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县盐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41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大事记
分类号: K921
页数: 36
摘要: 讲述了公元前21世纪到-1993年广饶县土地志《大事记》初稿编纂完成为了抢救和积累珍贵史料,有利于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对广大群众进行国情教育,增进对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广饶县土地管理局于今年5月建立了《土地志》等等一系列。
关键词: 广饶县 地方 大事记

内容

公元前21世纪(夏代初期)
  本地为全国重点盐区。夏禹治水初平,本地为“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区域,沿海居民煮海水为盐。按“厥贡盐缔”规定,每年向国家缴纳大量盐斤作为贡赋。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
  姜尚治齐,鉴于“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便渔盐之利”作为国策之一,本地为盐斤重点产地,所以民多其富,外地迁入沿海煮盐者日增。
  公元前685~前645年(春秋前期)
  按照齐相管仲“官山海”政策,本地盐业实行民制为主,官制为辅,所产盐斤,概由官收、官运、官销。
  公元前547~前490年(战国初)
  齐景公废除民制为主、官制为辅的政策,改民制为官制,尽夺民利,民多怨愤。
  公元前221~前206年(秦朝)
  本地盐的产制、运销,听民自由。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
  本县盐业实行官制、官收、官运、官销的官营专卖制。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
  为推行官营专卖,朝廷于干乘郡乐安县(含今广饶)设置盐官,为全国37个盐区直派盐官县之一。
  758年(唐乾元元年)
  本县盐业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直接专卖制。凡制盐者,须经官府许可,专立户籍,集于亭场,称为亭户。所产之盐,概归官收,私自产运者,按私盐论处。
  762年(唐宝应元年)
  本县盐业由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直接专卖制,改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间接专卖制。在产盐区设官收盐,将盐税加入卖价售于商人,所过州县,不再征税,此为就场征税之始。
  822年(唐长庆二年)
  朝廷在淄、青设立盐院,管理盐税及辑私事宜,本县盐务属淄盐院管理。
  1053年(宋皇祜五年)
  三月,齐地大风,海水暴涨,寿光、干乘(今广饶)沿海盐民遭灾,家产荡然无存,死者几半。
  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
  为便于缉私,在灶场四周修筑墙堑,盐的产制、储存均在其内,此为盐场公建坨垣之始。
  1138年(金天眷元年)
  干乘县改名乐安县(今广饶)。
  1265年(元至元二年)
  本县盐场即有王家岗、辛镇、高家港3场。
  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
  山东设滨乐盐运使司,驻高家港。
  1289年(元至元二十六年)
  山东19场,本县即有王家岗、辛镇、高家港3场。
  1368年(明洪武元年)
  滨乐盐运使司改为滨乐分司。
  为维持原盐生产,对盐田普遍进行登记,按户计丁,按丁计盐(名为额盐),并划给草荡以供柴薪,可耕者准其开垦,并免其杂役。每交盐一引支给工本费米一石,灶户犯死罪者,准予杖后计日煎盐赎罪。
  1369年(明洪武二年)
  置乐安批验所,掌管高家港、海沧、掖县等11场船只运盐验发。
  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
  青州府所辖产盐县盐钞,乐安县居第二位。
  1452年(明景泰三年)
  本县3盐场各派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官勾各一员,从八品。
  1473年(明成化九年)
  为发展盐运疏浚小清河,自历城浚至堰头又至乐安潴水(古羊角沟)。本县高家港设立原盐集运码头。
  1512年(明正德七年)
