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口城区建设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07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河口城区建设概况
分类号: TU984
页数: 4
页码: 66-69
摘要: 河口城区建设概况记录的是自1972年初-2004年河口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关键词: 城市管理 城市建设 河口区

内容

1972年初,胜利油田组织河口地区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成立河口指挥部,设在面条沟南与八吕村相对应的一片盐碱滩中。
  胜利油田按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油田开发矿区建设的路子,即“城乡结合、工农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对河口基地进行规划建设,主干道骨架两纵三横(即今海盛路、海康路、河滨路、黄河路、渤海路),形成“日”字形框架,总长9公里,四周为三级生产单位围合,各三级单位自成体系,办公、生产、生活区在一起形成组团,开始都是苇箔简易房,后逐渐改建成砖木结构平房,做到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包括幼儿园、卫生所、锅炉房、浴室、小卖店等。全基地最大商店为河口百货公司(今黄河路网通公司东邻),在百货公司东空地自发形成小菜市场(当时被人们称为自由市场)。
  对外交通不便,通滨州、东营公路路况不好,去东营经黄河垦利渡口摆渡,汽车排队往往要等1小时左右才能过河。会战初期,生火做饭烧原油,入冬后,油田基地即被一片烟雾笼罩。周边土地缺乏植被,基地内缺少绿化硬化,春天季风天常沙土风扬。
  自1980年起,油田本着“相对集中、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逐步开始建设楼房,油田河口一中(现油田十三中)教学楼、职工大学教学楼,两栋住宅楼于1981年相继落成。市政改造,街道路灯,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也全面启动,河口区成立前夕,油田委托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胜利油田河口镇规划》 (该规划仅仅是油田生产生活基地规划)。
  1984年,河口区成立时,油田占地范围近7平方公里(包括大面积稻田、部分盐碱空地和一些取土坑塘),有人口2.56万人,在东楼区(今河乐小区)、西楼区(今河康小区)有10余栋住宅楼,各油田三级单位都有平房住宅,在今河瑞小区有数10余栋简易平房住宅,主干道路宽7米,高于自然地面1米以上,系防海潮袭击的生产路。油田基地已具备小城镇雏形。
  1984年,按照胜利油田河口镇规划,河口区政府办公生活小区在一次变电所以南另行规划。
  因远离河口油田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服务设施建设都需从头起步,受区政府财力所限,只能在河口油田基地内建办公和住宅建筑,1984年6月,首先建成1200平方米平房办公室和住宅,后又相继建成区政府办公楼和住宅楼(该区域称为中区),随后又在油田基地北部、西邻开辟北区、西区,进行规划建设,北区(13公顷)为区直工业区,西区(161公顷)为办公生活小区。
  1987年,将河滨路、中心路(黄河路)、海盛路、海康路、河一路(渤海路)改造成城市型道路,配套路灯、排水、绿化等设施。建成占地3.92公顷的河口贸易市场和l公里的商业街。
  1990年,北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西区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6万平方米。此间,油田开始建设大批住宅楼,并配套完善了河乐小区、河康小区及河瑞小区,兴建了部分行政办公和公共建筑。
  1990年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和“齐鲁杯”城市“三上”活动以及城建年、规划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人们的规划意识和城市意识。河口区政府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依法行使政府管理城市的职能,并摸索出一条“油地携手、统一规划、油地共建共管”的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使油田河口生产生活基地很快发展成为初步具有“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特色的新型矿区城市。
  1993至1997年,累计投资达1.3亿元,建成垃圾处理厂、河宁农贸市场、建材专业市场。建设改造道路总长度9.55公里,同时配套排水、绿化、照明等设施。
  1997年,河口区经济试验园区(河口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
  1998-2000年,开展“城乡建设管理年”活动,走“政府组织、部门牵头、油地共建共管”的路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快了河口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共投资3.52亿元。改造城区主次干道18条,新增道路面积72.94万平方米;新增排水管线33.84公里,新增道路照明15.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3公顷。
  2000年以后,树立“经营城市”观念,河口区城市建设走上“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地生财、油地共建”新路子。
  2001年,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年”活动,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3.28亿元。改造河宁农贸市场,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经济园区次干道建设4.2公里;供水管网改造投资300万元。
