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20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物
分类号: K86
页数: 2
页码: 533-534
摘要: 本节介绍了文物的遗址、纪念文物和革命遗址。
关键词: 文物 考古 历史

内容

古遗址
  大佛寺遗址大佛寺,在今辛店镇前进村。耆老相传,该寺始建于元朝末年。1日时,每年正月十五和二月二为烧香拜佛日。其建筑规模、样式不详。明清两代,大佛寺香火旺盛。民国时期,大寺衰败。30年代,在战乱中拆除,仅留遗址。
  龙居店大庙遗址宋朝初年,今龙居村建有庙宇一座,雕梁画栋,浮刻飞龙,蔚为壮观。庙宇历经数代,逐渐败落。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仅留遗址。
  历史文物
  金代大铁钟大铁钟原在史口公社史口村北积水塘边,1983年被垦利县文化馆收藏。此钟,高1.88米,钟口直径1.19米,钟壁平均厚度0.07米,重约1500公斤。钟顶端双交龙钮,肩上贝叶纹饰,肩下锦云纹,腹饰穗格纹饰。钟口呈曲形八角,钟口沿饰有“八卦”图案。钟肩下部有铭文,因年久腐蚀过甚,只有“积智佛”和“千秋”5字可辨认。据《博兴县志》记载和有关专家考证,确认该钟系金代铸物,其年代约在金太宗天会十年至金完颜亮贞元四年(1132~1156年)之间,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此大钟是佛、道一体的产物,在山东省内属罕见。
  真武庙此庙位于西范乡辛集村北侧,是一座殿堂式建筑。建于明朝末年。清代乾隆年间,举人张永和、张二南等捐资重修,并铸大铁钟,庙内塑真武大帝像,一度有道士居住。至清末,庙内香火渐绝。1919年,省参议员张振西带动全村集资扩建庙宇,正殿、偏殿皆全,并立碑刻,两年竣工。之后,战乱叠起,真武庙连遭损毁,几乎殆尽。建国后,该庙受到保护,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1986年,政府拨专款进行修葺,保留至今,已失去原貌。
  诰封圣旨此文物是清代道光皇帝诰封户部云南司主事隋藏珠(今牛庄镇人)之父母的“圣旨”,横长0.76米,竖宽0.323米,黄绫裱装,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内容,字迹、图案大部清晰,上书“奉天诰命”,加盖两方玉玺大印,背面有“圣旨”字样。时为道光三十年(1851年)正月二十六日。
  1992年5月,油郭乡刘营村干部刘培英将此物献给区政府,今收藏在区档案馆。
  纪念文物和革命遗址
  牛庄烈士祠位于牛庄镇政府驻地北邻,辛河路西侧。是中共渤海军区为纪念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于1945年7月建成的。整体上为土木砖石结构四合院。院门是牌坊式门楼,门正方悬挂着题为“浩气长存”门匾,门楼顶上塑有抗日战士站像。正厅是祠堂,东西宽30米,南北长50米,总面积1500平方米,分5间。祠堂内屹立10块烈士纪念碑,上面刻有3914名抗日烈士英名,著名的有黑铁山起义领导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清河军分区副司令兼专署专员马晓云,清西独立团参谋长韩子恒等。正堂正面墙上悬挂“气壮山河”等3块横匾,东西墙上挂着“忠勇壮烈”、“万古流芳”匾额。东西厢房各9间,内有文字、图片,介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南厅房存放着当年中共渤海区各地党政军民敬送的挽联、挽帐、匾额55幅。
  1995年,值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为纪念岳拙园烈士,区政府在牛庄烈士祠内修建岳拙园烈士纪念碑。1996年4月13日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
  渤海兵工厂旧址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军工三厂,于1943年从博兴纯化一带迁驻东六户村、小许村。全厂分为4个部,木工部和翻砂部驻东六户村,制药部和总装部先驻小许村,后迁往东六户村。主要生产手榴弹、地雷、大手雷、发射药等。1945年日本投降后,迁往博兴县蔡寨村。
  三里庄战役指挥部旧址该址在油郭乡卢家村内。1943年5月,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指挥著名的三里庄战役,指挥部就设在卢家村的一所农舍里。今在旧址保留了当时用过的桌椅。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