  王家岗、辛镇等场,逃灶张成等遗下地盐5311引,移与佃地人户办纳银折包。户部议准,着落佃地人每引办纳银一钱五分抵补。
  1522年(明嘉靖元年)
  为缉私护税在乐安城北门内置税课司,设大使l员(从九品),攒典1人,巡警12人,并于交通要隘分设守备。
  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
  裁撤税课司,在石村、高家港设立乐安巡察司。
  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
  为疏销积引,改行民制、商收、商运、商销。自此商人得专引岸之利,列名纲册,子孙相承,成为专商。专商设总店于本县城内,子店分设于石村、小张、李家桥、,马头、辛店、濞儿口等6村镇。
  1644年(清顺治元年)
  王家岗、辛镇、高家港3场仍属滨乐分司,其中王家岗场灶丁820人,辛镇灶丁885人,高家港灶丁736人,每丁额定产盐2引14斤8两(每引重100公斤)。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
  在王家岗、辛镇、八面河各设公垣一处。
  1662年(清康熙元年)
  本县盐业由煎改晒。
  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
  高家港、辛镇2场裁归王家岗场,灶地616顷82亩(4112.13公顷),共有井滩15副、沟滩17副,灶丁2758人,年产盐112万公斤。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
  按春秋祭孔惯例,王家岗场每年供孔府“铡盐”437公斤,运至泺口专供孔府祭祀之用。
  1723年(清雍正元年)
  王家岗滩户在场署以东公置盐坨一处。
  1724年(清雍正二年)
  滨乐分司大使宋怀金到任。
  本县盐业实行票制,票有红扒、黑扒之分。红扒票每票征银2钱2分3厘;黑扒票按运销地区远近,每票征银2钱1分6厘至2钱2分3厘。坐配乐安黑扒票3000张,博兴黑扒票2600张,每票征银2钱1分6厘7丝。
  1726年(清雍正四年)
  辛镇滩户捐款公置盐坨垣一处。
  1729年(清雍正七年)
  王家岗盐场公署大使孙毓磷到任。
  1731年(清雍正九年)
  王家岗场领到官制秤一杆,盐商到场筑包装运,均以官秤验准放行。
  1732年(清雍正十年)
  王家岗场在八面河设盐坨,由滩户捐款公置。
  1739年(清乾隆四年)
  王家岗场在侯家沧头沟建闸,引小清河水绕北分流入古淄道,以免西来之水漫溢为患。
  1768年(清乾隆四十年)
  春季,动用司库充公银800两,重修侯家沧头石闸及侯家沧头至宋家屋子24华里河身,保证灶民用水。
  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
  王家岗场雇用巡役22名,每人年工价银7两2钱,均由盐民负担。
  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
  王家岗场遭海潮淹没,经申报批准,豁除灶地61顷34亩(408.93公顷),豁免灶地银36两8钱、灶丁银27两2钱。
  1821年(清道光元年)
  王家岗场领到官枪一支,为缉私专用。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
  山东盐场并为8场,本县王家岗场是其中之一,场署驻王家岗村。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
  本县盐斤由商运、商销改为官运、官销和按户派销。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王家岗场分为王家岗、辛镇、八面河3个盐区。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春,大海潮。沿海居民房屋及盐田全被淹没。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
  夏季,因特大风雨,盐业受灾,减产6成。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正月十三日,渤海湾发生大地震(北纬38.9°,东经11.9°),破坏面波及纵长300公里。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春,大海潮侵入盐区40余公里,潮位高达6-7米,持续四五天始退,盐田滩池被荡为平地。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治理从博兴龙注河洼下口至羊角沟海口段之小清河,全长110里,河面开宽30丈(100米),挖深1.3丈(4.33米),用银19.8万两。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治理小清河上游,分段开通后称为新小清河或新河。王家岗的盐,由该河运至济南黄台桥码头转销。
