在河口城区穿行还是漫步在城区的街头,小城的美丽多姿、如诗如画,在让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同时,倍感清新与惬意。城区黄河路上独具地方特色的九火华灯、渤海路上的81火槐花灯,河颐广场上的仿真的大榕树和颇具异国风情的人工仙人球、仙人掌,让每一位来此游玩的人仿佛置身于秀美的南国,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所有这一切都给这座新兴的城市凭添了无尽的韵味。徜徉在河口城区,处处可以感受到文明新风,时时都能体味到现代文明的城市气息。
  你可能不会想到:这美丽的背后,凝聚着多少河口人的心血和汗水,是筚路蓝缕的创业者用数不清的不眠日夜和辛勤的劳动换来的。他们的足迹就像天才的音乐家谱写出的最美的音符。面对河口城市的变化,一位在此工作了20多年的老领导深情地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城市爱得深沉……。”
  打造城市品牌——掷地有声的强音
  随黄河一路而来的泥沙,在这里沉淀淤积,孕育出了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是海与河共同哺育下的黄河儿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发有为的作风,把过去这里的羊肠小道变成了纵横交错,宽阔平坦的街道;原有的村镇茅舍变成了漂亮精致的楼房和别墅,在这片新淤地上建起了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年轻城市——河口区。她就像一颗浑然天成的璀璨明珠,镶嵌在黄河人海口畔。
  河口区近几年的城建发展史,就像一首诗,一部书,其中无穷的奥秘,你只有在细细品味时才能深深体会……
  作为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新兴城市,河口区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并凭借先天的优势和后天的努力,使这座年轻城市的亲和力和竞争力与日俱增。每个城市的兴起与衰落,都有其历史的必然。在这个必然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城市的“禀赋”。因此,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对城市“禀赋”的宏观把握。那么,河口的禀赋是什么呢?
  与时俱进。
  是的。造物主给了河口这个宠儿太多的恩赐;母亲河从这里人海,风光秀丽,滩涂辽阔;黄河和渤海的交汇,不仅塑造了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观,而且孕育了河口人与时俱进的独特禀赋。河口区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战场,油井林立,管网交织,给河口这片年轻的土地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 “得天独厚”的河口,不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而且还是共和国版图之内,唯一的每年都在“生长”土地的地方。
  历史的车轮呼啸着驶进了二十一世纪,新的任务和使命再次摆在了河口人的面前。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个奋斗的目标,就像永不停息的战鼓,激励着河口区的决策者们,使他们夜不能眠。他们的目光穿越时空的长河,在挖掘总结河口发展历史的同时,也在探寻规划着河口的未来……
  时光倒流。建区初期,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管理体制和生产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油田和地方各单位建设大多以办公和居住为主,一个单位一个院,自成体系,占地过多,布局混乱,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城市基础设施极不配套,大型商业网点、金融交易、文化体育设施几乎没有。道路交通十分不便,城区只有河滨路、黄河路、渤海路等几条用于油田生产的道路,且互不贯通。城区排水不成体系,绿地没有,树木少见。城市建筑稀疏、单调,造型呆板,内容缺乏,标志性不强。但即使这样,当时,河口人仍然是快乐的。因为住惯了平房,习惯了泥泞路,喝惯了黄河水的他们,对城市的认识是那样的简单和朴实。现在居住在河瑞小区的张大爷的话就很具代表性: “当时,咱这片的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一家人走在柏油路上看看花,再看看草,就跟电影里演得一样,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就很知足了。”但浅尝辄止,小富即安,绝对不是河口人的本色。
  伴随着一代伟人邓小平南巡的脚步,改革的春风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吹遍了神州大地,难得的历史机遇再次摆在了河口人的面前。他们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原则,油地高度共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实施城区道路、绿化、给排水、供电、商业以及文化娱乐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组织、部门牵头、油地共建共管”的城市建设管理新路子,取得了城市建设的较大突破。至1997年,累计投资达1.3亿元。新建城区垃圾场1处;完成海宁路、河滨路、渤海路排水设施建设;拓宽改造了海盛路、海宁路三块板式道路,改造总长度9.55公里,改造面积5万平方米,全部配套排水、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同时,建设河宁农贸市场和三义和建材市场各1处。1998年到2000年,区委、区政府以加快城区市政基础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城乡建设管理年”活动,油地双方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加大了以市政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建设力度,城区建设日新月异,三年共完成工程投资3.52亿元。改造城区主次干道18条,增加道路面积72.94万平方米,排水管线25.38公里。
  新增道路照明15.6公里,绿化133公顷,人均绿地面积2.46平方米。
  这并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在新世纪的春天,河口的决策者们筹划了更为宏伟的蓝图,我们不仅要高楼,更要高质量的现代化的美丽生态家园。就这样,他们怀着一个建设家园的梦,怀着一个打造城市的梦,踏上了漫漫的征程……
  新手笔,新亮点,擎起巨笔泼重彩,重塑河口新形象。在新一轮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中,河口人始终没有忘记发扬自己“与时俱进”的独特禀赋,并将其升华为一种艺术,用如椽般的巨笔,在河与海的交汇处画上了一笔笔气魄非凡的线条……
  俗话说的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走出河口看河口,认清形势找差距,制订措施抓落实”。河口区新一届领导一班人通过外出考察,看、学、比,不论是外省地市还是青岛、日照等城市建设的速度、规模和档次,都深深触动了河口区决策者们的心。一股加快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城市品牌”的热潮开始在河口人的心中涌动。城市建设差距在哪里?如何做好城市建设文章。河口区决策者们在深深地思考。“千差距、万差距,最根本的一条还是思想解放不够。”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河口城市建设的大跨越。”河口区委书记韩吉顺在区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和全区部门正职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这两句话。区长赵豪志也在会议上要求,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
  区领导带头揭短,提“不开的壶”,一石击起千重浪。动真的来实的,形式多样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河口大地蓬勃展开。从区领导到一般干部,在反思:河口城市建设为啥落后了?在寻找:差距在哪里?在自问:以什么样的姿态加大开放力度,打造城市“名片”?在动员:破除自满意识,借梯上楼,借船出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城市的变化就是整个时代阔步前进的缩影,特色是城市的生命。河口区城市建设的特色定位经历了多次变化,逐步形成了“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城市建设特色,也有了“浓荫遮碧水,绿树抱白楼”的说法。于是,一个“最适合创业和居住”,蕴含着无限自信的“河口宣言”诞生了,它指引着未来黄河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方向,它意味着河口人放眼世界,与国际“生态至上”先进潮流的接轨。河口区主要领导发出号召: “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发展障碍。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打破陈腐落后的旧观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不断开拓进取,树立谋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勇于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城建工作。”
