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4035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F299.275
页数: 7
页码: 1-7
摘要: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位于黄河人海口北侧,渤海之滨,与中心市区相隔垦利、利津两县。全区总面积2365.13平方公里,其中行政辖区面积2138.7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37公里。辖孤岛、仙河、义和3镇,新户、太平、六合3乡和河口街道办事处,178个村委会,人口20.5万人。
关键词: 区(城市 城市建设 概况 东营市

内容

概述
  一
  河口区为东营市市辖区。位于黄河人海口北侧,渤海之滨,与中心市区相隔垦利、利津两县。全区总面积2365.13平方公里,其中行政辖区面积2138.7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4.37公里。辖孤岛、仙河、义和3镇,新户、太平、六合3乡和河口街道办事处,178个村委会,人口20.5万人。南临黄河,东、北两面临渤海,西与沾化县为邻,南与利津县接壤,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口经济带的交汇点,为东北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的最近海路通道,地理位置优越,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平均4米。河口区境域主要为1855年黄河改道从境内人海后淤积而成,因成陆时间短,被称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是胜利油田主要产油区之—一。
  河口境域多为黄河新生淤地,城镇和村庄形成较晚,时间长的百余年,时间短的仅有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建区后城乡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勤劳智慧的河口人民历尽艰辛,扎实苦干,把这一片荒凉之地建设成物阜民丰的文明之乡,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镇格局。《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八大城镇组群中,河口区的城镇组群有2个,即:以河口城区为中心的北部组群,主要位于北部油田中心处、联系方便、有一定发展基础,功能定位为黄河以北油田生产及附属企业基地,全市养殖等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以孤岛、孤岛新镇(仙河镇)为中心的滨海组群,开发滨海及海上油田的重要陆上基地,功能定位为滨海石油工业及附属企业基地,全市农牧产品加工发展基地。进入21世纪,区委、区政府把城市化战略列为全区四大战略之一,纳入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飞速发展,河口这座新兴的矿区城市,已发展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城镇。城市“一中心、一轴线、三组团”的用地布局和“绿水环绕、六河相连、八湖镶嵌”的碧水系统正在形成。城市规划区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建成了“四纵六横”的城区主干道网络,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有了较快发展。2004年底,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69%,跨入全国卫生城市、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区行列,成为东营市黄河以北地区名副其实的中心城市。
  二
  建好河口,规划先行。河口区是在矿区建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成立的。建区20年来,区委、区政府及油田驻河口各有关单位牢牢树立以油兴矿,以矿兴城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油地共建的优势,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先后多次对河口城区的总体规划、各类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作了编制调整。
  1983年,胜利油田河口采油指挥部委托冶金部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院编制了河口镇总体规划,规划面积为8.1平方公里。河口区成立后,市、区有关领导认为河口区政府驻地是东营市城区的一部分,完全有必要对原胜利油田河口镇规划进行调整和扩充。为此,区城建局为进一步适应城区建设发展需要,于1989年委托省城乡勘察院完成了河口区城区现状图测绘。199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河口城区现状图等有关资料调整编制了河口区城区总体规划,规划城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1991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1993年委托省建筑工程学院编制了河口城区排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颁布实施以后,考虑到河口区离中心城市较远的特殊性,经市政府同意,市建委将河口城区部分城市规划和管理权限授权于河口区政府。1997年5月,东营市修编《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2010)》,对河口区城市总体规划做了进一步调整,1999年2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对河口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河口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河口区城市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新时期河口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2001年6月,区政府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进行调整、编制。2003年9月11日,经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批复)》 (东政字[ 2003]134号)予以确定。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东起挑河以东100米,西至沾利河,南到六合乡行政区界,北至滨孤路以北1000米,并将孤岛、仙河两镇以及孤北水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区,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将河口定性为河口区政府所在地、黄河三角洲北部油田开发的重要后方基地和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规划期限近期至2005年,远期至2010年,规划期末人口达到15万。规划了“一中心、一轴线、三组团”的用地布局结构。一中心即城市综合中心区,包括行政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体育中心等,用地范围是黄河路、海盛路、河庆路、海康路围合的区域。一轴线即由迎宾街、商场街、海河路组成的城市南北发展轴线;三组团是渤海路以北以行政办公生活居住为主的北部组团,渤海路与河庆路之间以商业服务、文体娱乐及生活居住为主的中部组团,河庆路以南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南部组团。