  同年10月5-6日,东北风10~12级,海潮水位高达7.19米,王家岗所属八面河盐区被淤平,房屋倒塌,运盐船十余艘漂没无踪。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为防御海潮对盐场冲击,修筑南起马家楼东北、西北斜向沙营东北的防潮大坝,全长10公里,高达2.7-3米(8—9尺)。
  是年,票商盐店停歇,县盐务归地方办理,改为按银分给,行之数年,民众称便。
  1894~1896年(清光绪二十至二十二年)
  利津县吕家洼黄河决口,永阜盐场滩池被淹没,原由永阜西运60州县之盐不敷需用,改由王家岗、官台2场借运。
  为保证供应,王家岗大使奉令从南自宁海寺,北至沙营的百里滩涂上择地建滩,在王家岗、沙营、辛镇扩建新滩百余副,在唐头寨、高堤、田家坞等地建沟滩60余副,在八面河、龙车道、宁海寺建井滩440余副,共建滩池600余副,年运出盐斤20~36万包(每包重200公斤)。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王家岗场的盐,由宋家屋子南北河驶至侯家沧头闸,转入小清河上驶济南黄台桥转销。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7月,黄河由韩家决口,泛滥小清河北30公里。
  李桥村进士李振甲参加“康梁变法”后回乡办理盐务,因黄河决口,滩池被淹没,亏损极大,债务难抵,遂忧郁致病而死。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春,大海潮,唐头寨、王家岗等滩池被淹。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黄河于利津薄家庄决口,附近所有滩池淹没无存,永阜盐场于次年并入乐安县王家岗场。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王家岗、官台等场增设巡警80~100人,专门巡防场私,所需经费从盐商储运中每包扣银3分。
  1911年(清宣统三年)
  王家岗设场知事一人,管理宁海寺、龙车沟、老垣子、济运昌、袁光裕、光裕东、三益堂、德聚昌、会昌、福专春、王家岗、沙营、旺河13坨。
  1912年
  山东行盐制度计有官办、商办、局办三种。当时县知事王文域将本县盐务交由县议会公推地方“公正”人负责办理,一切手续按旧规执行,每年销额为2000引。
  同年,免除王家岗场每年上解孔府铡盐437公斤的制度。
  1913年
  根据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盐税条例》,本县每担盐征税1.25元,所用衡器,一律以司码秤为标准(每司码为63.5公斤)。
  1914年
  5月,废除引票,改用财政部颁发的运盐执照运销食盐,每包净重200公斤,外加包皮绳8公斤。
  6月,提高盐税率,每担增至2元。
  7月19日,东北风9一l 1级,持续2天,潮水大发,潮位高达6.22米。羊角沟毁船百余只,滩场被淹没。
  9月,王家岗场与寿光官台场合并,初名“官岗场”,场署驻侯镇,共有滩池1062副。
  是年,因本县名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又加西汉时即名广饶县,经政府批准,复名广饶县。
  1915年
  1月,盐税每担由2元加至2.5元。
  1917年
  3月,官岗场实行盐斤登记法,买卖盐斤须订合同。
  是年,因辛镇、沙营、王家岗等滩场距小清河远,运盐不便,盐斤滞销,被废除。
  1918年
  9月,官岗盐场改为“王官盐场”,场署移驻羊角沟,场知事一人(后为场长),并在侯镇设场佐一人,主管盐务。
  1920年
  11月,疏浚小清河道,发展水运。
  1925年
  王官场驻侯镇场佐与公署迁至羊角沟以西的宁海寺。
  王官场奉命进行盐田滩池丈量,登记造册,颁发滩户《制盐特许证》。全场有羊角沟、宁海寺、新河北(广饶盐区)、郭垣4个盐区,共有滩池517副、盐民2848人,年产盐140万担。
  1931年
  2月,中共山东省委派人到广饶盐区开展工作。
  1932年
  8月,省政府拟定王官场所有滩场集中于小清河南岸,其河北盐区的高堤等28副滩池因滩池分散,漏税甚巨,不便管理,被令停晒。
  1937年
  7月,黄河从麻湾决口,洪水将小清河北盐区的三义堂、德聚昌、福长泰、会昌等滩池冲毁,盐田皆废。
  1938年
  7月,渤海发生海啸,潮位高达5米。海潮浸入内地30余公里,广北大片土地严重碱化,大片可耕田变为不毛之地。
  1939年
  1月23日,日军侵占广饶县城,羊角沟盐区和王官场公署同时被侵占。
  春,三柳树村一带农民合伙在村边、沟旁小规模建滩晒盐。
  1940年