  “一项全新的事业,开拓必然是艰辛的”。分管城建工作的区委常委、副区长崔建华谈到经营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时,开篇就是这句话。作为决策者之一的他感受尤为深刻。他说:“以经营的理念建设城市,这是新世纪新时代的一个全新课题,不要说很多群众暂时还不理解,就是区里的干部,有很多也一时跟不上,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辛细致的工作,帮助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可以说观念的陈旧是我们工作上最大的难题。另外,还有投资软环境的问题,城建拆迁的问题,招商引资的问题等等,没有哪一件事轻松。但是,既然我们已经干开了,而且事实证明我们走的又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有什么理由要回头呢,这就像身边的这条黄河一样,要想流到大海里去,选择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不论前面有多少困难,只能迎着困难冲上去,冲上去才会有胜利,否则就是失败。”掷地有声的话语表达了河口区经营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城内改造、城外扩展、道路延伸、环城水系”的战略,拉开城市框架,拓宽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突出河口特色,力争把河口建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园林城市。他们研究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在城市改造和发展上,以主干路为界,着力形成“一中心、一轴线、三组团”的用地布局结构和“绿水环绕、六河相连、八湖镶嵌”的碧水系统。 “一中心”即由行政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体育中心等构成的城市综合中心区;“一轴线”即由迎宾街、商场街、海河路构成的城市南北向发展轴线;“三组团”即河安路以北的北部组团、河安路与河庆路之间的中部组团、河庆路以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团;“绿水环绕”指环绕城区外围的昌盛河、羊栏河、康宁河、朝阳河、友谊河、同济河六条河流相互贯通; “八湖镶嵌”指银河公园、东湖公园、三义和公园、同济公园、南湖公园、黄河广场六大湖面以及李坨水库、八吕水库八大城市水面。城市景观风貌在展现“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基础上,重点体现“绿树、蓝天、碧水”的城市特点。如今,走人河口城区的中心,黄河广场就展现在人们面前。它是河口区建区19年来第一个高水平的城市广场。它作为河口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点睛之笔,以独具匠心的构思、宏伟壮观的气势、一流的施工质量而成为河口区的标志性建筑,也使河口区城市建设“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原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003年春天,伴随着“双创”的号角,河口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一项项制度出台了:每周至少召开两次“双创”工作被列入了督查考核内容,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了单位和个人。小到门前沿房,大到二级单位,全都在门前“三包”责任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用一位责任单位负责人的话说:这就好比立下了军令状,而军中讲的就是从无戏言。好一个军中无戏言!正是这种力透纸背的责任让全区的“双创”活动深深地植下了根,开出了鲜艳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干部、群众、学生纷纷走向街头,一块块展牌竖立在城区的醒目位置,一辆辆宣传车在城区流动,一支支宣传队活跃在社区广场,构成了这个城市最美丽的风景。提起“双创”工作,区“双创”建设指挥部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一项工作,只要心里装着群众,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就会得到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工作就一定能干好,也一定能干出成效。民心齐,泰山移。河口区的“双创”工作取得如此巨大成效正是得益于此!
  众人齐参与——悠扬悦耳的和弦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人是城市的灵魂,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河口区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振奋起河口的精、气、神!在让城市变得美丽的同时,把美丽的种子插撒在每一位河口人的心底。使其成为促进河口区城市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始动力。徜徉于河口城区,所见所闻,最打动我们的是普通百姓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家园意识和昂扬向上的精神。这种意识来源于市民对美丽的共同追求,更来自于对区委、区政府的信任。为民服务、干事创业,是河口区各级干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要想赢民心,首先暖民心。有谁想到街坊大妈上街买菜方不方便这种“小事”,河口的决策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去年起,河口区开始向油烟、噪声污染、乱倒垃圾“宣战”。 “想到就能做到”,一件件让老百姓从心底感动的小事,是河口区委、区政府“情为民所系”的生动注脚。
  一个城市因何而成?为何而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河口的结论是:任何答案都不应忘记一个字: “人”。城,因人而建;市,因人而成。离开了人,就谈不上城市的一切。几年来,河口的城市创建一直以“重特色、大手笔”而著称。河口区的大气、开放绝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建设上,也不仅仅体现在决策者的行动上。河口区的大气、开放正在融人河口各界各业的理念之中。在他们眼中,城市文明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现代气息,还有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市民和他们朝夕与共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重点。从小处着手,从市民身边的问题抓起。违章占道严重,乱搭乱盖泛滥,曾是城市管理的“顽疾”,市民生活秩序深受影响。对此,河口文明创建敢于“碰硬”,市容市貌整治工作持续稳步开展。几年来,先后共拆除有碍观瞻及违章建筑12万多平方米,实现了还路于民,还绿于民。可谓:拆、拆、拆,拆出了一个亮丽新城。
  河口人把这四年的改造建设,形象地称为“穿衣、戴帽、擦皮鞋”。让一个历经风雨、衣衫褴褛的河口旧城区迅速走进新世纪,河口区委、区政府先后对黄河路、渤海路等主要街道,实施了建筑物“穿衣、戴帽”街景整治和亮化工程,对海宁路等街道实施了“洗脸搽粉”工程。仅今年以来,该区就完成了“戴帽”的建筑物近100栋,完成了“穿衣”建筑物200多栋。偌大的河口城区,似乎一夜之间变美了,变样了。
  河口区真正的巨变,是城市功能和人的素质的变化。集中到一点,就是使河口区增强了自信。经济发展快了起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强了起来。全区处处呈现繁星漫天新亮点。“家园靠创建,严管出文明”。河口区在大力兴建绿化工程的同时,在全区开展“清洁河口、美化家园”活动。小事连着千家万户。在城市建设中,将文明和城市的美丽一道播洒在市民的心中,是河口区决策者们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工作的第一准则。各级领导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分兵把守,定期调研巡查,专问百姓身边事:小到居民区乱扔垃圾、污水漫溢,细至一个门栋、三五家住户“管道不畅”。与此同时,河口区以“110联动”为主力军,以“阳光190社会救助中心”为依托,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社会治安救助网络体系。河口公安分局的民警还纷纷走进责任区,挨家挨户讲安全防范意识,完善设施、落实措施,居民争相担任义务治安员。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河口将变成现实…,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与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河口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筹兼顾,塑造有河口特色的河口新形象。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外地的货车司机将车开入河口城区后,在黄河路上因走错路进入禁止货车行驶道路,被巡逻交警查住,司机因紧张下车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恰巧将身体撞在交警身上,一下子把交警撞倒。吓得魂飞魄散的司机原以为闯了大祸,谁知这位交警不温不火,忙起来扶这位司机,为司机纠正行使道路错误后放行。这位司机感动地不知说什么好。住在河宁小区的鲍老板从南京来河口区投资两年半,对居住环境的变化感受很深,他说:“初到河口区,路边小餐馆的油烟让人反胃,夜晚街上吃烧烤的吵闹声让人睡不着觉。现在,小餐馆拆了,油烟、噪音少了,身边绿化多了,街区越来越美了。”
  新民风、新形象,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芽并茁壮成长着……。就这样在点滴的小事中,群众的心被暖热了,城市的“名片”也被擦亮了。
  城中村的改造,也是赢得民心的关键一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落后的建筑,混乱的布局和脏乱差的环境已成为阻碍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群众反映多,意见大。河口区领导认为,只有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工作才有意义,而文明城市创建,更是一次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河口区的决策者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结合河口实际,推出了“城中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建设方略,把城中村建设作为扩大城市规模,美化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区级领导联系村和派驻工作组的方式,按照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本着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先后对二吕、六吕、三义和、协胜等7个城中村的建设规划进行了重新编制和审定,使城中村建设与城市风格相融汇,使城区与城中村的基础设施贯通共享。今年以来,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海盛路、海宁路、海康路延伸工程,投资600万元新建了城北外环路,拆迁房屋200多间,泵站2座,将二吕、六吕、八吕三个村完全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河口人的气魄就在于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否定自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旧观念。区委、区政府在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中,以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寻求加快发展突破口,以“钱从民中来,利往民中去”的思路破解城市建设资金匮乏难题,出现了城市发展、群众满意的双赢局面。