  建区20年来,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组织编制详细规划60项,专业专项规划10余项。2004年底,河口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2%。
  三
  由于河口区建区较晚,乡(镇)经济基础较差,致使全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起步低,特别是在规划管理上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建区以后,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河口区在村镇建设工作中,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意见》,以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强化村容镇貌的治理整顿,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1996年以前,河口区乡镇级村镇建设工作,一直由其他职能口代管。1996年,为健全乡镇级管理机构,区城建委在多次赴外地考察的基础上,向区领导提出设置乡镇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建议,区编委下发了东河编发[1996]第6号文件《关于在各乡镇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及部分机构增编的通知》,确立了乡镇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在全区设置了7个乡(镇)级规划管理办公室,在岗人员16人,从而为全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油田的开发建设和河口区地方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兴起,河口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原来农民所建的土草房,已不适应富裕起来的农民生活的需要。全区正处于基础设施和民用建筑建设的黄金时期。面对良好的村镇建设形势,如果不抓住时机,做好全面规划,就会造成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拆迁浪费。1995年,新户乡在全区率先完成了乡总体规划和并村规划,将全乡55个自然村35个行政村合并为15个行政村,做到了乡驻地规划、乡域、居民点规划和建设管理一次到位,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的好评。区城建委在新户乡组织召开了全区村镇建设现场会,根据新户乡的模式,安排部署了今后全区村镇建设工作任务,六合乡、四扣乡和义和镇调整完善了乡镇驻地规划和村庄居民点规划。1998年8月全区6个乡(镇)政府的驻地总体现划及村庄规划全部编制调整完成。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截至2003年底,全区6个乡镇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全部编制完成。把“城中村”的空间结构形态和职能分工进行统一规划控制,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管理,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一个中心、四个卫星镇”的“四星捧月”式城镇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编制了50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为市区创建小康文明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组织开展村镇建设“十百千”活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累计投资11.3亿元用于小城镇建设,修建改造道路23.6公里,道路总长度达120余公里。建设各类公共、商业用房9.8万平方米,集镇市场12处,小城镇绿化覆盖率达240/0以上,排水设施、路灯、停车站点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实施农村中小学生食宿工程和敬老院扩建工程,强化小城镇建设管理的力度,通过多层次、大规模的综合整治,镇容镇貌明显改善。仙河镇被列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及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孤岛镇被确定为全省中心镇,并获全省村镇建设“十百千”活动新型乡镇,太平乡刘鄙村、仙河镇渔村、河口街道办事处八吕村、六吕村、-六合乡三义和村及义和镇七顷村被评为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
  四
  建区前,河口油田生产生活基地,虽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没正式规划,只注重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不清,沿街建筑单调,造型呆板,缺少大型建筑、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很不完善。
  建区后,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区政府和油田驻河口各有关单位开始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城市基本建设。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区初期。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地方单位建设仍是一个单位一个院,且办公居住分不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占地过多,布局混乱,重复投资、重复配套现象严重。配套设施严重缺乏,道路交通十分不便,城区只有河滨路、中心路(黄河路)、河一路(渤海路)等五条用于防海潮的7米宽道路,城区排水未成体系,没有绿地,树木少见,基本看不到城市景观。
  从建区到1992年,历经8年时间,区委、区政府相继开发建设了河滨路以北区直工业区和西区办公生活小区,并在油田基地中穿插建设了区委、区政府办公楼和部分住宅楼。油田配套完善了河乐小区、河康小区及河瑞小区等,兴建了一部分行政办公和公共建筑。其中1987年5月,区委、区政府与油田驻河口各单位共同研究成立河口道路改造指挥部,对河口城区海盛路、中心路、海康路、河一路以及河滨路等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并配套建设路灯、排水和绿化等设施,改造总长度15.4公里,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为方便居民生活、繁荣经济,建成河口贸易市场,建设了1公里长商业街。
  第二阶段自1992年至2000年底。这个时期的城市建设,油地达成共识,共同组织实施,充分发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实施包括城区道路、绿化、排水、供电、商业以及文化娱乐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组织、部门牵头、油地共建共管”的城市建设管理新路子,取得了城市建设的较大突破。至1997年,累计投资达1.3亿元。新建城区垃圾处理场1处;完成海宁路、河滨路、河一路排水设施建设;拓宽改造河滨路、海盛路、海宁路,均为三块板式道路,改造总长度9.55公里,改造面积5万平方米,全部配套排水、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同时,建设西区农贸市场和建材专业市场各1处。1998- 2000年,区委、区政府以加快城区市政基础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目的,深入开展了“城乡建设管理年”活动,油地双方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加大了以市政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建设力度,城区建设日新月异。3年共完成工程投资3.52亿元,改造城区主次干道18条,增加道路面积72.94万平方米,排水管线33.84公里,新增道路照明15.6公里,新增绿地10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2.46平方米。