  4月1日,日伪对食盐实行“统制配给”制,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
  5月,清河区农救会为打击日军对食盐的统制,发动广大群众,在抗日游击队的掩护下,将寿光、广饶盐区之存盐抢运一空。
  7、8月,中共广饶县委先后派出两个工作团,开赴广北六、七、八区,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1年
  1月22日,中共广北县委建立,书记张力群等领导广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
  1942年
  为粉碎日伪经济封锁,广北抗日民主政府在三岔、三柳树一带村庄,发动农民插伙建滩晒盐,新建滩池200余副,用盐从敌占区换回战需物资,支援抗日战争。
  1943年
  8月,抗日民主政府宣布取消封建滩主世袭制,所有盐滩均为国有土地,盐民谁开滩归谁所有。
  秋,民主政府对食盐实行专卖,食盐输出均用北海币,从而迫使法币、伪钞贬值。
  冬,中共清河区党委派工会会长孙效之、妇联主任王月村、工商局长吕镜符来广北会同县农会长宋立言、十区区长庆开三组成盐田开发领导小组,并在武王一带发动群众,集资筹办盐业合作社,发动1700多名群众,集股(金)39892元,粮食28.8万余斤。
  1944年
  3月,为支持渔、盐生产,渤海区工商局向广北县贷款20万元,帮助农民大兴渔盐之利,三岔、赵嘴一带群众纷纷在三柳树的闩家沟、刘家沟一带择地建滩,年产原盐400万公斤。从本月1日起,完全停用法币,广北所有集(市)一律通用北海币,物价逐渐下降。
  4月,“福顺兴”盐店(合作社)在十区田家庄成立,经理王德卿、副经理许树棠。盐民所产之盐均由盐店专收、专运、专销。并在田家庄设有集盐坨基,渤海行署资助红粮300石,盐民入股6万余元。
  8月,渤海区对食盐实行“轻税倾销”政策,税率为盐价的1094。因此,滩池发展到300副,盐工已达854人,产盐1212万斤。
  1945年
  4月,八路军解放羊角沟,伪盐警全部被俘,缴获存盐200万担。遵照渤海行署指令,广饶、寿光、益北3县组织马车和手推车5600辆、船300艘,以运盐开展生产自救,运出原盐110.52万担,并发放盐业贷款300万元,扶持盐业生产。
  7月,渤海贸易公司在本县小清河北唐头寨一带择地建公营“新兴盐场”。共建滩田8副、面积68.25公顷,年产盐2400吨。该场对外称盐场,对内为军用仓库(主要掩护存放军用物资)。
  8月,为扩大食盐销售量,由坨基直接运往广南150万公斤、大王桥盐店80万公斤。
  是年,广北十区三柳树村在妇救会长李田英带动下,有26名青年妇女参加晒盐,被称为“荒滩上的一面红旗”。
  1946年
  1月,为发展盐业生产,照顾盐民生活,渤海工商局对本县存盐按每担8元收购,共收购盐300万担,盐民得款240万元。
  4月,渤海出现大海潮,盐田被淹,渤海行署发放救济款15万元,贷款35万元,粮食35.84万斤,扶持盐民恢复生产。
  9月,小清河恢复盐运,渤海工商局为扶持船运,每船户发给贷款1.45万元,并提高盐运费。
  10月,渤海行政公署颁布《盐业运销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民产官销。本县食盐销区为博兴、桓台、高青、邹平等县。
  是年,支脉沟下游两岸建滩池326副,盐工1030人,年产盐1500万公斤。
  1947年
  4月15日,国民党第八军六十四师,由羊角沟进入新兴盐场,将存放在南台(现为广清盐运码头)的棉花、焦炭数百吨全部焚烧。
  4月17日,渤海行署颁布《盐田税契办法》,由各县民主政府登记注册,呈报行署办理。
  秋,为扩大原盐销售量,福顺兴盐店增设“福东”(驻田庄)、“福成”(驻辛镇)、“福昌”(驻武王)3个分店,并在牛庄、南薛、宁家、史口设办事处。
  10月,福顺兴盐店购售员万龙川、隋安民和女工徐士美乘船护货去胶东解放区,途中遭国民党武装特务拦截,奋起自卫全部遇难,均追认为烈士。
  是年,本县滩池208副,盐工709人,产盐286.5万公斤。
  1948年
  2月,“福顺兴”盐店并入广饶县供销合作社。
  7月23日,渤海行署工商局以羊口为中心成立盐务局,后改为河(黄河)南盐务局,首任局长宋述之,辖羊角沟、官台、北单、岔河及广北5个盐务所和公营新兴盐场。
  9月,根据省人民政府令,羊角沟盐区每担征产销税100元,寿光、广北及黄河以北各盐区,每担征80元。
  是年,因支脉沟以北盐滩分散,盐质次,走私严重,奉令废除。
  是年,广饶七区61个村建滩204副,盐工880人,年产盐1320万公斤。新兴盐场在小清河南龙车沟建井滩6副,盐田67公顷,年产原盐5969吨。
  三柳树全村40多名妇女晒盐。
  1949年
  1月,山东省盐务局在益都成立。黄河南和黄河北两局归省属,并将羊口盐务并入莱州分局。
  新兴盐场场部由唐头寨移于南台(今广清码头),改称羊口盐场,隶属莱州分局。
  山东省盐警部队第二大队成立,共400余人。其防区为广饶、寿光等县。
