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育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98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教育经费
分类号: G451
页数: 3
页码: 503-505
摘要: 本节介绍了建区初,教育经费由区政府财政拨款。两区合并后,教育经费靠区政府财政拨款和乡镇、村财力扶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经费逐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关键词: 教师 教学 工作

内容

经费来源建区初,教育经费由区政府财政拨款。两区合并后,教育经费靠区政府财政拨款和乡镇、村财力扶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经费逐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国拨教育经费全区中、小学的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期拨款。1990~1997年,共拨款8848.6万元。
  教育费附加 1986年7月1日,开始征收教育费附加。1990~1997年,全区城市征收教育费附加1211.4万元,农村征收教育费附加1958.6万元,共计3170万元。
  单位、群众集资1990年5月,召开全区校舍改造动员大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捐献两个月的工资,黄河修防段捐款1万元,油区办、交通局分别捐款10100元、5330元。全区集资140多万元。1995年5月,实施“双基”工作期间,县区级干部捐献一个月的工资、科级干部捐献月工资的8026、一般干部职工捐献月工资总额的60%、乡镇干部捐献一个月的工资。1995年10月,爱国人士、香港广播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逸夫捐资40万港元用于区实验小学教学楼扩建。1990~1997年,累计集资捐资3028.4万元。
  勤工俭学收入建区后,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有较大发展。1988年,勤工俭学总收入6.9万元。1990~1997年,勤工俭学总收入148.8余万元,落实学农基地400多亩,创办工业项目8个。
  学杂费 1989年,小学杂费每生每学期城市6元,农村4元;初中杂费每生每学期城市12元,农村8元;高中杂费每生每学期城市15元,学费12元,农村学杂费各10元,住宿费每生每学期城市10元,农村6元。借读费的收费范围为跨省、市、地、县借读的学生,最高收费限额为每生每学期小学20元,初中30元,高中60元。东营市范围内互不收借读费。1992年,小学杂费每生每学期城市12元,农村8元,借读费40元;初中城市24元,农村16元,借读费60元;高中杂费每生每学期城市30元,农村20元,学费城市24元,农村20元,借读费120元,东营市范围内互不收借读费,住宿费每生每学期城市20元、农村12元。1995年,全区中小学收费自秋季开学起执行省整顿后标准,并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小学杂费每生每学期城市50元、农村30元,借读费20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杂费50元,借读费300元,住宿费县城80元、农村60元,高中每生每学期杂费100元,学费100元,借读费400元,住宿费县城80元、农村60元。1990~1997年,累计收取学杂费1236.8万元。
  经费开支教育经费的支出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人员经费开支,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障金、助学金等。1990年,人员经费开支289.2万元,总经费开支606.1万元,人员经费占总经费开支的47.7%。1993年,人员经费开支520.2万元,总经费开支602.1万元,人员经费占总经费开支的86.4%。1997年,人员经费开支2012.1万元,总经费开支2098.7万元,人员经费占总经费开支的96%。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它费用等。公用经费开支,1991年119.3万元,1997年86.6万元。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