  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后的市场化运作发展阶段。这是河口区城市建设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在继续坚持油地共建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为城市建设发展筹措了大量建设资金,带来了新的机遇。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市场机制,盘活城市资产,探索了“以地生财,以地建城,以城养城”的路子,2003年后,全区共引进城市建设招商项目40个,吸引外来资金达2.1亿元。成功实施海宁住宅小区、河宁农贸市场、西区停车场等国有土地拍卖,政府直接收益1612万元。积极搞好项目招商,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实施海盛路、海康路、河滨路等城区主干道两侧开发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期,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城市规划管理年”活动,按照“城内改造、城外扩展、道路延伸、环城水系”的总体思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城市建设的新突破。至2004年底,河口城区有主干道10条,道路总长度92.497公里。城区总绿化面积326公顷,绿化覆盖率20.5%。公共绿地面积80.48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4.7平方米。城区安装路灯1545套,基本实现了“一路一风格,一路一特色”。城区供水主管线55.84公里,供水量3.15万立方米/日。城区主次干道排水设施基本配套,排水管道总长度162公里。天然气管道总长180公里,年供气能力5800万立方米。城区通讯设施基本实现了埋地敷设。体育、娱乐活动设施、广场、绿地和精品工程建设飞速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五
  1993年7月成立河口区城市管理监察中队,主要对河口城区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以及市政工程实施监察管理。1995年成立由政府牵头,油地有关单位参加的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实行共建共管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在促进城市现代管理水平提高和加强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成立城建监察河口大队,在河口、孤岛、仙河设立三个中队,城建监察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保证了各项城建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城市现代化管理。创新了城管机制,城市管理效能明显提高。1999年河口区将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建筑市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统一纳入城建监察管理,有效杜绝了多头执法、重复管理的现象。2000年,成立了城市治安管理大队,作为区公安分局的派出机构,业务上受建委指导,双重管理。2002年3月实行建管分离,将城区绿化、亮化、道路保洁移交市政局,由专业队伍负责。理顺了与济军生产基地的关系,双方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区内济军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建设程序,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2003年9月,实行了城市综合执法,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相对集中了行政处罚权。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河口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河口区城市容貌标准》 《河口区城市改造办法》等10余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对户外广告、规划监察、乱挖乱占、绿化管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以国家法律为“干”,地方法规为“枝”,规范性文件为“叶”的管理体系,使河口区城市管理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了城市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建立起了两级政府,二级管理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管理,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协调高效;区、街道、居委会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运作机制,城市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工作机制,以落实“门前子包”为重点,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民义务清洁日”活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以“双创”和“迎新世纪城市美化”活动等为载体,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清运建筑、生活垃圾,清理不规范广告牌和废旧线杆,对乱贴乱画、乱摆摊点、店外经营等现象进行了有效治理,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组织全区清理违章建设行为,清除乱搭乱建,及时查处各类违章违法建设案件和行为百余起,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城市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
  六