  1950年
  4月,根据省人民政府颁布《保护国家盐业税收的布告》,广饶盐区对盐税加强了管理。
  春,泊丙区大、小码头一带农民,扫碱土淋小盐,致海盐滞销,又加灾荒严重,大部盐民弃滩务农。从此本县盐业萧条。
  是年,广饶盐田滩池仅有7副。
  1952年
  羊口盐场在广饶盐区的7副滩,因广北农场引河水灌田,将海水冲淡,奉命停晒。
  1958年
  8月,广饶组织各公社在东海熬肥,后因肥效不佳停办。
  1959年
  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恢复与发展民营盐滩的指示》,全县18处公社共1327人,由熬海肥转入辟滩晒盐。至4月底,挖掘土方17万立方米,修复老滩池19副,开滩42.78公顷,打井45眼,挖大型排水沟7条计6华里,挖滩沟48条,当年产盐3515吨。
  7月,“广饶县熬海肥指挥部”撤销,改建为广饶县盐务局,下辖19个县、社办盐场。其中纯化、城关、碑寺、花官、龙居、辛店6公社办盐场,因亏损停晒,所弃盐田6.7公顷,县盐场以3万元抵偿。
  9月1日,地方国营广饶盐场正式成立。省盐务局为扶持原盐生产,批准县盐场当年所产156吨原盐按5%减税。
  1960年
  1月1日,为便于盐业生产,经省批准将原寿光县十九户村划归广饶县盐场,该村30名男女劳力转为县盐场正式职工。
  春,投资l万元在南台整修坨基,面积为8000平方米,高2.5米,可容盐l万吨。
  4月10日,东北风9-1 l级,大海潮。有26.92公顷滩田被淹,冲毁高级卤水5700立方、溶盐44吨,冲毁坨基达200立方米。
  冬,因调整缩减企业人员,县盐场仅留职工40名。
  12月,投资3600元建立气象站。
  1961年
  2月,通过调整,将县砖瓦厂、菌肥厂、糖酒厂关停,部分人员和财产并入县盐场。原13处社办盐场因承受不了办场能力,除保留牛庄、张枣、赵嘴、民丰4处盐场外,其余均转给县盐场。共有12副滩池,盐田40公顷,年产原盐8697吨。
  8月,县盐务局奉命撤销,成立盐务所。
  10月17日下午,7级大风加暴雨(雨量为110毫米),平地水深o.67米。自18日7时潮水漫滩,至次日8时方退,海潮淹没滩池8副、溶盐223吨,冲毁高级卤水3000立方,倒塌房屋50间,总计损失9万余元。
  11月,盐场研制成功半机械化打井设备,打20米深井只需2天,提高工效5倍。
  是年,盐场化验室建立。
  1962年
  春,县盐场职工由145人缩减为100人。
  6月,根据省轻工业厅、省财政厅联合通知,对盐业职工、盐业行政人员及其随同居住服务地点的实有家属,每人每年供应免税盐14斤,季节工、临时工在盐场工作超过3个月按半年供应,超过6个月按全年供应。
  9月,根据省盐务管理局通知,原博兴、桓台盐务所撤销,所属盐场由广饶县盐务所管理。
  10月14日,县盐场运输船在小清河行至石村桥废墩撞毁,损失煤2.5吨,食油2000公斤,酱油、醋90公斤。
  1963年
  1月1日,县盐场由全民所有制转为集体制,改称“广饶县东海合作盐场”。
  3月23日,为保证原盐生产,经粮食部批准,盐场固定工和季节工的生活用粮保持在1956年的水平。
  7月,撤销县“盐务所”,恢复县盐务局。
  8月29日午后,暴雨80毫米,滩池被淹。
  同日,县盐场四队受到惠民专署工业局表彰,誉为“盐业生产上的一面红旗”。
  8月,省拨款36052元,修复南台坨基护堤石坡,因小清河水位上涨,拖至下年度施工。
  10月,桓台、博兴两县盐场撤销。
  1964年
  4月3-5日,大风潮,最高潮位达6.24米,潮水西侵12.5华里,盐田全部被淹,溶盐3000吨,塌房10间,总损失达20余万元。
  本月30日,东海盐场由县手工业联社划归县盐务局管理。
  5月7日,推广新(新卤)、深(深卤)、长(长期结晶)的制盐新工艺。
  6月,省盐务局投资48939元修复坨基,并投资1780元维修桥涵一座。
  秋,张枣、牛庄2公社盐场撤销,其盐田和部分工人移交县盐场。
  10月,十五图、十八图、后岳4个大队分别建滩,共建盐田12公顷。
  12月9日,省轻工厅发给本县盐场《制盐许可证》。
  是年,大涝,全年降雨78次,降水量1100.7毫米,原盐减产3000吨,损亏达60万元。
  1965年
  12月30日,根据省财政厅通知,自1965年第四季度起,县盐场停止征收所得税。
  是年,武王、邱家两大队建盐场。
  1966年
  5月,县盐场选举出席县首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集体代表成全仁、王作敏、黄佃元3人,五好个人刘同贵、张勤亭等11人。
  6月1日,省盐业公司公布盐业“托拉斯”体制改革方案,广饶县盐务局与寿光县盐务局合并,称“山东羊角沟盐务管理局”。广饶合作盐场和菜央子及岔河盐场合并,称“山东羊角沟盐场”,局场合署办公,机关设在菜央子盐场,隶属中国盐业公司山东省公司管辖。
  秋,投资15295元扩建西坨基和坨基到局驻地公路。
