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704
颗粒名称: 党史研究
分类号: D23
页数: 3
页码: 112-114
摘要: 本文描述了县委党史研究室为县委办公室管理的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年底干部职工7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人,包括副编审2人,编辑1人,档案馆员1人,助理编辑1人。2005年,由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纂的《中共利津地方史(第一卷)》,被评为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和全省党史成果二等奖。
关键词: 党史 中国 研究

内容

县委党史研究室为县委办公室管理的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年底干部职工7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人,包括副编审2人,编辑1人,档案馆员1人,助理编辑1人。2005年,由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纂的《中共利津地方史(第一卷)》,被评为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和全省党史成果二等奖。
  编辑出版《李竹如烈士纪念集》 为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一份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教材,并纪念著名革命烈士李竹如诞辰100周年,县委党史研究室与有关方面配合,征集编纂了《李竹如烈士纪念集》。该书收录了李竹如烈士的传记,各个历史时期的活动照片,徐向前、谷牧等各级党、政、军领导人题词、纪念文章,以及社会各界、家乡人民的纪念活动资料等。2005年4月,该书由中国人物年鉴社出版发行,并先后被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收藏。同时,被省委党史研究室表彰为全省党史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
  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利津县村级组织史资料(第一辑)》 为全面、完整地展现中共利津县农村基层组织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和全貌,完善中共利津县组织史资料的内容,促进全县党的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征得县委组织部和乡镇组工干部的支持下,配备精干人员,全面展开了《中国共产党利津县村级组织史资料(第一辑)》的征集、核实、和编纂工作。该书30万字,主要收录了利津县行政区划内的17个乡镇所辖的507个行政村从1941年11月至1985年12月间的组织史资料。2005年8月,由东营市新闻出版局准印出版。该书还被省委党史研究室评为全省党史系统优秀成果三等奖。
  全面展开《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利津县历次代表大会资料汇编》一书的资料征编工作自中共利津县委建立以来,共召开4次党员代表会议和10次党的代表大会。全面介绍历次党代会的情况,辑录大会文献资料,一可存史,二可资政,三可充分展现和宣传利津县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该书收录了三部分内容。一是记述历次党代会召开的时代背景,介绍会议的基本情况、大会选举结果;二是全面收录会议的政治报告、决议、决定等重要文献;三是附录代表名录和主要领导人简介。至2005年底,该书已完成初稿,共计40余万字。
  进行《中共利津县历史大事记》年度资料征集和党史资料专题研究工作县委党史研究,按照党史《大事记》年度资料征编工作压茬进行的一贯做法,每年都必须完成上一年度的资料征编任务。2005年,征集完成了2004年度《中共利津县历史大事记》资料征编任务,共计50000余字。同时,根据省《关于编纂社会主义时期山东党史专题资料的通知》,县委党史研究室认真组织开展建国后利津党史资料专题的研究,并组织完成了《建国初期利津县结束的土改运动》、《利津县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两个专题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工作,计20000余字。
  党史宣传教育 2005年,县委党史研究室继续注重抓好经常性的党史宣传教育。一是努力扩大党史书刊的发行面。先后组织发行《山东党史》、《中共山东年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中共东营历史大事记》、《难忘的岁月》、《中共利津地方史》、《李竹如烈士纪念集》、《陈明,李竹如》、《中共利津县村级组织史资料》等党史书刊3000余册;二是先后会同县委宣传部、团县委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以“学党史、忆传统,永葆党的先进性”为主题的党史教育活动,并派出专人为青年干部上党史课,组织青年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三是组织开展红色革命资源普查,发挥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经县委党史研究室积极争取,并报请县委研究决定,对县境内的革命遗址纪念物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和维修,先后完成了县烈士陵园、北张七十二烈士陵园、小麻湾抗日烈士纪念碑、中共利津县委建立会址纪念碑、利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纪念碑的维修,新建了“八里庄战斗纪念碑”和“解放利津城纪念碑”,总投资25万元。四是按照县委部署,县委党史研究室与宣传部门配合,于8月15日和18日先后组织召开了“利津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和“李竹如诞辰100周年暨《李竹如烈士纪念集》发行座谈会”。8月31日,在东营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上,姜学谦代表全市党史系统作了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和抗战老战士的一致好评。同时,还积极配合各级新闻媒体,加大对利津抗战的宣传,先后有“解放利津城”、“北张战斗”、“八里庄战斗”等10余篇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特别是对利津籍著名抗日烈士、山东省早期共产党员、被誉为“我党新闻宣传战线上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李竹如的宣传,还上了中央级新闻媒体。11月6日、7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工人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永远的丰碑”栏目刊载和播出了李竹如的英雄事迹。国内30家省级党委机关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均作了转载和转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组织撰写的6篇工作信息被刊载在《山东党史信息》上,其中有2篇被《东营日报》登载。
  资料提报 2005年,省、市党史业务部门下达的党史征研任务共有3项:一是完成山东革命文化丛书《陈明,李竹如》一书的编辑工作;二是完成《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利津县资料的征编工作;三是为市《社会主义时期东营党史资料选编》征编提供利津县有关资料。对以上任务,县委党史研究室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限时完成的办法。对标准高、体例有特殊要求的山东革命丛书,还外聘了两名专家参与编写,确保了三项征编任务的圆满完成,并按时上报。2005年6月,山东革命文化丛书《陈明,李竹如》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与县委办公室配合完成了《中共山东年鉴》利津县资料的征编上报任务,为省市党史部门征集提供了部分图片资料。
  加强同老干部的联系 2005年,县委党史研究室重点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同老干部的联系。一是通过联系,向他们征集有关党史资料,特别是对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干部,开展活资料的抢救工作。自3月开始,先后派出专人,到滨州、东营对王凤仁、邢天才、宋传伦、杨再文、崔振湘、高树林、郭洪涛、刘存吉、杨志良等老领导和驻本县的抗战老干部单国胜、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张炳炎等进行了调查采访;用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了林光、崔大田、张汝淮、单国栋、酆象观、李健民等驻鲁或驻外省市的老干部,参与接待了来利津回访的老领导向旭等,了解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二是通过联系,邀请他们对有关党史资料进行审查把关。三是通过联系,及时将出版的党史资料送到他们手中。从而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姜学谦高荣国)

知识出处

利津年鉴(2006)

《利津年鉴(2006)》

出版者: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06.11

本年鉴系统地记述了2005年度利津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经验、新问题。

阅读

相关人物

姜学谦
责任者
高荣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