他们先后十几次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取经,开阔视野,用外地的先进经验启发群众更新观念,创新思维,运用经济杠杆撬动城中村改造,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一村一方案”的改造原则。对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条件较好的城中旧村先行改造,为其他村改造树立样板。他们将三义和、广河等村规划成为商业区,一举盘活了这几个村的土地资产。三义和村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经济载体建设作为实施村庄改造的突破口,投资3000万元,先后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五金建材市场和家具批发市场。吸引了省内外186家客商来此投资兴业,有效推动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盘活土地发展经济,重新规划建设新村”已经成为该村领导和村民的共识。今年,这个村又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占地10800平方米的工业品批发市场一条街;投资450万元建设了流动人口生活小区;同时,这个村还开工建设了现代化的居民生活小区。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建设高标准别墅式住宅楼30户,预计今年年底第一批村民即可迁人新居。李坨、协胜等村也已开始实施整体搬迁工程,新村的设计规划、建筑的座落布局、房屋的结构模式、村中的绿化排水等都与城市建设浑然一体,不仅加快了河口区城市化建设步伐,而且也成为了加快城郊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河口街道办事处将滨孤路两侧沿街的平房全部拆除,通过群众集资和招商引资等形式,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高档商品楼300余套,面积达30000平方米,不仅改变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而且成为全街道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让农民“洗脚上田”,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把小城镇建设与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摆在河口决策者面前的现实课题。“登高山方知天之高,临深渊方知地之厚”。实践发展到什么程度,思想认识才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在此,要把解放思想与真抓实干结合起来,在真抓实干中解放思想。只有干,才能克服困难;只有干,才能不断发展。器小不能容大,绳短难以汲深。大海无垠,蛟龙腾跃;苍天万仞,山岳竟高。破小才能成其大。走出去前面另有一片天。为此,这个区先后多次组织建设部门和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到本市和外地考察小城镇建设。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大规模建设小城镇。孤岛、仙河两座姊妹城已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典范,义和、新户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也已快速启动。建设中,这个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重点抓好乡镇总体规划和重要地段、路段的详细规划的编制;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研究编制了河口区城镇体系规划,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完成了仙河镇新一轮总体规划,并对两镇三乡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编制小城镇详规30项,其中11项详规已进行评审,进入报批程序。目前,孤岛镇详规覆盖率为76%,仙河镇为62%,其他乡镇均在30%以上,全区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了75%以上。河口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初步建成了4个乡镇经济园区,修建改造道路23.6公里,建设各种公共及商业用房9.8万平方米,新增专业市场6个。全区小城镇现有道路总长121.1公里,硬化面积133.98万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路灯、排水等设施配套齐全,小城镇综合开发率达50%以上。
  在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方面,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协调油田资金、凝聚社会资金,推动小城镇发展。今年,全区用于小城镇建设资金达8700万元,建设项目50余项,建设面积7万余平方米。仙河镇充分利用土地、市政设施等资源,依靠小城镇自身的力量,吸引外资2.6亿元,建设了仙河商贸、锦河花园和十分厂住宅小区。六合乡三义和村“靠城建带市场、靠市场促招商、靠招商带发展”,在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拉动贸工农经济一体化发展上迈出了可喜步伐。市容市貌的日新月异,城市功能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一座油洲加绿洲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正在崛起。
  一大批重点道路工程先后改扩、建成通车,使河口城区交通逐渐走出狭窄的抑郁,拥有了畅通无阻的快感。而宽阔的柏油路面、路边各色鲜花和绿草,别具一格的路灯,无不显露出河口的生机活力、诗情画意和磅礴大气。许多为道路改扩牺牲了个人利益的市民,虽然难以忘怀当初的痛楚,但当目睹故地发生的巨变后,都打心眼里承认:值!道路建设的狂飙突进,还给河口带来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催生了一条条经济带。黄河路的拓宽、海盛路的改造等街道的建设,大大增强了河口城区的商业文化氛围,促进了河口区商业和饮食、文化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城区路网成型,交通的迅速发展,更让河口市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为进一步给市民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该区斥巨资兴建了蔬菜市场、粮食市场、副食市场、水果市场、生资市场、建材市场等一系列专业市场,既方便群众生活,更创造了无数个就业机会。现在河口人有理由相信,河口的繁荣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河口区决策者们的心中始终闪现着人性化的光辉。为人民建城市,建人民满意的城市,以人为本管理城市,在河口,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仅仅是美丽的承诺。河口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市民的生活需要,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黄河广场,位于河口城区的黄金地段,这块“风水宝地”吸引了大批开发商,他们积极要求进行商业开发,这些要求都一一被河口区决策者们婉言谢绝。最终,区委、区政府决定将这块“风水宝地”建设成为集文化、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广场。有的开发商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决策者们理直气壮的说,理由只有一个,最好的地段应留给河口人民。这个广场以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提起河口,不能不说起油田。河口因油而优,也因油而忧。河口区的一些居民告诉笔者,五年以来,一下大雨,各条街上就会积水过膝,在马路上撒网鱼绝不是笑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在城建中,油地之间没有统一的规划,各修各的路,各建各的桥,以至于城市的设施建设不配套,不协调,管理措施不到位。诸多的不便,终于让油地双方走到了一起共商建设大计。河口区先后开展了城乡建设管理年和城市规划管理年活动,河口区政府和胜利油田河口社区、渤海钻井总公司、河口采油厂等多家单位联合成立了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建立起共建议事制度,专门设立了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共同分担创建任务,按有关建设法规办事,按城建规划一张图来搞建设。城建由原来的各家各唱“独角戏”变成了整个地区的“合奏曲”。
  在协调委员会的牵头下,油地各方有钱的出钱,有机械的出机械,有人的出人,先后合作完成了对城市排水系统、道路和市容市貌的改造。每一项大工程,油地双方主要领导都亲自挂帅,及时协调、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中,河口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他们按照“一盘棋、一张图”统一规划布局,并结合矿区城市的特点,突出特色城市建设主旋律,上规模、上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一个“内部棋盘式网络结构、外部环线贯通”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城区内不仅没有了“断头路”,而且道路宽阔平直,城市建筑错落有致,绿地花坛流翠溢红;各具特色的路灯、自然景观于一体。环境整洁卫生,河口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初步展示了现代化城市的雏形。在近两年的几场大雨考验中,河口区的中心街道再也没有出现过汪洋一片的局面,该街自建区以来的10多年中“雨一场、淹一场”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油地携手对城区排水系统进行了彻底的清淤改造,共同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一个缩影。
