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方人民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9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方人民武装
分类号: E22
页数: 1
页码: 461
摘要: 本节记录了各地武装工作队的内容。
关键词: 军事 机关 政治

内容

广北县大队1941年9月,广北县将原广饶县大队六、七区的区中队80余人编为广北县大队,辖一、三中队。大队长门金甲(兼,1943年5月离职)、赵杰三(1943年5月任职),政委张力群(兼,1943年5月离职)、马鸣(1943年5月任职),教导员刘明文(兼,1941年12月--1942年3月)、张象丰(1942年3月~1943年5月),副大队长杨永祥(1942年夏至秋)、李光荣(1942年10月~1943年4月)、唐可风(1943年夏任职)。
  广博蒲三边特务队1942年6月,广博蒲三边政府成立特务队,队长李同华(1942年10月离职)、宋鲁源(1942年11月任职),指导员李子元。特务队在三边政府领导下,与三边中队一起坚持地方斗争,出其不意地袭扰敌人,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广博蒲三边中队1942年6月,广博蒲三边政府成立三边中队,队长顾立刚(1943年8月离职)、指导员杨荣,共50余人。后与三边特务队一起坚持地方斗争,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并数次升级为主力部队。
  蒲利滨边区武装工作队1942年10月,清中独立团七连进入利津南部地区。1943年7月,编为蒲台县三中队,驻今龙居乡一带,对外称蒲利滨边区武装工作队。队长由蒲利滨工委书记闰川兼任,副队长袁成保,指导员纪纲。辖2个排、1个机枪班、1个手枪班,计50余人,后发展到120余人,辖3个排、1个机枪班、1个手枪班。主要在蒲台县、滨县边区及利津县南部地区,创建蒲利滨抗日根据地。1949年8月撤离。
  广饶县独立营1945年9月,广北县大队改编为广饶县独立营,门金甲兼任营长、张力群兼任政委、唐可风任副营长。
  各区区中队1940年9月成立的博兴县七区区中队,是境内第一支区属武装。1941年2月成立的八区区中队,是广北县第一支区属武装。后各区相继建立区中队,积极配合县大队和主力部队开展敌后武装斗争,英勇打击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