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饶盐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县盐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456
颗粒名称: 一、广饶盐区
分类号: D63
页数: 2
页码: 95-96
摘要: 广饶盐区是在1958年各人民公社熬海肥的基础上,转入辟滩晒盐和恢复与发展盐业生产的。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一)1959~1966年,是盐区恢复和发展时期。1959年2月,为适应国家对原盐大量需求,即将在东海熬肥的18处公社人员,转入辟滩晒盐。当年修复和新建滩池19副,盐田面积达42.78公顷。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除保留4处社办盐场外,其余撤、并归县盐场。从1963年起,逐年扩建和填平补齐,成龙配套,年底盐田面积已达63.67公顷。由于每年有社队到盐区建场,至1966年,盐田面积已达77.9公顷。
关键词: 广饶县 地方 建设

内容

广饶盐区是在1958年各人民公社熬海肥的基础上,转入辟滩晒盐和恢复与发展盐业生产的。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一)1959~1966年,是盐区恢复和发展时期。1959年2月,为适应国家对原盐大量需求,即将在东海熬肥的18处公社人员,转入辟滩晒盐。当年修复和新建滩池19副,盐田面积达42.78公顷。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除保留4处社办盐场外,其余撤、并归县盐场。从1963年起,逐年扩建和填平补齐,成龙配套,年底盐田面积已达63.67公顷。由于每年有社队到盐区建场,至1966年,盐田面积已达77.9公顷。
  (二)1967~1975年,为进一步发展盐业生产时期。1967年,县革委拨出3万元无息贷款,扶持19个社和生产大队,到盐区建盐场22处,盐田面积发展到135.38公顷。
  1971年起,有相当多的生产队到盐区办场,至1975年底,全盐区盐田面积已达479.6公顷。
  (三)1976~1981年,为盐田建设进入高潮时期。全县有14个公社和3个生产大队到盐区建场,扩建滩池108副。至1981年底,已有20处公社(含民丰公社)、43个生产队及县盐场、广北盐场共65个单位,1726副滩池,盐田面积已达946.84公顷,年产原盐11.2万吨,面积和产量都达高峰。
  在发展盐业生产上,出现了产大于销的局面。为改变原盐积压局面,1982年,按省指示,采取压销转产、提高盐质及改造小盐田和撤停小滩池的措施。至1985年保留盐场25处,即县盐场、广北盐场各1处,社办盐场9处,队办盐场14处,盐田总面积缩减为612.46公顷。
  1988年,为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县府作出规划,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投资3000万元,按照“三化四集中”和适应机械化操作的原则,建设新型盐田2130公顷。至1992年完成年产18万吨的盐田技改项目,并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彻底改变了广饶盐区面貌。
  广饶盐区,有东营市广饶盐场、广北盐场、广饶县洗精盐厂各l处,乡镇盐场5处,村办盐场2处。现已成为以盐为主、盐化并举、多种经营的新型盐区。

知识出处

广饶县盐业志

《广饶县盐业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4.10

《广饶县盐业志》是按省盐务局的统一部署进行编写的,本志收集资料较为广泛,先后去省档案馆、省图书馆、青岛、莱州、青州图书馆查阅《中国盐政史》、《中华盐业史》、《中国盐政实录》、清《盐法通志》、《汉书》、《史记》、《山东通志,盐法》、《新修山东盐法志》、《山东省盐业志》、明嘉靖《青州府志》、清雍正《青州府志》及利津、寿光、博兴县志和本县历代县志等有关资料,还查阅了本县盐务局(盐业公司)和广饶盐场、广北盐场档案资料,并采访在盐业战线上的老干部、老工人及有关知情者口碑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