  油地双方在携手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成立了由油地双方人员参加的城建监察队伍,全面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城市脏乱差得到了有效治理,先后依法拆除了106间违章建筑房屋。今年,该区计划拆除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筑近10万平方米。目前,全区小城镇建设充满活力。全区乡镇驻地小城镇及村庄规划调整率已达89%,全面开展了“十百千”活动,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村镇建设,全区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村被评为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新户乡获得“全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孤岛镇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十百千”活动新型乡镇;仙河镇被列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同时,被评为“全国文明住宅小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镇、国家卫生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河口区“四星捧月”式城镇建设规划已具雏形。
  油地双方通力合作,使今年全区城市建设跃人了快车道。在建设格局上,按照“拉开框架、改造旧城、开发新区、逐步配套”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改观的思路。大建设、大发展,着力建设精品,塑造河口特色,提升城市形象。设计高起点,请名家规划设计,招优企建设监理,以一流的规划设计,过硬的建设队伍和严格的监督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城市工程。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重配套、重超前。投资1亿元,把海盛路改造建设成了主路宽27米的一块板式集标志性、景观性、交通性于一体的主干道,配套建设路灯、雕塑等。该路段充分展现了本地的特色与“黄河人海口、大空间、大绿地、大油田”的城市风貌。标志性建筑突出个性和文化品位,黄河文化广场的建设充分体现了黄河三角洲、母亲河、大绿洲、大油田的特色。占地面积16.72万平方米的城区南湖生态公园,更成为了城区的一大靓丽风景线。目前,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0%,城市化水平达到71%。河口区建设工作跃人了省、市先进行列,有些重点工作还在全国同系统中夺冠。
  共同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的硕果。除投资1000万元建设环城水系,投资4000万元建设黄河广场和投资3000万元改造建设城区7条道路以外,投资300万元建设了河口垃圾处理厂,确保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80%以上。同时还在城区建设4处公厕、垃圾中转站4处,在城区增加绿化面积3公顷。环境美了,人们的心灵也在这次行动中得到了净化,共同维护环境成了油地双方市民的自觉自愿行动。
  昔日荒碱滩,今日新油城。如今走向河口城区,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道路纵横交错,一块块绿地和一片片花坛随处可见,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公园的娇容、路灯的华丽、雕塑的雄姿、住宅小区的秀丽、灯火阑珊的迷人景色、处处整洁的环境……一座美丽多姿的小城如诗如画让人倍感惬意。这是近年来油地共建的妙笔力作,充分体现了城市建设的大手笔。
  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为河口城建的腾飞插上翅膀。承前启后,河口区的城市建设谱写出了新的辉煌篇章。
  责任与利益的碰撞——婉转低回的韵脚
  “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第一要务,以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城市文明创建中的问题,以创建文明城市来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这是河口区的城市文明创建方略。他们始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与经济发展战略相同步,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着发展水平、夯实着发展后劲。这种奋进发生在处于开放前沿的黄河三角洲,发生在新兴地河口区,其意义尤其为深远。
  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怎样经营自己的城市?从南方取经回来后,河口区的决策者们的脑海里都有着相同的问号。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科学的规划是建设美丽城市的基础。河口区委、区政府在充分吸引外地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再一次回顾总结了规划工作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随着时代的前进,市民生活理念的变化和现代化城市概念的更新,尤其是随着市、区“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很多外来的客商看中了原总体规划市区以外的地方,但因缺少详细规划的指导,项目来了却无法摆布。过去那个曾经被河口人引以为豪的总体规划,已经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规划就是生产力。打开新一轮河口城市规划这本书,便能从那些纵横交错的规划地图中看到河口的蓝图和抱负。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科学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前提。这个区先后拿出专项经费155万元,用于规划编制工作。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中,这个区放开规划设计市场,公开招聘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和高水平的专家,对城市规划进行重新调整。始终坚持规划“超前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原则,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国内好的做法,按照“做强、做大、做优、做美”的要求,建立了科学的规划决策体制,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大计,充分考虑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地上与地下、近期与远期等方面的需求,兼顾现代文明发展需要,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有效地避免了城市建设中的短期行为。为确保科学编织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总体规划,他们严格审批程序,严格规划落实,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对有关城市规划,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地段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等实行批前和批后公示,在全区重点地段设立大型公示牌20块,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相继编制完成了河口区城镇体系规划、海盛路街景详细规划、商贸城建设、海宁路南端行政办公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文化广场详细规划及商业街街景规划等。规划城镇化发展框架,提出了精品、审美、生态和超前“四个意识”,倾力打造油洲加绿洲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进一步明确城市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休憩娱乐区以及经济技术区块等功能分区的规划布局,城市道路按“四纵六横”,呈网格状排列。为城市长远发展搭起了框架,也为未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精品意识,努力提高城市品位。针对河口包涵的黄河文化和大油田文化的特征,围绕“一街一景、一区一园”的目标,突出特色,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同时,特别注意研究当地人文特点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把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态城市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大空间、大油田、大绿地、大水面”城市风貌。
  为此,河口人审时度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为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花园城市而不懈地努力着。几年来,他们紧紧围绕“油地结合、工农共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总体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的步伐。实施了城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从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出发,把道路、防汛、绿化等工作列入城市基础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油田和地方的积极性,先后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黄河路、海宁路等主要城市干道的拓宽改造等工程,并全部配套排水、绿化、路灯等设施,建成了一条条板式高标准城市道路。昔日尘土飞扬的河口城区,如今变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环成带、花草树木青翠欲滴、雕塑小品匠心独运的美丽新城。