  秋,“文化大革命”开始,管理机构瘫痪,由“群众组织”取代,生产处于混乱状态。
  冬,西沙、稻二村和周庄、李桥、蔡家5个大队来盐区建滩15公顷。
  1967年
  11月,根据省盐务局批示,本县新扩盐田17副,每副6.92公顷,相继有毛王、田门、西家、军屯、城关一村、张庄、高刘等大队至盐区建场。
  是年,县人委拨出无息贷款3万元支持社、队办盐场。有23个单位,建设盐田面积已达135.38公顷。
  是年,广饶合作盐场改称广饶县盐场,并建立革命委员会。
  1968年
  2月13日,大风、雨、雪达14小时,降水量达30毫米,盐区遍地冰封,雪淞严重,万物穿甲,交通断绝。
  10月,大风潮,盐区有7个单位受灾。
  1969年
  4月23日晨,东北风8-9级,海潮水位高达3.87米。全盐区156.2公顷盐田被淹,700人被潮水包围,22个单位迁往土台(河堤)。西坨基浸水溶盐1000吨,滩盐3000吨被溶净,损失达30余万元。
  6月18日13时30分,渤海湾发生7.4级地震,广饶盐区出现地裂缝,喷射黑色泥浆,局部积沙近l米高,盐田被严重破坏。
  7月11日,县盐场购置皮带打坨机2台、185-Y型小拖拉机l部。
  1970年
  2月,调整县盐场革命委员会。
  11月,宋致公任县盐务局、场革委主任、党支部书记。
  冬,县盐场扩建联片方滩田40公顷,当年投产20公顷,打渗水管井3眼。
  是年,有21个大队到盐区建滩,盐田达156.2公顷,年产原盐14278吨。
  1971年
  1月1日,盐业“托拉斯”撤销。广饶县的一切盐务事宜及帐务,均归广饶县办理。
  3月1日,东北风9级,风雪交加,雪深1.5尺,通讯线路与照明线路中断。
  3月3日,县盐场民兵连建立。
  3月15日,恢复盐场小学。
  5月,广饶提前7个月超额完成原盐生产任务,受到惠民地区轻工局通令嘉奖。
  5月26日,广饶县盐务局建立,实行政企合一机构。
  6月,《大众日报》、省广播电台报道了《广饶盐业工人创高产》的先进事迹。
  9月,县盐场新建溴素车间投产,后因亏损停产。
  10月22日,县盐务局革命领导小组建立。
  12月12日,县盐场从农村招收合同工45名。
  是年,新扩盐田29.7公顷。恢复生产氯化镁,共产5000公斤,收入1500元。
  1972年
  2月,县盐场新建第七队,49.7公顷盐田投产。
  3月,试制无水硝成功。
  春,县盐场建立砖窑一座,用自产砖建机修车间,并购进车、冲、铣床,从此盐场有了机械修配能力。
  12月30日,盐务局购置55马力(40.425千瓦)拖拉机一部,方便运输。
  是年,南塔、稻庄2公社建盐场,建成盐田60公顷,并有庞项、东朱营、东杜、皂户李、孙庄、西朱营、城关、蔡家、西沙、小许及垦利县许家、十五图等13个大队修滩建场。
  1973年
  5月iB,东北风8级,降雨62毫米,结晶池溶盐5000吨,损失达10万余元。
  6月5日,宋致公调县,张广文任县盐务局长。
  是年,推广埕口盐场越冬结晶经验。
  1974年
  3月,省盐务局投资10万元打甜水井一眼。
  8月10~15日,受台风影响,盐区连降暴雨,l4日晚飓风将溴素车间9米高烟囱刮倒,溴素楼被砸倒,毁房18间,电线杆被刮断数根。
  秋,有14个大队到盐区建滩池77.5公顷。至年底共有盐场45处,盐工696人,盐田340.68公顷,年产原盐48533吨,上交税金500余万元。
  冬,盐田改造,实行三化(盐田结构合理化、工艺科学化、生产机械化)、四集中(扬水、制卤、结晶、集坨),推行新、深、长的制盐工艺。
  1975年
  5月28日,省、地两级盐业领导机关分别发来贺电,祝贺县盐务局提前7个月零6天完成国家计划,共产原盐46252吨,一级盐占93.1%,超过计划的186.5%。
  秋,牛庄、辛店、油郭、赵嘴4个公社建滩池50公顷。
  11月25日,盐务局建立党支部,张广文任书记。
  1976年
  3月,投资33万元由广北农场至县盐务局铺设柏油路面,全长10公里,至10月筑好路基灰土。第二年6月铺柏油路面竣工,交付使用。
  本月,投资223880元,建设东坨基3万平方米,坨房49间,容盐6万吨,并投资39152元建设运盐公路。以上两项工程,当年竣工交付使用。
  本年止,县盐场自1971年开始自筹资金,已建成盐田8000公亩。新设第八生产队开始投产。
  1977年
  春,县盐场投资8万元购进收盐机一套,部分滩场实现收盐机械化。
  9月11日下午,受台风影响,海潮漫溢,县盐场有65公顷滩池被淹,溶池盐420吨,冲淡高级卤水2.8万立方,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
  秋后,全县有14处公社、3个大队,自筹资金到盐区建滩,当年建成滩池108副。
  是年,县盐场共有盐田974.13公顷(14612)亩,拥有机械设备:90马力(66.15千瓦柴油机1部,12马力(8.82千瓦)柴油机13部,55拖拉机l部,130汽车1辆,12马力(8.82千瓦)抽水机2部,压池机4台,295收盐机组1套,盐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是年,县盐场被评为山东盐业系统学大庆先进企业,盐场队长王作敏被评为山东盐业系统先进生产者。
