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创建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16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创建工作
分类号: TU984
页数: 3
页码: 161-163
摘要: 河口区计划有8个村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其中三义和、李坨、海星、广河4个村创建市级小康文明示范村。同时,确定12个村创建区级小康文明村。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城乡管理 河口区

内容

2004年3月河口区委下发《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的意见》(东河发[ 2004]4号)文件,河口区成立由分管书记任指挥,河口区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创建小康文明村指挥部,下设宣传教育办公室、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社会秩序办公室、社会事业建设管理办公室、农村工作办公室、油地创建协调办公室等,河口区创建小康文明村工作正式启动。
  河口区计划有8个村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其中三义和、李坨、海星、广河4个村创建市级小康文明示范村。同时,确定12个村创建区级小康文明村。
  组织保障
  小康文明村指挥部抽调13名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活动的督导、协调和调度。各乡镇、街道和各创建村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形成了区、乡、村上下联动的创建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小康文明村工作纳入全区党务政务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活动开展后,进行综合考核7次,专项工作督导28次,召开调度会7次,在区电视台通报督查考核结果7次。采取集中办公与分线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各村实际,将河口区178个行政村划分为3个类型,制定不同的指导标准,实行分类指导,河口区财政划拨50万元专项创建经费,各乡镇、街道把创建工作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条件好的村亦设立相应资金。截止2005年初,各乡镇、村已投入创建资金3258万元。
  创建文明村工作概况
  从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合作医疗、有线电视户户通、村庄环境“六化”(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有文化)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小康文明村指导标准》,集中开展村庄绿化工程、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公民道德集中教育、文明诚信街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池三改、深化文明信用工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饮水工程、新型卫生合作医疗工程等,实实在在的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创建工作中,三义和村立足城郊村优势,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广河村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了银河棉油、汽配城等多个招商项目,走出一条以企兴村好路子。海星村依托浅海资源优势,科技兴渔、文明立村。东鲍井村立足冬枣产业优势,建设绿色生态村。大力推广后毕村“一池三改”项目,农村环保能源开发利用的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充分调动乡村创建积极性,自我发展搞创建的基础上,通过油地、干群、结对共建等形式,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各行业、部门在农村开展绿化家园工程、文明进农家、环境优美村、科普示范村、一池三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工程,与创建小康文明村工作相互促进,包村组和油田共为农村创建小康文明村注入帮扶资金1224万元。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畜牧、水产、冬枣、芦苇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实施荒碱地开发,新增“上农下渔”5.43万亩,深沟条田3.56万亩,耕地4.5万亩,养殖面积2.2万亩。开发项目当年见效,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700万公斤,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300万公斤,逐步形成畜牧、水产、冬枣、芦苇等四大特色产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壮大。
  开展创建文明村工作后,河口区农村人均减负61.6元,减负率65.61qo,杜绝了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在全市率先实现农业人口全面覆盖,2004年,东营市政府确定河口区为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达到应保尽保,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农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100%。
  以建设文明诚信街为载体,努力改善村容村貌,组织了5次村庄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截止2004年底,全区建成各类文明诚信街肋余条,8个市级小康文明创建村,按照一类标准建成文明诚信街15条。全区共栽植各种绿化苗木38万株,完成东营市下达任务的241%,8个市级小康文明创建村村庄绿化率达到40%以上。全区建成840个沼气池,顺利通过市级验收,8个市级小康文明村全部用上天然气、沼气等新型能源。实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全区90%以上的村建起文化大院,8个市级小康文明创建村都建起较高标准的文化大院,配备了健身器材,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农民夜校等文化活动场所,有线电视人户率均达到85%以上。海星村、李坨村、三义和村和广河村建成了较高标准的文化广场。李坨、三义和、海星3个村建成了电子书屋。不断深化农村文明信用工程,调整充实了实施文明信用工程领导小组和评审小组,全面推行“十户联保”贷款制度,活动开展后,全区累计发放农业贷款78274万元,农户受益覆盖面达80%以上。新户乡东鲍井村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农信社的大力支持,发展成为全市闻名的冬枣专业村。农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通过组织宣讲团进村人户宣讲。举办各类种植养殖培训班277期,培训农民29400人。河口区评出科技示范村20个,科技示范户457户,8个市级小康文明创建村全部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科技联络点,成立了冬枣、海产、芦苇等相应的实用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示范户均达到了10%以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了100%,计划生育率达到标准要求。
  2004年,市级小康文明村创建村平均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达到高于全市年人均纯收入15010的标准要求;8个村均达到市级“平安村居”和市级环境优美村创建标准,均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其中,海星、三义和、渔村、东鲍井被评为省级卫生村。8个市级小康文明创建文明信用户和十星级文明户均超过总户数的80010以上,达到市级文明信用村标准。8个创建村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创建标准要求。
  2004年底,河口区已有72个村编制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其中8个市级小康文明创建村和12个区级小康文明创建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三义和、李坨、海星、广河、八吕、六吕村均建成高标准别墅小区。河口区农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6.8平方米。
  强化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全面推行了村支部“两推一选”、村“两委”交叉兼职、村委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代表及村民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河口区178个行政村已有111个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村党支部标准,其中8个市级小康文明创建村均被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以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为载体,通过开展法律援助服务、送法下乡等创建活动,全区178个村委会都建立综合队伍,制定安全防范制度,两委均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村(居)黄赌毒、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现象得到控制,无重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发生。健全完善了河口区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乡镇司法调解中心、村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等调解组织和村级法律服务联系点,建立了“自上而下、层层排查,突出重点、集中排查,抓住苗头、超前排查,严格制度、定时排查”“四排查”制度,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秩序稳定。

知识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河口区建设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6.12

《河口区建设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城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广大建设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历程,并写进了许多与建设部门相关的工作。这本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好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