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0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4
页码: 52-55
摘要: 1985年6月,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为落实中央指示,早日实现“油洲加绿洲”,东营市于1986年制定出了《城镇建设及社会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当时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现状,在原有城镇布点基础上不断改造完善,形成相对紧凑集中的城镇组群。并结合地下油气资源及开发情况,分析当时的生产、交通、居民点的现状确定了八个城镇组群。河口镇作为北部组群的主导城镇,包括四扣、义和两个居民点,规划人口7万人,其中河口镇规划人口为5万人。 1989年,山东省政府批准《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规划八大城镇组群,其中河口区内有两个组群,详见下表: 199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东营市次中心城由河口、孤岛新镇、港口镇、孤岛基地和军马场组成,城镇体系级别为Ⅱ级,等级规模为10-20万人,城镇总人口20万人(其中孤岛新镇6万人口、孤岛基地1.5万人口、港口镇1万人口、军马场1.5万人口、河口城区10万人口)。由于油田开发重点逐步向北部沿海推进,而且随着港口的开发,孤岛将有很大发展,规划次中心发展采油、石油、港口工业等,使之成为海上开发的重点基地。 随着河口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孤岛、仙河两镇的崛起及其他乡镇经济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制定符合河口区实际发展的城镇体系规划。2001年12月,河口区政府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河口区城镇体系规划( 2001 -2015)》。此次城镇体系规划规定规划期限:近期 2005年,远期 2015年。 规划在坚持宏观分析、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特色、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的原则的基础上,确定河口区未来的空间发展以“点轴”理论为指导,采取“据点带动、轴线辐射、网络发展”的结构模式。中心城作为区域中心,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中心镇作为二级中心,辅助中心城,带动区域东部的发展;重点乡镇和一般乡镇分别作为其所辖乡镇区范围的中心,带动本乡镇农村地区发展;中心村则作为一定范围的村庄组团的中心,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各等级的村镇通过轴线,辐射带动全区发展,并把全区城镇连接起来,形成有机联系的村镇网络;沿辛河路和滨孤路一滨海路形成“十”字形辐射轴线,通过发展轴线把城区和各乡镇紧密联系起来,以城区为中心,义和、新户、孤岛、仙河四乡镇环绕周围,形成“四星拱月”之势。该规划建议撤销六合乡,并人河口街道办事处;撤销太平乡,并人义和镇。以实现加快城镇化进程,至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基础雄厚、职能分工明确、等级规模有序、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网络式城镇体系,真正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整体的规划总目标。 这次城镇体系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口区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但随着总体规划的调整,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9月11日,经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河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批复)》 (东政字[ 2003]134号)中重新加以确定。主要内容为: 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为三级: 一级为河口区驻地,人口>8万人; 二级为孤岛和仙河,人口为5-8万人; 三级为义和和新户,人口为1-2万人。 规划区域村镇共分为六个职能等级: 一级为中心城——河口区驻地; 二级为中心镇——孤岛镇; 三级为重点镇——仙河、义和; 四级为一般镇——新户; 五级为中心村——原四扣乡驻地、新建、原六合乡驻地、庙一、济南军区生产基地、原太平乡驻地、南李、双泉、薄家、大牟、东华、老鸦、东风; 六级为基层村——中心村以外的其它行政村,约100个。 规划把所有城镇化分为五种主要职能类型: 综合中心型——区驻地 工矿服务型——孤岛镇 工矿服务型、交通枢纽型——仙河镇 工业主导型、农业产业化型——义和镇 农业产业化型——新户乡 根据城镇战略布局设想,河口区未来发展空间采取“据点带动、轴线辐射、网络发展”的结构模式。 中心城(河口区政府驻地)主要是作为区域中心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中心镇孤岛镇作为二级中心,辅助中心城,带动区域东部的发展;重点镇仙河镇、义和镇和一般镇新户乡分别作为其所辖镇域范围的中心,带动本镇农村地区的发展;中心村作为一定范围的村庄组团中心,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 区域内发展轴线主要有两条,分别沿辛河路和滨孤路一滨海路形成“十”字型辐射轴线。通过发展轴线把城区和各乡镇紧密联系起来,以城区为中心,东西部乡镇环绕周围,形成“群星拱月”之势。各等级的村镇通过“轴线辐射”带动全区发展,并把全区城镇连接起来,形成有机联系的村镇网络。在纵向联系上各城镇依托现代交通、通信条件加强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促进全区城镇体系网络发展。 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5年,远期规划2015年。 战略目标 加快城镇化进程,至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基础雄厚、职能分工明确、等级规模有序、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网络式城镇体系,真正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城镇化水平 全区现状2000年末城镇化水平为66.2%,今后仍将维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规划至2005年达到70%,至2015年达到77%。 城镇经济结构 整体向高档次、现代化迈进,中心城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小城镇则大力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至2015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现状的36.6:31.7:31.7提高到18: 50: 32。 区域基础设施 按照外向性、超前性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良性循环的区域基础设施系统。形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高效率的通信网络,稳定的电力供应网络,完善的水资源供应和排水网络,反应灵敏的防灾网络等。 区域生态环境 保护重要的森林、水库等自然环境,强化水环境和绿化环境两条生命线工程。严格控制“三废”污染,有重点地逐步治理危害严重的污染源。 城镇生活环境 加强城镇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为城镇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城镇环境与风貌 建设完善的城镇环保、环卫设施,加强城镇绿化建设,保持城镇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良性循环。城镇建筑要做到空间形式丰富多彩,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建筑外观高雅大方,努力实现空间环境的艺术化、园林化。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 河口区

内容

1985年6月,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为落实中央指示,早日实现“油洲加绿洲”,东营市于1986年制定出了《城镇建设及社会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当时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现状,在原有城镇布点基础上不断改造完善,形成相对紧凑集中的城镇组群。并结合地下油气资源及开发情况,分析当时的生产、交通、居民点的现状确定了八个城镇组群。河口镇作为北部组群的主导城镇,包括四扣、义和两个居民点,规划人口7万人,其中河口镇规划人口为5万人。

知识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河口区建设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6.12

《河口区建设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城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广大建设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历程,并写进了许多与建设部门相关的工作。这本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好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