  为政之本在于实。为了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效能地管理城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城,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新体制,有效地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促进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结合“四五”普法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专业培训。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文明执法教育,树立了勤政廉洁、文明高效的良好形象。对城区绿化、卫生保洁、照明等管理事务向社会公开招标,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绿化存活率、路灯亮灯率均在95010以上。同时,制定出台了《河口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河口区公路两侧建设管理办法》、 《河口区城区改造暂行办法》、 《河口区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办法》、 《河口区户外广告灯饰设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用以加强城市管理。逐步形成了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干”,地方性规章为“枝”,规范性文件为“叶”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使城市管理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观通衢大道可览阅城市的容颜,在背街深巷可读得出城市真实的心情。河口区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城市容貌综合整治活动。 “蹦蹦”,是河口人对摩托三轮出租车的俗称。这种排污大、噪声大、安全隐患大的交通工具已经在河口城区存在、穿行了多年,并曾经一度成为许多弱势群体的重要生活来源之一,也为河口人提供了不少方便。可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摩托三轮出租车不仅影响着市容,而且也成了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
  为了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卫生城,树立河口城市新形象。河口区新一届政府决定啃掉这块“硬骨头”,取缔“蹦蹦”。从表面上来看,是法与情的冲突,其实却不然。车主只是代表着不到1%人的利益,而城市的发展却是全体河口人民的利益,因此,绝不能因为这不到1%人的利益,损害全体人民的利益。但在取缔过程中,也绝不能因为利益是属于少数人,就可以漠然不理,不管不顾,因为如果每一项决策都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次数多了,必然会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面对人大代表们的提案和普通百姓的质疑,区领导们展开了实施调研,新闻媒体发起讨论,决策力求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他们千方百计增加再就业岗位,增加轿车出租车数量,使车主有了新的就业岗位。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难。这一次,车主们开始真正认识了自己,河口人也有了新意识……。“政府为我们想得很周到,我们支持拥护政府,没话说!”、 “牺牲自己的小利益,换来河口城市美丽,我们没有怨言。”一些被取缔的“蹦蹦”车主如是说。政府没有-J1切了事,不搞大呼隆行事,既充分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妥善处理好了少部分人的切身利害,在最短的时间内,“蹦蹦”就自觉地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河口的大街小巷豁然开朗。其实,开朗着的,还有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和对创建文明城市的信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河口区的干部们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都会放着一份目标责任书,内容就是区里与本单位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这份责任书被河口区的干部们戏称为“紧箍咒”,因为区里有条“硬杠杠”:对当年被列为末位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诫勉,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离岗培训。目标管理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每项目标都围绕部门的核心职能,而且只有满负荷运转,才可能达标。区委书记韩吉顺说:没有管不住的事情,只有管不到位的事情,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想办法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一位工作多年的执法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们与企业进行换位思考,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就变成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优质的服务和严格的措施,为擦亮城市品牌夯实了基础。
  在城市的创建工程中,还有着许多的人,是不能被忘记的。他们处在工作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维护着城市的美丽,但也时时面对着情与理的冲突,有时甚至是无理的指责。凌晨4点钟,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她们会如时地把美丽送给你。她们并没有半点的埋怨,她们不仅要忍受尘土飞扬的考验,还要面对个别人的偏见和不公,但她们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马路上忙碌着,正是她们才让美丽始终和我们同在。她们就是播洒美丽的天使——我们可亲可敬的环卫工人。从事环卫保洁工作5年的刘大姐,长年的户外工作使她的脸变得黝黑,手也变得格外的粗糙,但开朗的她对记者说:“虽然辛苦,但看见城市变得漂亮了,心里总是很开心。”;“这么多年了,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大道理俺不懂,但俺知道这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现在又是‘双创,期间,自己有多大的劲使多大劲吧!”朴实的话语让人倍加感动。她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壮丽诗篇。没有人会让时间前进的步伐停顿。随着时间流逝,她们也会离开环卫工作岗位,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城市的美丽却是一项永远的事业,永远不可能缺少她们这样默默奉献的人。因此,尽管在有些人的眼中,她们不时尚,不新潮,但她们却是真正的天使,是美的化身。
  不该被遗忘的还有建设局同志。1993年7月成立了河口区城市管理监察中队,主要对河口城区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以及市政工程师实施监察管理。1995年成立由政府牵头,油地有关单位参加的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实行共建共管的工作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在促进城市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加强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经区编委批准,成立城建监察河口大队,在河口、孤岛、仙河设立三个中队,今年又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城市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几年来,区城建监察大力按照区建设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委托或授权,以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城建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切实加大城建监察执法力度,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区为重点,以治理“脏、乱、差”,清除卫生死角为突破口,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促进城市面貌的明显改观。先后组织全区清理违章建设行为,清除乱搭乱建,及时查处各类违章违法建设案件和行为百余起,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看到城市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天天地美起来、亮起来、绿起来,每一位城建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但关于工作的困难和受到的委屈,他们却都是避而不谈。从今年春节过后,他们都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日,家务扔给妻子,老人孩子生病也顾不上照顾……。在责任和利益的碰撞中,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责任。个人损失点没有什么,这是全体城建人的共同心声。原河口城建监察大队大队长杨俊国,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事故:拆除广告牌匾时,面对业主的百般阻挠,甚至谩骂,他们依然坚守着文明执法的原则;有的被业主挠破了脸,抓破了手,他们还是耐心地做着说服工作。他们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谁没有点火气,但为了工作,他们全都忍了……这批可爱的人更加可爱。
  远观近看,条分缕析。河口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创造了一个河口城建奇迹:大批外地开发商涌人河口开发建设,一栋栋楼房从平地上盖起,一条条道路新建扩建,一盏盏路灯昼夜通明,一个个市场应运而生。人们都说这几年河口城市真变样了,这届领导班子真干事,干实事,也干成了事。再次来河口区的外地人也夸奖河口城市建设变化真大,一天一个样。兄弟县区来参观学习,上级领导也大会小会表扬肯定。正是在责任与利益的无数次的碰撞过程中,使文明、美丽的种子洒遍了每一个河口人的心田,人人分享文明,人人创造文明,人人建设文明。精神振奋的河口人,不仅成为了新淤地上最动人的风景,更孕育着东营大地的浩气。
  创新与跨越的结合——高扬的主旋律
  说变就变,说神奇,真也神奇。从人民群众的怨声载道到赞不绝口,不就是区领导们面对严峻的挑战、面对23万河口人民的呼唤、面对肩负的重任与责任、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走改革之路、创新之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之路而取得的累累硕果吗?
