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引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6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引黄
分类号: S274
页数: 2
页码: 245-246
摘要: 本节包括了引黄灌溉区以及占用面积情况。
关键词: 东营 农业 灌溉

内容

建国前,境内水利工程设施极少,无灌溉工程。1956年,兴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结束了境内缺乏淡水的历史,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均靠灌区提供的黄河水,盐碱地得到大面积改良,农业产量明显提高。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实行大引、大蓄、大水漫灌,重灌轻排,甚至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引起土地大面积次生盐碱化,农业产量相应出现一年增、二年平、三年减的现象。1961年7月,全国范县水利会议决定停止引黄灌溉,1962年境内灌区停灌。
  引黄灌溉停止后,盐碱地有所减少,但受到旱灾威胁,农业产量无保障。1965年,恢复引黄灌溉,注重排灌结合和工程配套,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境内排灌体系逐步完善,粮食产量连年增长,1971年比1965年粮食增产11.5%,1975年比1971年增产20.5%,1979年比1975年增产27.4%。
  在打渔张灌区渠系年引水能力达11.8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先后兴建胜利引黄灌区、曹店引黄灌区、麻湾引黄灌区,并进一步配套完善水利设施,支、斗、农渠道形成网络。1997年,境内有支渠106条,长度323.3公里;斗渠266条,长度454.5公里;农渠2789条,长度1394.5公里;建筑物配套基本齐全。固定电灌站57处,电机106台4830千瓦,引提水能力48立方米每秒,境内总灌溉面积达27.85万亩。
  农田灌溉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灌溉,严禁大水漫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近几年因水源不足,采取输灌、畦灌的方法。原则是先下游后上游、先解决人畜饮水后灌溉,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和浇地效率。要求冬小麦灌水2~4次(平均3次),灌水定额210~320立方米/亩;夏玉米因降雨量不同各年有所不同,一般灌水1次,定额85立方米/亩;棉花只进行冬灌或播前春灌,灌水量冬大春小,平均100立方米/亩;水稻灌水定额750立方米/亩。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