  1978年
  4月29日,省盐务局投资22万元,架设从广北农场至盐区东坨基10干伏输电线路,长达17公里。10月竣工输电,盐区自此开始了电气化生产。
  10月25日上午9时,东北大风,潮水漫溢,有30.7公顷滩池被淹,10个公社受灾,溶盐160吨,冲淡卤水22万立方,经济损失35万元。
  12月,县盐务局与县盐场机构分设。盐务局设党组,张广文任书记;盐场设党总支,孙文成任书记。
  是年,根据中央财政部通知精神,从盐税收入中,提取116作为地方留成。
  是年,在大力发展社办工业的形势下,有20处公社和生产队组织万人到盐区开辟盐场47处,全盐区共有盐场65处,盐田有效面积571.44公顷,年产盐83671吨。
  1979年
  2月21日夜,东北大风8-9级,海潮漫溢,冲决新防潮坝,刮断通讯线路8公里和输电线路4公里。
  3月10日,海潮侵袭,淹没盐田180公顷,冲毁高级卤水14万立方,损失达80万元。
  5月,县盐务局投资10.57万元,建排水闸涵洞7座。
  6月13日,省一轻局拨款6万元,修建县盐务局机关办公室房舍、车库共30间。
  10月,按省财政厅通知,对集体盐场从提高原盐收购价之日起,交售给公收单位食用盐,每吨减税9元,从11月1日起执行。
  县盐务局与胜利油田签订供低度卤水合同。
  推广越冬结晶试验成功,氯化钠含量高达95.5%以上。
  是年,全盐区有社办和村办盐滩126副,有效面积878.19公顷,年产原盐97085吨。
  1980年
  1月,按省财政厅规定,从盐税收入中提取3%作为地方留成。
  本月,广饶县革命委员会盐务局改称广饶县盐务局。
  3月,投资6.5万元扩建西坨基北面14200平方米。
  4月4-5日,大风雪,潮水漫滩,潮位高达4.1米,有41个社队盐场被淹,损失达123万元。
  本月,县盐务局投资5万元,给盐场新村兴建房舍。
  6月,县财政拨款2万元,帮助县盐场八队搞塑料薄膜苫盖结晶池。
  秋,省盐务局投资25万元,县财政筹款17万元,全县组织8000民工在盐区以东新建南北长达14.4公里的防潮坝,并建排洪闸4座。
  是年,经省、地批准,在博兴火车站建立博兴盐业转运站。
  1981年
  1月1日,县盐场被省定为产区加碘单位之一。
  4月,盐务局建电渗析净水站,并建水塔一座,供本局和盐场用水。
  是年,全县产原盐13.2万吨,为1970年的近10倍。
  本年,全县开展两次大规模缉私护税活动,查获贩私盐者255人,计盐150余吨,运输工具200多件,其中汽车一部,拖拉机2台,马车4部,地排车10辆,小推车64辆,自行车117辆。
  1982年
  3月,投资15万元对西坨基至县盐场八队路段,铺设沥青路面工程动工,至7月竣工。
  9月,宣传贯彻省府颁发的《关于加强原盐产销管理和缉私护税的布告》,重申滩涂和地下卤层为国家所有,凡开发者必须持《制盐许可证》。
  是年,全县盐业产销矛盾突出,原盐积存达16万吨以上,遵照省局“以销定产,限制产量,提高质量”的指示,年底已有30个社队弃滩停晒。
  是年,县盐场自筹资金2万元,修建洗粉盐车间,年产能力为2500吨。
  1983年
  1月,省盐业公司对下属公收单位实行“经费包干,节余留用”的管理办法,废除原“计划控制,据实报销”的办法。广饶县盐务机构据此办理。
  4月25日夜,盐区降暴雨60毫米,溶池盐13273吨。
  10月1日,东营市成立,广饶县由惠民地区划归东营市管辖。
  12月,县盐务局投资9.4万元建立职工医院、学校和浴池。
  1984年
  5月5日,执行新的原盐销售价,食盐:博兴站每吨203元,盐务局售价)93元。工业用盐每吨:北镇54.4元,博兴站54元。农牧用盐每吨:济南94.3元,渔业盐69.3元,其他用盐109.82元。
  7月17日,机构改革,撤销县盐务局,建立广饶县盐业公司,郭之英任经理;并建县盐业公司党委,张广文任书记。
  10月,县盐业公司投资8.5万元,在广饶城设办事处,建办公室、职工宿舍共25间。
  是年,经限产和转产措施,现有盐场24处。其中县盐场和广北盐场各一处、社办盐场8处、村办场14处,盐田612.46公顷,年产原盐5.5万吨。
  是年,县盐场被评为“全省盐业先进企业”。
  1985年
  5月,县盐场投资17.7万元,建养鸡场一处。
  5月11日晚9时,骤降暴雨,至次日下午降雨148.5毫米,溶池盐16834吨,坨盐780吨,冲毁高、中级卤水16.9万立方,损失100万元。
  6月,县盐场投资2.2万元,建养鱼池一个,计水面20亩(1.33公顷),试养罗非鱼成功。
  12月,投资110万元,建立年产3万吨洗精盐厂,属县集体企业。
  是年,生产原盐5.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指标4.1万吨任务。全场普遍用上潜水泵提水。