  随着全区城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区建筑建安业由弱到强,相继建成了一大批以市政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项目,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有了长足发展。2004年底,全区共有16家建安企业,资质:1家贰级,其余均为叁级,其中,房屋建筑总承包企业10家,市政建筑总承包企业l家,送变电、防腐及水泥预制企业5家。抓好建筑企业改制。对全区建安企业进行改制,实行政企分开。完成了10家建安企业改制,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变和政策的放宽,为全区建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建安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6亿元,建筑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效带动了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强化行业管理,狠抓施工队伍建设,夯实了企业发展的基础,区二建、宏智建安、六合建安等6家企业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区二建、宏智建安等企业走出区门承揽工程,本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了提高。以“资质管理”、建“精品工程”、创“文明工地”为着力点,大力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效显著,先后有2项工程获“泰山杯”奖,17项工程获“金洲杯”奖,3项工程获省优工程,工程优良率达37.4%。42个工地被评为“市级安全文明卫生工地”,16个工地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卫生工地”。安全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连续7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七
  建设行业点多、面广、线长,热点、难点问题集中,与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建区以来,建设系统各单位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在不断加快建设事业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行业形象不断提升。建设事业各项工作迅速跃人省市先进行列,有些重点工作在国家同行业中夺冠。河口区建设局连续7年保持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获得全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省建设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30余项。小城镇建设、城建档案、城市环境卫生、自来水普及率和道路建设等工作还获得了国家级荣誉称号。职工教育不断深化。在系统内坚持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岗敬业教育。进入21世纪后,先后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五四三强素质”、“软环境建设年”,“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求发展”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系统的思想教育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廉洁意识、敬业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讲文明、讲服务、讲奉献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格局,工作中做到了有部署、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效果,重点抓好文明服务窗口和载体建设,建设和完善了“房产交易中心”、“有形建筑市场”,加强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12319”便民热线等服务载体建设,进一步优化对外服务,接受社会监督,展示了建设行业良好形象;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为改变过去建设系统长期存在的办事环节多、效率低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2000年以后,按照省、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大力实施“政府提速工程”和“阳光政务工程”,在全市建设行业率先推行“一站式”窗口服务。对审批管理进行大胆改革,先后三次对审批事项进行了精简,2002年9月全区建设系统审批类事项由29项减为17项;办事时限进行了大幅度压缩,实行承诺限时服务,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修订和完善了集中办公、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超时默认、否定报备、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各单位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三审批、两交易、一服务”的要求,普遍建立健全了廉政教育、个别谈话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干部职工廉政意识明显增强。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建立和完善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施工图审查制、公开公示制等,形成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工作机制,行业文化日渐形成。团结互助、真诚助人,成为干部共同的服务理念,学先进、赶先进、创一流,成为干部职工共同的追求目标。工会、妇委会、团委等群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各类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系统内篮球、乒乓球、演讲等多项比赛形成制度,并在多次组织参加的市、区级以上文体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总结过去,河口区建设事业既有辉煌成就,又有诸多不足和遗憾;展望未来,河口区建设事业任重而道远,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当前,河口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两港”、“两路”开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河口建设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崛起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河口区建设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建设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能够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远的将来,把河口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创业与安居相得益彰、石油产业与地方工业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良性循环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河口这颗黄河三角洲上的璀璨明珠,将会更加靓丽、富饶。

知识出处

河口区建设志

《河口区建设志》

出版者: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地:2006.12

《河口区建设志》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城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全区广大建设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历程,并写进了许多与建设部门相关的工作。这本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好志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