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广饶县党校志(1945.5-2005.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257
颗粒名称: 编后记
分类号: D261.41
页数: 2
页码: 405-406

内容

中共广饶县委党校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县级党校之一。她伴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加强干部培训,在鲁北大地上应运而生。一部干部培训史、风雨沧桑六十年,史鉴使人明志,知古方能察今,编纂《中共广饶县委党校志》,重温党校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总结过去、把握现在,与时俱进,开创未来,不断提高党校办学水平,裨益无穷。
  编纂《中共广饶县委党校志》,酝酿已久,然因各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2004年8月4日,广饶县委党校成立了《广饶县委党校志》编纂委员会,确定了具体编写人员,并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中共广饶县委党校志》的编纂事宜,自此,《中共广饶县委党校志》的编纂工作拉开了帷幕。
  60年坎坷历程,60载兴衰沉浮。党校由于她的特殊地位,在历史上屡遭破坏和磨难,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几经洗劫,损失严重。1977年以前的30多年,档案资料荡然无存,无一纸文。这为《中共广饶县委党校志》的编写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鉴于此,8月中旬,《广饶县委党校志》篇目拟定好之后,即举校行动,人人参与,各科室根据篇目广泛搜集资料,编写人员为了获得翔实的历史资料,先后查阅了广饶县档案馆存放的党校档案63卷、党校现存档案58卷,撷取近30余万字的宝贵资料,连同各科室搜集的资料近60余万字。
  党校由于缺乏1977年以前的档案资料,再则,60年中校长更迭33人次,他们当中或已病逝,或处异地,相关资料匮乏。对此,党校办公室给曾在党校工作过的老领导及当事人发出信函进行联络,然后组织人员进行内访外调。编写人员首先在党校内部,邀请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进行座谈。随之,党校不惜人力物力、先后驱车到东营市档案局、东营市电力总公司、滨州市委组织部、滨州市档案局、滨州市委党校、滨州市建设委员会、滨州市滨城区委组织部、滨城区档案局及滨城区浦城乡的10多个村庄、沾化县委组织部、沾化县档案局、沾化县富国镇坝东村、二次去丁庄镇丁屋村、多次到广饶县委组织部、广饶县档案局,通过调查了解,究本溯源,获得了大量宝贵资料。
  2004年12月初,进入编纂阶段,在编纂过程中,仍遇诸多不明确的问题,随时再进行调查访问。编写人员披阅4月余,伏案疾书,字斟句酌,几易其稿,增删数次,终成初稿,随之再广泛征求意见,几经修改,遂付梓成册,与读者见面。广饶县委党校自创办之日起,就是为了培训党的干部,党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都在党校培训干部,提高其水平,更好地投入到各项运动中去。故可以说,广饶县委党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的真实写照。《中共广饶县委党校志》的出版问世,实乃千秋之大业。
  《中共广饶县委党校志》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在党校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及知情人张文兴、王桂英、孙向忠、黄玉珙、高成登、刘经一、丁学儒、丁廷银、齐怀柱、杨俊成、李友贤等的支持和帮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意见和建议,为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广饶县委党校原副校长来维凯对部分章节的文字给予了订正,为此亦表示感谢。
  《中共广饶县委党校志》编写过程中,中共广饶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广饶县统战部、广饶县人事局、广饶县档案局、广饶县总工会、广饶县县志办、广饶县机关党委、广饶县妇联、广饶县党史办、共青团广饶县委等单位均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因时间紧任务重、历史资料缺乏,加之编写人员水平所限,志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望读者予以谅解和指正。
  2005年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广饶县党校志(1945.5-2005.5)

《中国共产党广饶县党校志(1945.5-2005.5)》

出版地:2005.6

本本书写的是中共广饶县委党校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县级党校之一。她伴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加强干部培训,在鲁北大地上应运而生。一部干部培训史、风雨沧桑六十年,史鉴使人明志,知古方能察今,编纂《中共广饶县委党校志》,重温党校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总结过去、把握现在,与时俱进,开创未来,不断提高党校办学水平,裨益无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