  1986年
  5月,遵照省一轻厅和物价局《关于带包食盐价格通知》,塑料小包装盐价格在维持观售散盐价格基础上,500克装加价0.02元,1000克装加价0.04元。
  6月,经省盐务局批准,投资52万元,修建广饶小清河运盐码头,10月2日竣工,可泊800~1000吨货船,年吞吐能力20万吨左右。
  8月9日,县盐业公司组建党委,张广文任书记。
  10月1日,开始执行山东新盐价,原盐作为工业用盐,每吨49元;作为食盐、农牧、渔业用盐及出口盐,每吨57元;洗精盐用于食盐及出口盐,每吨130元;洗粉盐每吨77元。
  11月,本县原盐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向朝鲜出口原盐980吨。
  1987年
  1月1日,执行省盐务局和省税务局对集体盐场销售食盐规定,每吨减税4元,由县盐业公司掌握。
  2月,古培勇任县盐业公司经理。
  4月8日,经省小清河航运局同意,对西坨基新建盐业专用码头定名为广清码头。
  5月29日,遵照轻工部、国家经委和财政部规定,按国家计划每增产原盐一吨,给予5元奖励,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
  6月26~27日,省盐务局在县盐业公司召开“西坨基修建盐业专用码头及机械配套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省盐务局长王忠、副局长马法良及小清河航运局、潍坊盐业机械厂、埕口盐场及东营市盐业公司等单位的负责人。通过论证,通过了修建盐业专运码头的决议案。
  8月15日,恢复广饶县盐务局,与县盐业公司合署办公。
  10月15日,省经委、省一轻厅下达《关于对广饶盐场新增原盐18万吨盐区滩涂开发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投资2000万元。
  10月19日,广清盐业专用码头通航剪彩仪式在广清码头举行。该码头可停泊干吨驳船,每小时吞吐能力为210~250吨位,西运直达济南,东运可达羊口、龙口、威海、大连、营口等地。
  12月26~27日,广饶县新增18万吨盐田可行性论证会在广饶宾馆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省盐务局、省制盐科学研究所、青岛市盐务局、东营市经委、农行、一轻公司等20多个有关单位代表33人。会议一致认为,18万吨盐田技改项目可行,并印发了会议纪要。
  是年,县盐场被评为“全省盐业先进企业”。
  1988年
  10月,县盐场技术改造工程动工兴建,设计扩建盐田2103公顷,原盐年产能力18万吨,总投资3000万元,至1991年竣工投产。
  1989年
  2月,广饶县洗精盐厂被评为全省盐业先进企业。
  2月,广北盐场经省盐务局、东营市经委、市盐务局通过技术鉴定,批准重新立项,在老防潮坝以西开发新盐田420公顷,年产能力4万吨,投资900万元,分两期动工兴建,至1991年底,已有193.6公顷盐田全部竣工投产。
  3月,经上级批准组建盐区派出所,主要任务是维护盐区社会治安和缉私护税。
  6月,山东省一轻厅批准成立山东广饶盐业转运站,隶属省盐业公司,负责原盐水运和火车转运。
  1990年
  3月,经省盐务局,批准,县盐务局机关向广饶县城搬迁,投资252万元,在城中路北首西侧建四层办公楼和四层职工宿舍,于7月13日动工兴建,1991年11月竣工。同年底职工迁入居住,机关迁入办公。
  1991年
  4月9日,县盐场年产500吨溴素技改项目可行性报告经省、市、县审定会议批准,投资413万元,定于5月动工兴建,于次年3月竣工试产。
  11月20日,县洗精盐厂废卤综合利用技改项目,计划年产再制盐5000吨、卤块600吨,经县、市批准于次年元月动工兴建。
  12月,古培勇任东营市广饶盐场场长、党委书记。
  1992年
  5月,周焕江任县盐务局长、党组书记。
  1993年
  6月10日,《广饶县盐业志》通过了省盐务局组织的评审。
  10月10日,古培勇任县盐业公司经理、党委书记。

知识出处

广饶县盐业志

《广饶县盐业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4.10

《广饶县盐业志》是按省盐务局的统一部署进行编写的,本志收集资料较为广泛,先后去省档案馆、省图书馆、青岛、莱州、青州图书馆查阅《中国盐政史》、《中华盐业史》、《中国盐政实录》、清《盐法通志》、《汉书》、《史记》、《山东通志,盐法》、《新修山东盐法志》、《山东省盐业志》、明嘉靖《青州府志》、清雍正《青州府志》及利津、寿光、博兴县志和本县历代县志等有关资料,还查阅了本县盐务局(盐业公司)和广饶盐场、广北盐场档案资料,并采访在盐业战线上的老干部、老工人及有关知情者口碑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