  河口区以人为本开发建设城市,现代、人文、生态,蓄势中厚蕴生产力;无论新建城区,还是老城改造,注重先期规划投入。这种远见,是成熟的标志。为此,他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实施城市战略为总抓手,敢想敢干,提出了“四创四变”战略,大促城市建设实现新的大跨越。
  创新指导思想,变建设生产生活城市为建设生态型城市。面对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全国城乡蓬勃展开的新形势,河口区再出大手笔,加大生态城区的建设力度。
  创新建设机制,变政府建设城市为社会建设城市。在近几年来油、地、军共建城市的基础上,放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场,广泛吸纳民间投资。今年建设的供热站、机关单职工公寓、城市公厕、自来水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近亿元,全部由民间出资建设、经营,不但解决了政府资金困难的问题,而且还达到了借水行舟的效果。
  创新融资机制,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为办多少事筹多少钱,敢于负债建设经营城市。近年来,这个区把城市建设摆在了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尝到了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甜头,决定把三年城市建设的任务提到一年来完成。区政府决定在继续走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地生财、油地军共建”的建设城市的路子的基础上,从银行贷款1.5亿元用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管理机制,变多家管理为一家管理。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继续大力实施“阳光规划”,所有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都要向社会公示。所有建设项目一律公开招标。在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统一行使城市规划、市容市貌等方面的管理权,变多顶“大盖帽”为一顶“大盖帽”管理城市。
  用市场运作方式改造河宁市场取得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河口区决策者们用市场运作方法经营城市的坚定信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运用这一成功理念,使河口城区焕发了青春,旧貌换新颜。那一次次引人注目的土地有偿使用拍卖会、新闻发布会,那一块块城市用地成功出售,那一片片建筑招标承建工地,这些运作的成功,都是靠市场机制,经营城市的理念的支撑。观念一变天地宽,大批外地开发商云集河口,先后有香港、澳门、济南等地几十家开发商大显身手;域外10多家建筑队伍开进河口建设,外地的知名设计部门和专家们也为河口高起点的规划设计献计献策。手里有了钱,像黄河广场等公用设施也都以新的姿容出现在市民面前;绿化、美化、亮化等一件件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事儿都提到了议事日程。思想观念一变,新理念一形成,就变成了巨大的财富和价值。经营城市理念的变化,带来了城市的巨大变化和市民素质的变化。首先,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改变了城市面貌,活跃了商贸,繁荣了经济;其次,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一些居民住上了经济适用房。人们在美化、绿化、亮化和优美的环境中生活、休闲娱乐,满足了市民的文化物质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城市开发改造中,进一步树立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和新的机关作风。由于城市改造开发的变化和成功,使河口城市的名气大增,使城市地位和品位明显提高,新的城市形象像个巨大的无形资产,极大地唤起和提高了市民的素质,激发了人民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热情。那种空前的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合力像爆发的火山一样在人们的心中生成、回荡。无疑,经营城市的成功,是解放思想的一次实践,是转变观念的一次巨大收获和成果,是驾驭市场能力的一次展示,是扎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经营城市无止境。在充满信心的23万河口人民面前,新世纪,新河口,新跨越,更新、更长、更美的画卷似乎刚刚翻过扉页……
  如今,假如你走进河口城区,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楼房林立,厂区错落有致,近百家企业聚集,住宅花草掩映,街道笔直宽阔的优美画卷。可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而今,这里已成为了招凰引凤的经济发展平台。目前,已有18个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落户区内,其中,南韩大成轻金属不粘锅项目投资近亿元。一个风景优美,分区合理,配套完善,信息快捷,企业兴旺,科技发达,融农业、工业、科技开发及成果转化、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居住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区已经形成;一片新的城区正在崛起。河口区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市场机制,盘活城市资产,走好“以地生财,以地建城,以城养城”的路子。近年来,全区已引进城市建设招商项目40个,吸引外来资金2.1亿元,有效地加快了经营城市的步伐。目前,已成功实施了海宁住宅小区、河宁农贸市场、西区停车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拍卖。积极搞好项目招商,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淄博日升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采用BOT模式建设的600万卡/时供热站已投入使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调动市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实施海盛路、海康路、河滨路等城区主干道两侧开发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主旋律,树立城市建设就是生产力,就是投资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思想,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地生财、油地共建”城市的新思路。以塑造全新的城市特色为目标,投资3.24亿元建设了城区以道路设施为主的13个重点项目,这是建区以来,城市建设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年。为确保各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在组织保障上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一个项目,一名区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种建设机制”。每一项大的建设项目,都由油、地双方领导挂帅,定期召开联席会,共同分担创建任务。今年1至10月份,他们用于城市开发建设的总投资达7.13亿元,开发建设总面积39.88万平方米,创造了河口城市建设史上资金投入、建设规模、开发档次的新高。每个参与这项活动的人,不管是决策者、建设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高兴地说:“这是创新理念、经营城市取得的巨大成效啊。”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前沿城市,好的投资环境无疑是河口区吸引投资的最硬的一张“王牌”。城市品牌擦亮了,为城市经济腾飞插上翅膀,让河口有更多的惊喜人囊:今年以来,全区已正式投产(营业)项目107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2603万元;注册在建项目137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额27090万元;签订合同项目31个,合同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8465万元;签订协议40个;引进技术16项。其中,投资1000万元的东营大成厨具有限公司不粘锅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预计11月份投产;东营日江超峰纲结构有限公司6000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投入使用,生产设备已全部位到;总投资1000万元的东营市渤海纺织有限公司,一期1万纱锭建设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另外,还有金瀚林果、文兴有机硅有限公司、河口宾馆、三友高科技等一批项目,已投入运营或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数年创建,一场硬仗,锤炼着各级干部的亲民意识、务实作风和创新精神。
  数年创建,赢得的是理解和支持。被称作“牛皮癣”的2万余条街头小广告,7天清除。违章建筑,95%自行拆除!
