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746
颗粒名称: 史志工作
分类号: D69
页数: 3
页码: 144-146
摘要: 本文描述了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为直属县政府的正科级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年末在职干部职工6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2005年,县史志办公室以续修《利津县志》和编纂《利津年鉴》为重点,自我加压,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被省政府办公室、省人事厅表彰为“山东省史志系统先进集体”。
关键词: 工作 改革 政策

内容

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为直属县政府的正科级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年末在职干部职工6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2005年,县史志办公室以续修《利津县志》和编纂《利津年鉴》为重点,自我加压,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被省政府办公室、省人事厅表彰为“山东省史志系统先进集体”。
  调整充实编委会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史志工作的领导,11月,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丰璞任名誉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聂建军任主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燕浩林,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杨成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锦枝,县政府副县长由立红,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毕宜军,县史志办公室主任明玉华任副主任;31个县直部门负责人为编委会成员。
  法规宣传 9月29日,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县史志办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宣传《条例》、贯彻《条例》、落实《条例》,提高了全县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对《条例》的认知度,为建立起史志工作的长效机制,扎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史志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及时向县五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全面汇报,解释《条例》出台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介绍利津县史志工作现状,争取他们的更大支持。二是认真学习《条例》,深刻领会和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条例》出台后,利津县史志办立即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做到逐字、逐句、逐条地解读。动员每位工作人员开动脑筋,认真领会,积极讨论,并根据《条例》的精神实质和规章要求,撰写体会文章。通过学习,依法编修史志和管理史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利用各种手段宣传普及,力求做到家喻户晓。(1)利用利津县公文交换系统,以县地方史志编委会名义向全县125个单位和重点企业下发《条例》,并要求各单位认真学习。(2)通过利津县电视台作字幕,在黄金时刻滚动播出,在全县营造浓厚氛围。(3)开通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及时解答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疑问。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年内转发史志办文件3次,对史志工作给予很大支持,帮助解决了存在的突出问题。
  续修《利津县志》完成终审为加快续修县志进度,提高志书质量,全年共举办编辑人员培训班、交流会7次,通过聘请修志专家现场授课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修志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取得良好效果。在资料征集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召开了编辑工作会议,从时间和质量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分篇撰写工作开始。返聘了上届《利津县志》主编、修志专家孙明钦予以指导把关,并举办编辑专题培训和编辑调度交流会议。对志稿及时补充新的内容,纠正各类错误,不断充实完善志稿。第一,根据部门单位审查反馈意见,编辑人员对志稿再次进行补充、修改、完善。第二,成立了6人小组(3位主任和3位编修顾问),分工对全部志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修改,于7月底形成了评审稿。 8月召开志稿评审会,12月完成送审稿,为2006年出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举办志鉴征辑联络员培训班为规范史志工作秩序,营造史志工作氛围,敦促志鉴征辑联络员准确、及时、全面提报志鉴资料,调整全县志鉴征辑联络员。4月份,下发了《全县志鉴征辑联络员登记表》,经县史志办公室审核,由各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上报,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保持了史志工作队伍的稳定,保证了全县史志工作网络的健全完善和正常运转。4月29日上午,全县志鉴征辑联络员培训班在建设局四楼会议室举办。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117名志鉴征辑联络员参加了培训。
  《利津年鉴》(2005年卷)出版本着早准备、早动手的原则,2月份开始《利津年鉴》(2005年卷)的准备工作。3月份出台《组稿方案》,6月份资料征集工作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实质性编写阶段。10月底完成初稿,11月交付印刷。12月底出版发行。《利津年鉴》(2005年卷)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充实,装帧更加精美,数据更加权威,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现实服务一是《山东,利津闪光的足迹》出版发行。该书收录利津县有史以来版图内建置、环境、资源、人文、历史和社会事业等利津概况,特别是利津解放后至2005年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成果、人物和奖项。突出宏观与特色,兼顾历史与现实,重点反映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主要成就、亮点工程、历史和先模人物,12月底出版。二是《山东·利津同乡英才甜第二卷)完成编纂任务。为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展示利津同乡英才风采,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县史志办公室年初开始编辑《山东·利津同乡英才》(第二卷)。年底完成编纂任务。
  信息化建设一是充实利津县情资料库。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和标准,加大利津县情资料库的录入量,年内录入《利津年鉴》(2004年卷)和《山东·利津同乡英才》(第一卷),县情资料库总字数达到600万字以上。二是搞好“利津县情网站”建设,不断增加信息含量,大力宣传全县在“三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
  方志室建设按照建设“地情资料中心、地方文献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要求,单独设立方志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健全完善借阅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全年接待资料查阅者270余人次。通过购买、交换扩大方志室室藏量,截至年底室藏量达到4000册。按规定向省、市上报样书和电子文档。2005年,被评为全市方志室建设先进集体。
  指导基层修志指导全县基层修志工作,做到指导到位,管理到位。一是部门修志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年内已出版的部门志书有《油区志》、《电力志》、《教育志》、《卫生志》、《文体志》等,《工商志》、《财政志》已完成送审稿。二是启动乡镇和村庄修志。
  读志用鉴活动做好志鉴图书的发行工作。宣传志鉴资政、存史、教化作用,广大干部群众对志书作用的认识有了提高。每年都有单位和个人到县史志办购买、索要县志和年鉴。县志年鉴已经成为一些干部群众的收藏品。为县乡领导干部赠送年鉴等书籍1000余本,并下发征求意见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形式,增强广大领导干部的读志用鉴的热情。县史志办公室编写的《利津年鉴》、《县情读本》和《同乡英才》已经成为党政干部案头的必备书,了解县情的工具书,外出招商引资的联络书,赠送友人的礼品书。在全县开展“县情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县情课、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教育。
  信息宣传一是借《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的东风,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年内向《山东省情网》、《东营市情网》、《利津信息》、《利津政府网》等报送信息多篇,重点对法律法规、“志书发行”、“县情网站建设”进行了宣传。二是抓住展示利津、宣传利津的有利机会,于3、4月份,分别按要求完成了《山东年鉴》、《东营年鉴》等资料的编写提报工作任务。12月按时向省、市史志办上报清光绪年间的《利津县志》和民国时期的《利津县志》复印本,圆满完成上级史志部门部署的其他工作任务。
  (周尚锋)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6)

《利津年鉴(2006)》

出版者: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06.11

本年鉴系统地记述了2005年度利津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经验、新问题。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尚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