  2002年,河口区城市建设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8项(含仙河镇、孤岛镇),总投资7.13亿元。城区道路改造17.1公里,新建道路7.2公里。
  2003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76亿元(其中油田占50%)。改造道路18.1公里,新增道路面积45.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40.38万平方米;环城水系工程开挖河道11.3公里,完成投资2960万元;黄河广场完成主体建设,南湖公园完成施工面积16万平方米。
  2004年,实施10余项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5.60亿元。新建道路14.4公里;油地共筹集资金1900万元,建设3座排水泵站,敷设排水管线6.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
  2000-2004年,全区引进城建招商项目如个,吸收外来资金2.1亿元,成功实施海宁小区、河宁农贸市场、西区停车场等建设项目。同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实施海盛路、海康路、河滨路等城区主干道两侧开发建设。
  建区后,河口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尤其进入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河口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河口城区建成区面积
  建区初,4平方公里,1997年11平方公里,2004年18.6平方公里。
  人口
  1984年2.56万人,1995年4.5万人,2000年5.16万人,2004年6.29万人。
  建筑面积
  1984年建区时,河口城区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河口采油指挥部1987年有房屋建筑面积3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4.756万平方米(住宅楼59栋),1997年有住宅楼30.8万平方米(166栋)。2000年,城区有住宅面积123.68万平方米(其中地方22.48万平方米)。2004年,河口城区共有房屋建筑面积约370万平方米,其中地方房屋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共有住宅面积173万平方米,其中地方住宅面积57.4万平方米。
  道路
  1984年,主干道总长9公里;1996年,道路总长39.6公里;2004年,道路总长92.497公里,形成完善的“四纵、六横”主干道道路网络。现在,城区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向西通往滨州的滨孤路,境内68.3公里,其中三级路22公里,二级路46.3公里。向南通往东营的辛河路,境内10.9公里,为一级路,主车道宽24米。
  绿化
  1996年,绿化面积105公顷,绿化覆盖率10.5%。2004年,园林绿地总面积32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80.48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82公顷。按建成区面积18.6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54791人,计算绿化技术经济指标:人均公共绿地14.7平方米,人均绿地59.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0.5%,绿地率17.5%。
  环境状况
  20世纪70年代末,油田基地周边大面积种植水稻,燃料全部由原油改为天然气、液化气,空气质量明显提高。进入21世纪,河口城区道路和地面硬化面积加大,绿化覆盖面积增加,环城水系建设,城市空气质量又进一步提高,据区环保分局测试,除冬季少部分时间为三级外,大部分时间为二级以上。由于环境改善,一群群候鸟来城区栖息。
  至2004年底,河口城区建成配套完善住宅小区有:河康、河乐、河瑞、河锦、河欣、河龙、河盛、河通、河兴、河颐、河明、河旭、河运、河丰、河辉、河阳、海宁、河宁小区。
  现河口城区商业网点(店铺)有2000户,商业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
  具备现代化办公条件的河口采油厂办公楼、建设油区综合办公楼、财税办公楼、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楼、河口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大楼,2000年后相继建成。
  黄河广场及南湖公园落成,环城水系部分建成。
  海盛路羊栏河桥作为城区南人口,其周边环境,自2003年起,彻底改变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状况,面貌焕然一新。从此进入河口城区,首先映人人们视野的是:汉白玉栏杆羊栏河桥;写有“河口”二字景石雕塑;碧波荡漾的南湖;主干道海盛路两侧30米宽绿化带等,这些有代表性的河口区城市“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景观风貌和“绿树、蓝天、碧水”的城市特色。

知识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河口区建设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6.12

《河口区建设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城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广大建设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历程,并写进了许多与建设部门相关的工作。这本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好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