  区长赵豪志颇有感慨:“政府自身建设是文明创建的关键。贴近民心、顺应民意,遵从民愿,依法行政、有情操作,文明城市创建才有生命力。这样的城市,才能真正拥有希望和生机!”很多河口人都说,不记得有什么活动像创建文明城市这样持久深入,这样普及广泛,这样深刻而显著地改变着这座新兴的城市——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政治,从城市的面貌到人们的生活。
  创造,维系着一个世界。在时间与数字的马背上,世纪悄悄崛起!
  世界是一个舞台。宇宙的新纪元在昭示。变革中前进的时代向人们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河口区以勃发的盎然生机,站在了时间与速度的起跑线上。短短的四年中,河口区的城建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生活在河口区的居民都深深地体会和看到,与1999年相比,现在的河口人在收入、生活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河口的城区面积已扩大了许多,城市面貌、环境居住条件和城市绿化等有了质的飞跃。登高远眺河口,现代化幽雅别致的楼群点缀在绿树碧草之间,川流不息的车辆在宽阔笔直的公路上奔驰;整洁的街道、闪烁的霓红灯、装饰精美的商橱扑面而来;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酒楼、饭店里挤满了食客,他们觥筹交错,言笑晏晏,享受着精美的佳肴; “轿车”、 “旅游”、“时装”、“生态城市”等成了人们的日常话题……
  如今,走在河口区的大街小巷,满眼尽是闪光亮点: “样板街”、 “文明示范街”、 “绿化最美一条街”、 “步行街”、“购物放心一条街”;还有风景秀美的公园,让市民流连忘返的文化广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花团锦簇的居住小区,是市民理想的居所…,,
  入夜,走在河口区的街道上,顿时就会生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流光溢彩的路灯,林立的楼房;还有各种雕塑,有的像身着艳丽服装的舞女,婀娜多姿,款款动人;有的像金光闪闪的巨龙,预示着河口人民的吉祥和幸福!
  其实河口城市的嬗变,演变的不仅仅是河口城的模样,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河口城市建设决策者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了“经营城市”的理念,树立了“高起点、大气派”的城建思路。在他们的心目中,城市建设已不再是过去计划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显示出其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就是名片,就是资源。但就在开发这座宝藏的过程中,河口人曾经迷茫过,也曾经彷徨过。特别是从南方参观学习回来之后,每一个人的脑子都装上了一个个沉甸甸的问号:“为什么南方的城市能够比我们走得快?”、“我们还有哪些不足?”南方某市领导的话尤其是让他们震惊:搞城建,如果不会搞经营,无疑就是捧着金碗讨饭吃。
  市场机制为河口发展增添了活力。河口区的决策者深知,只有引入市场运行机制,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撬动河口区各项事业,河口区的发展才能攻坚克难。虽然有很多自身独特的优势,但如果没有资金、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支撑,河口区的发展只能是一条腿走路。差距逼着河口人转变观念。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城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文明的秩序、优美的环境、周到的服务本身,都是推动生产力的催化剂。由于缺乏资金,河口区的城市建设一直落后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为破除资金瓶颈,河口区提出了用市场理念来建设城市的战略,打响了城市经营的攻坚战。 “经营城市”,不是拍卖土地,而是把一切可运营的资产,包括城市聚合的各种要素都纳入运营的范畴。具体而言,就是政府组织、市场运作、公司经营。包括盘活土地资产;对城市道路、广场、桥梁、公园、建筑等设施的冠名权、公交线路经营权、建筑物立面和路灯广告发布权等,进行转让、招商、拍卖;引进外资、民资和其他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个区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做到了八个结合。即:经营城市与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相结合;与招商引资,培育经济发展后劲紧密结合;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与文化设施合理布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与转变观念,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和市场经济意识紧密结合。正因为有了“经营城市”这种新理念,城市建设资金渠道才似千江万河奔流人海,城市经营创新才如山花烂漫遍野开放。河口区城市建设才得以进入了崭新的天地。
  解放思想,前途辉煌,观念更新,遍地黄金。经营城市出现的奇迹和巨变,足以证明观念转变的价值和份量。思想解放,转变观念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无穷的。从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走“以城建城”、 “以城兴城”之路,盘活城市资源,大手笔经营城市。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大胆创新理念,在经营城市上做文章,确立城建工作新思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仅今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海盛路、文化广场改造建设等27项重点工程,使全区城市建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城市经营的核心和关键在土地经营。这个区在全市率先设立了国有土地储备中心,抓住城市土地资产这个源头,把土地作为经济要素投入市场,由政府依法集中控制城区闲置土地,出让租赁使用权。为提升土地价值,他们提出了“规划铸造城市品牌”的规划先行原则,请来国内外知名院校专家学者为城市规划、包装,从而整体提升了城市建设的档次。在每宗土地的出让中采取先制定修建性详规的方式提升土地价值。去年初海宁小区菜市场土地使用权进行了公开拍卖,4家房地产公司竞买,经过32轮的激烈竞争,敲响了东营市土地拍卖第一槌。海宁小区先后经营公开招、投标等环节,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中标,政府将收益用于城市建设。同时,对城市基础设施,采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出让、产权转移、人股、拍卖、承包等多种方式,吸纳外地和民间资金参与建设和经营。对海盛、海宁等四条街道的路灯管护、环卫、绿化、广告设置等,全部对外进行了招标承包。其实还远不止这些,来河口的人在感觉到河口城市变靓了的同时,也感觉到河口人变得更加好客,更加文明,每一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笑容。今年五一期间,位于河口区中心的河颐广场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记者在饶有兴致地观看广场上的旋转花灯时,无意中发现身边一幕:有人弯腰拾起小孩刚丢在地上的果皮,送进附近的垃圾箱。“河口环境美,人的行为也美!”客人发出赞叹。在众多城市的城市精神中,河口区的城市精神是最简洁易记的:精致、大气、开放。
  造城也要育人。河口区委书记韩吉顺说: “城市要有外在的面貌,如高楼大厦、道路、市场等,更要有内在的灵魂。建设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外貌要美,灵魂要高尚。”
  义和镇义和村村民徐新祖祖辈辈住在乡下,他最大的心愿是成为城里人。10年前他始终做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两年前,他在新建的海宁小区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像徐新这样的进城农民,全区有将近1万人。富裕了的农民进城后,享受着楼房、手机、闭路电视、高档电器和优美环境等构成的城市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这些“洗脚上田”的人,也有着“换脑进城”的迫切愿望。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提高市民素质成了河口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的重头戏。区里在市民中开展“知我河口、爱我河口、兴我河口”知识竞赛、演讲活动,让市民增强对城市的热爱,对城市管理的认同。他们还编发《怎样做一个合格市民》、《市民日常行为规范》、《市民道德行为规范》、 《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等行为准则,让市民有所遵循。与此同时,区里抓住典型事例教育市民。去年10月,河口电视台以《破坏设施,法律不容》、《文明离我们有多远》、《文明,始于脚下》为题,连续进行评说,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该区还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今年,区里先后组织开展“文明示范路片”、 “文明示范市场”、“文明示范经营户”、 “文明示范校园”、“文明示范车”等系列竞赛活动,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带动广大市民提高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
  在河口城区,各社区都创办了服务队。今年东营市开展了“双创”活动,各服务队闻风而动,以《我为“双创”出一份力》为题,发动市民献计献策,把城市文明建设变为市民的自觉行动。该区组织中小学生在课余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他们掌握城市管理规定,再传播给家长。在各社区内,一批离退休职工当上义务清洁工,成为绿与洁的守护者。周边的学校、国土局、建设局等单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职工利用休息时间打捞河中浮物,在各自管辖的段面上打扫卫生,树立标志牌,如,“献一片爱心,护一片绿荫”、 “小草也有生命,请脚下留情”等。在全区形成了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河口区还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借助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社会公德、传统美德、职业道德。先后开展了塑造行业、公仆和市民形象的“形象工程”,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和发展的“繁荣工程”,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假日工程”,发扬互助友爱新型人际关系的“温暖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平安工程”,大力培养、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的“楷模工程”。在河口区,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经评选产生的“河口区劳动模范”、“十佳杰出青年”,成为市民仿效的榜样。
  也许所有的人都会说,可以了,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但河口却是一个善于不断求变、求新、求进的城市。奔流不息的黄河口,不仅孕育了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而且更形成了河口人丰富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环境。
  面对成绩,河口人并没有满足。多年来,河口人总是在给自己寻找新的突破。今年以来,他们借助“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冲击自己的惯性思维,打开新的发展思路,捕捉更大商机。先后组织政府部门的有关人士南下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学习,题目都是一个:找到河口的差距,拿来人家的真经!让差距摆在面前,河口人在逼着自己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脑筋一换,眼界顿开。区委领导多次这样强调:挑战和困难是明摆着的,被动接受没有出路,主动迎击才有希望;在困难面前,消极懈怠难有作为、迎难而上才能发展。只有抓住机遇、真抓实干,才能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抓住已有机遇,创造新的机遇,善于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以与进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探索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谋求新发展。
  古代先哲曾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河海交界物华天宝,养育了河口人独一无二的个性。尽管近年来河口城建先后荣获了一系列殊荣,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醒:城市建设没有终点。主管城建工作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崔建华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说:“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项惠及子孙,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这一批人很幸运,能够有机会挑起了这副担子,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次机会,殚精竭虑,不辱使命。”如今,共同生活在河口区这片蓝天下的人们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那就是从未像今年这样对这座年轻城市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城市规划不断完善。河口区城市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速度”的要求,以河口城区为中心,依托东营港,以孤岛、仙河两镇为卫星镇展开布局,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形成了河口、孤岛、仙河综合型组团式港口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城区的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了重新编制调整。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实现了“一路一风格,一路一特色”的目标。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近年来,油地双方在加强道路改造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职工住宅小区、体育、娱乐活动场、绿地和街景精品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油地双方积极探索,建立纵向分层、横向分工、条块结合、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完善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对城区部分路段(区域)的绿化、净化、亮化管理,实行社会公开招投标,由专业队伍负责。加大城建监察力度,改善城市环境。孤岛镇在2001年全省中心镇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河口区,必将成为一座充满物色富有新意,美丽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城市。
  放眼光,追潮流。河口区以“规划合理、设计新颖、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市容整洁、居住舒适、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目标,瞄准国际发达国家标准,朝着世界一流城市方向,重新确立了开放城市的框架和格局,进一步完善了开放城市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城市载体的综合能力。
  独具匠心,求风格。河口区以“碧海蓝天,红瓦绿树;多层楼房,楼有间隙,楼楼有别”为方针,开辟了城市建设的新天地。昔日荒芜的盐碱地上,耸立起了一座座、一幢幢卓而不群的高楼,一栋栋别致典雅的别墅,一个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商场、超市,一排排霓虹闪烁的饭店酒楼,一家家紧张忙碌的高科技企业和一条条宽敞明亮的街道…-
  这一切,如同流动的画,响亮的诗,壮丽的歌,不断改变着河口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容貌。初来的人,惊叹它美如出水芙蓉,清雅秀丽;再来的人,惊叹它旧貌新颖,锦上添花;久住的人,惊叹它姑娘十八,隔日难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河口人带上蓝图,背负行囊,又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生活在河口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拥有着这样一座美丽的家园,而每一位来河口的人也是轻松惬意的,因为他们从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小城景色,更能收获到河口人那质朴纯真的热情。
  九曲黄河奔流人海,23万河口人以黄河赋予的特有的英雄豪迈,经历了昨天的洗礼之后,在新世纪的春天,万众一心唱响了河口城建气势磅礴的世纪之歌!
  原载2003年10月6日《东营日报》
  浅谈河口区城镇化发展道路
  陈丰先
  何谓城镇化?城镇化就是一种过程,实际上是城镇人口职业转化的过程,是人口及产业向城镇空间的转换过程,也是一种城镇意识和观念传播的过程。河口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也必须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发展策略。
  一、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户籍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户口对人们来说已不再显得特别重要,而城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人口状况。为此,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功能,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落户发展第二、三产业,逐步由农村户口过渡到城市户口成为提高人口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为37.7%,河口区城镇化水平为64.9%(这里包含油田及马场人口),但我们要看到的是西部农业乡镇仍有1/3以上的富裕劳动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虽说河口区的城镇化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其对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并未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且大部分仍居住在东部乡镇。随着“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允许外商引来部分外地户口到当地落户则是一项很好的吸引外来

知识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河口区建设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6.12

《河口区建设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城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广大建设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历程,并写进了许多与建设部门相关的工作。这本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好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